书城心理家庭心理健康小顾问
9171000000010

第10章 困惑预防(4)

1.学会调节与放松 有时繁重的学习工作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你觉得烦恼忧愁,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最好的方法是暂时放下学习工作,抛开一切烦恼,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清新空气,去拥抱大自然,到郊外的小路上去散步,到幽静的地方去做做操、打拳。这就是所谓的调节。当你受到了某种精神刺激,使你情绪极不稳定,这时你要学会放松。传统方法之一是调节呼吸,用轻松自然的呼吸方法,即腹腔呼吸法,你不妨多练习一下。这样不但可以消除你的紧张焦虑,也会解除你的忧愁烦恼。

2.养成工作与分配的好习惯 俗话说,工作是治疗忧愁烦恼的良药,忙碌的工作会让你忘记一切。如果你的工作特别多,那么你应该养成良好的分配习惯。方法很简单,你的头脑中要有分配意识,把你要做的工作分成“三六九等”,先做重要的,后做次要的,抓住主要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分配的好习惯。还有,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一方面,要有自知之明,不夜郎自大,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工作;另一方面,不要有完美主义倾向,做什么事情都要求十全十美。你又不是圣人,不可能做到任何事情都很完美。

3.掌握发泄与控制的尺度 当你忧愁烦恼、心情不好时,可以向亲人朋友倾诉,适当地发泄出心中的不满,同时也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严重时也可以躲在无人处大哭一场。不过,千万要注意尺度。忧愁烦恼固然不好,但是毫无控制的发泄同样会导致不良后果。所以,要学会适当的控制,比如做一些体力劳动,对解除忧愁烦恼和控制激动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学会有控制的发泄,是治愈忧愁烦恼的法宝。

4.借助意识疗法 具体做法是每天对照一张记有忧愁烦恼的表格(这张表格是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设计提供的)。当你烦躁不安或难以控制激动的情绪时,先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想法和表现,然后对照那张表格,从头到尾比较一番,用更多积极乐观的想法代替那些使你忧愁烦恼的、莫须有的想法,把那些悲观的想法从你脑子里赶走。时间一长,你的脑子里装的都是积极的想法。有关专家认为,每天坚持这样做,并且辅助其他相关心理保健法,忧愁烦恼会渐渐远离你。

发怒对身心的危害有哪些

发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是对来自外界强烈刺激的本能防御。人不能没有这种情绪,倘若受惯了欺辱,却“处之泰然”,即成了逆来顺受、麻木不仁的懦夫———这可不是什么修养的高境界,而是对刺激反应不及。儒家的“中庸之道”认为,太过和不及都不对,有怒气,应适当发泄。

但怒气太过旺盛,其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现代研究表明,大怒之时,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生理上的变化,使人体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异常亢奋,收缩毛孔,进而可使毛发直立,即成语“怒发冲冠”的状态。根据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发怒不仅使人的自制能力减弱,自尊心受损,导致恼羞成怒,还可能强烈刺激体内各组织器官,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进而使内分泌腺的功能紊乱,人的免疫系统由此被抑制,成为健康一大隐患。所谓的激将法,正是利用这一点,以嘲笑、漫骂等让人恼怒,使对手因怒而自乱分寸。

实验证明,发怒极易导致心脏肌肉缺血,进而成为心脏病的诱因。因为盛怒之下,心率突然升快,血管收缩,血压骤升,可能会引发心绞痛、脑卒中或心肌梗死。中医认为,怒为肝脏之志。情志之怒,能引起肝气上逆,肝阳上亢,气血上升而致情绪激动、呕血甚至突然晕倒。如《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之死,正是死于怒气之下。

此外,发怒还会引起食管、胃部的痉挛,胸腹部肌肉紧张收缩以致产生胸闷等症状。有资料显示,多种癌症如乳癌、肝癌、肠道肿瘤等的发生,也多和愤怒的情绪有关。而中医认为,怒致气逆,而有头晕目眩,眼冒金星之状。大怒或常怒者,会出现多种身心疾病。

发怒是肌体在精神活动方面的一种正常反应。对可怒之事而怒之,本不为过。但是突然的大怒,或是经常发怒,对人体心理、生理而言,属不良刺激,是身心健康的一大隐患,不可不重视。

制怒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发怒是人本能的情绪反应。人不是活在真空之中的,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做到不怒不气。发怒对身心有损无益,大怒使人失去理智,甚至昏厥、不省人事。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事实。历代养生家都将怒列为养生的首忌。

想要制怒,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怒的危害。人一旦动怒,则极易情绪失常,躁动粗暴,进而丧失理智,甚至因此而致命。著名的典故诸葛亮“三气周瑜”正是一例。发怒对问题的解决毫无益处,只会将事态扩大。所以不要动辄发怒,时刻牢记发怒的“副作用”。

对于易使人动怒之事,还可采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1.“治病求本”,消除根源 生活中很多惹人恼怒之事,究其根源,大部分却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已。与其动怒伤人害己,还不如冷静思考矛盾所在,以大化小。即使一些暂时棘手的问题,也不妨回避。这样,愤怒之情将自消。

2.加强道德情感修养,以豁达的性格制怒 古人云:“百战百胜,不如一思;万言万挡,不如一默。”盛怒之下,向他人发泄怨恨,势必损人害己,倒不如以宰相之大度,从容应付各种挫折和变故,减少和避免由于情绪激动造成的不幸。这一点,只有通过多学习,增加自身的道德修养才可做到。

3.学会合理泄怒 心有不平之事,应设法宣泄掉。怒如洪水,只靠堵是不行的,应该转移视角,或向亲朋好友倾诉,以求得宽慰,宣泄怒气;或大哭一场,往往可以减轻郁闷情绪;或听听音乐,散散心,以各种方式转移注意力,借以获得情绪上的稳定。还可以把精力移向自己的事业和学习上,化愤怒为进步的力量,则怒可自退。

4.医学治疗 患有心理障碍的病人,易于发怒,而用以上的方法恐怕难以起效,应予以医疗诊治。西医可用些药物,以增强控制力,避免发怒冲动。中医还可采用情志相克的调节方法,以悲制怒。

由于世事繁杂,每个人所遇之可怒之事不同,故制怒也要因人而异。灵活运用上法,或主动回避,或自我释放,将暴躁的情绪缓解,防止发怒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如何克服恐惧心理

恐惧,来源于突然的强刺激。它可使人害怕而极度逃避。若恐惧超过了人的承受能力,将对机体构成极大的危害,使人思绪紊乱,甚至可能发生生命危险,但这种情绪在生活中又无处不在,人无法回避这一情绪,即使是一个电影的片段,或别人的恶作剧,都会让人恐惧一阵。那么,对于个人而言,又该如何预防和纠治过度恐惧的情绪呢?

1.提高认识 要提高对恐惧的认识,科学地分析它,正确面对各种威胁。恐惧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它只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时的本能反应。古人的“杯弓蛇影”是很典型的一例。只有客观地看清恐惧背后的真相,才可做到不足为惧!

2.增强意志 培养果敢精神,增强个人意志,作到“猝然临之而不惧”。同遇一样的威胁,有人会吓得屁滚尿流,不知所措,而有些人却能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因此,平素应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敢精神,始终以镇定的心态面对现实,遇事不要优柔寡断,更不可自己先吓住自己。树立唯物辩证的思想,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外在各种人为因素干扰而造成的紧张和恐惧。

3.适应训练 若恐惧某固定事物,可以反复地以该事物刺激,使人逐步适应,便会逐渐消除恐惧。有一案例,古时有一个被抢劫而受惊过度的患者。名医的治疗方法是,让人按住患者,模仿抢劫时的情景,患者当然大惊。待其平静后再模仿,如此反复,患者逐步趋于稳定,不再晕倒了。

4.转移注意 比如小孩最怕打针,不如在打针之前给他糖果吃,还一边与他聊天说笑,转移其注意力,以消除恐惧。

5.尽力回避 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恐高症的人,应极力避免恐惧的产生,如不要看恐怖阴惨的电影,不要登高等。

实际生活中,消除恐惧的方法很多。在惊恐发生时,不妨自己或在别人的帮助下,仔细分析引起惊恐的原因,也许你会发现,那只不过是虚惊一场罢了,根本无须害怕恐慌。

如何缓解紧张情绪

任何人都有过紧张的情绪。如碰到突如其来的威胁使人处于紧张之中。心理学研究认为,紧张是人体应付外来刺激的心理准备,人必须以这种方式对捉摸不定的困难做出有效的反应。然而,持久或高强度的紧张心理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严重扰乱机体正常的功能。因而,了解缓解紧张的办法,是十分重要的。

1.自我调节,松弛神经 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极大,紧张也就再所难免,应学会自我调节,例如以各种娱乐活动使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的紧张心态得以放松。若工作任务非常紧急,或一时遇到某种困难,先要沉着冷静,千万不可紧张,否则将会自乱方寸。紧张无济于事,相反,应极力防止这种不良情绪的出现,以免紧张导致心理失衡。另外,不妨给自己以心理暗示:“越是焦急紧张就越会坏事。只有一步步地做好,才可以成功!”这样,树立起自信,逐步克服困难,紧张焦虑的情绪将自然而然地放松下来。而对于生活中诸多不定因素造成的紧张,如天灾人祸等,应努力保持镇静,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外界的巨变。外来的变故只有通过人的心理应激,才可造成紧张。对此,也应有自己的应对之术,如瑜伽功、太极拳、气功以及现代的生物反馈训练等。

2.合理安排,周密计划 虽说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但如果安排不当,则易导致时间不够用,且办事效率极低,总是此事未完成,又不得不去做别的事了。针对此种情况,心理学家建议,安排出一小段时间让自己临时支配,这样一来,既有利于完成计划,又可放松自己。

3.以诚待人 不要对莫须有的事物有太多的担心,更不要过分在意别人可能会对自己做出什么评价,只要在与人的交往中能够以诚相待,便不会惶惶然地在背后猜测他人,从而导致紧张情绪的发生。

4.情感转移与升华 紧张也并非一无是处。紧张可让人精力异常集中,故紧张时不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或其他工作,反而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而这些升华转移后得到的成功,又可以反过来消除内心的紧张。

由此可以看到,紧张并不可怕,只要能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则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以一份放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

摆脱烦恼的具体做法

烦恼是人在不利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当一个人的主观要求与现实,或自我的愿望与他人需求发生矛盾时,烦恼就会悄悄产生。烦恼这一情绪,恐怕是当今社会最普遍的一种不良心理反应。因为工作、生活的巨大压力,使得个人和外界不可能总是和谐相处,当碰到问题,一时又无法解决时,人就会有烦恼的情绪;而当一帆风顺或小有功绩时,烦恼同样也可能产生。这一情绪,会使人陷入烦闷急躁的心境,极大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腐蚀人的生活锐气。因此,摆脱烦恼的困扰很有必要。

1.端正人生态度,客观认识现实 人的心理障碍都是由非理性的信念,错误的认识造成的,应该以理性来治疗非理性。实际上,烦恼大多是个人主义作怪的结果,不妨把个人得失看淡些。更重要的是,若整天沉湎于烦恼中,一副杞人忧天的样子,烦恼便会更多,痛苦也就更大。由于烦恼常出现在无奈或心烦意乱的情况下,它只不过是消极无益的一种担心而已,永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有的人采用自我麻醉的办法(如吸烟酗酒)解除烦恼则更不可取,反会损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