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9166600000044

第44章 做一个成功的父母(2)

天下的父母都是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有时候父母会把“爱”的定义理解错误。其实,孩子需要的并不是一味的疼爱,那样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狭隘。我们应该懂得,爱是一种最纯正、最美好的感情,但也要讲爱的艺术、爱的科学。父母无私、真诚、崇高的爱,应该成为孩子成长成才的沃土,而不是一种羁绊和负担。

父母要注意一些小事

有些父母谈起教育孩子来说的头头是道,不管是从方法上还是技巧上,也不管是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他们都做得滴水不漏。可是,就是这样的父母,他们所教育出来的孩子在某方面也是存在一些缺陷。显然,他们做的还不够。当这些父母看到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时,他们反观自己的教育方式,并没有从中找出什么不适当的地方,对此,父母们非常迷惑。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在他们那样完美的教育下,还不能教育出一个成功的孩子。

其实,这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或许是真的做得很好,也很注意培养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然而,可能在父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一些小错误,或是在一些小事方面父母做得还够,致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功亏一篑。因此,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父母需要注意了。

1.做了承诺对要兑现

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们所依赖的对象,一个可以让他们感到非常安全和信任的角色。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父母对孩子做了承诺,却从来不去实现。久而久之,就让孩子产生一种“父母是不可信”的感觉。当孩子觉得父母不可信时,年龄小的孩子或许会因为小而对父母的言听计从;当孩子长大后,父母那种威信就不再存在了,孩子对于父母所说的话就不会再听,也不会再接受父母的要求。当孩子对父母不再信任的时候,父母再完美的教育都会失败。

2.多了解孩子一些

想要教育孩子,就需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如果父母对孩子一点都不了解,不了解孩子的兴趣,不清楚孩子的性格,甚至不知道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样的父母首先就是失败的,更不要提什么教育了。

有一位妈妈,她为自己的儿子制定出了一份完美的教育计划,为此,她花了很长的时间。在她的计划里,首先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乐观开朗的孩子,于是她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行动,想要完成自己第一个计划。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她的儿子一直是一个不喜欢开口说话的孩子。不要说让他自然地和别人说说笑笑,就算让他向别人微笑一下,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难事。然而,这位母亲却一直想让孩子达成她的目标。最后,儿子不但没有变得乐观开朗,反而更加沉默。母亲想,既然孩子的性格不容易培养,就先从他的兴趣开始吧,把兴趣培养起来后,再培养性格就会容易了。于是,这位妈妈又开始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次,妈妈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她决定先观察孩子对什么有兴趣,再进行培养。妈妈发现孩子非常喜欢弹钢琴,孩子虽然沉默、害羞,但是当他碰到钢琴就不会顾及别人的眼光,也敢大大方方地在别人面前表演。于是,妈妈就开始了对孩子钢琴的培养。当然,妈妈也没有忘记趁机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每次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妈妈都会请求儿子表演一下,孩子虽然有点怕生,但还是会去表演一下自己最喜欢的钢琴。

3.既要爱孩子,又要“严”孩子

有些父母对孩子非常疼爱,舍不得骂一句,慢慢的,孩子就会养成娇惯的性格;也有一些父母,觉得爱孩子会害了孩子,于是就严厉地对待孩子,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他,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伤害。父母需要做的是,既要爱孩子,又要严厉对待孩子,做到“严”、爱相结合,这样对孩子才是最好的。

4.控制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好和不好的时候,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父母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有些父母在情绪好的时候会对孩子很好,不管孩子提什么要求都会答应;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会乱发脾气,看孩子哪里都不顺眼,就算孩子没有犯什么错误,也会无端批评孩子一顿。父母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受到伤害,心中留下阴影。如果父母因为一些事情而情绪不好,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今天心情不好,可不可以让爸爸(妈妈)一个人静一下”。

5.不要管得太多

有的妈妈可能会有这样的抱怨:孩子的什么事情都是妈妈在管,但是,孩子却更听爸爸的,对于妈妈的话总是听不进去。其实,说到底这是因为妈妈管得太多了,不管是多么琐碎的事情都会揽在怀里。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家庭都会发生,明明是妈妈对孩子的关心最多,对孩子的事情也最操心。到最后,孩子却和爸爸的感情最好,什么事情都会和爸爸商量,把妈妈置身事外。这样的情况不免会让妈妈伤心,但是,在伤心之余,妈妈可不可以改变一下对孩子的态度,不要什么事都要操心,试着让孩子自己解决一些事情,不要什么事情都过问。

6.对待孩子要民主

有人提出,父母要有父母的威信。对于威信两个字,有的父母会认为是让孩子对父母要绝对服从,才算是建立了父母的威信;有些父母则认为是父母对孩子要有绝对支配的权利。事实上,这两种理解都是错误的。真正的威信,是在平等的关系上建立的。这种威信一旦建立,就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依赖感,和父母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

7.把孩子当成朋友

一个人在和朋友说话的时候,总是用会非常轻松的态度,而大部分的人也都非常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当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自然的就会采取一种以上对下的态度,这种态度会让孩子感到压抑,也就不会对父母说什么知心的话。如果父母对待孩子像对待朋友一样,可以自然地跟孩子说话,不在孩子前面盛气凌人。那么,孩子就会对父母敞开心扉,把父母当成朋友。

教子心经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尤其是在对待一些小事情上,千万不要因为事情小就不在意。很多时候,正是这些小事情妨碍了孩子的成长。父母要知道,在家庭教育中,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父母要兑现自己的承诺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会对孩子说要“言而有信”、“说话算数”,然而,当轮到他们的时候,这些话却都成了泡影,成了空话。其实,每个父母都知道做人要诚实守信,也都知道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而父母在对待周围的朋友、领导和同事的时候确实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当他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都对于这条原则就不是很重视了。或许父母觉得孩子还小,有些事情做不到也无所谓。然而,父母可能不知道,就是父母一次次地“言而无信”,一次次地“说话不算数”,从而导致了孩子跟着有样学样,也变得不再讲信用。这样一来,父母所有的教育都将成为空话,一点作用都起不到。

当然,不是每个父母都是不讲信用的,很多父母大多数的时候还是对孩子挺有信用的。但是,孩子却不那么认为,孩子总是觉得父母不守承诺,对孩子失信,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父母对孩子失信往往都是因为父母觉得都是一些无所谓的小事情,认为和诚信没有什么关系。比如,当父母想让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父母可能会说:“今天做这些就行了。”然而,当孩子把父母布置的作业完成之后,父母一看时间还早,于是就又给孩子布置了一些习题。父母这样做,往往会让孩子养成磨磨蹭蹭的习惯。孩子会想,反正早早地做完父母还是会再布置,如果慢慢的话,反而可以少做一点,何乐而不为呢。同时,孩子还会认为父母不守信用,说好了做完就行了,到最后还是要再让做,根本就是说话不算数。久而久之,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信誉就慢慢没有了,孩子也渐渐不听父母的话了。

有时候,父母觉得孩子年龄小,认为孩子还不太懂事,就把对孩子的承诺当成哄孩子的一种手段,并且还认为孩子不会放在心上。其实,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孩子是敏感的,也是聪明的,他会把这一点一滴的事情都积累起来,慢慢的,他就会认为父母是不守信用的。

有些父母则可能是因为太爱孩子才会对孩子失信吧,有时父母或许觉得,自己只不过只出于一番好意,怎么会是不守信用呢。比如,当父母在哄孩子吃药的时候,明明是非常苦的药,却偏偏要对孩子说:“不苦,很甜的,不信你尝尝。”或是当孩子打针的时候,明明很疼,却偏偏对孩子说:“一点都不疼,你试过就知道了。”父母有没有想过,当孩子把药吃下去,或是当孩子打完针之后,他会有什么想法。明明父母说不苦、不疼的,为什么还是那么苦、那么疼,孩子唯一能够想到的是:父母骗了他。这些情况可能发生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可能还不太懂什么是诚信,这对孩子的认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孩子长大之后,孩子开始接触一些异性朋友,当孩子的异性朋友给孩子打电话,如果被父母接到的话,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往往会找一些借口应付孩子的朋友,父母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在撒谎,并且还感到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

有一些教育专家曾经指出,由于孩子,尤其是小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并且特别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语和行动,因此孩子在与成人一起生活、交往的耳濡目染中,如果经常遇到类似不守信的事情,他便会分不清真话与假话的界限,并在其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下撒谎的种子。

青少年研究专家曾锦华认为,家长们的习惯性失信会在孩子心中留下烙印,令孩子认为自己不被家长接受,导致对家长缺乏足够的信赖感,沟通的欲望自然减少了,而沟通的缺乏正是目前大大小小的家庭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最糟的情况是,当家长由于某些自身原因不能信守承诺,对孩子不道歉,而是用某些借口继续欺骗孩子。这样的父母就会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说谎的坏榜样。所以家长们最好能放下家长的架子,对孩子做到平等沟通,时刻真诚互信,多一点换位思考。

总而言之,在向孩子作承诺时,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以为自己答应的事情就一定可以做得到,那是很容易给孩子留下虚伪的印象的。在孩子面前,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承诺方式和方法。

1.一些没有太大把握的事情,可以采取弹性的承诺

如果父母觉得对孩子做出的一些承诺没有太大把握兑现的话,就可以把话说得灵活一些,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承诺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

2.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以采取延缓性承诺

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可是由于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因此,在父母承诺中可以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承诺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承诺创造条件的余地。

3.对于一些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承诺

如果父母所做出的承诺,不是可以自己单独完成,还要求别人帮忙的,那么,父母可以在承诺中可带一定的限制。

教育孩子,要先从自己做起,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承诺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做那些没有把握的承诺。须知,有了承诺,就应该努力做到,千万不要乱开“空头支票”,这样不仅伤害了孩子,还会毁坏自己的声誉,而且还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教子心经

无原则的许诺是有百害无一利的。作为父母,特别是年轻的父母,切不可随意向孩子许诺什么,许诺要适当。适当的许诺会给孩子一定的动力,会让孩子懂得经过劳动和汗水才能达到目的。适当的许诺会激励孩子上进,不当的许诺则会带来一些副效应。所以,对孩子的许诺应持谨慎的态度,才能使孩子从小在一种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父亲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

当孩子一出生,和他最亲近的人便是自己的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陪伴他一起走过的也是母亲。对于孩子来说,父亲就显得有一些无足轻重。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在大家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然而,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如果父亲只顾着赚钱养家,照顾孩子的责任全部落在了母亲的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就会越来越感觉不到来自父亲的信息,让孩子觉得自己正在丧失父爱。

父亲通常会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孩子,也是因为工作问题,孩子和父亲几乎都见不上面,只是偶尔和父亲在电话里交谈几句。慢慢的,这种情况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详的感觉,那就是:爸爸是不是不要自己了?当孩子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不管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会出现异状。孩子会变得难以入睡、经常做噩梦、爱发脾气。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在孩子的心中,父亲就代表了力量和坚强,如果有父亲在自己的身边,孩子就会一有种安全感,也就会生活得很快乐;如果父亲经常不在自己身边,孩子就没有办法从父亲那里得到安全感,慢慢的就会产生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