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伦敦环城骑行记
9055200000014

第14章 米郡的乡村

米德尔塞克斯郡是如何似农村一样并与世隔绝的,仍然是主宰这里的一部分。在这个原本称做“主场之郡”的狂热的人群中随意漫步似乎是不可能的,而那些不能集中很多精力的人要沿着这条路线旅行,会觉得很多地方比起德文和康沃尔来,让人昏昏欲睡、疲惫不堪。他们不会保持得这么久,要是有一种刺激就会迫不及待地看到它们。

可以有很多现成的方式开始本次旅游;坐火车从伦敦到伊令的其中一个车站——以伊令的区间火车为优先——或者在里士满、克佑、或伊令带自行车住宿,这样就能不依赖外界帮助便可出发。假设从克佑出发,这条路就在桥上,从这里沿着林木密集的小路可以到达冈纳斯伯里。不到一里路寻找左手边其时正在编写中的仍然是乡下派头的一条小路——“冈纳斯伯里小路”,如大家所称呼的那样——此地有一个路牌指示阿克顿的方向。我们来来回回经过果菜园,行程不到一里路,左拐右弯,这里向左,那里又向右,走过一条长长的、笔直的、两旁栽着树苗的路,一直通往伊令公地,并径直跨过它直到汉格山。

从这里开始,这是一条持续向上的约一公里半长的乡村小路,路旁零星地分散着牛奶场。然后又是一截快速下坡路,带着一二个复杂的急弯,雨水的冲刷形成水沟横跨路面,松散的石子在路面形成了补疤。因此,要时刻小心翼翼,下山的路越往布伦特山谷,前面所说的牛奶场就越加特别地要对很多走散的奶牛负责,因为通常可以看到有很多奶牛在路上闲逛。到了山底,一家建造粗放的小酒吧直立在那儿,我们的线路是向左的,沿着小路往前走,有一个很急的拐弯,往上要爬上一个又短又急的陡坡。很好地控制这架机器(自行车)越过这个拐角而又不用下车是很有必要的。二公里狭窄而弯曲的小道,平整的路面,两旁是高高的树篱,它就像一条德文希尔小道,把我们带到了柏利威。

放眼四望,柏利威如今可能是最古怪最小巧的地方之一了。这里所说的“小巧”可以理解为最充满感情的形容词了;因为除了教堂——有人会声称,那种奇怪的做为“英国最小的”自豪感不过是从望远镜错误的一端看问题——另外只有一幢建筑在附近;那还只是教区长的住宅!事实上,在整个250公顷的教区里只有五幢房子以及三十四个居民;如要加深读者对此的印象的话,那就是与伦敦的五百万人口相距甚远。柏利威除了这间教堂和那些四处分散的农庄以外,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标志,其它什么都没有;因为这儿没有村庄、没有农舍、没有村里的商店、也没有酒店,周围都是低洼的水草场,与布伦特河接壤。

有人指出,柏利威古时候的别名是“格林福德·帕瓦”,并说其现在的名字只不过是古时候的称呼“帕瓦”的变体;当然帕瓦是很具说明性的描写了,甚至它的邻居格林福德·麦格纳缺少足够的规模,却要保证用一个词来形容其规模之大。

柏利威教堂在长期的精神饥荒之后,现在还保护得很好;在那个异想天开的时代,教区牧师在两三个粗野的村民经常孤独地参加礼拜仪式时有着为他们提供一壶啤酒的习惯。他“为那么几个人诵经实在不值,”他可能会说;“在教区长的住宅喝几杯啤酒怎么样?”那种套话尽人皆知,唯一的理由是为何这么几个人会经常出现,那就是用这种饮酒的方式可以得到行贿的机会。然而稍后不久,这件事已变得妇孺皆知了,从伊令和邻近村子里来的饥渴交迫的穷光蛋在夏天的时候开始把柏利威当做愉快的周日早上散步的目的地了,这件事让人变得愤慨了。此时,教堂会众的人数已经太多了,教区长为了保护他的酒窖,不得不又做起礼拜来,这使那些口渴的人非常反感。

冬天的时候已经没有一个人来了,因为布伦特有道路、牧场洪水泛滥的习惯(现在还是这样),这就使教堂和教区长住宅与世隔绝了。每当这个时候,教区的老执事(他的名字是与众不同的凯恩)就会出头俯视所有的路口,然后叫了起来,“看不到一个人来,先生;我可以把书放起来吗?"

正是这个教区长说话时经常改变部分话语的顺序,养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习惯;当然那是非常无意识的,可产生的结果却是最荒诞不经而可笑的。当地那些喜欢传播流言蜚语的人仍然热衷于欣赏他宣读赞美诗时的语录,稍后不久,他在布道的时候说道,“朋友们,我们大家都有一点杯状断裂。”根据从他布道时的上下文推断,他的真正意思是“杯中苦酒。”这个故事的后果是这种习惯变得有传染性了,后来,有一个女士发现有一个陌生人坐在她的凳子上,叫道,“对不起,你的凳子我坐了!”

那时还没有教堂风琴,只有一个有二十个机械音调的手风琴,这个手风琴音调不够优美,因为他们本来有一个几只雄榫都不会掉的手风琴,但雄榫却从轮子上弄丢了。因为丢了雄榫,他们就胡乱地曲解了这个诗百篇“向主欢呼”的歌曲,其他的人就创做曲目。

那时,这幢建筑的内部完全被人忽视了,照明全靠钉在凳子末端的一个锡罐上的蜡烛来充当。那时的教堂也没有圣洗池,假如有人在教区开会时提到这个问题,就以没有安排而打发了,“因为柏利威的教友从来就没接受过洗礼仪式,也不可能有任何洗礼。”很多年以后,在给教堂翻新的时候,人们在一堆垃圾中找到了旧时的圣洗池,上面刻着字,“西蒙·科斯顿绅士的礼物,1665年。”

这个极其小巧的教堂现在受到很好的照料。

注意看那个非常非常古老的、由很多木材建成的钟塔,它的外墙有风雨板,同时看看牧场那边一个非常奇怪的非教会的物体,这幢教区长的住宅也是十五世纪的木制结构。

在详细叙述了小巧的柏利威简短的历史后,我们将在经过教堂后踏上第一条向左拐的路,跨过布伦特河再向右拐。这是一条极其漂亮的路,路的一边是河水,河边长着灯芯草和修剪过的柳树。拱形的小桥连接着这条小路,路边有根白色的杆子,标高有二、三米,标记着这里冬天常有的洪水深度。现在再回到格林福德开始的地方——正确的叫法是“格林福德·麦格纳”,以区分我们刚才离开的的“帕瓦”。沿着这条路,一个左拐弯接着一个很急的陡坡,接着又是一个右拐弯,这时就可以看到格林福德村沿着山边陡峭的斜坡零星地分散着。山脚下,在到达这个粗糙的木制的带挡风板的小教堂之前,左边有一条通往诺霍特的小径,约有二公里路远。诺霍特,尽管这个名字有点朴实无华(只是代表着北方的丛林的意思,就像索撒尔,原名是“索霍特”代表着南部曾经茂盛的林地),但这是米德尔塞克斯郡最漂亮、最让人喜欢的村子之一;事实上,如果它足够大,完全可以称之为村子了。公共用地宽阔的边缘勾勒出了道路的轮廓,四散的村舍没有形成一条街道,经过多年风吹雨打而褪了色的、修补过的小教堂矗立在绿草茵茵的岸边,从一簇清风乱舞的榆树枝中俯视着这里的景色。这座教堂处在如画的环境中,艺术家很喜欢而且修建者们也很愿意把它清扫干净、装饰一新。

一条长约五公里半的起伏不平的路从诺霍特直通伊斯各特。到达十字路口后向右转,就是去伊斯各特的路,伊斯各特是雷士廉的一个小村庄,这里地势高低起伏,沿途有一个绿荫环抱的小村子,里面的几处住宅和漂亮的农舍就如公园一样。缓缓流淌的科尔恩河无精打采地横卧着,就像古时的护城河。注意看右边那个古怪的、老式的、木架小屋,那是为这个小村服务的邮局。

在一个岔路口向右走就可以去平纳,这个地方挤进了很多的村舍和“别墅”,这是前些年都市大扩张运动开始的时候,扩张到哈罗和艾尔斯伯里时建成的。平纳是一个大村子,在修建铁路设施的过程中受到了破坏,一条宽阔的街道,两边是老式的房子(也有一些新样式的房子)。这条街通向一个所庄严的教堂,教堂的塔顶上有一个奇特的高高的十字架。注意看它的旁边有一家“女王头像酒吧”,标上了一个现代的(非常糟糕的)安妮女王的肖像,日期是1705年。

教堂墓地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塔形的坟墓,如今已是长着浓密的杂草和常春藤,这是一个如画的景象,但古怪的是这个人的遗体“埋”在这儿——某个叫威廉·伦敦的人,在1809年——盛放在一个石棺里,从这个塔里伸出来,半悬在空中。棺材的后端留有墓志铭,但对这种反常的事却没有提供任何线索。有传言说,威廉·伦敦的后代是一个苏格兰商人,只要威廉保存在“地上”,他就可以获得遗产,这种传说也许可信,也许不太可信。这座塔由注满了有饰纹的铁制圆拱支撑着,上面呈现着几个神秘的字,“BYDE-MY-TYME。”好奇的外地人很自然地想知道他究竟在等什么,但这个秘密还没有破解。

离开平纳,出教堂左拐,再右拐,从平纳的伦敦西北火车站到斯坦莫尔,除了路况良好外,别无特色。这段六公里的路很好走。斯坦莫尔是一个漂亮的并正在成长中的村庄,一幢拆毁了的教堂塔上爬满了古老的常春藤,很有浪漫色彩地矗立在一幢新楼的旁边。过了这儿就有很多让人晕头转向的路;一条看起来不太可能的狭窄小路指向白教堂和埃奇韦尔,但实际上标示在这里是没有用的。问了很多人,他们也在这个角落弄混了。那条线路在坎农公园那边。白教堂的教堂是一幢丑陋的、自称为经典的建筑,教堂墓地有一个所谓的“音调优美的布莱克史密斯”的坟墓,据说从他那悦耳的乐砧中,作曲家汉德尔获得了那个个著名的曲调(这是不正确的)。坟墓的墓碑饰有雕像。

不远处就是埃奇韦尔,向右拐沿着到伦敦的路,我们盘旋而上爬上雷德希尔山。然后,在离开埃奇韦尔约二公里后,在一个右拐弯处看到一个路牌指向普莱曾特山。这是一个陡峭的小山岩,通向一条迷人的乡村小道,往山下走就到海边。然后再左拐通往金斯伯里·格林,然后再向右,就发现左手边有一条小道通向乔克希尔楼,一直往前走,向左可以迂回到温布利,绕过公园,一座大型的未完工的高塔让人看着很不舒服。在温布利向右拐可以到萨德伯里,在过了车站后马上向左拐,穿过运河边的阿尔伯顿(每个当地居民都坚持把它叫做阿普尔顿)来到我们外出旅游的汇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