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与郑和相遇海上
9050900000004

第4章 郑和七下西洋——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1)

第一节 明成祖朱棣的心愿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探险时代”(李约瑟语)涌现的空前壮举,时间是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恰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早期。正是此一壮举,才拉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因为,郑和下西洋,是古代中国航海事业鼎盛时期的标志,也是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人类从此而开始了探索未知的世界。

永乐元年(1403年)六月,明燕王朱棣夺权登基,改元永乐,决意以富厚的国库和江南的物资为资源,沿袭洪武时期创建的“朝贡贸易”制度,即联络各国君主,以扩大明代官方贸易市场,求得海外贸易的主动权,将整个印度洋的国际贸易置于自己的卵翼之下,因而把中国的航海事业推向了震惊世界的巅峰。

在未遣郑和下西洋之前,明朝就与各国开始了联系。永乐元年(1403年)八月,朱棣登基才两个月,就遣使往赐朝鲜、安南、暹罗、琉球、真腊、爪哇、苏门答腊诸国以织金、文绮、纱罗等物,并分别向其宣告永乐朝的建立。同年九月,“遣中官马彬等使爪哇,以镀金银印一,文绮、丝币三十尺,赐其西王杜马板”。十月,又派内官尹庆,往印度诏谕柯枝、古里诸国,“其酋沙米的喜,遣使从庆入朝,贡方物”。经此一二年准备之后,从永乐三年(1405年)起,朱棣便下令郑和、王景弘组织了庞大的宝船队,扩大朝贡贸易,遂有七下西洋之行。

第二节 开辟横渡印度洋新航线

身为“钦差总兵正使”的郑和,在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率领庞大的船队,“鲸舟吼浪,远涉洪涛”,每次航海总的里程,“涉沧溟十万余里”。如自南京开航,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据《郑和航海图》所记,仅其间地名即达530多个。

郑和下西洋,在他提倡科技、勇于冒险向海洋挑战精神的直接影响下,其船队创出了划时代的成就,不仅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亚非多条新航线,而且还分别在印度和南洋沿岸开辟了多种多样的新航路。明代的西洋,系指今文莱以西的海域。就其出航地点而言,就有20余处,主要航线竟达42条之多。郑和船队,充分显示了世界“大航海时代”先驱者所有的卓越风范和辉煌业绩。

横渡印度洋即越洋航行的记录。明朝茅元仪编的《武备志》中的《郑和航海图》记载:“从马累起,用正西路偏南的航向穿越印度洋,航行一万五千里,直达非洲东海岸赤道以南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这是郑和船队横渡印度洋的明确记载。见于《武备志·郑和航海图》的则是:“官屿溜用庚酉针二百五十更船收木骨都”。官屿溜就是现在的马尔代夫群岛的马累;木骨都,当作木骨都束,就是现在的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庚酉针,是正西略偏南方向;“更”,是我国古代计算航程的单位,一更相当于六十里。我国远航西洋,始于汉代,不过以前都是循着沿岸航行。郑和横渡印度洋是在第五次(1417~1419年)和第六次(1421~1422年)航行中实现的。从郑和实际航行的路线来看,是先旧后新,先易后难,先近后远。他所开辟和探险较远的航行都在第五次航行之后。在此之前,只开辟了一些较短途航线。看来他是在积累经验之后,才开始作远洋探险活动的,事实正是如此。

郑和船队最先所开辟的海上交通网,东西线与南北线的航路纵横交错,大□、小□之船随之在其上往来穿梭。此外,更设有四大交通中心站:占城、苏门答腊(属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范围)、锡兰山、古里(属印度半岛范围)。马六甲河口至今还有当年郑和驻足的“官厂”遗址。郑和船队的分□是从此四大中心站出发后,分别作扇形前往所要访问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郑和船队还从印度古里北上,到达波斯湾头,在此接通了唐代贾耽所记的通海夷道后,继由锡兰出发,途经溜山,横渡印度洋直达非洲东岸的木骨都束(索马里摩加迪沙)、卜剌哇(本贝拉)、麻地(基尔瓦基西瓦呢)等地。亚非海上交通网于此形成,中国的瓷器、丝绸等货物就这样循着这些航道源源运去。

至于郑和船队的内河沿海航行路线,据可考者有永乐三年、七年及宣德五年的三次。(1)永乐三年第一次下西洋,郑和率“将领官军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等船,从龙江湾出发,“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出洋(《明史》《郑和传》)。(2)永乐十年第三次下西洋,率“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等船,从南京龙江湾始发,“九月自太仓刘家港开船,十月至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十二月于虎门开洋”(《南京静海寺残碑拓片》)。(3)宣德五年第七次下西洋,“十二月(自)龙湾开航,经徐山、附子山、刘家山,(宣德)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到长乐港;十二月出五虎门”(祝允明《前闻记》)。看来一般是自南京起航,经刘家港至福建五虎门,而后出洋的。

郑和、王景弘统率的宝船队,七下西洋,往返次数、时间,在太仓刘家港所立《通番事迹记》和福建长乐《天妃之神灵应记》中有部分记载。但与其他资料却有出入,兹据《明清史资料》所载,转录于下,待考。

第一次,永乐三年(1405年)十二月至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二日,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占城、爪哇、旧港、暹罗、满剌加、古里(科泽科特)、溜山(马尔代夫群岛)、忽鲁谟斯(霍尔木兹)、天方(吉达)、阿丹。

第二次,永乐六年(1408年)十二月至永乐九年(1411年)八月,船队到达了占城、爪哇、满剌加、暹罗、浡泥、锡兰、加异勒、柯枝、古里。

第三次,永乐十年(1412年)十二月至永乐九年(1411年)六月,船队去过占城、爪哇、暹罗、满剌加、苏门答腊、阿鲁、锡兰、柯枝、古里、溜山、阿拨巴丹、小葛兰、古巴里。

第四次,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一月,船队去过占城、爪哇、满剌加、锡兰、柯枝、古里、阿鲁、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溜山、木骨都束(摩加迪沙)、麻林(基尔瓦)。

第五次,永乐十九年(1421年)十二月至永乐二十年(1422年)七月十七日,船队去过占城、爪哇、满剌加、锡兰、柯枝、古里、阿丹剌(撒)、木骨都束、麻林、卜剌哇、忽鲁谟斯、苏禄、彭亨、沙里湾泥。

第六次,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三月,船队去过占城、暹罗、满剌加、榜葛剌、锡兰、古里、阿丹、祖法儿、剌撒、溜山、柯枝、木骨都束、卜剌哇。

第七次,宣德五年(1430年)十二月至宣德八年(1433年)七月六日,船队去过占城、满剌加、苏门答腊、暹罗、锡兰、溜山、小葛兰、加异勒、柯枝、古里、忽鲁谟斯、祖法儿、剌撒、阿丹、木骨都束、竹步、天方。

但是,据《明史·郑和传》所载船队到过的国家和地区,与上述有点出入,兹一并录出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