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9043100000019

第19章 宝宝的饮食保健(3)

3.培养孩子细嚼慢咽的习惯

当孩子细嚼慢咽吃食时,就会有时间享受其美味,并能做到适可而止。可让孩子平静地坐在椅子上就食,家长在一旁观察,倘若发现孩子进餐较快,那么就让他停一会再吃第二口。放慢进餐速度并不是让孩子吃得少些,而是帮助他增强对饥饱的敏感度,用这样的提示法来调节孩子的进食总量。

4.对肥胖儿童不要另眼相看

当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进餐时,可别因为他胖而强行将其拉开,并限制他进食,不然,他会感到自己被单独隔离开来,处境困难,反而会导致他进食更多。

5.鼓励儿童参加体育锻炼

研究表明,发胖的儿童大多在幼年时比其他儿童锻炼少。爱动、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从蹒跚学步起初总是活动不停,没有论是跑、跳,或是球类活动都是孩子们所喜爱的活动,父母应该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但不要逼迫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不然会产生逆反心理。

十六、小儿肥胖病的食疗

小儿在一定范围内的胖,可能是美与健康的标志。但是,若过于肥胖则不仅显得笨拙、行动不便,还会影响发育,容易造成O型腿和平足。更严重的是将来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那么,胖到什么程度就算是肥胖病呢?通常而言,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差10%范围内都是属正常,超过10%~20%为过重。大于标准体重20%以上为肥胖。

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

1~6个月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600

7~12个月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500

大于1岁体重(千克)=8年龄×2

小儿肥胖的原因多由摄入营养大大超过身体消耗,多余脂肪在皮下堆积所致。其中也有一部分由某些疾病引起。而多数则因营养过剩,小儿恣食油腻、甜食和零食,又不爱活动,睡懒觉等造成。所以饮食疗法在小儿肥胖病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1.食醋减肥法

近年来在美国用食醋减肥是一种时髦食品,成人每日饮用15~20ml,1个月内可减体重3~5千克,小儿用量酌减。

2.玉米须减肥法

将玉米须子阴干后,取一汤匙,冲开水250ml,稍闷一下,不要加糖,当茶饮用。

3.冬瓜减肥汤

用冬瓜适量煮汤,或冬瓜皮30克水煎饮用。通过利尿排除体内过多水分,逐渐减肥。

4.减肥饮料

海带2克,泡在150ml的水里,再加梅干1个(盐梅、话梅均可),待梅干和海带泡开后即可饮用。

生山楂或乌梅适理,煎水,经常饮用。

十七、乳婴要防奶瓶龋

奶瓶龋又名哺乳龋。顾名思义,这种牙病就是哺乳时使用奶瓶不当引起的。

宝宝在吸吮奶嘴的过程中,母亲的乳头或奶瓶的奶嘴正好顶在腭部,使所有的上门牙都浸泡在奶液里,在细菌的作用下,牙齿就非常可能脱钙形成奶瓶龋。

目前,我国采用人工喂养乳儿较普遍。然而,正确、合理使用奶瓶以及预防奶瓶龋的宣传教育尚未普及,以致奶瓶龋频频发生。不少父母晚上哄孩子入睡时,为图省事,就让孩子含着奶瓶睡。孩子的小牙齿也就在不知不觉中遭到腐蚀。由于夜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加上夜间口腔温度适宜,残留在牙面及牙间隙的奶液更容易被口腔内的细菌作用、分解,使孩子口腔内的pH值降低,进而引起牙齿脱钙,迅速发展为龋齿。

奶瓶龋的主要特点是:以侵犯上颌乳门牙为主,这也与上门牙最先萌出有关。随着时间的延续。还可波及乳尖牙和乳磨牙。另外由于刚萌出的乳牙钙化程度低,牙质软,又是多个牙齿同时浸泡在奶液里,故龋坏速度快,龋坏牙数高,这也是奶龋的一大特点。我们调查了672名1.5~3.5岁的宝宝.患奶瓶龋有58人占8.63%,其中每个患儿口内的龋齿数平均为5.7个,最多的达10个。

奶瓶龋初期表现不易引起家长的留心。主要是在门牙唇面的牙颈部形成一条白垩色脱矿带。随着龋蚀的发展,这条脱矿带的颜色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大,环绕着牙齿,使牙齿硬组织剥脱,最后变成圆锥状,甚至形成残根。这样,不仅使乳牙的切割功能大大降低,而且随着病变加重,会引起牙髓及牙根尖病变,此时孩子会感到剧烈疼痛或牙龈肿胀、流脓,严重的还会影响恒牙的发育。一旦因龋蚀严重无法治疗,而将乳牙过早拔除,就会扰乱乳恒牙替换的规律,引起胎发育带来不良影响。有的儿童因牙齿严重龋坏和多个牙齿缺失,心理发育也受到不良影响。这些奶瓶龋引起的危害无法不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了。

奶瓶龋是完全能够预防的。年轻的父母只要留心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够大大减少奶瓶龋的发生机会。

首先,控制宝宝每次使用奶瓶的时间,通常限在10~15分钟以内,千万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其次,每次给宝宝喂奶后,应再喂少量白开水,以稀释口内及牙间隙残留的奶汁而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第三,尽早停止使用奶瓶,通常1周岁以后就应该改用水杯喝奶或小匙喂奶。第四,尽早起初刷牙,尤其是晚上睡前刷牙更为重要。不到3岁的宝宝,可由家长用纱布蘸清水为其擦拭牙面;3岁后,应逐步训练宝宝自己刷牙的能力。

一旦发现孩子有奶瓶龋的迹象,应及早带孩子去口腔科诊治,以免贻误病情,给宝宝带来更大痛苦。

十八、纠正宝宝偏食三法

偏食是很多宝宝的一种不良饮食习惯,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危害非常大,不仅直接影响生长发育,还较容易患各种疾病。通常而言,孩子出生以后,对食物并没有什么选择能力,对食物的味道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喜欢或厌恶。到了3岁以后,由于条件反射形成和发展,对食物的选择起初受到环境、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受父母的语言、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倘若父母自己挑食,或者总是在不懂事的幼儿面前谈论饮食的嗜好,甚至盲目阻止宝宝品尝某种食物,那么,幼儿就会直接受到影响,逐渐养成挑剔食物的习惯。尤其是在宝宝刚要滋长偏食的习气时,倘若父母出于溺爱,对他百依百顺,当他不吃某一种食物时,就忙着换另一种食物给他,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小儿的偏食习惯。所以,偏食的产生与环境、心理因素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当宝宝偏食时,只要父母积极对宝宝进行心理矫治,是完全能够纠正的。通常有如下几种矫治方法:

1.说教法。

父母要向宝宝讲清偏食的危害,告诉他各种食物中都有人体需要的营养,倘若缺少营养,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发育,容易得病。说教要实事求是,要讲清科学道理,举例要生动有趣,这种方法是能取得较好效果的。

2.脱敏法

就是事前不让宝宝知道,在他最喜欢的食物中掺进一些他不爱吃的食物成分,例如将他不爱吃的菜切成碎末,拌在其他菜里给他吃,起初时数量要少,然后逐渐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宝宝就自然而然地养成爱吃这种菜的习惯了。这种方法对偏食较顽固的宝宝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纠正过程中要有耐心,不可急躁,一旦获得改正后,尚需不断强化以巩固效果。不然,宝宝的偏食行为往往容易反复。

3.鼓励与批评法

凡是宝宝不喜欢吃的食物,经过劝导后他能吃一点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他不吃某种食物时,在引导的同时进行批评,甚至还能够暂时停止他认为最有兴趣的活动。这样,宝宝往往为了不失去自己喜爱的活动,会勉强吃不愿吃的食物。时间一长,就达到克服偏食习惯的目的。但是在批评时,切勿“动武”,以免造成小儿心理上的创伤,产生对进食的恐惧心理。

十九、婴儿胃口不好会营养缺乏

婴儿有时不愿进食,家长非常着急。其实孩子胃口不好有些是由家长造成的。引起婴儿胃口不好大致有下列原因。

1.喂养不当

辅食品添加不当常为婴儿食欲减退的重要原因。在母乳供给不足时,无法及时添加辅食品,婴儿原有储存被逐渐消耗掉,出现营养缺乏症影响到食欲。另一种是操之过急,不遵循“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循序渐进”的辅食添加原则。过早或过多地添加一些难于消化的食物,从而导致消化不良,影响食欲。

2.饮食不节

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市场上各种食品应有尽有。零食不停嘴,胃撑得饱饱的,当然也就吃不下了。营养素供给不平衡,导致营养缺乏、食欲不振。

3.心理及情绪的影响

进食前活动过多,胃液的分泌受到抑制,或受家长的打骂而生气均影响食欲。婴儿突然断奶、环境改变、生活没有规律等均可导致食欲不振。

4.疾病的影响

如口腔炎、kP乎吸道感染、急慢性肠炎等疾病,均可造成婴儿的胃口不好。

5.食钙过多

婴儿经常需补钙,但倘若补钙过多,也会影响食欲。

6.不食饮食习惯

有些孩子从早到晚嘴巴不停地吃零食,该吃饭的时候就吃不下;有的没有养成按时进餐的习惯。吃饭不定时;有的边玩边吃,边看电视、边讲故事边吃饭,由于他的注意力不在吃饭上面。对于吃什么不感兴趣,什么味道也不知道,经常是吃了几口就不肯吃了;有些孩子喜欢汤泡饭,或者吃饭要泡汤才能吃;有的家长怕孩子自己吃会浪费米饭,3~4岁还在一口一口地喂,不让小儿自己动手,不留心培养其对吃饭的兴趣,当然吃饭也就没劲了。由于不肯吃,吃得慢,家长强迫孩子吃,经常出现家长边催、边骂,孩子边哭、边吃,吃饭成了家长、孩子双方的负担,这餐饭肯定是吃不好的。由此可见,自幼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通常6个月左右的婴儿,应该教他学捧奶瓶,用匙喂水;7个月应自己吃饼干;10个月用杯子给他喝水;18个月的宝宝要学习自己用匙吃东西;2岁左右训练独自吃;3岁宝宝应该在饭后擦擦嘴,3~4岁学习用筷子吃饭等。

由于婴儿胃口不好,易导致营养摄入受限,造成营养缺乏。判断宝宝营养缺乏主要依皮下脂肪为依据。营养缺乏分三度:

第一度,体重低于同龄正常儿体重的15%~25%,其腹部皮下脂肪变薄,在0.4cm~0.8cm之间。

第二度,体重低于同龄正常儿体重的25%~40%,此时身长略低于正常,腹部皮下脂肪在0.4cm以下,肋骨、脊柱显露,四肢及臀部显著消瘦,面部脂肪亦减少。

第三度,体重低于同龄正常儿的40%以上,身长显著低于正常,臀部与面部皮下脂肪基本消失,面部干瘪似老人。

营养缺乏的婴儿,其皮肤亦干煅、没有弹性、色苍白、体温低、食欲亦差、哭声没有力、睡眠不安、免疫力差,最后可导致智力低下。

二十、儿童食物过敏性厌食

食物过敏性厌食儿童,在进食致敏食物后并没有皮肤潮红、斑疹等典型症状,但有程度不同的胃肠不适、身疲体乏、烦躁不安、精力涣散和胸闷气促等表现。症状较重者,往往会被误诊为消化、呼吸或神经系统疾病。由于没有找出食物过敏这一厌食原因,家长通常沿用诱食、迫食方法,使儿童继续进食致敏食物,从而加重其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所致的不适,会使孩子见到与致敏食物色、香、味、形相近或相同食物也拒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厌食加重。据资料统计,目前已发现能够引起过敏的食物有100余种,很多是常见的桌上菜,故而儿童食物过敏的现象也颇为常见了。

专家们分析食物过敏偏发于儿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作物品种变异

由于目前广泛使用化肥、杀虫除草剂以及灌溉水源和作物生长环境污染,禽畜食用的混合饲料含较多的致敏物质等等因素,使近年来食物所含过敏性物质成分增加。

2.儿童个体因素

包括婴儿期缺乏母乳喂养,免疫因子缺乏;体质较弱或年龄偏小,免疫球蛋白不足,溶酶体含量太低;强壮儿免疫机能过于旺盛,稳定性差,在食物中少量致敏物刺激下,产生大量过敏素;还可能与机能发育尚未完善有关。

所以,家长对厌食儿童应进行认真观察分析,在排除疾病、心理、饮食质量、零食太多辞原因后,应考虑到食物过敏这一因素。当发现儿童每次进食某种类食物后,均出现前述那些不适症状时,就应提高警惕,避免再进食这些食物。不应不问青红皂白,对厌食儿童总是责骂迫食。

二十一、厌食症的食疗

厌食症是指小儿长时间内食欲减退或几乎没有食欲而言。引起厌食的原因很多,因此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长期的食欲低下可导致营养缺乏、形体虚弱,以至产生其他疾病,故应引起家长的重视。除药治外。饮食调治对于本病则显得更为重要。

厌食症的产生主要是饮食不节及脾胃虚弱,中医认为食疗方的选择应重在消食醒脾和胃,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现介绍几种食疗方。

1.山楂粥:山楂30~40克,粳米60~90克,砂糖10克。先将山楂煎汤取浓汁,去渣,然后与粳米(加适量水)煮粥,后入砂糖。每日2次,7~10天为一疗程。

2.萝卜蜜:白萝卜500克,蜂蜜150克。将萝卜切成小块,煮沸即捞出,凉后再放入锅内,加蜜,以小火煮沸,装瓶备用。每次饭后食用数块,连服7~10天。

3.五药饼:大枣肉250克,生姜、生鸡内金60克,白术30克,桂皮90克,白糖适量。将各药焙干研末,和匀,加糖、少量面粉作成小饼(15~25克大小),于锅中烘熟。每次1~3个,每天2~3次,空腹时作点心食用,连食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