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9043100000018

第18章 宝宝的饮食保健(2)

维生素A是构成眼感光物质的重要原料,有保护眼睛和其他上皮组织,间接抵抗感染的功能。维生素A充足,可增加眼睛角膜的光洁度,使眼睛明亮,看上去神采奕奕。反之,会引起角膜上皮细胞脱落、增厚、角质化,使清澈透明的角膜变得像毛玻璃一样模糊不清。含有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有各种动物肝脏、水果、蔬菜和胡萝卜。水果、蔬菜和胡萝卜均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即维生素A原),在体内能够转化为维生素A。应该指出,维生素A为脂溶性,烹调食品以油炒为佳,有助维生素A被吸收。

2.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眼球视网膜上的视紫质由蛋白质合成,缺乏时除肌肉柔弱、发育不良,易于感染、水肿、贫血外,还会出现视力障碍。因此,要给孩子多吃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瘦肉、鱼、乳、蛋类和大豆制品等。

3.不可缺少钙和磷

钙磷可使巩膜坚韧,并参与视神经生理活动。钙磷缺乏时,易发生视力疲劳,留心力分散,易引起近视。含钙磷丰富的食物有动物排骨、乳、肉、豆类及新鲜蔬菜,鱼虾蟹等水产品。进食这些食物的同时,可适量补充维生紊D,并多晒太阳,有利钙磷的吸收,促进骨化,增强视力。

4.维生素C、B1、B2不可少

维生索C是眼球晶状体的重要营养成分,摄人不足会使眼球晶状体混浊,并且是导致白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橘、柑、柚、番茄等各种水果和蔬菜,鲜枣、猕猴桃的含量更为丰富。

维生素B1、B2是参与包括视神经在内的神经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并有保护眼睑结膜、球结膜和角膜的作用,还可预防和延缓外眦及眼角尾纹的形成。维生素B1、B2不足或缺乏时,易使眼睛干涩、结膜充血、眼睑发炎、畏光、视力模糊、视力疲劳,甚至发生视神经炎。维生紊B1的来源是米糠、麦麸、粗粮、豆类和花生,因此主食选择不必过精、淘米不必过多。维生素B2的来源主要是肝、蛋、乳和蔬菜类食物。

5.微量元素不可忽视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虽然不到体重的百分之一,但作用非常大。没有它们,新陈代谢难以进行,儿童健康会受到影响。微量元素如锌、铬、钼、硒等,也参与眼睛内各种物质的合成,调节其生理功能。不可忽视。

锌。近年来国内对锌营养的研究甚多,锌为构成多种酶的主要成分,还能增强视神经的敏感度。缺锌儿童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厌食、反复感染等,还同时影响维生素A的运转,引起视网膜视紫质合成障碍,暗适应力减弱。经补锌治疗后症状均显著改善。食物中牡蛎含锌量最高,蟹肉、肝、肉类、奶酪、花生及豌豆也是锌的丰富来源。

铬。不足时,影响胰岛素调节功能,会使血糖升高,造成眼球晶状体房水渗透压上升、屈光度增加而导致近视。含铬丰富的食物有糙米、全麦、牛肉、蘑菇、葡萄和蔬菜。

钼。是组成眼睛虹膜的重要营养成分。虹膜可调节瞳孔大小,保证视物清楚。含钼较多的食物有大豆、扁豆、萝卜缨等。

硒。参与眼球肌肉、瞳孔的活动,是维护视力的一种重要元素。每日摄入硒低于50毫克,一段时间后,视力就会受到影响。含硒较多的食物有鱼、家禽、白菜、萝卜、韭菜、蒜苗等。

此外,孩子在饮食上还须留心少吃葱、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吃糖不可过多,因为甜食过量,糖代谢消耗过多维生素B1,影响钙的含量,使近视发生率增加。

十、吃奶的婴儿要喂水

水是人体含量最多的成分。人体的很多生理活动,如消化、吸收、分泌、排泄、营养物质的运送、体温的调节等都离不开水。

年龄越小,身体中水占的比例越大,吃奶的婴儿高达77%,所以,小宝宝们显得细皮嫩肉,水灵灵的,十分可爱。他们处于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内水的出入量颇大,按每日每公斤体重计算,对水的需要量大于成人。由于各个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对缺水的耐受性较差,因而要留心补充水分。

有人认为,吃奶的婴儿,吃的不是母乳便是牛奶,都含有充足的水分,不必再给他们喂水。这种看法不够科学,忽视了婴儿对水的消耗比成人更多的特点。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襁褓中的婴儿因口渴大声哭闹、烦躁不安,大人却以为他们饿了,便马上喂母乳或牛奶,但他们还是不停的哭闹。而有经验的人,只给他们喂几口白开水,就立刻安静下来。原来,母乳或牛奶中都含有较多蛋白质和糖分等营养物质,在体内分解后,产生的小分子废料须和身体中的水分形成尿液一同排出。所以,有时喂母乳和牛奶并无法给婴儿解渴,还须喂点儿水。

婴儿不会讲话,他们的任何要求都以哭声来表示,如何判断他们何时需要喂水呢?通常可根据生理活动的规律和喂养经验来估计。没有论是母乳喂养,还是牛奶喂养的小婴儿,在两次喂奶之间,可喂几口温开水或5%的葡萄糖水。大一点的婴儿,早晨或午睡起床后也应喂水。因为较长时间的睡眠,不吃东西,而水分却在蒸发,失水量不少,而且睡觉时躺着,肾脏的血流量多于站立时,生成尿液排出水分也较多。所以,起床后经常感到口渴,此时喂水,能够及时补充消耗。

宝宝作户外活动,锻炼时,呼吸、心跳加快,此时经肺部和皮肤蒸发的水分较多,哪怕没有显著的出汗,但也应适量补充水分。

用热水洗澡时,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过大量出汗来散发热量,容易产生口渴及疲倦的感觉,要留心喂水。

患病的宝宝尤其要留心水分的补充。宝宝患病主要为感染性疾病,经常伴有发热。此时身体内的充足水分可保证各个器官、组织的正常代谢,协助散热、排泄毒素。如呼吸道疾患,补水可稀释痰液,便于咯出;咽喉炎、口腔溃疡可帮助消炎、止痛,促进愈合;如有便秘,可软化粪块,促进通便。腹泻的患儿,宜常喂淡盐水,避免脱水和失盐。

虽然在很多疾病问题上多饮水能够改善病情,帮助恢复,但切记不是所有疾病都要多饮水。如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病、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就要控制饮水,避免加重肾脏和心脏的负担,诱发脑水肿或全身水肿,使病情恶化。患病孩子的饮水,要听从医生的意见。

十一、儿童不宜喝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是加入了咖啡因的饮料,咖啡因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儿童是可口可乐的重点消费者,摄取过多的咖啡因会使学龄儿童不守纪律,不好好学习和多动。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中不得加入药物,尤其咖啡因属于毒麻药的管理范围,所以市场上应限制销售,家长亦应劝阻儿童喝可口可乐。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经常饮可乐而非常少饮牛奶的青少年,营养严重不良。因为大量饮用可乐的儿童平均每天摄入的钙量只有人体所需的60%,而可乐中的咖啡因又可增加尿钙的排泄,所以,儿童过量饮可乐对骨骼发育不利。为此,科学家们指出,下一代骨骼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将是现代成年人的3倍。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孕妇也应少饮可乐。

十二、儿童炎夏不宜多喝冷饮

在炎热的夏季。孩子们最喜欢喝冷饮。这不仅是因其甜酸适口,而更重要的是凉爽宜人。冷饮虽然能够生津止渴,但小儿却不可多饮。不然会出现冷饮病。

1.“口噤”

当小儿暴食冷饮后,由于其消化功能尚不像成人那样健全,尤其是宝宝,往往会出现张嘴吃力、下额麻木,严重时牙关紧闭,浑身发抖。这就是“口噤”症状。其原因是由于小儿体温与冷饮温差悬殊。当冷饮过量时,口腔与食道等消化系统形成了冷冻层。血液在流通中受到突然寒冷地侵袭,导致血脉流通受阻,以致神经系统指挥失灵,张嘴困难,引起“口噤”。

2.喉痉挛

当食用冷饮食品过量后,由于冰冷饮食通过咽喉部,使喉部血管急剧收缩,而长时间的收缩,反射性地引起喉部痉挛。其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口唇青紫。严重时还会出现意识障碍;当脑部缺氧严重时,还会有生命危险。此病多发生在小儿,故切不可给小儿吃过多冷饮。

3.三叉神经痛

过食冷饮食品会使少数小儿发生三叉神经痛。人的颜面部活动都是由三叉神经来支配的,而过食冷饮食品便会使凉的刺激通过口腔神经传给三叉神经交叉处(太阳穴),出现疼痛。

4.气管炎

患有气管炎的小儿最怕寒冷的刺激,每当冬季到来,气管是感觉最为敏感的器官。当过食冷饮后,由于冰冷的刺激使支气管粘膜下血管收缩,致使病情加重。

5.腹痛

有的小儿由于吃冷饮食品过多,而突然大声啼哭,父母惊慌失措。其实,这是过食冷饮食品而造成的小儿腹痛。因为小儿过食冷饮食品后致使胃肠末梢神经骤然受到冷刺激,引起胃肠不规则收缩,而出现不规则腹痛。

十三、偏方治小儿消化不良

1.白糖栗子治小儿消化不良取白糖25克、栗子10枚,将栗子去皮,加水适量煮成糊状,下白糖调匀即成。一次服完,每日二次。能养脾健胃。治小儿消化不良、脾虚腹泻等症。

2.白萝卜葱白汁治小儿消化不良取白萝卜、葱白各适量。将二味洗净,切碎捣烂,绞挤汁液,混匀饮用。有消食、导滞、下气之功。可治小儿食物停滞、消化不良等症。

3.醋浸生姜茶治小儿厌食取生姜适量、醋一碗。将生姜切片浸入醋中24小时。服食取生姜片三片,用开水冲沏代茶饮。可调入白糖少许,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可治小儿厌食。

4.粟米山药粥健胃消食取粟米(小米)50克,山药25克,白糖适量。将前二味共煮作粥,将熟时搅人白糖服食,能补益脾胃,清热利尿。治小儿消化不良症。亦可供小儿调养之用。

十四、营养过剩有害健康

营养过剩有以下几个方面:

1.蛋白质过多

蛋白质摄人后,经消化、代谢便产生氮,经过肾脏由小便内排泄。肾脏的排氮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多则无法负担。而且婴儿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当气温过高或孩子发烧、呕吐、腹泻时,体内水分不足,小便少,可出现高氮血症,表现为嗜睡、少尿、没有尿、惊厥、甚至昏迷。长期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引起高血压。

为了预防蛋白质过多,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以每公斤体重计算不超过3~4克。如及时添加辅食,每日最多保持1000克牛奶量已能满足营养需要,但要留心供给足量水分。

2.食盐过多

烹调中所用的食盐在化学上称氯化钠,其中氯离子和钠离子经代谢后,也通过肾脏随小便排出。食盐过多,可造成盐中毒,小儿常出现烦躁不安,长期食盐过多,可导致高血压。

家长在给小儿烹调中,要留心食盐不宜放得过多。有腹泻呕吐时,应有淡盐汤补充水分。通常用1克食盐加入一大碗(两玻璃杯)水,或稀释的生理食用盐水。

3.脂肪过多

过多地给小儿食人脂肪,易造成小儿肥胖,使心脏负担过重,而发生心血管疾病。通常而言,儿童在1岁内摄人脂肪过多。大多将在成年时患心脏病。因此,肥肉等食品应少用。

4.碳水化合物过多

小儿过多吃食糖(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后,除满足正常的代谢需要外,其余都将转化为脂肪而存于体内。结果也会发生肥胖病和心血管疾病。

5.维生素过多

适量地补充维生素,对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及促进小儿生长发育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盲目地给孩子服大量的维生素,对小儿机体是有损害的。

每日服人大于50000单位的维生素A(相当于浓缩维生素A丸2粒,或浓缩鱼肝油滴剂30滴)。连续3个月可发生中毒症状。出现食欲不振、皮肤发痒、易激动、毛发脱落、骨痛、口粘膜脱落等。儿童每日口服量不得超过2000~4000单位。

维生素D是小儿常用的维生素之一,但每日服用2000~5000单位(相当于淡维生素A、D滴剂10克或浓缩剂1克,即约30滴),也可发生中毒症状。症状是否有力、胃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肾损害和血管钙化等。通常每日口服量不超过400~800单位,患病时需按医嘱用药。

水溶性维生紊C,常认为过多可没有害地从尿中排出。实际上过量还是有害的,会出现肾结石、腹痛、腹泻等现象,并可使钙磷从骨内移出。每日口服量不宜超过300~500毫克。

十五、儿童肥胖的预防

数据显示:儿童肥胖症正呈上升趋势,因此,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习惯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家长无法完全控制孩子的肥瘦,但如果能遵循以下5条原则,即能够使孩子避免超重。

1.家长选择食物和进餐时间,吃多吃少则由孩子决定

健康积极的给食方式应出于这样的信任:相信你的孩子会以适合于自己的方式进餐。父母越是对孩子的饮食摄人量予以控制,孩子就越想吃,人也就越肥胖。

有的胖孩子每顿吃得很多,吃了还要吃,不给就闹,其实解决的方法不是让孩子节食,而应让他确信他不会挨饿。当你给孩子足够的食物并允许他吃的时候,他们的精神就会松弛下来并且不过量进食,自我调节进食量。

确定孩子进食的时间也至关重要。在对200名儿童的一项研究中,营养学家找到了造成儿童肥胖和瘦的因素在于正餐和小吃时间的安排是否得当。

2.排除进餐的“诱饵”

一个糖果盒,一个饼干盒,对于“心有灵犀”的孩子而言就是一个“诱饵”。倘若一个孩子常在一个特殊地点进餐,比如说在电视机前,那么,只要孩子呆在电视机前就会产生摄食的条件反射。因此,在非进餐时间就无法让孩子有吃东西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