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897400000046

第46章 信息大爆炸的世界,小心中了信息的“毒”2

第七章 信息大爆炸的世界,小心中了信息的“毒”2

盲人问日——你所认识的世界不等于别人认识的世界

【寓言典故】

从前有个人,生来双眼失明,从来没有见过太阳,他很想知道太阳的模样,便去问眼睛好的人。别人拿来一只铜盆,告诉他:“太阳的形状像脸盆,是圆的。”盲人接过铜盆,贴在身边敲了敲,发出当当的声音,他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过了几天, 盲人在街上听见了当当的钟声,高兴地说:“太阳响起来了。”旁人听了对他说:“那是敲钟的声音,太阳是没有声音的。太阳会发出亮光,就像点燃的蜡烛一样。”同时,又拿出一支蜡烛给他摸了摸,盲人便牢牢地记在心里。有一天,盲人摸到了一根竹笛,便对别人说:“这肯定是太阳!”

(选自苏轼的《日喻》)

【趣味解读】

苏轼评论说:太阳与钟、笛相差悬殊,盲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是因为盲人没有亲眼见过太阳,而是从别人那里打听来的缘故。这和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有异曲同工之妙。

信息对称就是指相关信息为所有参与交易各方共同分享,在市场条件下,要实现公平交易,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必须对称。换句话说,倘若一方掌握的信息多,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二者不“对称”,这交易就做不成;或者即使做成了,也很可能是不公平交易。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信息不对称,甚至影响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造成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获取太多的剩余,出现因信息力量对比悬殊导致利益分配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

人们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对商品的个体信息认知也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有些商品是内外有别的,而且很难在购买时加以检验,如瓶装的酒类,盒装的香烟,录音、录像带等,人们或是看不到商品包装内部的样子(如香烟、鸡蛋等),或是看得到、却无法用眼睛辨别产品质量的好坏(如录音、录像带)。显然,对于这类产品,买者和卖者了解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卖者比买者更清楚产品实际的质量情况。

可以说自交换产生以来,人类社会一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假设基础之上,当人们打破了自由市场在信息对称情况下的假设,才终于发现信息不对称的普遍性。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随处可见的信息不对称。比如,如果你加倍努力干好工作,你的老板理应多付你工资,但因为他对你的努力程度只有一个模糊概念,所以你的业绩奖金只是你薪水的一小部分。如果老板能完全看清楚你的能力与努力,他就可以将你的薪水与表现挂钩。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你想在附近的餐馆吃饭,但是不知道哪家最好,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品牌店,因为大家都知道品牌店不会差。由于顾客不会一家一家去寻找最好的餐馆,所以一般来说老字号餐馆收费会较高。

当然,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人们总是能够想出高超的解决办法,用以提高信息的质量,或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损失。举个例子来说,当你需要购买电脑,但同时对电脑硬件又不了解时,你会找懂行的朋友咨询,参考网站和杂志,希望借此能得到实用信息,在想购买的产品中做出理性的选择。你会通过不断地搜寻信息,以获得最全面的信息,给自己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1世纪就是一个信息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拥有信息越多,越有可能做出正确决策。对社会来说,信息越透明,越有助于降低人们的交易成本,提高社会效率。但客观事实是,一小部分人垄断事物状态的信息,而另外绝大多数人则缺乏事物状态的信息。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加获得信息的渠道,以充满智慧和理性的头脑思考和判断,我们将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给我们造成损失。

【经济学点睛】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获取太多的剩余,出现因信息力量对比悬殊导致利益分配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