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厦台关系史料选编(1895—1945)
8936400000042

第42章 《申报》厦台关系资料选(7)

但拒捐团中人,仍持根本反对之态度。即日来罢市抗捐之声浪,亦已屡传吾人耳鼓。海军以商会提出之调停办法,最要点为无论厦门之华商及华人而寄外籍之商人,能一律征收时,始实行济用捐之开征。厦门商人寄籍外人者,几在半数以上,此而不解决者,即开征将亦无从征起也。海军尝凂厦门交涉署,咨领事函,请饬各籍商一律照纳。日领复函反对,并通知籍民不必纳捐。日领复交涉员函云:“敬复者,接准贵函以闽厦警备司令,近欲拟办地方公安济用捐,对于中外商民,一律征收,维持地方公安秩序。函嘱本领事予以赞助等由。查外国人对于国税及地方税,应纳税款,系照条约与协定明示而行。除此以外,并无再有服从之义务。谅想贵交涉员,必已洞悉。然将来倘有新式条约,抑或协定负担纳税之义务,原非无因,总是此项事属国际上重要问题,必须贵我两国政府,直接商议,非独对敝领事承认,自可遂行其事。敝领事实无有此权能,深为遗憾。为此函复贵交涉员,烦为查照。此致厦门交涉员刘。驻厦日本干事佐佐木。”厦门籍民以台湾日本籍为最多,日领既表示拒绝,则济用捐将益无实征之希望。以目前之形势观之,民气之激昂如此,商会认为唯一调停之华洋一律征收,复厄于日领之反对。故济用捐恐将自是停顿矣。海军支应局长韩福海,以此事失败,亦有辞之意。(七月二十六日)(1924年7月30日,第7版。)

24.厦门军警严捕台匪(蜀声)

厦门通信:台匪自旧任日领卸任后,以为取缔可稍宽,遂联合为大规模之扰乱。及九月一日,军警围攻麦仔埕匪首陈粪扫巢穴情形,经见记者前次通信,此事发生后,官厅仍继续积极收捕。自一日至六日,前后为四次之围攻匪巢。于新马路、大走马路、山仔顶、火烧街一带台匪出没之地,截途搜检。匪之出行,均属少数,骤遇大队军警,自难为抗。于是初戒不敢轻出,联络不灵,匪势稍挫。台匪本怀一轻视海军之心,料其不敢出以辣手,恃新日领为后盾,冀其必加纵庇。不谓新日领有岛康二郎,于海军宴会席上,自谓未来厦前,夙闻台人之不驯,甚至以手枪炸弹,图害本国警部。今莅斯地,一加考察,似觉不诬。余惟积极取缔,不令其扰一方之安宁。惟军警当局,对此宜分别良莠,勿累良善为要。故一日之役,日领派警与焉。台匪见日领不加曲庇,匪首之巢已犁,颇有慑不敢前者,内部裂为二:(一)激烈派,坚持继续扰乱,力抗军警;(二)和缓派,则主暂时稍敛。结果仍以激烈派主张占优势,故二、三、四等日,匪徒在市之扰乱益烈,劫案乃倍于昔时。马坤贞乃集警探,鼓励其奋力捕贼,有功者上赏,死伤者优恤。于是乃为第二次之大搜捕。五日晨,警厅及军警督察处,派侦探三十余人,先至太安街门牌第三号匪巢,登屋包围,内仅三匪,不敢抗被拘。再至局口簥巷各匪徒机关,均先逃无获。

侦探偕大队军警驰至山仔顶总巢包围,双方激战时余,军警退去,毙匪一,伤警一,匪巢迄未攻破。五日夜,当局再派侦探军警往,嘱其痛击毋忌,至则匪已先飏。六日晨,再围山仔顶总巢,亦阒无一人。侦探在附近扼要伺之,直至九时无获,始整队返。途次遇一匪自寮娼出,被侦探枪毙。自经此积极搜捕后,匪胆稍慑,多逃匿厦门港,亦有潜匿鼓浪屿者。鼓浪屿工部局于五日晨,派巡捕至龙头街电灯厂附近围搜,获台匪三人,当解交日领署,并谓日领云,鼓浪屿日来劫案颇多,扰公共之安宁,台人不无关系,应请注意云云。至是,旅厦台商及台湾公会,感于军匪之长此相持,中外人士均膺无形之损失,乃出而建议于日领,自行配遣莠民返籍,请当局暂行停止搜捕,以五日为限,台人自有相当办法。近二日军警搜捕稍懈,即从其请也。

台商遂开始调查,俾将扰乱之台人,一一记名,配返台湾。限日至台湾公会领取川资,候船回籍。七日起,已有往公会领费者。公会并戒台人,倘不去,而仍怙恶不俊者,公会将组自卫团,以武力强制,自行取缔,或任海军以严刑治理也。惟台匪有在台犯罪,逃厦不敢返者,近多纷逃距厦十余里之禾山,而本地土匪,向附台匪肆恶者,则争趋附之,故逆料此次之遣匪回籍,其收效未必能宏。且遣返者可再来,是固厦门之惯例也。此次军警之积极捕匪,外交团多表同情,则以台人在厦,俨然不受法律拘束之特殊阶级,军民侧目,莫奈伊何,视为有政府有法律之城市中之奇象。此次侦探搜捕匪徒时,对匪徒及嫌疑者之寓所,悬挂籍民牌者,多予捣毁,于是台人乃在市布谣,谓领事团将提抗议,厦当局惧酿交涉,乃请交涉员预向领事团解释。领事团谓,厦门悬籍民牌者过滥,真赝杂揉,易为莠民所利用云云。可见领事之不加左袒矣。领事团现拟从事清查,另发护照,将从前自悬籍民牌取消,可觇外交团对台人之横行,亦深致不满矣。(九月九日)(1924年9月15日,第6版。)

25.厦门陈吴船户之械斗,影响及于交通(蜀声)

厦门通信:厦门台匪猖獗,经海军之严捕,及日领之取缔,未能肆逞。卒由台湾公会出面,资遣莠民回台,厦门台匪之患,于以稍敢。(九月十八日)(1924年9月22日,第6版。)

1925年

1.厦门电(蜀声)

此次因主罢工不成辞职之后援会职员庄希泉,以曾隶台籍,马(二十一)被日领召至领署,责其不应参加华人排日运动,令具结捺指印,后不再有反日行为。庄拒,被扣留,将处三年退去刑递回台湾,期内不得来华,日内启行,现禁人晤庄。(七月二十二日)(1925年7月23日,第5版。)

2.厦后援会内部争执益烈,辩论会由商会劝止,日领拘押后援会职员庄希泉

厦门通信,厦门外交后援会以主罢工与反罢工之争执,林仲馥于十八日登启事,请于今日(二十二)开市民大会于总商会,与主罢工且在报纸上攻击林氏之张觉觉辩论。退出后援会之职员秦望山等十五人,于二十日亦登报声明,届时到场声述此事经过,为张氏之证。双方复暗中且为会场上武力解决之准备,形势甚急。总商会乃于昨日开会议决,分函林张双方,以外交后援会,对内不应自启纠纷,且恐临时误会,致启冲突为言,阻其于今日开会,并谓各社团订于二十三日开代表大会,解决后援会职员十五人辞职事。敝会以为双方即有当面剖析之必要者,亦以俟此会后为宜。商会既出阻止,今日之会,恐难成立。惟双方互竞之运动,仍猛晋不稍休也。

又外交后援会退职职员之中坚分子、厦门罢工工人救济会经济股主任庄希泉原籍台湾,日本籍民也。前日厦门日本领事井上唐二郎,函招庄于昨日(二十一)赴署谈话。庄及时往,日警署长出见,谓君为日本籍民,不应参预排斥英日之厦门国民外交后援会,并为对英日罢工之运动。庄力白祖父隶台湾,本人营商台地,亦曾挂籍,后弃贾回华,即与日本断绝关系,到厦亦未向日领报到,已不自承为台籍,而回复华民资格。且历年均受中国法律之裁制,不得仍以日籍遇我。警署谓,汝未经过正式脱籍之手续,日政府终不能不认汝为日本国民,既属日本国民,即不应有不利本国之举动。

领事希望君此后不再参加华人排日之运动,并出纸命庄自具此后不得再有不利日本行为甘结,加捺手模,庄坚拒。日警长谓若是则汝在厦,终将不利本国,领事将递汝回台,三年内不得来厦。庄谓递台否听之领事,惟具结盖印则办不到。警长谓不具结不能自由,遂将庄拘留领署。庄自请再正式脱籍,领署谓,须返台后向当地行政官署呈请,经过核准之手续始可。闻庄拟回台后,再行脱籍云。又闻之外交界中人云,日领对庄如此,盖以庄在后援会主罢工最力,在厦门社会上亦颇有活动力,为反罢工者林仲馥派之劲敌,去之所以予罢工运动以消极的打击,间接亦予反罢工者以多少的声援也。又退职十五人昨发表极长之宣言,驳斥林仲馥,节录如次:(上略)同人等退出脱离后援会后,曾于十二号在各报发表公函声明,而林君仲馥尚欲狡辩。前昨二日在思明报刊布辩文一篇,谓彼所主张十一日停止罢工者,一为经济无预备,二为干事部较可得周详调查,三为欲谋与七月三十一日登记所限定货物进口日期无碍。

凡此三理由,均非彼于十日在议场时所持以通过十一日不罢工案者,且此三理由,亦不值识者一笑。兹逐条驳之,幸厦门各界详加以考察,勿为其所朦蔽可也。彼第一条理由谓罢工,经济无预备。殊不知罢工日期系由罢工工人救济会经济、干事二部所议决者,经济部报告先筹有一万元之救济费,“预算工人救济费,每月须六千元,余四千元作为准备金”,然后与该会干事部商定七月十一日为开始实行罢工日期。而林君仲馥何得谓为经济无预备?其第二理由,不知何所指而云?按此次决定十一日罢工,系先有经济办法,然后决定日期。大体既定,枝节事件自然不成问题。该干事部岂有容林君不满意乎?至第三理由,谓罢工与七月三十一日登记货物进口有碍,此层尤属愚昧之至。盖后援会议决,凡商家所订购英日货物,已经登记者,须于七月三十一日以前进口,以后则不能。但该类货物,当然非专由英日轮运来。而此次抵制及不合作系专对英日二国而发,凡登记货物,由他国轮船运来者,自不成问题。凡英日二国以外各国洋行华员,仍照常供职,工人仍照常作工。若登记货物,竟由英日轮船运来,则彼时英日船华海员均已罢工,英日二国航业与中国有关者,均已告停顿,即登记货物欲由英日船运来而势已有不能。所云七月三十一日以前,可以进口者于今日已不成问题,何复有十一日罢工将有阻碍登记货物进口之可言乎?(下略)张秩如、庄希泉、黄建成、黄韫山、余佩臯、周宗麟、江董琴、苏济时、王兆蕙、秦望山、吴昆元、黄希昭、杨挺秀、林云影、杨清江同启。(1925年7月26日,第10-11版。)

3.厦门后援会改选职员,退职十五人另组外交协会(蜀声)

厦门通信:厦门国民外交后援会,因罢工问题,内部分裂,已迭详前函。反对罢工之林仲馥,始尚自谓其为主缓期罢工,并无打销罢工之意,而各方之攻击林氏者,谓其八月一日罢工(此为十日后援会所定而守秘密者)之说,绝对毫无诚意。惟辞职职员十五人,则坚以实行罢工为服职条件。于是后援会反罢工之林仲馥派,乃于二十三日召集各社团代表,大会于教育会,解决十五人辞职问题。到会者八十团体,过半数,(后援会为百四十团体组成)首由派往挽留秦望山、江董琴代表报告,谓秦等辞意坚决,经再三挽留,秦等表示,苟大会而再决定罢工日期,亦可复职云云。此时有执是为挽留秦、江等之提议者。反罢工派乃力斥十五人以少数压制多数,近于要挟,决难应允。且已经二次之挽留,曲已在彼,应径补选,不再踌躇。于是以准十五人辞职付表决。通过,乃补选孙印川、许春草、陈松琛、马大庆、尤白熙、江溯源、黄汉阳、邱策瑚、庄英才、黄明智、魏英才、杨辉煌、吴主策、林邦翰、洪振瑞等十五人补充之。最后林仲馥动议,职员会议表决不罢工,讵各方乃执是以攻讦仲馥个人,斥为帝国主义走狗,应请大会发表宣言,代为剖白。

此时各社团林派已占绝对多数,故亦通过,并定由商会副会长洪晓春起草,不日当可公布。至是反对罢工之林仲馥派乃完全胜利,罢工问题,亦完全打消,缓期云云,已不再置言矣。

代表大会既准秦望山等十五人辞职,秦等乃另组一外交协会,已拟具章程,定于今日开成立会。章城摘要录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定名为厦门外交协会;第二条,本会以援助五卅沪案,达到废除不平等条约为宗旨;第三条,本会暂假中国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为办事处。第二章,会员,第四条,凡赞成本会宗旨者,无论男女,皆得为本会会员。第三章,会务,第五条,本会应办之事如左:(一)宣传关于沪案之事件;(二)联合民众,作废除不平等条约及反帝国主义之运动。”(下略)此组织盖退职之主罢工者,表示其与后援会分道扬镳也。中坚分子,多属民党之许卓然派。(七月二十五日)(1925年7月29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