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厦台关系史料选编(1895—1945)
8936400000018

第18章 《日本外交文书》1900年厦门事件资料(7)

办理公使 室田义文(印)

外务大臣子爵 青木周藏 殿

阁下

九五九 九月十二日 青木外务大臣 发送

福州在职丰岛领事 接收(电报)

监视德国军舰于马尾行动之训令

九月十二日 发送

驻福州 丰岛领事   青木外务大臣

无号

有来报称德国泊于马尾之军舰日前劝诱闽浙总督协同一致行动。请贵官即刻着手探查其劝诱之目的且密切注意其一切言行。另需贵官常同闽浙总督交好,得其信任,今后如遇类似今次之事,敦其排斥德国于帝国不利之计划。

九六零 九月十二日 青木外务大臣 发送

驻清国西公使 接收(电报)

通报我帝国海军登陆厦门真相之事宜

西,

北京。大沽炮台

第五十号 回第十六号贵电,八月末之时,我帝国确有派遣若干海军由在港军舰登陆厦门。帝国此举乃全念及近来厦门及附近地方之暴民兴起排外骚动,更有我日本寺院惨遭纵火焚毁,为保帝国领事馆及各国侨民,特遣兵登厦,除此之外,别无他意。且说厦门恢复安定平稳及当地地方官承诺将充分保护外国侨民生命财产安全,并呈上就东本愿寺烧毁之谢罪书后,帝国海军已于九月七日全员撤离。

青木

一九零零年九月十二日

九六一 九月十三日 福州在职丰岛领事 发送

青木外务大臣 接收

各国军舰之行动及任地官民对我帝国海军登陆厦门之感情报告

附书一 九月十二日电训

附书二 同日法国领事之答复

附书三 九月十三日情况报告电报

外机第三十三号

德国军舰“施瓦尔伯”号招待福州总督流言之真伪及当地官民对厦门事件所持感情之相关事宜

已承接如附页第一号抄本所示之九月十二日阁下所发电文,即要求下官鉴定德国泊于马尾港之“施瓦尔伯”号军舰招待闽浙总督前往该舰传闻之真伪,且须尽力保持同闽浙总督间亲密交往。该德舰乃由厦门驶出,且先行照会当地地方官后方于本月九日泊入马尾港。鉴于其为北清事变之后第一艘入驻马尾港之军舰,故下官亦不敢怠慢警戒,终觉实属可疑,遂相问于德国驻当地领事代理其目的何在,该代理答曰仅为普通入港,且今后亦将如日常般进出。当地地方官亦如是回答。然,于时局观之未免过于巧合,当地土民间遂谣言四起,或称施瓦尔伯舰长身怀不明目的而招待闽浙总督至该舰。下官经不断探问乃察此流言纯属乱造,不可信之。该舰舰长未曾同总督等地方官交替互访,无特别可疑之处,故决定暂不发电报告之时,该舰竟于本月十三日毫无事由驶出马尾转而驶向汉口。当地素来同本邦关系最为密切,因而针对本邦之谣言亦甚多。譬如长门炮台一守兵便戏言帝国军舰入港之时必先炮击该炮台,据传亦有人信之,但参照当时情状,下官深信绝无此可能。此事亦暂不禀告。观眼下,有流言称德舰最先驶入马尾港,日英两国为德国捷足先登有损帝国威严,殊不知帝国为保川石岛海底电线早已泊于该处,已无需再入马尾港。窃以为即便德舰最先驶入马尾亦无损我帝国政府在福建之威严。

此外,法国军舰竟未入港实属难料,但又风闻法舰即将来港,下官疑惑遂将流言虚实相问于法国驻当地代理领事,得其答曰并无入港一事,详情参见附页第二号抄本。又委婉问于俄国领事(俄舰是否入港),其乃云冬季阴冷为避寒而偶尔来港亦为未可知,但眼下俄国军舰应无事需抵马尾。且说当地内外官民对厦门事件怀有疑心,此为自然之结果,其中本月十二日许总督更特派洋务局长杨文鼎亲赴当地英美两国领事处就英美两国领事于厦门事件中所费之劳心表达清国谢意。且观民间,暂延东文营(学)堂之再开业等迹象亦可佐证当地官民对本邦感情已不容乐观。反观英美领事则不断博得地方官之信任,此亦为自然之结果,今后下官恐须不时拜访当地权重之官,详陈帝国政府真意及列国大势,或于本年天长节之时,列盛宴诚邀当地重臣。如再不实行怀柔之策,当地官民对我帝国之恶感一时难以排除。电报所能言及之事请参见附页第三号抄本。

申报如上。

敬具

明治三十三年九月十三日

驻福州

领事 丰岛舍松(印)

外务大臣子爵 青木周藏 殿

(附书一)

一九零零年九月十二日 接收

青木外务大臣 发送

有来报称德国泊于马尾之军舰日前邀请闽浙总督至该舰以期协同一致行动。请贵官即刻着手探查其邀请之目的且密切注意其一切言行。另需贵官常同闽浙总督交好,得其信任,今后如遇类似今次之事,敦其排斥德国于帝国不利之计划。

(附书二)

法国领事馆

福州   一九零零年九月十二日

丰岛先生:

鄙人初次听闻法国军舰即将来港。恐是厦门或上海之若干炮舰欲来马尾,但纵使如此,亦应是正常访问,且鄙人未曾接得指示。

日前曾收一邮包寄于此地一海军军官,但此军官所在之巡洋舰却从未来港。

A.Dore(签名)

(附书三)

情况报告电报

九月十三日下午五时二十分 发送

九月十四日上午五时四十五分 抵达

青木外务大臣   驻福州 丰岛领事

第二十四号

德国军舰招待闽浙总督一说纯属无稽之谈,舰长从未拜访闽浙总督,且其舰本日将驶离当港往北。德国领事亦告知下官其余德国军舰将逐次入港,今日起一周内将有另艘德舰抵港。

维持与闽浙总督之密交一事,本官自当尽力为之。但日前所起厦门骚乱不幸致使当地官吏及绅士等对帝国心生厌恶之感情,欲恢复旧状,恐须耗费不短时日。

杨道台已于九月十二日拜访驻本港英美两国领事,并就两国驻厦门领事于平定厦门骚乱之时所给予之恳切援助转达闽浙总督之谢意。

九六二 九月十三日 青木外务大臣 发送

厦门特派室田办理公使 接收

归途出差至福州及清官怀柔之事宜

(半公信)

明治三十三年九月十三日 发送

驻厦 室田办理公使 大人   青木外务大臣

拜启 贵官抵厦后所发第一号及第二号电报之旨趣业已承知。而就第一号电文,眼下正同海军大臣协议之中,贵官收得本信前本官已发电报数封以期其予以准允。据数日前之报道,厦门已稍复平静,而我帝国海军已全员撤离归舰。且上野领事不日亦将归任,如此视之,于厦将再无需劳烦贵官之事项,恐须贵官他日择良机亲赴福州,多经介绍而结识闽浙总督及其他当地权重之臣,且一如日前电文所述需笼络总督讨其欢心,让彼等诸事依赖于我,求我之欢言,如上事项还望贵官尽力为之。本邦驻清国公使日前面会本官之时乃禀申曰该省内暴徒蜂起单凭清兵恐难以镇压,故清国需依仗帝国,其时再行派遣当地附近之日兵助力该总督平息动乱可谓良策。相信该公使业已同总督传达如上旨趣。今后如当地兴起何种事变,应让清国官员主动前来求我帝国之支援。倘若能得今次般总督亲自前来求援则更佳。另据暂留当地之桥本大尉来报,德国军舰日前已招待闽浙总督以期协同一致。因其目的及就何事“协同一致”尚未判明且不知德人究竟包藏何种祸心亦变幻难测,假若他日该国提出于帝国不利之提议,贵官务必尽力让总督断然拒绝之。总而言之,当地同我邦关系最为特别,帝国政府已恳切明示须尽力辅助当地清官,不得踌躇,还望贵官努力替其分忧与其安心以期其始终信任、依赖我邦。如上事项,冀望贵官尽力为之。

敬具

九六三 九月十四日 青木外务大臣 发送

厦门特派室田办理公使 接收(电报)

就帝国警备舰港外碇泊位置一事海军大臣所发电训之通知

九月十四日 发送

驻厦门 室田办理公使   青木外务大臣

无号

回第一号贵电,因高千穗舰长已报道同样之事,海军大臣业已发出准允之训令且已下令一舰留守厦门。详情请咨于高千穗舰长。

九六四 九月十五日 厦门特派室田办理公使 发送

青木外务大臣 接收

厦门东本愿寺烧毁问题善后策之禀申

机密第二号   十月一日 接收

本愿寺布教所遭纵火一事,其实情暂且不言,当年割让台湾之时沦为我军俘虏之清兵或逃出台湾秘密潜入厦门。眼下栖于当地附近地方之暴徒又放肆云曰因割让台湾而受直接或间接之损害,且数月之前已有巷议称清国人欲乘北清事变之良机放出种种流言抑或倡导排日运动、收复台湾,蛊惑愚民。因已可见一丝厦门不稳之形迹,故而在本愿寺纵火事件发生之时,帝国领事率先亲临火灾现场且通牒清国地方官即厦门道台同赴。清官抵达后乃让受害之人陈述现况,与之同时,领事则于道台言明厦门不稳之形迹,且限其在一定时日以内缉拿凶徒并质问其今后将以何种手段保护居于厦门市内之六七百名新旧帝国臣民之生命财产安全,其后更发照会示之。此外,领事亦面会英美德三国驻厦领事详陈本愿寺焚毁之情状且细说质问道台之要点,且预告于各国领事帝国意向即因不知清国官民今后将采取如何之行动以保厦门市及各国共同租借内人民之生命财产,将从军舰遣出若干水兵登陆厦门。道台方面,限其于时期内缉拿凶徒自不待言,但终不可期待其作出今后于监管执法之上令帝国满意之明确答复,届时将倍加责其未践职责,并引其至领事馆令其发表谢罪之辞,倘若可能则再命其撰下谢罪书等以作他日证据之用。如其后再徐徐采取海军登陆之手段,恐将无今日之结果。然不胜遗憾,帝国尚未行此手段便接得纵火通报,与之同时,海军开始登陆而出差至厦市以教导海军登陆之领事馆警部首先抵达火灾现场,在此之前领事以下之巡警则未尝实地搜检,反倒是道台接得火灾报告后迅速奔赴现场命其兵勇保护被烧之地;而英国领事则于我帝国海军登陆前抵达现场就起火原因亲切咨问于近邻之人。时至今日,我帝国海军登陆及撤退可谓是一时威吓之举动,而此事得过且过也就作罢,撤兵之时道台所送之谢罪书亦实属单薄,今后若至就此事谈判之时,帝国恐将缺乏确凿证据。眼下补救虽难免颜面不佳,但可溯源求本,令受害人——本愿寺代理僧以当日之日期书诉状,另参当夜宿于布教所之雇员——本邦人及清国人之口供,附上警部搜检书,命领事发照会文于道台要求其缉拿凶徒、严厉侦讯并予明确答复凶徒基于何种意志而行此暴举。下官以为,如此一来,他日观形势之时便可敦促其遵照此照会之答复行事而不得怠慢。先行具报如上。

敬具

明治三十三年九月十五日

出差至厦门

办理公使 室田义文(印)

外务大臣子爵 青木周藏 阁下

九六五 九月十六日 福州在职丰岛领事 发送

青木外务大臣 接收(电报)

同闽浙总督及将军会谈之事

九月十六日 下午四时十五分 发送

下午八时三十分 抵达

青木外务大臣   驻福州 丰岛领事

第二十五号

接本官第二十四号电文。本官为查闽浙总督及将军于帝国胸怀何种感情乃亲访二官,而二官尤其将军远超本官之预想相继表达日清间亲密友情,二人态度亦十分温和。恳谈间,本官详陈道近来帝国于厦门之所为别无他意,但觉德国举措甚为可疑,二官(闽浙总督及将军)听罢竟反问于本官德国对清国究竟包藏何种企图。下官虽觉讽刺,但依旧乘机答曰:从外国诸报得悉,德国应是为保同西洋各国之均衡而欲于南清建立海军之根据地。详情已附于邮件。

九六六 九月十七日 福州在职丰岛领事 发送

青木外务大臣 接收(电报)

闽浙总督及福州将军意向之情报

外机第三十四号   十月四日接收

下官于本年九月十三日所发外机第三十三号信文中曾简要禀申当地官民于帝国之感情,而后为确实查探彼等对帝国政府所怀何种意向,下官且向总督许应骙及将军善联表达访问之意,二官乃答曰“恭迎来驾”,得其答复如此,遂于本月十五日先至总督衙门处,期间更有洋务局局长杨文鼎及陈同书列席陪坐。下官见此良机,乃言道:

当地平稳无事全拜贵总督保护有方,我等外国人均欲表达谢意。而今次厦门事件仅为一时之误解,虽一度将演变为大事,但终得顺利解决,深感大幸。然此次贵总督特派陈道台专程至厦且命杨道台向当地英美领事转达谢意,多费心劳,下官深感于心不安。想必阁下已知悉帝国今回之举并无他意,但倘若贵总督就厦门事件于帝国政府有任何意见,还望相告于下官。下官将谨承转达于本国政府。

总督听罢,答曰:

今次厦门事件实属意外之事,且惊闻该地竟有百余名男女土民于避难途中溺死,实属难测之意外。而于得悉日本政府别无他意之后,已无特别意见需贵领事代为转达。

此时,身在旁侧之陈道台亦言道:

杨道台此番访问英美驻当地领事乃是因为英美驻厦领事于厦门事件调停之中颇费心劳,邦交礼仪之上需其代为传达谢意而已,并无他意。

言罢,其又谈及厦门事件之种种风传,下官遂陈述道:

原本厦门便有别于福州,其过半为外来人民,素有排日念想。日前划定日本专管租借之时,便伤我驻当地领事馆馆员二名,上野领事乃思恐有土匪蜂起,又逢其时为最需谨慎之秋,终派遣若干海军登陆厦门。

陈道台接话曰:

非也。上野领事心怀隐忧缘由非在于土匪,乃是新入籍之新日本人竟放大流言蒙蔽该领事。此为厦门道台同日本领事馆某官员之真切谈话。然幸得日本政府善辨真伪,特将上野领事召回本国(嘱咐其对策),而后藤长官早前亦速至厦出差,其中多有劳其进行种种周旋,最后终得控制骚动未演变为大事。对此,我清国官民均需表示感谢。

窃以为如上内容应是陈道台向总督复命之时部分所言,且尤感意外其竟得知后藤长官为调停今次事件而差旅至厦一事,遂暂且将此事汇报于后藤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