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个性化诉求:传统办学模式的突围之路
8932000000034

第34章 教学个性化:技艺深厚,多维高效(3)

(二)有效习题教学的基本特点

有效教学的本质是追求教学的科学化和高效化,也就是对教学目标科学化和高效化的达成。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根据新课程理论,课题组认为,有效教学特点是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时间资源、人力资源)投入条件下,使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得到有效的实现。根据有效教学的一般性和习题教学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新课程习题教学中有效教学特点是在一定教学投入的前期下,通过习题教学使学生对知识和解题技能得到有效掌握,解答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相关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良好的思维素质得到有效的训练,解答问题动机得到激发、兴趣和热情得到有效的培养,解答问题过程中学科知识、科学研究方法、思维方法得到有效熏陶,学科应用价值和科学价值观以及顽强意志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三)有效习题教学的途径策略

首先构画出三维视察下习题教学的整体框架,打破传统习题教学中以认知领域为核心的研究模式,拓展了包括“认知领域”、“情感态度领域”、“价值观领域”等多元范畴内的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学生原有认知、情感和态度、价值结构与有效化问题系统发生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认知、情态和价值结构的各个重要环节,积极探索习题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和途径,为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供规范的结构模式和有效的操作建议。

1.研究学生认知、情感和价值等“三维结构”资源,为实施有效习题教学提供有效的起点

我们根据习题教学的不同阶段,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解答问题的动机、兴趣、热情,解答问题的态度和价值取向进行的研究,注重静态和动态研究互补结合,“正面”和“负面”研究互补结合,失败和成功案例互补结合,促使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的“三维结构”,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的有关资源。

2.构建有效化问题系统,为实施有效习题教学提供有效问题资源

考虑到习题教学是学生原有“三维结构”与问题系统发生相互作用过程,问题系统的有效化直接影响到习题教学的有效化,构建有效化问题系统是实施习题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构建有效化问题系统时,要求问题教学目标上体现多维性,问题背景和方式体现多样性,问题能力要求体现层次性,问题结构要体现逻辑性,问题内容要突出有效性,切实为实施有效习题教学提供有效的问题资源。四年内学校组织相关学科进行如下探索:

(1)揭示了基于三维教学目标有效化问题系统特点。教师根据习题三维教学目标,创设、改编、整合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因素的有效化问题系统,学生通过解答基于三维教学目标的问题系统来有效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情态结构和价值结构。

(2)明确基于三维教学目标有效化问题系统要求。在构建基于三维教学目标有效化问题系统时,要求在问题教学目标上体现多维性,问题背景和方式上体现多样性(理想化、实践型、探究型、人文化、开放性等互补结合),问题难度上体现层次性(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等),问题结构上体现逻辑性(所构建的问题系统具有从属、并列等内在逻辑关系),问题内容突出有效性。

(3)探索出构建有效化问题系统的五大策略。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和习题教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课题组探索出预设构建、拓展构建、内化构建、整合构建、综合构建等五大有效化问题系统构建策略。

3.构建有效化习题教学模式,为学生“三维结构”与有效化问题系统发生相互提供有效的平台

针对习题教学模式传统单一、不太适应新课程习题教学的新的需求所面临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我们认为迫切需要构建适合新课程习题教学的有效化习题教学模式。在构建习题教学模式时,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情感需求和价值取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来构建实施多样化习题教学模式,确保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出“模仿巩固”、“预设生成探究”、“问题拓展探究”、“科学探究”、“实验探究”、“合作探究”等六种习题教学模式。

4.探索学生认知结构构建策略,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构建

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习题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探索学生良好认知结构构建策略是一个重要子课题。在进行该子课题研究时,要分析揭示习题教学中学生认知结构构建的特点,在明确认知结构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基础上,根据习题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所教学生的认知基础,探索不同阶段学生认知结构构建的策略和方法。注重静态和动态互补结合,预设和动态生成的互补结合。相关学科探索出“预设构建”、“拓展构建”、“整合构建”三种有效的学生认知结构构建策略。

5.探索学生情态、价值结构构建策略,促进学生良好情态、价值结构的构建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习题教学中学生情感和态度、价值观因素对解答问题的重要作用,也正视习题教学中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研究以及实施上的难度,由此更加坚信探索学生情态、价值结构构建策略的重要意义。

其次,从问题构建、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评估四个方面分析揭示现行习题教学中由于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起的“非有效教学”。

再次,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有关情感态度和价值内容描述的一般性结合学科教育的特殊性,从探究自信性、积极性、主动性,探究的动机、兴趣和热情,探究的态度、意志、精神,探究的志向和价值观等四个层面上明确习题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结构的内容和要求。

最后,考虑到学生情态和价值体验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同一时间,不同学生具有不同层次的情感需求、态度表现和价值取向,从如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探究和积极体验活动,切实有效地构建积极的情态和价值结构。

(1)创设“梯度”合适问题系统,帮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获得成功,增强学生探究解答问题的自信心。

(2)挖掘“悖论型”、“奇异型”问题情感功能,激发培养学生探究动机、兴趣和热情。

(3)发挥“挑战性”问题精神功能,培养顽强意志、勇于探究态度和精神。

(4)展现“实践型”、“方法型”问题的价值性,培养学生应用价值观和科学价值观。

6.探索作业讲评和试卷分析的方法,为习题教学中多通道的教学反馈提供有效途径和策略

作业讲评和试卷分析是习题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馈习题教学效果、促进师生相互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把作业讲评和试卷分析的有效性作为一重要研究课题,分析揭示作业讲评和试卷分析的有效特点,提出如下一般原则和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统计错误人数,分析失分原因;突出重点,启发点拨,化解难点;注重拓展,触类旁通,实现迁移;及时整合,多题归一,融会贯通;个体化订正和矫正性作业互补结合;作业讲评和例证性习题教学互补结合;超前性作业和巩固性作业互补结合;正视差异,整体教学和个体教学互补结合。

三、探索有效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益

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来自于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教学行为本身,也依赖于教学行为的计划、组织、实施、监控、考核、评价等教学管理行为。故而,在追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对原有教学管理的反思修正,根据新课程要求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管理策略。

(一)实施有效教学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拓展学校办学目标。从学生层面上,要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平,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和谐发展;从教师层面上,要深化学科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职业情怀的提升,提高学科的整体功能;从学校层面上,要增强学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学校美誉度和对外辐射示范作用。

然而,在新课程中实施中存在如下严重的问题:

(1)价值取向功利化。传统教学观念定势较强,办学价值取向趋于急功近利,局限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缺乏对新课程的认同,导致教师缺乏实施新课程的动力和热情。

(2)课程开设传统化。缺乏多样性、选择性,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很好培养,个性特长得不到和谐发展,不同层次学生得不到有效发展。

(3)教学管理粗犷化。缺乏适合新课程创新的课程管理制度。导致课程开设方式、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不适合新课程的需要。导致课时增加,投入增加,教学效益较低。

(4)教学方式定势化。教学方式传统单一,注重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式,缺乏探究性、自主性、协作性等多样化教学方式的互补结合,导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穿新鞋走老路”返祖现象,影响教学内涵发展。

(5)教学行为中心化。注重教师为中心的预设教学、认知投入、课程资源的沿袭应用,缺乏以学生为中心动态生成、情感投入和人文关怀、缺乏课程资源的拓展创新。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不到激发和培养,学科教学课时增加,学生负担过重,专业得不到较好发展。

(6)教学评价单一化。注重终结评价,缺乏过程性、发展性、综合性评价。

导致补课盛行,教师学生负担加重,出现“局部低效整体负效”现象。教学评价失去科学性、全面性。

要解决上述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很有必要创新教学管理,实施有效教学管理是促进教学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有效教学管理的特点

“有效教学管理”的特点是:通过有效教学管理,使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良好的个性特长得到和谐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和职业情怀得到有效提升,学校整体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达成,学生和教师得到和谐发展。具体表现为:

多维教学管理目标有效达成。即通过有效教学管理,使学生的整体文体水平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良好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和谐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得到发展,职业情怀得到提升,提高学科整体功能,学校整体实力得到提升。

高效的教学管理效益。即在相同教学管理资源投入的前提下产生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是显性和隐性的统一体。即通过有效教学管理使显性教学管理目标(考试成绩、获奖项目等)和隐性教学管理目标(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素质和职业情怀、学校的影响力等)得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