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8929100000129

第129章 从留学生教育看我国离高等教育强国有多远——兼谈对建立高等教育强国指标体系的一点设想(1)

杨卫安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在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过程中,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怎样判定是否高等教育强国?我国距离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有多大?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留学生教育;指标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高等学校的在校生规模已达到2700多万,稳居世界第一;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多万人。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但是,高等教育大国并不意味着就是高等教育强国。至此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转折阶段,我国政府又适时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如何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就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何谓高等教育强国?如何判定是否高等教育强国?我国距离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有多大?就成为需要优先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留学生教育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何谓高等教育强国?

把发展高等教育强国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不仅是由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决定的,也是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客观要求。而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弄清楚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从目前为数不多的研究来看,人们对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界定,只是就高等教育强国的某些特征或者方面达成了一些共识。笔者将在综述其他学者对高等教育强国内涵和本质界定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学飞教授指出,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界定非常重要。高等教育强国是历史的概念,概念如果不清楚,那么下面研究起来可能都是模糊的。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在国际上基本没有出现。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高等教育强国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关系,国际开放、国际交流和高等教育强国有什么关系等都必须研究清楚。[1]

中国矿业大学高教所所长丁三青认为,所谓高等教育强国,是指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规模、质量都处于世界前列,具有良性的结构,对国家的各项事业起着重大的作用,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专业,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的人才。[2]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认为,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表现在:首先,应该拥有较大的高等教育规模,较高的高等教育普及率。第二,高等教育体系应该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良性结构。第三,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应该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第四,要有一批高水平大学跻身世界优秀大学的群体。第五,要产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蔡克勇根据发达国家在建设工业强国、经济强国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把高等教育强国界定为:所谓高等教育强国是指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提供的科技成果和社会服务,能够基本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在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发展中所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所谓“基本”主要是指对外国技术的依存度在20%以下。[4]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柴旭东在论文中具体论述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大学的战略选择。他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包括8项考查指标: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的比例及其在世界的地位;大学入学率;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等教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贡献率;高等教育对社会文化观念的引领作用;中国大学对外国学生的吸引程度;先进的具有引导作用的大学教育理念;民主、开放、鼓励创新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根据国家在建设高等教育[5]

南京大学博士生刘永贵认为,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强国”是研究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提,它的内涵应当包括两方面理解:第一,高等教育强国的决策,是我国高教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的重大转变;第二,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强国主旨所在。在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各类组织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共赢未来,以信息技术带动高等教育发展,是创造适应21世纪时代要求的中国高等教育强国之道的战略选择。[6]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索凯峰在论文中提到:高等教育强国是指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提供的科技成果和社会服务,能够基本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在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中所出现的重大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是一个多样性、多层次、多类型的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而地方高校对解决高校布局结构、强化高等教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高等教育地方化、区域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6]

通过列举其他学者对高等教育强国内涵的界定可以看出,对高等教育强国内涵的界定不外乎三个方面:从保证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入手;从高等教育本身或直接产出入手;从高等教育的外部功能即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入手。有的学者则是从这三个方面综合入手考虑,正如“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课题组指出的那样,人们对高等教育强国的本质与特征的解读都与高等教育的实力或贡献密切有关,即认为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评价指标是系统而多元的,可以从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普及程度、整体质量、开放程度、体制和制度、办学思想和观念,高等教育的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性以及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等综合指标去理解和判定。这是一种非常客观的看法。强大的高等教育不但蕴含着深刻的数量关系和质量内涵,而且渗透着结构优化和功能耦合的深意。因此,对于“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既要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又要不断扩大研究视角,丰富研究内容。[7]应该说,上述论述为我们弄清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和本质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笔者也赞同以综合标准来考量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但是,只从字面上来看,高等教育强国这个概念是很明确的,意指一国的高等教育比其他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要强,处于世界前列。但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大家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还是模糊的。笔者倒是认为,把对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的追问转化为高等教育强国表现为什么样子,或如何判定是否高等教育强国,即高等教育强国的标准问题可能更为根本。

二、如何判定是否高等教育强国?

如何判定是否高等教育强国的问题其实也就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标准问题。如果有一个标准的话,我么就可以拿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来和这个标准比较,从而得出我国是否高等教育强国及其差距。问题是,世界上并没有这么一个公认的标准可以拿来比较,国外并没有或很少提到高等教育强国这个概念。但是,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说到底是要与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才有意义,这就决定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把我国放在国际大舞台进行比较,[8]与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强国比较,才能得出较为满意并具有说服力的结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体系。

那么,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体系应该依据什么来建立呢?由于高等教育强国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得出,因此,高等教育强国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具有民族性,还必须要具有普世性,遵循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特征。一般来说,现代高等教育有三项基本功能,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功能;科研功能;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功能。笔者认为,要着眼于这三个方面来构建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体系。如果这三项功能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并且在所培养的人才、产出的科学技术文化,在为社会服务功能方面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达到了强国的地位。遵循着可比性、简易性、层次性、全面性、代表性等原则,笔者拟从保障性指标、过程性指标、结果性指标三个维度来构建我国的高等教育强国指标体系:

(1)保障性指标。用于衡量保障高等教育功能实现的那些输入变量,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投入水平;民主、开放、鼓励创新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2)过程性指标,指主要发生在高等教育机构之内或与高等教育直接产出有关的那些指标,主要包括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的比例及其在世界的地位、大学入学率、先进的具有引导作用的大学教育理念、学术研究与技术发明、有影响力的教师、培养的学生数量与质量、高校的层次与类别结构、高校的区域布局、专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契合指数。

(3)结果性指标,对内主要用于衡量高等教育对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贡献程度,对外衡量本国的高等教育对外国的吸引力。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等教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贡献率、高等教育对社会文化观念的引领作用、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