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8929100000128

第128章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三个基本问题探析(2)

三、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强国是以高等教育为核心的国家地位在国际上的突显,是一国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明确具体的建设主体,遵循科学的建设原则,探讨特色的建设路径。

(一)就建设主体而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高教、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是高等教育的分内之事。作为内部力量和内在主体,从弱小走向强大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追求。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发轫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发展要求强烈,发展势头迅猛,发展成效明显。在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的基础上构建高等教育强国已经成为国内广大高等教育同仁的一致认识,确立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既定目标。其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国家事业建设,应成为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作为外部力量和外在主体,做强高等教育是国家政府的职责和使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需要。高等教育承担着高级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创新、城乡社会服务等多种任务,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是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发挥着愈益突出的重大作用。[8]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发展,国家政府优先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最佳举措。其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社会各界及其成员的支持和参与。作为推动力量和参与主体,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望。高等教育以人才培养为基本职能,与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支撑和促进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身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社会各界及其成员有责任、有义务参与高等教育事业建设,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毕业生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强大。

(二)就建设原则而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总结国内成就,借鉴国外经验,立足我国现实,开拓特色道路

首先,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总结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成就。高等教育的历史成就是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平台,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起点。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虽然仅有百余年历史,并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烽火、国内战争、“文革”运动等诸多磨难,但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学科建设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规模雄踞世界第一。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一定要记取历史教训,凭依历史成就,在反思历史中开拓创新。其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世界发达国家大都是高等教育强国,积累了成熟的高等教育建设经验。它们都拥有良好的高等教育结构和高效的高等教育体制,学术研究系统健全,著名研究型大学众多,世界知名学者荟萃,本科教育优异。学习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经验,我们要有所选择和取舍。譬如,对于当今首屈一指的高等教育强国——美国,我们既要学习其大学学术自由的组织保障制度,大学之间、教师之间的公平竞争,大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精神等,又要批判其高等教育过于商业化与市场化的倾向和做法。[9]其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立足我国高等教育的国情实际。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和科技还不发达,高等教育还未普及,拔尖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还未形成。[10]这些具体的国情实际要求我们既不能简单地照搬或模仿某一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模式,也不能急切地寻求或尝试超越我国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途径。

我们只有扎根于当前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实际,才有可能逐步推进高等教育建设,建好高等教育强国。其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开辟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道路。我国高等教育虽然肇始于学习西方,但在成长过程中也注重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方式,如西南联大的学习、生产和抗战“三位一体”,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又红又专”,“大跃进”时期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都不乏有益的可取经验。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强才能国强,高等教育发展也要尊重这一事实,体现这一特色。我国高等教育只有与服务“三农”相结合,以强大“三农”为己任,才能走出高等教育强国的特色之路。

(三)就建设路径而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改善基本条件,提高育才能力,增强服务成效

首先,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改善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条件。我国政府要利用强有力的政治权力,以专款专用方式继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逐渐达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为改善高等教育软硬件条件提供充足的资金准备;同时出台相关政策,便利高等教育直接融资,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高等教育。社会各界及其成员要解放思想,以投资办学、合作培养、联合研发、义务捐助、购买基金或股票等形式支持高等教育建设,实现社会资金的高等教育转移,从而弥补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的不足,为高等教育基本条件的改善拓展新的投融资渠道。高等教育则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节约资金,提高效益,把有限的经费用到能切实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软硬件建设上,用到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高等教育基本条件改善上。其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育才能力。我国政府要整合资源,在不同层次的高校有选择地增加建设大型创新教育基地,促进培养各级各类创新拔尖人才;要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形成继续教育长效机制,使各级各类人才在继续教育中增长创新才干;要普遍设立创新基金,健全评价制度,激励各种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社会各界及其成员要向高等教育提供有利于高等教育成长的实践基地或实习场所,参与高等教育建设和管理,监督高等教育质量,呵护大学生在在校内外创新成长。高等教育则要强化高校育才观念,以培养高级创新人才为核心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高校教师素质,突出通识教育和实践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高校“多育人才,育好人才”的教育能力。其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服务成效。我国政府要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建设的特殊力量,为高等教育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创造机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明确的政策导向;要为大学毕业生创新发展创造良好而稳定的制度环境,使高等教育的服务成效在其所培养的人才身上持续体现和增强。社会各界及其成员要积极与高校合作,利用高校高深知识、高端人才、科学研究等优势与高校“双赢”发展;要为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上不断创新提供支持,包容失败,鼓励进取。高等教育则要主动面向国家发展培养时代所需人才,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直接为国家重大战略建设服务;要主动面向社会需要寻求合作伙伴,进行社会问题探讨,培养社会对口人才,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或企事业单位创新服务。

参考文献

[1]思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访谈[J].中国高等教育,1999(17):2-5.

[2]陈至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08(01).

[3]吴岩.高等教育强国——中国教育的新使命[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1):4-9.

[4]闵维方.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中国高教研究,2008(2):2-3.

[5]姚益龙.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国际比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253.

[6]王建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5-19.

[7]国家统计局.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EB/OL].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jngg kf30n/t20081117-402517351.htm,2008-11-17/2009-09-03.

[8]瞿振元.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应成为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1-13.

[9]陈廷柱,姜川.阿特巴赫教授谈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大学教育科学,2009(2):5-8.

[10]王义遒.从实际出发构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