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精神与培育
(一)解读现代教师精神
新时代的教师精神是什么?是追求专业化?是道德的实践?还是自我发展的完善?长久以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现实生活中,教师最需要的是精神!
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会净化教师的心灵,让教师越来越感受到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越来越体悟到人生的境界。
1.从总书记期盼中理解“教师精神”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时,称赞优秀教师“集中体现了人民教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是对优秀教师的肯定,也是对当代中国教师群体精神特征的高度提炼,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期盼。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索:在今天,中国教师应当弘扬什么样的教师精神?
教师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的一部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内在价值取向与精神动力,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教师是传承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使者。他们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又把中华文化内化为自己的学识、品格影响受教育者。教师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实践者,又是传承者、发展者。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的中国文化人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精神脊梁。
2.从教育家诠释中理解教师精神
且看先人学者对教师精神的诠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孔子的主张;“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是荀子的观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韩愈的理解;“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是蔡元培的提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教师的形象一直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以“学高”、“身正”的双重要求为目标,始终以先正己而后正人为信念。这种精神,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它是中华教育文化的精髓。
3.从新时期特征中理解教师精神
新时期更需要弘扬有民族特质的教师精神。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教师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骨干教师、农村地区教师紧缺;第三,教师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需要进一步提高。
中国教育持续而良性的发展亟需高素质的教师。在现代学校,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人本精神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生命教育等都是教师的使命。有良知的教师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今天,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育与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关系,需要反思其中可能出现的思想混乱。教育不仅有科学基础,教育也有价值基础。在今天,我们特别不能淡忘教育最重要的育人功能,引导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中国当代教师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必须应对时代的挑战。
4.从教育行政领导倡议中理解教师精神
杭州市教育局局长徐一超表示,当下要进一步弘扬现代教师精神,迎接挑战。
他进而倡议说,教师要夯实学习力,做严谨笃学的文化人;要增强创新力,做创新创业的开拓者,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要提升教师教育力,做教书育人的实干家;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于律己,以身立教,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要积极应对职业压力,善于化解精神负担;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丰富的学识教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以主流的精神引领学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打造公信力,做勇立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教师精神的培育
1.树立育人的使命
(1)教师信念是什么
教师的信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专业以及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影响着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当你自信、执著、坚定不移地向着你的目标奋斗时,当你默默耕耘在你的本职岗位上时,你用不着喊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你也用不着采用多少的技巧和谋略,只要你一路跋涉,一路攀越,一路走来,你就能找到一个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座位。
教育是一种需要信念的活动,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的信念是教育场景中应该坚守的基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教师的信念蕴含着教师的信誓,教师的激情。教师的信念中还包含着责任与使命、爱心与真情、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教师的“信念系统”,包括对教与学的过程的信念、教师角色的信念、学科与自我学习的信念、学习环境与教学模式的信念,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决策与信心。
(2)教育家诠释教师信念
苏联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中肯地说:“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此言很好地道出了教师信念的重要性。教师信念是教师对教学工作、教师角色、课程、教学环境等因素所持有的观点,涵盖教师的个人知识及专业知识,指导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信念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对教学任务的处理,也会影响教师对师生之间关系的处理。
美国教育家杜威从1896年创办他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开始,就一直坚守着他的五大教育信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陶行知先生,这位中国现代教育“圣人”也有自己的教育信仰。民国15年(1926)11月21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特约乡村学校教职员开第一次研究会,陶先生草拟了乡村教师十八信条,由全体会员通过。该信条热情洋溢的宣告——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我们深信教法学法做法合一。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我们深信教师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
(3)个案链接
用教育信念照亮前行的路
戈万章,一位优秀特级教师。他的从教经历与专业发展轨迹,可以说,有苦有乐,亦有失有得。
一、千里清风慰勤人
戈万章,生于共和国最困难的20世纪60年代初,长于淳朴、贫困的农村老区。
童年的戈万章目睹了乡村的落后和家庭的贫寒,深深懂得知识的重要。戈万章从小便萌生了长大后当老师的梦想。大学毕业,来到一所破旧的初级中学,面对简陋的校舍,初为人师的他,并未气馁。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戈万章一心扑在了教学上,一头扎进班级里。他走进学生中,和他们促膝交谈;以同行为师,常年与书籍做伴。业余时间,他加倍工作,不放过每一个节假日,或读书,或家访,或在学校准备教学资料。面对人家不愿接手的“烂班”,戈万章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班。他深入调研,苦思对策,多方请教,采取相应的策略:爱为先导,用爱心激发上进心;寻求突破,用迁移放大闪光点;典型示范,用榜样激励全班人;重视活动,用行动凝聚向心力。经过一年的努力,该班由一个双差班逐步转变为先进班集体。学生各门功课的成绩也跃居同年级中上水平。戈万章被学生家长称赞为“带班有方,管理得法”的好老师。
二、教育之旅无终点
戈万章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崇高而艰巨的事业;教师的工作也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太阳底下最具意义的“爱心工程”;教育是一块圣土,在这块圣土上耕耘就要奉献智慧和汗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要用人格的魅力去感化学生影响学生。在戈万章教育旅程中,他始终坚持在奉献中实现教师的价值,在求真中体现生命的精彩,在创新中寻求事业的突破。前行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戈万章却很快乐。他常想:是停下脚步“蹉跎岁月”,还是继续前行“只争朝夕”?教育之旅,可以有中转站,可以有目的地,但绝没有终点!
今天,戈万章依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既教书又教研。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他继续打拼,为学校的发展,尽心,献智,出力,流汗。当别人感叹教师的辛苦和清贫时,戈万章体验更多的却是另一番感受——“百年树人”之神圣事业的使命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自豪感和师生的共同成长的愉悦感。展望前程,拂去昨日的风尘,戈万章依然坚毅地在教育旅程中前行,用教育信念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三)培养工作的激情
(1)教育家对教师激情的诠释
爱默生说:“没有激情就不会有任何伟大的成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情绪,学习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知识和真理会感到振奋。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大脑安装到另一大脑,而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与交融。”近代教育家第斯多德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心理学中教师激情的分析从心理学角度讲,激情有激动性、冲动性和“二级分化”等特点。激动性是指激情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使人的身体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人的表情明显外露。冲动性是指激情不仅表现出强烈的情绪体验,也还具有盲动性质。“二级分化”是指激情一旦与现实融合,便立即显示出积极的激情(建设性的激情)和消极的激情(破坏性的激情)。我们需要的是积极的激情,需要的是建设性的激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处于轻松愉快的充满激情的状态时,视觉、嗅觉、触觉更加灵敏,记忆力会更加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怎样才能让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充满激情的状态呢?关键是靠教师的激情,以情传情,以情激情。
(3)教师激情燃烧的价值
现实生活中,如果自我意识弱化和价值取向混乱,丢失教育理想信念,遭受事业失败而沮丧;或受到自卑颓废的羁绊,甚至是自满自足的心理偏差,教师则会缺少激情,甚至激情泯灭。这样的教育生活是暗淡消沉而无任何意义的。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把人的智力因素比作汽车发动机,那么人的情感因素就是汽车的燃料,说明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过程从某种层面上讲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积极向上的教育激情,来自对教育的理想信念追求,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对人生价值的判断。积极向上的激情让人精神焕发,欢悦愉快,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对未来充满希望。教师的激情对学生激情产生重要影响,在教育中有重要作用。有利于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4)如何点燃教师的激情
怎样才能做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呢?这就要借助教师的激情,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进入到一个积极的情感活动之中。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激情源泉;能动情、表情、传情和用情,来表现激情;具备真实激情的表现智慧。
①激情的源泉。现代教师激情的源泉,就是接纳自我、挑战自我、精神滋养和提升品位。要做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下列的素质结构:“水量”,现代教师拥有的知识量;“水质”,现代教师所体现出的教育教学艺术;“水源”,现代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敢于创新。教师的幸福应该是不断地被学生超越,又不断地超越自己。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教师才有战胜挑战的激情体验,才有真正的激情教学生。
②激情的表现。教师激情的表现,主要是语言既要体现音乐美,又要体现形象美。教师,嗓音的圆润、柔和、明快,声音的响度,语调的轻重,语势的抑扬,直接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因此,要达到语言音乐美的标准,教师应注意口语发音吐字,调控好语调的旋律和节奏。此外教师的语言还要做到绘声绘色,讲人如见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读”需要激情,“讲”更需要激情,只有富有激情的课堂,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兴趣盎然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