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8928500000035

第35章 学校文化建设个案(6)

2.建设学校文化,制度文化是关键

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师生的价值观、行为理念在内的精神成果,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形式。它包含校纪校规、奖励惩罚等校园内一切制度形态的东西,它既是看得见的显性文化,又是无形的隐性文化,是向观念文化过渡的桥梁。

现代管理,必须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制度,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要拓展制度的文化内涵。制度文化反映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的科学配置。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力求突出目标追求、价值取向、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标准,形成严宽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从而使规章制度既能起强制约束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价值。

近年来,学校奉行“工作有规范,管理有章法,考核有条例,奖励有力度”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经过教代会、行政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的规章制度有:《严州中学(新校区)建设和发展规划(2005-2007年)》、《教职工聘任制工作实施办法》、《校内结构工资制实施办法》、《教职工考核条例》、《教职工奖励条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条例》、《教职工月度考核办法》、《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和奖励办法》、《星级教师评定暂行办法》、《教坛中坚评定暂行办法》、《星级教师、教坛中坚管理暂行办法》、《财务内部控制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关于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建设和谐校园的若干意见》、《教职工分级聘任实施方案》、《中层干部公开竞聘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条例、办法、方案的实施和各项改革措施的全面推进,都是制度文化的体现,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尊重了师生的人格发展,激励了师生的教学热情,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为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因为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改革的深化,在它们的背后都存在一个深刻观念: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度文化发挥的积极作用,不仅形成一种精神环境,而且成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

3.建设学校文化,观念文化是方向

观念文化是指学校本质的具有个性的精神风貌集中反映的隐性的文化,它属于学校文化的软件,包括品牌价值、奋斗目标、管理理念、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礼仪习俗、人际关系、生活信念等校园内所有精神形态的东西,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

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它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种校园中独有的群体意识。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校风,它是师生素质整体观念的外在表现,校风包括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校风可催人奋发进取,有助于广大师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工作责任感,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

近百年来,“治学严谨、纪律严明、要求严格;思想诚实、教学踏实、生活朴实”的“严实”校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严中学子。这无疑是严州中学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主客观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也在不断涌现,迫切需要对原来的教育理念加以充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丰富严中的办学思想,引导广大教职员工不断更新观念,达成共识,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并把实现这一目标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为此,近年来学校自上而下,充分征求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几经酝酿逐步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念:

严中人精神:务本求实、创新求真。

新严中校训:进德修业。

经营目标:逐步构建生本教育体系。

经营理念:分层教学、分类推进、自主发展、全面提高。

管理重心:理念统摄、科研凝聚、特色整合、核心培养。

这些教育观念,体现了“学生发展为本”和“教师发展为先”的教育理念,促进学校管理模式从“学校科学管理”向“学校文化管理”的方向转变。

学校文化的三种形态,既有递进关系,又有交叉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学校文化的整体,但其存在方式都是动态的发展的。学校文化正是在学校的运行中创造,在学校的发展中成长,这三种形态的文化都处在不断的建构之中和在不断的创新之中。学校文化的不断创建,促进着学校管理向“精美的环境创设,精心的德育活动,精致的课堂教学,精细的教育管理”的方向不断努力,不断推动着严州中学新校区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校园环境优美,规章制度健全,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质量提升。

(二)学校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即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这种管理是靠管理主体和对象主体(中介主体)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力的互动来实现的。

学校文化管理主要是对学校成员的共同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管理。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管理的最重要资源,尊重人的价值,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管理。通过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达到完善人的品格、磨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质,使人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自由的发展。

1.四项原则

学校文化管理的四项原则是:

追求发展,崇尚尊重,适应变化,达成和谐。

(1)追求发展,强调“三维发展观”。

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而学校发展的前提是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2)崇尚尊重,强调“三维尊重观”。

领导、教师、学生相互尊重。就学校管理者而言,要求尊重管理对象——教师,完善人本主义管理模式;就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求尊重教育对象——学生,建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就受教育者而言,要求尊重教育者——师长及其教育行为,建设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3)适应变化,强调“三维变化观”。

预见变化,实行战略管理;追踪变化,实行危机管理;挑战变化,实行目标管理。

(4)达成和谐,强调“三维和谐观”。

自身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际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环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追求发展是学校文化管理的目的追求,崇尚尊重是强调人在管理关系中的理性位置,适应变化是强调人与组织外部环境的联系,达成和谐是强调人与组织内部环境的良性关系,四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2.六动策略

学校文化管理的六动策略是:

目标驱动,理念促动,科研推动,激励策动,关爱感动,和谐互动。

“六动策略”从实践操作层面构成了学校文化管理的经线。其内涵是:

(1)目标驱动——制订发展目标,引领教师不断进取

科学的目标是人的行为动力,具有激励价值和导向功能。在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实施“名校+新校”办学模式的实践中,严州中学新校区应运而生。她既是百年名校的新生代,承担着传承严州中学优秀文化传统的重任;更是建德教育的窗口学校之一,肩负着创建优质教育的使命。建校之初,学校明确提出的办学目标是:“力争以高规格的办学条件、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尽早跻身于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先进行列,并向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迈进!”2005年3月,根据学校快速发展的实际,由严州中学新校区教代会一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严州中学(新校区)建设和发展规划(2005-2007年)》明确提出学校的奋斗目标是:“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力争在2008年左右把学校建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学年均提出具体的办学目标和教育教学质量目标,激励广大师生员工传承学校文化传统,实现新严中的新发展。

(2)理念促动——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师转变观念

教育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作为一个现代教师,应该具有明晰和正确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来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进而造就“完人”,这其中隐含的是由教师指向学生的品德的传递、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传递。学校管理的两个层次目标,是发展学校教育事业和发展个人。学校发展人的管理又有其特指,即发展教师,并通过教师的发展而发展学生。因此,我们明确提出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办学理念:“教师发展学校”。其基本内涵是:“以教师发展为先,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严中新校训:“进德修业”。基本内涵是:“为师者进修师德、进修事业;为生者进修品德、进修学业。”

严中人精神:“务本求实,创新求真”。基本内涵是:务本,即育人为本,弘扬求实精神,就要尊重“实际”,就要注重“实干”,就要讲求“实效”;创新,即不断革新,弘扬求真精神,就要追求真理,就要遵循规律,就要崇尚科学。

新的教育理念对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学校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3)科研推动——开展校本研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其基本特点,应如著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所说:“面向实际,站在前沿,重在应用,加强合作。”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教育行动研究,突破口是反思性教学。教师应通过教育科研来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学校先后申报省、市级立项课题——《学校文化氛围的建设》、《重点中学实行AB班主任制的实践研究》、《德育导师制的实践研究》、《高中优秀教师群体培育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的主课题,为教师发展搭建科研平台,动员教职员工参与教育行动研究,构建群体性的科研网络,形成全校重视教科研的氛围。同时,积极倡导各个教研组确定主课题,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有的放矢的实践研究。语文组在学校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教学委员会“十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基地学校后,积极开展《创新写作教学研究》的实践研究。外语组在成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实验学校后,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历史组结合教学特点,开展《学案导读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已基本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科成绩始终名列杭州七县(市、区)重点中学的前茅的同时,该组年轻教师的成长也颇具成效。

物理组开展《课堂练习设置与训练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已形成较为完备的“课堂形成性练习”体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4)激励策动——完善激励制度,鼓动教师追求成功

激励是行为主体根据对激励对象需要的理解而采取的相应的刺激方式,作用于激励对象的动机、目的、行为,从而满足行为主体的目的,使被激励者更好地服务于组织目标的过程。教师是“高层次文化群体”,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需要的层次越高,主流表现为较高层次追求,即成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获得社会尊重、学生尊重、价值尊重的需要。对教师的激励,必须以尊重人为手段,以发展人为目标,坚持重心“内置”,即实行“内激励”和精神激励,以满足教师的成就感和实现个人成长目标为主。

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竞聘上岗制、结构工资制、考核奖励制、校本荣誉制、进修发展制等一系列激励制度,如《教职工聘任制工作实施办法》《校内结构工资制实施办法》《教职工考核条例》《教职工奖励条例》《“星级教师”评定暂行办法》《“教坛中坚”评定暂行办法》《星级教师、教坛中坚管理及奖励办法》《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在用人机制、分配制度、职称评聘、进修研讨等方面实行重大改革,增强教职员工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极大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公正公平的组织道德环境是实施激励的前提。公正公平的核心是等利交换和等害交换。等利原则强调付出和报酬的等价性,等害原则强调纪律约束的补偿性。

学校在建立各类奖励机制的同时,也出台《教育教学质量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建立教师诫勉谈话制度,对工作中存在问题或出现教育教学质量事故的教师开展交心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实践证明,正激励与负激励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全面的有效激励,能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