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腾飞:展示“求是”文化风范
在2006年依托浙大资源,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办学综合实力取得五项新突破的基础上,为确保学校文化建设也日见成效,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各校区办学实力整体提高,学校在家长和市民中的美誉度、知名度和满意度年年提高,学校被评为杭州市人民满意学校。2006年时任杭州市市长孙忠焕来学校慰问,与教师座谈时说:“杭十五中是杭城一所老校、名校、有特色的学校,长期以来为社会、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尤其是近几年来,初高中分离后,学校重教学科研,重教育质量,改革幅度很大,使学校成为一所极具特色和声誉的杭城名校。”2007年,结合杭州市政府“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西湖区“打造生活品质示范区”以及西湖区教育局“打造高品质西湖教育”的号召以及部署,学校以推进目标管理为抓手,以经营高品质学校为目标,各项工作抓落实,学校发展成效显著。求是,从这里起步。
1.构建了学生文化,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启蒙阶段,良好的校风和班风是促进学生养成优良品行和健康精神风貌的关键。我们以走进浙大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培养“知书达理、责任感强”的学生文化精神。如: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当一天浙大学生”、“走进实验室与科学家亲密接触”,利用晨会聆听浙大优秀学生的演讲,在校园内建名人廊、浙大西迁廊,各班申请以浙大名人为班名的“名人班”,再结合寻找名人足迹、阅读校本教材《开创校园文化新纪元》等的活动,让每个学生亲自体验名人的成长过程,启迪学生的心智,弘扬“求是”精神。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凸现知书达理、责任感强的素质特征。如在全校参加的元旦会演中,区体育馆的管理人员说:“十五中是进出秩序最好、最文明的学校,地板上是不用铺地毯的,事后也不用打扫卫生的。”音乐剧《音乐伙伴》几十学生赴上海、北京参赛,学生的文明礼仪有目共睹,受到组委会的多次表扬。每年,学生自觉为浙大支教团捐款,帮助偏远困难的孩子。去年,学校初二有一位学生得了白血病,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捐款达16万元之多。学校许多毕业生在各类高中中担任班干部。高中对学校的毕业生评价是:文明礼貌,责任感强,发展潜力大。傍晚和假日在校园漫步和锻炼的社区居民常常赞不绝口,称赞整洁美丽的校园里总是弥漫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浸润和熏陶下,学生各方面成绩进一步提高。
(1)重塑课堂文化——提高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师生齐力构筑的新课堂文化更多地体现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的研究,研究课堂学与教的效率,使得学科质量有极大提高,近3年来学校中考成绩年年名列杭州市前茅。今年,在市后30%的抽测中,学校的成绩名列市第二。
(2)丰富“校节”、社团活动——发展学生整体素质①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初三学生体育测试从平均27分上升到29.5分。学校的篮球、排球、足球等球类比赛从区倒数上升到能拿区市冠军,代表区中学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
②学生的艺术素养得以全面提高,在区艺术节中,2006年获全区第一名,被授予最佳优秀组织奖。许多作品代表区到市里参赛,获得一、二等奖。今年,学校原创歌舞剧《网络睡美人》获全市一等奖,在杭州赛区获得第二名,进入全国总决赛。学校2003年至今一直是区科技节总分第一名。
2.构建了教师文化,推动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学校挂职学习的重庆涪陵天台乡中学的汪召兰教师是这样评价的:“我感受到杭十五中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目睹了杭十五中教师敬业乐业的风采,体验了杭十五中和谐的校园氛围,这都给我极大的震撼……”三年多的努力,教师们已将工作看成事业,合作乐业精神基本形成。
(1)骨干教师成倍增加
我们不断加大本集团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力度,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历年都有10余位教师被评为区或市教坛新秀;在区、市、省教学基本功演练、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中屡获佳绩,王静老师获2006年第五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评比一等奖;吕杭萍老师在省英语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王伟、陈国群、袁航、吕杭萍、李春梅、周海霞、沈小燕、陈海燕、虞琳、吴国英、卢晓艳、蒋琳丽、周娟、钮建萍、王宁、潜佳丽、来兰、徐小明等老师多次开设省、市或区级教学展示课或获奖,徐小明老师获市思品优质课一等奖;王伟、陈国群、俞蕾、吴国英老师被评为区或市百名课改优秀教师,朱涵老师被评为“感动西湖教育十佳园丁”。教师获得的区、市、省乃至国家级奖项:省春蚕奖、省市区师德模范、市区优秀教师、市区先进工作者、区十佳教师、市区优秀党员、区优秀园丁等的人次占教师总人数百分比历年稳定在55%以上,2005年、2006年超过100%;骨干教师比例成倍增加,2003年至今,高级教师的比例增加了6%,学科带头人比例增加了10%。
(2)科研能力普遍增强
学校开展“问题研究”的校本研修,校级领导带头研究课堂“问题”,并带着课堂“问题”去学习,提升“问题”为课题。教师教科研意识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立项课题和科研成果在逐年增加。许多教师都积极主动学习教育理论,用教科研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立项课题和论文等科研成果获奖比例在区内名列前茅。如今,学校被评为2006、2008年区优秀教科研先进集体,被确立为国家英语实验学校、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省教育学院教师教研基地、杭州市教育干部培训实习基地、省车模训练基地区科普教育基地。
3.构建了校园文化,实现了学校和谐发展
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开放办学已成为学校展示学校文化、交流学校文化、让学校文化的血脉流动起来的动力之一。学校与全国20所各类学校组成了发展的联盟共同体,还与韩国、澳洲、新加坡等学校结成姐妹学校,共享学校文化发展的成果,共同研究学校未来的发展。
学校通过了学校文化的构建研究活动,带动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获得了“浙江省中学生文明礼仪样板学校”“杭州市城乡结对先进学校”“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等项荣誉,同时,还迎接并顺利通过了省体艺卫专项督导检查、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复查的健康教育检查、杭州市文明单位、杭州市文明学校、杭州市优秀心理辅导站以及区级领导部门组织的党建工作、档案工作、校务公开工作、校园综合治理工作的检查。办学水平的优质化使学校赢得了社会的认可,2007年3月,学校被授予“浙江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杭州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7年4月,学校又顺利通过了杭州市文明学校的复查,同时被杭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杭州市文明单位”荣誉。2008年3月28日,杭州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了“杭州市名校集团办学经验交流暨表彰会”。王国平书记亲自为学校颁发“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先进单位”的奖牌。2009年,学校获得了省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接过这些荣誉,我们备感鼓舞,又感责任重大。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努力,促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继续朝着规范、优质的方向不断迈进。
个案二: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美国学者坎宁安和格莱瑟指出,成功的学校都有浓郁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与追求卓越的愿景相一致,给人指明了共同的方向,提供了成功的模式,并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和员工学习、工作的意义所在。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培育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和工作学习作风的总和。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笔者在十二年校长生涯中,以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计划第二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学校文化氛围的建设》为载体,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倾心于学校文化管理,着力于校本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具有严中特色的学校文化管理模式——“一三九”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生科学发展,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开展基于人本的学校文化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究,将“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作为设计理念,历经“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管理、校本课题研究”三个研究阶段,设立九大载体开展实践研究,以此构建学校文化管理的崭新模式。
(一)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发展的高度概括,它从全体师生的无数活动中提炼出代表性的精神要素,并像光环一样照耀于学校之上,从精神上代表学校。它是师生通过教与学以及生活等所有活动,由内而外生成的物质环境、文化气氛和精神氛围,同时又自觉与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导向和塑造。学校文化对教师职业道德和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学校文化从层次来分,可分为第一层面的物质形态的文化——环境文化,第二层面的制度形态的文化——制度文化,第三层面的精神形态的文化——观念文化。
因此,建设学校文化,必须以人为本,循序渐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建设学校文化,环境文化是基础
环境文化是指物质形态的内涵及其表面附属物所包含的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学校的硬件建设形式、学校环境建设理念、学校物质资源配置方式等都属于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文化,小到校牌、校服、校徽、校旗、校标等学校标志性的物品;大到教学设施、生活活动的场所及环境。
康德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高尔基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环境文化,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外在反映。在美丽的校园环境中,欣赏、体悟美,会得到更多的愉悦,强化和升华道德情感。审美化的环境文化通过客观现实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学校优雅、健康、奋发向上的环境建设与学校各种器物设置有直接关系,比较直观而固定。因此,学校的环境设计应是思想性、情感性、艺术性的统一体。设计者们既要整体统筹安排又要注重局部的精雕细刻,让每一处环境都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以发挥物质形态的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几年来,我们坚持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的原则,在环境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净化环境,持之以恒;绿化环境,大气和谐;美化环境,彰显个性。有小湖碧水,长廊亭榭;绿草如茵,小树初成。值得一提的是,独具严中特色的“校园石头文化工程”已初具规模,大大小小近百块形状各异的石头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既有各建筑物和景观小品的指示牌,又有反映百年严中发展史的“历史足迹”,更有知名校友或社会名流的题词。走近校园,迎面而来的是巨石校门(长10.8米、高2.8米、重78吨),前侧镶刻着著名校友徐永清上将题写的校名:“浙江省严州中学”,后侧镶刻着著名校友邵华泽中将题写的严中人精神:“务本求实,创新求真”。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喷水池前的“元宝石”,镶刻着著名校友、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题写的标志性校牌——“严州中学”,它的两侧的石头上分别镶刻着校风——“严实”,校训——“进德修业”,它的前面摆放着28个石球,象征着百年名校的累累硕果。
漫步广场中心,可以看到“步石天下——百年足迹”的景点,每一块镶刻着不同年代“校名”的石头叙述着那一段历史,方形巨石上面镶刻着“浙江省严州中学新校区建校碑记”,更向人们呈现着严州中学的悠久历史,记述着严州中学新校区的建校历程,描绘着严州中学的未来蓝图。让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让师生了解学校的过去和现在,让师生感受严中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了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文化环境,是促使师生形成健康向上心理氛围的重要条件,是激励师生爱校、敬业、乐业、爱生活的情感源泉,极大地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向心力、内聚力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