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秘书口才
8926000000045

第45章 能力训练篇(38)

知识拓展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的方法

1.养成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

逻辑推理是在把握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养成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某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学会“同中求异”的思考习惯:将相同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在某个方面的不同之处,将相同的事物区别开来。同时还必须学会“异中求同”的思考习惯: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在某个方面的相同之处,将不同的事物归纳起来。

2.发挥想象在逻辑推理中的作用

发挥想象对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发挥想象,首先必须丰富自己的想象素材,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知识基础越坚实,知识面越广,就越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其次,要经常对知识进行形象加工,形成正确的表象。知识只是构成想象的基础,并不意味着知识越多,想象力越丰富。关键是是否有对知识进行形象加工、形成正确表象的习惯。再者,应该丰富自己的语言。想象依赖于语言,依赖于对形成新的表象的描述。因此,语言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想象力的发展。有意识地积累词汇,多阅读文学作品,多练多写,学会用丰富的语言来描述人物形象和发生的事件,才能拓展自己的想象力。

3.丰富有关思维的理论知识

其实,推理有着概括程度、逻辑性以及自觉性程度上的差异,同时又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形式上的区别。而且推理能力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应该多了解一些思维发展的理论知识,有意识地用理论指导自己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4.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研究揭示,不良的心境会影响逻辑推理的速度和准确程度。失控的狂欢、暴怒与痛哭,持续的忧郁、烦恼与恐惧,都会对推理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平时应该学会用意识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境,使自己保持平静、轻松的情绪和心境,提高自己逻辑推理的水平和质量。

相关链接

发散型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叫辐散思维、求异思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与聚合思维相对应。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多端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细性等特点。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词多组、一事多写、一题多解或设想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达到举一反三。

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型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大凡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无不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要保护好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观察的原动力。要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教会学生联想和善于想象。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内容。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大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同时,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

教会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动,看谁想的办法多就给予鼓励和肯定;也可以对语文课上的结尾进行扩散性思维。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教学的艺术就是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的艺术。他有一句名言:我提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怎么想就怎么说。

任务三 秘书口才的倾听能力训练

学习目标

通过本项目训练,结合工作实际,使学生了解沟通交流过程中倾听的重要性,做到准确识别语音,正确识别语意,学会倾听,掌握倾听技巧,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使学生明确倾听意识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倾听态度,理解倾听技巧,理解沟通过程中倾听的意义和作用。

能力目标

根据学习目标,按照倾听的要求,强化倾听意识,采用重点训练法,培养良好的倾听态度,指导学生明确语音识别语意把握的作用、根据倾听技巧进行情景演练,并从中获得真切感受,从而理解沟通中倾听的特点以及所需的基本技巧,并最终提高语言沟通和交际的能力。

参考课时

2学时

导入案例

威尔逊任新泽西州州长时,他接到一个电话,说新泽西州的一位议员,也是他的一位好朋友刚刚去世了。威尔逊深为震动,取消了当天的一切约会。几分钟后,他接到新泽西州一位政治家的电话。

“州长”,那人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

“好吧”,威尔逊对那人迫不及待的态度感到恶心,他慢慢地回答说:“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

理论知识

说话时,使听众注意力集中,是一门学问。听话时,集中注意力于说话者,更是一门学问。因为前者是一种才能,后者是一种品德。这种品德,包含着尊重、体谅与忍耐,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即使谈话者所说的内容很差,你也应该尽可能地维持风度地听下去。忍耐对你来讲只是一时的,如果你表现出不耐烦,对谈话人的伤害,却可能是永远的。聆听别人讲话,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你只要学着去尊重、去容忍、去谅解,就必能因此而获得对方衷心的感激。克莱斯勒的行政主管李·亚科卡说:“一个伟大的公司与一个平庸的公司的区别在于前者拥有倾听客户意见的能力。”

一、语音辨识力

有声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凭借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言语形式。由于语言中的同音、近音、谐音以及方言语音的现象,都有可能使语意发生变化。因此,强调在交谈过程中强调对语音的识别能力。

(一)注意方言语音现象

我们在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是普通话,但在各地,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出现方言音与普通话混淆的现象。在西南和吴方言中,人们把zh、ch、sh 也读成z、c、s。

还有在西南方言的大部分地区、西北方言中,n、l 音是混读的。网上有不少关于方言语音的笑谈,如:“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翻译: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

(二)注意同音、近音和谐音现象

汉语口语中,有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即字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却不同,如同音字和谐音字。

清人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逮捕了一个绰号“地头蛇”的恶棍。恶棍的伯父和舅舅(与郑板桥是同科进士)带着酒菜连夜登门求情。在酒席上,进士提出要行个酒令,并拿起一个刻有“清”字的骨牌,一字一板地吟道:“有水念作清,无水也念青,无水添心便念精。”郑板桥更正道:“年兄差矣,无水添心当念情。”进士听了大喜。郑板桥猛然感到中了计,紧接着大声说道:“酒精换心方讲情,此处自古当讲清,老郑身为七品令,不认酒精但认清。”那两人见状,只好告辞。

二、语义的理解与把握力

汉语语言在词义方面存在多义性现象,词义有本意、引申义或者比喻义等。在语言交流中,就需要准确把握对方所使用的语义,才能使双方语意明确。

元嵩对魏文帝讲了一个故事:我小时候有个好朋友,那年灾荒,他没有地方去,就到一座大山里给一个老道当徒弟。那道士是有名的“活神仙”。那天,有一个老汉来求神问卜,这老汉有三个儿子,因家里生活不下去,分头到外地谋生。因为近处都在闹灾荒,可能走得远了,儿子们走了一个多月,都没回来。老汉着急了,来这里请“活神仙”指点迷津。那老汉摆好供物,烧了香,磕了头,静等着“活神仙”说话,只见那“活神仙”张嘴说了一个“一”字,下面的话再也听不清了。那老汉请“活神仙”把话说明白一点,“活神仙”说是“天机不可泄漏”,摆摆手叫老汉走了,老汉走后,他们师徒二人便把供物拿来充饥。我那个朋友边吃边问他的师傅,光说一个“一”字到底什么意思?他师傅神秘地告诉说:什么卜卦都是假的,正因为是假的,所以才不能把话说清楚,要含糊不清才好。比方这个“一”字吧,就奥妙得很:如果那三个儿子都回来了,那就是“一律回来”;要是那三个儿子都不回来,那就是“一律不回来”;要是回来一个,那就是“一个回来”;要是回来两个,那就是“一个不回来”……

很清楚,这个“活神仙”就是利用“一”的多义性,使他所表达的概念游移不定。

日常交流中像“活神仙”这样故意坑蒙拐骗的不多,有时是因为话题敏感或忌讳等原因,很多人不直接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感觉,他们往往会运用一些暗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和感受。比如姑娘说的:“男人的手臂等于女人的腰围。”或者是利用语音或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如:

问:我去给你买两件短袖T恤吧?

答1:好啊!(代表情绪:欢欣。太好了,我早就想买了!)答2:好吧。(代表情绪:赞同。虽然我不是太需要,但我同意你的意见。)答3:去买呗。(代表情绪:无所谓。买就买吧,随你的便。)答4:买去呗。(代表情绪:不耐烦。你爱买不买,关我什么事。)三、倾听的“听众意识”如果能让自己养成积极倾听的习惯,那将获得极大的益处,我们会变得更受欢迎。大部分人宁愿做说话者而不是倾听者,很多时候,他们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倾听者。只要积极地去听,就会记住更多人们说过的话。积极倾听和提问技巧是劝说别人向我们的立场靠拢的最简便易行的方式,也是影响他人思想和行为的最简便易行的方式。通过积极倾听,我们鼓励他人畅所欲言。在高速沟通的今天,信息就是力量,鼓励他人畅所欲言就意味着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如果相信信息就是力量,那么倾听就意味着增添力量。

简单地表示甚至什么也不表示,只要用心地、专注地、倾心地去听,就等于向别人致以最大的敬意。有长进的总是好的听者而不是好的说话人。尤其是在下列情况下,尤其要注意倾听。

(一)当我们需要对方提供信息时

这可能发生在我们做工作的任何阶段,我们提了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他人在回答时道出大量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使我们得以从容运筹去迎合他们的需要和要求。

(二)当某人的谈话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时

他可能是我们的领导者、部门负责人或主管,也可能是伴侣或孩子。在工作中,发布信息的领导者如果总是因为我们不专心听讲而不得不重复他讲过的每一句话,那他必然会觉得受到轻视。

(三)只要是有可能产生误解的时候

这可能是因为所谈题目很复杂或对我们来说很新,也可能是说话人有我们不熟悉的口音,这些情况下我们更需要认真去听!

(四)当说话者有意无意地在声音里带上感情色彩时

这些感情也许是愤怒、失望、愉快或悲伤。这种时候我们很可能受其情绪的影响而忽略谈话内容。要分清那愤怒是针对我们的还是针对别人的,或者只是说话人对自己不满意。

四、良好的听话态度

我们越是听得认真并且积极响应别人,那么他人也就越是乐于倾诉和响应我们。别人说话时我们越是倾注更多的注意力,那么我们说话时别人也就愿意回报更多的注意力。良好的听话态度不是空洞的认识,它实际体现于听话者的状态。

(一)恰当的肢体语言

如果听话者态度开放、很感兴趣,那就表示他愿意接纳对方,很想了解对方的想法,说话的人因此就会受到鼓舞,并表现在肢体上,如脸上开始露出自然的微笑,双手自然地捶放,身体稍微前倾,常常看对方的眼睛,并适时地点头并附和。

在倾听过程中保持目光接触永远是值得的,这是向对方表明我们的专心致志。

有的父母会向孩子说:“我跟你说话时你要看着我!”那就是因为我们想从别人的目光中估量我们所说的话产生何种反应。

(二)避免打断别人的谈话

当我们对所谈话题十分投入,或者等不及要说出心中的想法时,很容易养成打断别人谈话的毛病。这非常糟糕,有时我们会因此而大吃苦头!

善于听别人说话的人不会因为自己想强调一些细枝末节、想修正对方话中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想突然转变话题,或者想说完一句刚刚没说完的话,就随便打断对方的话。经常打断别人说话就表示我们不善于听人说话,个性激进、礼貌不周,很难和人沟通。

(三)作出相应的、积极的反应

积极倾听的一个重要事项,是让对方知道我们在听。我们用响应别人所言来做到这一点。也许只需加上“是的”或“我明白”甚至点点头这类的言行就够了。如打电话时不得不问对方“你还在听吗?”这是很尴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