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说论语
8924900000049

第49章 尧曰篇(1)

原文与译文

【原文】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译文】尧说:“啧啧!你这个舜!上天所定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诚实地保持执守中正之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隐于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舜在传位给禹时也这样告诫过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色的公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吧。我本人若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周朝大封诸侯、大发赏赐,使善人都得到富贵。

周武王说:“我虽然有至亲,但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如有过错,都由我一人来承担。”认真检查度量衡器,重视度量衡的审核,周密地制定法度,恢复被废弃的官职和机构,全国的政令就会通行了。复兴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的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所要重视的四件事: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绩;公平就会使百姓高兴。

【原文】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从政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从政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给百姓以恩惠而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引起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恭敬而不傲慢;威严严厉而不凶猛。”子张说:“什么叫给百姓以恩惠而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无所耗费吗?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待人,无论多少,无论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使人有敬畏之心,这不就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这叫做虐;不加告诫便加以惩罚,这叫做暴;不予预告、监督而突设限期,这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这叫做小气。”

【原文】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懂天命,就不能成为君子;不知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人。”

医说

孔子对美德善政,对《论语》全书中有关治国安邦平天下的思想作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孔子认为,从政者应注意“五美四恶”,这是其“民本”、“民生”思想的具体论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反对“不教而杀”、“不戒视成”的暴虐之政。孔子对“以德治国、以礼治人”有自己独到的主张,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借鉴价值。孔子认为,君子应“知命”、“知礼”、“知言”,这是理想君子人格构成的基本内容,也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应该重视的修养命题。

《三字经》中说: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

黄帝“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信饬百官,众功皆兴”。帝尧对“顽凶”、“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者深恶痛疾,对“负命毁族”者不屑一顾,而对于“能和以孝”者敬重有加。“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后舜“举禹于天”,“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孔子认为,既然百姓信任管理者,作为一方父母官,就应执守中庸之道,尽心尽力为百姓服务。如果由于领导层的问题而使百姓陷于困苦之中,使事业发展陷于停滞不前的境地,那么领导就应自动下台。

作为管理者,应有“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的风范和责任,“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兴天国、继绝世、举逸民”,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达到“四方之政行焉”、“天下之民归心焉”的盛景。为官者“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敏则有功,公则说。”孔子认为,从政者应“尊五美、屏四恶”,“五美”即“惠而不责、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恶”即“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要达到“五美”的要求,必须“因民之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欲仁而得仁,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孔子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不懂得命运,就不可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义,就不可能立身社会;不懂得分辨别人的言语,就不可能了解别人。习惯决定命运,态度决定成败。不知道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方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可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知礼义廉耻,不讲诚信和不善于了解别人,也不可能泰然立身社会,不可能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