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说论语
8924900000048

第48章 子张篇(2)

医说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国家和社会需要自己献出生命的时候,毫不犹豫,勇于献身;在有利可得的时候,想想这种利是否符合道义的规定,这是真君子之所为,也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见危致命”是国难当头时的一种忠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见得思义”是利益降临时的一种礼义,是每位公民廉耻观的仁德体验。“祭思敬,丧思哀”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是一个人是否有同情心,是否敬畏生命的体现。孔子认为,“执德不弘,信道不笃”非君子所为,这种人可有可无。“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孔子认为,交友之道有两种:高傲矜持、心胸狭窄者择善交友,而拒不善者于门外;才高意广、志向高远者既择善交友,又能容纳平庸之人,并且对其加以教导、训练,使其成为高尚之人。孔子认为,很多专业需要博学强记,“博学而笃志”,并不断加以巩固和更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原则,如果能有所创新,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儒家一直认为,作为有君子人格的人,应当顾全大局,而不在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这就是孔子的“大节小节”观。孔子承袭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并没有固定的老师给他传授,孔子“不耻下问”、“学无常师”的学习精神是其能博学广识的基础。

专业细化到一定程度,必定是各种技术的合理组合,孔子认为:“虽小道,必有可观者”,但孔子还认为这些“小道”要“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孔子认为,每天学习有所收获,并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必可有所成就。医学知识的掌握常常需要整块整块地学习,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学习,应该在一段时间内针对某一领域的问题进行集中攻关。

不可每天东学一点,西学一点,没有系统性,否则,就会像竹篮子打水,变成一场空。一个学者应具备“博学而笃志”的修养和品德,应具备“切问而近思”的伦理关怀和社会责任。知识广博的目的是运用智慧去关心现实、关心民生,“学以致其道”。孔子认为,“君子不器”,“君子博学于文”,“博学而无所成名”。

广博地学习,并坚守一个目标和重点,这就是“博学而笃志”;多提问题,关注与自己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是“切问而近思。”博的目的是广和大,专的目的是深和精。治学贵于专,不专者常常广览而不精、博阅而不深。医生如“博学而无所成名”,没有一个明确的专业特长,是不可能成功的。“样样都懂,样样不精;样样都学,样样稀疏。”

在西周、春秋时期,“君子”是贵族的通称。“君子所,其无逸”、“君子,止谓在官玉者”、“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春秋末年以后,“君子”与“小人”逐渐成为“有德者”与“无德者” 的称谓,“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进德修业……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易经》中对“在官长者”或贵族更多的是用“大人”之类词语来表述,如“利见大人”、“小人吉,大人否”、“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等。

“小人之过也必文”,孔子认为,小人犯错后常常掩饰其过错,而君子常常反省自己,直面过错,“过则无惮改,独则毋自欺”,君子有过必改。“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反复强调应该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以实践“仁”的修养。“克己复礼”,“为仁由己”,“博学以文,约之以礼”。仁是忠恕、宽容、慈爱,是内在的精神力量;礼是在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则,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仁者爱人,礼者使人爱人。“克己复礼”就是要严于律己,反复自省;就是要自我约束,心存仁念;就是要知己之过失,有错必改。对待过失,“小人之过也必文”,而君子“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望之俨然”是作为领导应持有的庄重严肃;“即之也温”是作为领导应心存的亲民和善;“听其言也厉”是作为领导应拥有的谨言坚定。“俨”必使人敬重;“温”必使人亲近;“厉”必使人受益。孔子强调“信”的重要性,“信而后劳其民”、“信而后谏”必可和谐、认真地把事情做好,但“未信”的结果是“以为厉己”、“以为谤己也”。领导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没有信任,误解和消极会随之而来;没有信任,就不会有合力和成效;没有信任,就不可能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信任,就没有了立身社会、为人处世的基础。孔子认为,“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道德的实行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大德”必须有原则,“红线”不可碰,不可逾越,原则性的问题决不让步。“小德”稍有出入不可斤斤计较,不可过分、过多约束。“谨小慎微” 不属于道德范畴的标准,仅仅是一种日常工作行为的准则。

“洒扫、应对、进退”虽是一些小事琐事,却能反映一个人的仁义精神;虽是细枝末节,却能体现一个人的为人和态度。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信心,君子之道在于“末”节。“学而优则仕”,这是孔子的“官本位”思想,这种文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这是值得反思和讨论的。孔子还有一句话,即“仕而优则学”,如果从政者要想有所建树,有所成就,有所创新,有所收获,就必须在位时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并充实自己,不断在工作实践中学习管理经验。

勤奋好学是从政者的基本素养之一。“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但居丧时,只要充分体现出悲哀之情就足够了,“丧致乎哀而止”。孔子认为,百姓犯错是由于当政者教化不力、“上失其道”之故。员工犯错时,作为医院领导应自我反省、自我检讨。对于医院管理来说,员工不规范,是因为医院对其训导、教育不够;员工有抱怨,是因为医院领导与其沟通不够;员工对领导不敬,是因为领导有可“不敬”之处。职能科室的工作不是高高在上,不是一味地去监督和扣罚,而是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临床科室按要求进行规范。临床科室有些工作有不规范之处,职能科室要反省,要同担责任,共同努力帮助临床科室加以改进。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君子不文其过,过则必改之。君子犯错,不会去掩饰,也不会去狡辩,“过也,人皆见之”,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君子改错,不扭捏虚伪,也不羞耻不安,“更也,人皆仰之”,堂堂正正,心无杂念。“知错改错不算错,知错不改错中错”,“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子贡能正确对待“子贡贤于仲尼”的论调,能正确认识自己,并能用恰当的言谈去回应。“赐之墙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子贡的谦虚、为人和机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对于仁德,对于人性,对于知识,“得其门者或寡矣”。在现实生活中,说话过多百害而无一利。言多必失,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用最多的话语、最大的努力都无法补救和挽回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有人将“三缄其口”作为处世的座右铭。说话应把握分寸,在任何场合都应落落大方、说话得体,不可口无遮拦,不可说话不看对象、不看场合。不该说的话不说;不利于进步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发展的话不说。有人主张“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不可把话说得太满,“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话讲过分了,就会使自己陷于被动的境地。“含而不露,便是好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见风雅;下语六分,可追李杜;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含而不露”是一种内涵,一种大气,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下语三分、说理三分”是一种大智慧,一种大修养,一种大学问,一种大气度。在临床工作中,健康宣教时应多讲,应该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话语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诊疗工作的细节也应与病人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