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物流经济地理
8924800000008

第8章 生产力布局与物流空间布局(5)

7.服务化原则

物流服务化是指明确和规范物流活动及其行为的属性。物流企业属于第三产业,它既有经营又有服务,是以服务为主的经营服务型企业。所以,物流应当树立“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经营宗旨,提高职工的服务意识和素质,制定服务规范,为社会提供高标准的服务,如运送及时准确、装卸保管安全、收费合理、服务热情、信用可靠等。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用户信任,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发展。反之,物流业就难以维持。所以,物流服务化也是关系物流业务发展、实现物流合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8.标准化原则

物流标准化是指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标准及其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物流标准化工作复杂,难度大,其主要原因:一是涉及面广;二是物流标准化系统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物流系统思想形成晚,各子系统已实现了各自的标准化);三是要求更高地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四是有非常强的国际性,要求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相一致。但物流标准化意义重大,只有实现了物流标准化,才能有效地实施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3 物流基础设施布局

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得当直接影响着物流效率。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售中心、运输枢纽仓储设施等是社会及地区布局物流经济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1.物流基础设施的概念

现代物流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从上述思路出发,物流基础设施自然是提供物流相关功能和组织物流服务的场所。

2.物流基础设施的分类

物流基础设施初步可以分成两类。

(1)专门化设施

它是指在具有上、下游业务关系和产品生产过程联系的企业相对集中的特定区域,或在货流较为集中的节点地区,需要提供满足集中物流组织管理要求的专门化设施,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便在特定区域实现供应链集中管理的功能。

(2)专业化设施

它是指处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对供应链具有支持作用,满足供应链管理要求的单个功能,或以单个功能为主,兼具其他辅助功能的专业化设施。该类设施具有按照自身服务对象需要进行布局和功能设置的特点。这些设置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枢纽、场站、仓储设施等。

近年来,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进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中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成为热点,政府部门和企业对此倾注了很大的热情。

3.物流基础设施的功能

按照对物流基础设施含义的界定,物流基础设施的基本功能应当体现在与设施在供应链环节中的作用相匹配的物流组织和公共性的某个环节的物流服务上。

(1)专门化设施的功能

对于按照成本、效率、服务要求可以进行集中提供物流组织服务者,应按照专门化的设施进行建设,从而具有相应的综合物流组织功能。

①物流中心。它是指从事物流活动的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它面向社会服务,物流服务的物理设施(场、站、库房及装备)健全,信息网络和服务能力齐备,辐射范围较大,适应少品种、大批量存储吞吐能力要求,能够统一经营和管理供应链物流业务。

②配送中心。它是指从事配送业务,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它能够为特定的用户提供服务,商品配送服务的物理设施(场、站、库房及装备)健全,信息网络和服务能力齐备,辐射范围主要以城市或企业销售网络为依托,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配送要求,以配送服务为主体兼具产品库存控制与储存服务。

③分拨中心。它主要是面向快递业、运输业的信息比较完善的场所。其功能与物流中心相同。

④物流园区。它也称为物流基地,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它由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专门化综合设施以及运输场站、仓储等单一功能的专业化设施共同组成,可以集中提供各种形态和环节的物流组织服务。正是由于物流园区的这种特征,对其进行建设时应当采取慎重的态度,特别是对于作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物流服务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布局的场所,需要更大规模的供应链物流组织需求的支撑,需要运输服务的合理化组织和仓储设施的合理规模与之相适应。

(2)专业化设施的功能

对仅在供应链的某个环节提供运输、仓储组织服务的设施,主要是依托这些专业化设施进行功能的提升,满足物流组织的需要。

①各类运输场站。它是根据一定区域的货运组织和货流特点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场所。货运场站具备满足分散的物流组织服务需要的功能。货运场站除具备货运节点功能外,需要提升或充实其服务功能。在条件成熟时,它可以成为物流节点,即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集结点,如各类运输场站、海港、空港、仓储设施等,所以又称物流结节点。

②仓储设施。无论是调节生产过程中对零配件供应的时间和空间差异,还是在流通中满足市场供应的商品与生产、需求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统一性,都需要一定能力的库存和仓储设施,所谓“零库存”也仅仅是针对库存处在不同环节而言的。

4.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的效率

尽快形成各种物流、运输、仓储设施的综合开发和资源整合与利用的局面,是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特别是推动运输设施的合理发展,营造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运输网络等综合运输环境和运输效率的重要因素,更是物流组织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优质服务的根本。

(1)提高现有资源和设施的综合利用程度

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具有服务对象相对具体的特征,其需求具有运作效率高的特点,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交通运输、仓储设施等相关领域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的问题。因此,并非所有现有的运输设施均要成为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各种现有运输设施仍然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首先,要从各种现有设施自身的角度考虑对其规模、布局、功能等进行科学的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其次,考虑到不同领域物流基础设施在服务上的可替代性和竞争性,各种现有设施在进行功能转型发展时,要积极进行跨行业和企业的整合,促进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

(2)加强新建设施在规划上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

按照物流组织需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在土地资源的约束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若不能处理好各种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将不利于相关设施的建设发展,并产生严重的相互制约和干扰。

从社会供应链大角度看,物流组织功能主要是在运输场站和仓储服务支持下实现的。这种满足物流管理需要的运输、仓储的组织与服务,在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条件下可以通过运输场站、仓储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功能设置而实现。从这种理念出发,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积极制定政府规划。规划中必须确立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重点与空间布局。更为重要的是,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应是在综合考虑相关专业化设施规划的基础上确立的,实际上是进行相关规划的宏观协调和相关功能在规划层面上的整合。

(3)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空间布局与功能完善

无论是现有设施的整合和综合利用,还是在新建设施上进行规划的协调,要真正做到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推进相关设施的合理布局,就必须改变条块分割的做法。这就需要在以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为指导的前提下进行相关实施上的宏观协调,改变过去传统的各自实施规划的做法,否则就无法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空间布局,更难以做到物流功能的不断完善。其基本思路应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当运输场站在布局上与物流基础设施规划重复时,应使两者在布局上实现合并建设,并按照物流基础设施规划确立的功能和规模进行运输设施的建设;或者依托运输设施进行满足物流组织要求的功能拓展建设,避免功能性的重复建设,要从物流基础设施整体布局的角度审视重复建设,加快已有设施和规划运输设施的整合,从而推进综合运输的发展和社会整体物流效率的提升。

②对于城市生活功能区和工业企业、产业集中的区域,在进行仓储设施用地审批和建设时,必须通过土地置换方式,引导企业在规划区域范围内进行建设,推进仓储设施的社会化服务。

③在城市新工业开发和商贸功能区域,不再分散进行各种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和立足于企业自动的仓储设施的建设,而是通过统一规划的相关运输、仓储功能得到集中体现。

(4)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化和信息化功能

凭借对物流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以及运输场站、仓储设施的功能,积极探索基础设施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服务能力,开发和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构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效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案例分析

中国的物流网络布局

1.中国物流网络布局已基本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物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布局:

①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

②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

③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

④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这四大物流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形态,带动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激活和融通了全国范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四大物流圈的形成使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区域引力场”的现象,周围地区包括中西部地区都处于物流圈的引力场的吸引范围内。同时,部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已经成为区域性物流产业发展中心,而且全国范围内以基本交通运输干线为基础形成若干物流通道,使中国物流业发展呈点-轴-面系统样式。

2.中国物流网络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东中西部物流业发展不平衡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历史上经济发达且改革开放较早,经济发展快,基础设施完善,所以物流需求比较旺盛,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和机会较多,物流发展水平高,短时间内能实现物流现代化。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区位条件、历史因素、国家经济政策等原因,物流业发展水平低,发展物流业的难度较大。中国物流业发展存在东、中、西差异。

(2)南北物流业发展存在差距

物流产业作为流通领域中最重要的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地带,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深刻影响了物流经济活动的发展。从1992年开始,南方地区的物流产业迅速发展,速度惊人,北方地区虽然也在加快发展,但已经明显落后于南方地区,两者的差距愈来愈大。

(3)城乡物流业发展不平衡

物流企业、物流设施、物流活动高度集中在交通极为发达的大城市中,形成辐射功能极强的物流中心城市。而在乡村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比较缓慢,使城市物流与乡村物流在过程上相脱节,甚至少数乡村物流几乎为零,造成物流市场的地域化、畸形化。无论在中国的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是在城市首先发展起物流业,然后沿着交通运输线,例如以铁路、河流、公路等为纽带形成物流节点,向周围地区(主要是乡村地区)辐射。

3.中国物流网络布局的发展趋势

尽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东中西部不平衡、南北差距、城乡和区域差异,但物流业的发展最终会趋向平衡。

由于中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政策,扩大内需必将极大促进物流量的增加,给中国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已有数以万亿元的资金投入到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于交通运输工程,如西部铁路网首先将和东部已有铁路网的主干道相连接,同时连接西部各省,将成为东西部交流和西部各省相互联系的重要通道,为西部地区协调统一发展提供支持条件。此外,新亚欧大陆桥也作为西部铁路网的一条主干线,为西部地区经济走向国际、发展国际物流创造条件,这必将推动中西部与东部的商品交流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加,拓展中国物流市场发展的空间。

中国国情使物流业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得以发育、成长,并且,在这些区域中,物流业首先在城市中兴起,使城市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中心,带动周围地区和邻近城市的物流业发展,然后向区域中的农村地区辐射、蔓延,最后由点到面,最终使物流网络覆盖全国,并且与世界物流业发展接轨,与全球物流业融为一体,形成遍及全世界的物流网络。

思考题

1.什么是生产力布局?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和特点有哪些?

2.我国自然资源的要素有哪些?

3.试述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结构和特点。

4.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5.我国气候资源的利用方向是什么?

6.试述我国陆地水资源的特点。

7.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8.试述我国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

9.中国生产力布局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