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物流经济地理
8924800000007

第7章 生产力布局与物流空间布局(4)

植物性饲料、饵料。它包括大部分禾草类、豆科植物的枝叶荚果、构树叶、高山栎、各种野芭蕉、芭蕉芋等。

②药用植物资源。它可分为两类。

中草药。载于历代本草的中药在500种以上,常用的有300多种,绝大部分来自野生植物,但多逐渐栽培。如三参(人参、党参、丹参)、杜仲、黄连、贝母、天麻、枸杞、当归、川芎、柴胡、甘草、栝蒌、桔梗等,均为较名贵的常用药。全国药草达5000种以上,常用的约400种,有些已进行栽培和制造成药,或作为化学药品的原料,如萝芙木、三尖杉、锡生藤等。

植物性农药。它包括土农药植物,如除虫菊、冲天子、龟藤、百部、无叶假木贼等,共约500种。它们含有除虫菊素、植物碱、糖甙类等物质,有杀虫灭菌或除莠的功能。此外,植物激素,如露水草(含脱皮激素)、胜红蓟(含抗保幼激素)等,也可作农药用。

③工业用植物资源。它包括木材、纤维、鞣料、芳香油、胶脂、工业用油脂及植物性染料等资源。

木材资源。中国是少林国家,而且森林分布不均。随木材的大量采集和森林资源的减少,进行树种资源的调查研究并人工营造速生、珍贵木材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团花、八宝树、望天树、阿丁枫、毛麻楝、泡桐、杉木、各种杨树等都是优良速生树种。

纤维资源。中国重要纤维植物有190种,主要利用禾本科、鸢尾科、香蒲科、龙舌、兰科、棕榈科等单子叶植物的杆叶及榆、桑、荨麻、锦葵、木棉、罗布麻等的根、茎、皮部或果实的棉毛,用以纺织、造纸、编制等。竹类、芦苇、稻草、麦秆、玉蜀黍皮资源最丰富,分布最广。

鞣料资源。鞣料植物含有丰富的单宁,不仅可以烤胶鞣革、制药,还可以除水垢物质。各种落叶松、云杉、铁杉、黑荆树、红树、儿茶等都是重要单宁原料植物。

芳香油资源。芳香油植物是提取香料、香精的主要原料,中国种子植物中约有60余科含有芳香油植物。木姜子、樟树、枫茅、香草、依兰香、金合欢、安息香等都是中国目前用于生产的香料植物。

植物胶资源。它包括富含橡胶、硬胶、树脂、水溶性聚糖胶等的植物,如松科的很多种,豆科的槐、瓜儿豆、金合欢、黄芪等,杜仲、多种卫茅,夹竹桃科的鹿角藤、花皮胶、杜仲藤及菊科的橡胶草、银叶菊等。它们分别产各种胶脂,但栽培的三叶橡胶树仍是现今橡胶的主要来源。

工业用油脂资源。在含油量20%以上的大约300种木本油料中,工业用油树种占50%以上,如油桐、漆树、乌桕、风吹楠属植物等。桐油、生漆为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工业能源植物还有续随子、马利筋等以及新近引种成功的西蒙德木。

工业用植物性染料。它包括桑色素、苏木精、红木靛叶、姜黄等。

④保护和改造环境用的植物资源。它可分为五类。

防风固沙植物。它包括木麻黄、大米草、多种桉树、银合欢、毛麻楝、杨树、柽泖、沙拐枣等。

保持水土、改造荒山荒地植物。它包括银合欢、金合欢、雨树、牛油树、油楝、黄檀、洋槐、锦鸡儿、胡枝子、榛、葛藤及多种木本油料植物。

固氮增肥、改良土壤植物。它包括桤木、碱蓬(钾肥植物)、紫苏(增加土壤有机质)、田菁、紫云英、红萍等。

绿化美化、保护环境植物。它包括各类草皮、行道树、观赏花卉、盆景等。中国到处都有各色观赏植物,如菊梅、牡丹、芍药、海棠、山茶花、杜鹃花、樱花、报春花、龙胆、百合花、兰花及龙柏、水杉、台湾杉、珙桐、棕榈等。

监测和抗污染植物。如碱蓬可监测环境中汞的含量;风眼兰能快速富集水中的镉类金属,清除酚类。森林对于净化环境有极大作用,许多水藻也有净化水域的功能。

⑤植物种质资源。按照遗传学观点,每一植物种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都应视为不同的种质。现知中国高等植物有2.7万多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有利于人类的。各种有用植物都归属不同分类单位的科、属、种,往往具有大量的近缘属种,可以进行杂交育种,产生新的优质后代。长期栽培的植物也因不同程度的特化,而往往具有不同的种质特征。然而,人们对于天然植被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以及局部地方的强烈污染,已使一些植物种类濒危或绝灭,而种质的损失是不可再造的。因此,中国必须建立有用植物的“种质库”。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应担负起保护种质资源的重大任务。

2.人力资源条件

人力资源的基础是人口。人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构成、人口的地区分布等方面对生产力的发展与布局有着重大的影响。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已经提出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人口发展战略思路,为科学制定国家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1)人口数量

截至2008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其中男性68357万人,女性64445万人,性别比为1.06。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

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采沉重的压力,国务院已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2)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我国人口素质明显提高。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文化素质提高速度之快是建国以来少有的,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为8507万人,文盲率由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数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人数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

(3)人口结构

根据2008年全国人口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对女性的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74。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89%,比1990年下降了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比1990年上升1.39个百分点。

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1%。同199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2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70%。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90年的8.04%上升到8.41%。

(4)人口分布

据权威部门预计,未来30年,我国人口将形成5亿城镇人口、5亿流动迁移人口、5亿农村人口“三分天下”的布局。2009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部署会议的资料显示,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为活跃的时期。我国流动人口从1982年的657万上升到2005年的1.47亿,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增长了21倍。国家人口计生委调查推算,目前,全国有近15%的人口处于流动状态,且规模还在继续扩大。人口的大规模迁移给社会管理等带来了严峻挑战。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和蔓延,农民工因失业而返乡人员增加,人口流动迁移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有序管理,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2.2 物流空间布局

2.2.1 物流空间布局概述

物流空间布局既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物流设施配置的一种状态,是一个由点、线、面、网组成的多层次、多类别、多项目交织的网络结构。物流空间布局必须与中国的生产力布局相适应,在遵循物流空间布局原则的前提下,分层次进行规划设计。首先是进行全国的宏观物流网络的规划,着重于以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基础网络为核心的物流基础平台建设;其次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观规划,即物流节点和物流园区的布局建设;再次是微观企业层面的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流程再造”、“营销支持”等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布局已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中国内陆腹地的物流布局,以大城市为中心,以铁路为纽带,形成物流结。但我国的物流业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

2.2.2 物流空间布局的原则

1.计划化原则

物流计划化是指物流的组织管理要科学规划和计划,这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首要条件。物流企业应与商品生产、经营企业紧密结合,对其物流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并使物流活动纳入计划,即根据其购销业务的商流计划,制订相应的物流计划,妥善安排货物的运输、储存、装卸等物流环节,按照用户要求的数量、时间、地点,把原材料或商品准确地运送到工厂、商店或消费者手中,达到用户满意、物流社会效益提高的目的。

2.直达化原则

物流直达化是指物流企业在组织货物运送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特别是物流过程中的运输、储存等环节,把货物由供给者的仓库(货场)直接运送到用户的仓库(货场)或消费者手中,实现门到门运送。物流直达化既可以加快商品运送,创造时间价值,又可以降低物流费用支出,因而是物流企业组织物流合理化的主要形式或目标。

3.短距化原则

物流短距化是指物流企业在组织货物运送的过程中,要根据货物的发、到地点,选择最佳的运送路径,使运送距离最短。物流短距化涉及的内容很多,其基本原则是:无论供应物流还是销售物流,特别是对普通大宗货物,均应就近、分区供应运送,避免倒流、迂回等不合理运送。也就是说,要确定适当的供应、销售区域,选择合理的运输线路,制订最优的物流合理化方案,达到短距化,以减少运输距离,节约运力,降低物流费用。

4.钟摆化原则

物流钟摆化是指物流企业在组织货物运送过程中,要尽可能组织双向运输,提高运输工具的回运系数或里程利用率,这类运输也称钟摆式运输。组织双向运输的主要途径是形成运输网络。物流企业可以自行建立网点,或相互之间达成协议互为对方提供组货服务,同时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及时传递车、货信息。物流钟摆化可以大大提高运输工具的效率,减少运力浪费,节约能耗,降低物流成本。

5.集中化原则

物流集中化,亦称物流大量化。物流企业在组织货物运送时,对于小批量、零星货物,凡发往同一地区、同一方向的,在计划化的基础上,要把几个货主的多种商品,集零为整,变小量为大量,采用混装的形式,进行集中运送。物流集中化是物流企业的一项组织功能,也是市场经济由规模生产、规模消费向小批量、多样化的质量生产、质量消费转变的客观需要,所谓“麻烦我一家,方便全社会”,它不仅提高了运输工具的装载效率,而且活跃了小商品流通,促进“准时制”、零库存生产方式的应用和发展,因而是物流合理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6.社会化原则

物流社会化是指物流活动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物流的各个功能要素被分割,从属于社会各单位、各部门,有的属于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有些作为商流的组成部分,有的同一物流企业分属多个部门。生产流通合一,商流物流合一,条块分割,使物流要素功能弱化,物流系统支离破碎,这在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表现得比较突出。这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经济体制、人们观念的影响。因此,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遵循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加快物流活动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进程,使物流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这是物流合理化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