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2010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
8924700000037

第37章 2010年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发展分析和预测(1)

一、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画廊市场:危中求机,谋求发展

画廊业是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基础,对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稳定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发展,中国画廊业也逐渐繁盛起来,目前已经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市场业态,在推出艺术作品、推介艺术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的几年可以说是中国画廊业的黄金发展期,从蹒跚学步,到稳步盈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6月份,中国画廊共有12,297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浙江、山东、河南、甘肃等7个省市的地市级以上城市中。2007年画廊业总成交额达103.68亿元人民币,2008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和行业自身调整的需要,成交额大幅下降到70.13亿元人民币。中国画廊业大部分以经营当代艺术作品为主,随着当代艺术泡沫的破灭,众多画廊的经营陷入严重危机,据中国画廊联盟市场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已经有29%左右的画廊倒闭,35%的画廊处于虽有亏损但还可以勉强维持经营的状态,而仍然处于盈利状态的画廊仅有7%左右。可以说画廊业在2008年进行了一次歇斯底里似的洗盘。

中国数目众多的画廊可谓良莠不齐,中国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课题《中国画廊业发展态势及其评价报告》中将中国画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主营性画廊,这类画廊以展示艺术作品、推介艺术家作为其主要经营形式,这类画廊约有3500多家,占中国画廊业的28.9%;第二类是非主营性画廊,这类画廊的主要经营形式是为艺术交易提供必要的中介服务,而艺术品的展示和交易作为其辅助的经营内容;第三类是网上画廊,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这类以互联网为交易媒介的画廊也应运而生,其主要是依托网络的便捷进行艺术品的买卖,由于网络交易具有成本和税收优势,近几年这种类型的画廊发展非常迅速。

一般而言,画廊业有两种基本经营模式:第一种是全权代理制,即画廊具有艺术家的全权代理权,艺术家将其所有新作品全卖给画廊,画廊拥有作品的所有权,作品的展览、推介、销售等等所有业务由画廊全权处理。以这种模式经营的画廊在欧洲称为一流画廊,西方成熟画廊业中,这类画廊占的比重最大。这类画廊使得艺术家与市场隔离,作品由画廊推向市场,艺术家可以专心进行创作,不参与作品的销售,这是画廊业发挥其功能的基础;第二种是部分代理制,即画廊不做艺术家的全权代理,只是销售艺术家部分作品的艺术品寄卖商店,这是艺术品交易的初级形式,在西方成熟的艺术市场中,这类模式的画廊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只是市场的有利补充。而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全权代理制的画廊在中国基本上没有成功实行,绝大多数的画廊都是从事低级的艺术品寄卖交易,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下,追求小恩小利的短视行为充斥整个市场,艺术家和画廊之间难以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而使得画廊推荐艺术作品、推出艺术家以及批评、扶植、培养、催熟艺术家的功能严重削弱。

这种格局的形成是画廊、艺术家和艺术品投资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就画廊而言,培养、扶植、催熟一位艺术家并将其作品成功推介到市场上,需要巨大的前期成本投入。虽然一旦推介成功,画廊将会获得巨额回报,但是画廊需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画廊在此过程中面临着两种风险:一种是市场风险,即推介失败的风险,一旦推介失败,画廊前期巨额的沉没成本便是画廊的直接损失。这种风险的大小取决于画廊的眼光、对市场的把握和经营经验等因素。一般而言,市场风险是画廊可以承担,甚至可以有效降低的。第二种是道德风险,即画廊在成功推介出艺术家后所面临的艺术家违约的风险。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法律环境下,艺术家的作品很难完全保证不通过其他途径流入市场,这些作品在市场上将扰乱该艺术家作品的定价机制,直接损害画廊利益。在中国艺术市场繁荣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利益的诱惑,这种风险被放大,从而导致采用代理制的画廊无法实现预期收益而被迫转型为部分代理制的经营模式。就艺术家而言,直接或部分参与市场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使他们没有动力去接受画廊的全权代理业务。就投资者而言,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持续高涨降低了其投资艺术品的风险,艺术品价格较低的下行风险使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不会考虑艺术家是否有专业画廊来经营其作品。

出于以上原因,中国画廊业的各个参与实体均没有动机去实行和接受全权代理制的经营模式,从而导致目前的画廊业经营格局。也正是这个原因,犹如空中楼阁的中国画廊业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成交金额大幅缩减,近1/3的画廊倒闭。但是危中有机,也正是在这样残酷的洗盘中,画廊、艺术家、收藏家和投资者都在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中国画廊开始回归理性,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二)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走出低迷,回归理性

1.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体分析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2009年上半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话,那么“走出低迷,回归理性”可谓最恰当不过。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影响下,2008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经历了“先喜后悲”、“先涨后跌”的市场哗变。与此同时,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也遭受空前打击,纽约和伦敦的2008年秋季成交率与成交额均较同年上半年降低50%。

可以说金融危机和艺术品拍卖市场自身调整的需要是2008年市场剧烈动荡的根本原因。

2009年年初,市场悲观情绪曾经一度蔓延,市场人士纷纷预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最低行情将会在2009年上半年出现,但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中国艺术品拍卖行通过积极调整自身的市场策略,在刚刚结束的春拍中可谓成绩斐然。

2009年春季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形势向好,市场状况远远高于人们的预期。以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荣宝、北京华辰五家拍卖公司为例,这五家拍卖公司2009年春季大拍一共成交艺术品8910件,成交额15.7亿元。

与2008年秋季11.6亿元的成交额相比,这五家拍卖公司2009年环比增长4.1亿元,增幅达35.4%。这次超出预期的成绩与拍卖公司市场策略的及时调整有重要关系,2009年春拍,各家拍卖公司纷纷将重点转移到传统板块,中国的传统书画替代了当代艺术成为了拍卖市场的亮点,很多传统书画精品纷纷拍出市场高价,比如北京保利推出的宋徽宗《写生珍禽图》以6171.2万元的“天价”成交;中国嘉德推出的宋画《瑞应图》以5824万元易手,可以说这些重量级的单件成交价格是造就春季市场回暖的主要原因。

与2008年春季拍卖市场相比成交额的同比下降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上述五家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荣宝、北京华辰)2008年春季成交额高达30.5亿元,同比下降14.8亿元,降幅达48.4%。究其主要原因,国际金融危机自然难辞其咎,经济的衰退导致艺术品消费的购买力下降,而可支配财富的减少、企业节俭政策的推广以及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不乐观预期,导致了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卖家囤货惜售,买家谨慎出手。另一方面则是各拍卖公司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处于成本和收益的权衡,减少拍卖专场、减少拍卖作品数量也是导致市场衰退的重要原因。

就市场信心方面,雅昌艺术网对艺术界人士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约25%的人认为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行情在2009年会平稳发展,19%的人认为市场会快速下挫,41%的人认为会出现小幅下挫,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还是认为2009年艺术品投资市场会持续调整行情,近期内市场依然下挫;在对各个艺术门类关注度的调查中34%的人选择中国近现代书画,20%的人选择中国古代书画,只有16%选择中国当代艺术,可以看出人们对传统书画的信心还是非常稳固,当代艺术有待调整。

2.中国书画市场现状分析

2009年中国书画市场的强势表现是推动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回暖的主要力量。以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荣宝、北京华辰五家拍卖公司为例,中国书画类一共成交2264件,成交额达9.3亿元,占其春季成交总额的59%左右,是自2003年一来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

古代书画板块,五家拍卖公司一共成交492件作品,总成交额高达5.2亿元,其中每件平均成交价格高达106.5万元。北京保利公司推出的清代八个皇帝15件书法作品,全部超过底价成交,成交额2489.78万元。宋徽宗《写生珍禽图》手卷,以6171.2万元成交;中国嘉德公司《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推出180件拍品,成交率86.66%,成交额1.9亿元,创造了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专场最高成交额的纪录。

近现代书画板块表现活跃,成交亮点颇多。北京保利推出的徐悲鸿《春之歌》立轴以1013.6万元成交,高出其底价两倍多;齐白石的《油灯猫鼠图》以448万成交,创出2009年春拍齐白石作品成交价的新高;蒋兆和的《耍猴图》以392万元成交;徐悲鸿的《嵩岳遐龄》以156.8万元易手;李可染的《牧童戏鸟图》以89.6万元成交,高出其估价近三倍。在当代书画作品中,范曾的《钟馗搜神图》以50.4万元成交;白雪石的《长青》和《漓江山水》分别以53.76万元和40.32万元成交;史国良的《天山之舞》以42.56万元成交,作品《高原草青青》成交价为13.34万元。

可以看出2009年春拍市场上精品云集,各拍卖公司积极调整自身经营策略,提高竞拍作品的质量,是取得目前拍卖成交额和成交率的主要原因。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和投资品,其自身内在的艺术、文化、历史价值使其在经济形势如此扑朔迷离时都可以保持较高的市场价值。回顾2008年春季拍卖的繁荣景象,也与当时市场上精品云集有莫大的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艺术品作为金融投资第三极所具有的独特属性。

3.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现状分析

“当代艺术”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在改革开放后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当代艺术摆脱了政治意识的说教和自然主义的伤痕以及乡土风的控制与影响,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当代艺术市场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

自2005年春季以来,当代艺术指数一路飙升,2008年春季达到最高点,成交额突破10亿元。

在当代艺术拍卖市场成交额迅猛上升的几年里,各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景都十分看好,期待着当代艺术带给中国艺术品市场更多的奇迹。但是2008年秋,一场始料未及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艺术品市场也未能幸免,刚刚迎来历史性繁荣的当代艺术市场也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秋拍的成交额直转而下,较2008年春拍减少了70%以上。2009年随着金融危机对各方面经济的进一步渗透,刚刚结束的2009年春拍也并没有增加人们的信心指数,各大拍卖公司为规避金融危机风险,纷纷减少甚至取消当代艺术专场,当代艺术拍卖额进一步下滑,甚至跌回2005年的水平。

从各大拍卖公司来看,香港佳士得和香港苏富比两家公司仍然领航当代艺术拍卖市场,内地的拍卖公司如中国保利、中国嘉德等在当代艺术市场上也占有一定份额。2008年春秋两季的拍卖统计,“油画和当代艺术”板块前三名均为香港佳士得、香港苏富比和中国保利,但2008年秋拍三大公司的交易额较2008年春拍降低40%~60%。

尽管从表面上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代艺术拍卖市场近两季的发展形势远不如之前市场那样蓬勃乐观,但通过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仍然是十分乐观的。

“当代艺术”板块在所有艺术拍卖品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与“中国书画”和“瓷类艺术品”

两个传统大项相比,无论是拍品数量还是成交额都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上拍数量上,即使是在当代艺术交易额的顶峰——2008年春季拍卖会上,“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的上拍数量也仅为9319件,占所有拍品的7.75%,是瓷杂艺术品上拍数量的1/4左右、中国书画的1/6左右;成交件数为6060件,占所有成交拍品件数的9.02%。可与此同时,当代艺术板块的成交额却占2008年春拍总成交额的24.29%,达到瓷杂类交易额的75%以上。由此可见,当代艺术拍品的平均成交额颇高,近几年来更是高价迭出。即使在不景气的2008年秋季拍卖会上,当代艺术前十名的拍品成交额也均超过1千万元,最高达到4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