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8922900000004

第4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概述(2)

人们通常把课题理解为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

作为研究课题的问题,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有价值

研究课题应属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能推动学校或师生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2)现实性

研究课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性。

(3)新颖性

研究课题一般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这就要求我们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了解是否有人已经或正在研究类似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课题的着眼点,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4)可行性

选定的问题要具体化,要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要有可操作性和解决的可能性,即可行性。研究者应具备进行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善于把握研究时机。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来源

(1)纵向课题

纵向课题是指由国家、省、地市、区县等上级教育行政或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发布(或招标),个人或集体申报、有关部门及专家审查批准的项目。项目执行过程中,一般要有中期报告,项目结题时至少要有结题报告,一般要由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鉴定验收。

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审批五年一度的全国性的规划项目外,教育部的基础教育司、师范司也有一些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审批一年一度的省级规划课题及五年一度的重点课题;省教育厅基教处、师范处等也有一些规划课题;各地市乃至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及一些学术团体和基金会组织也组织实施一些地方或专门性的规划课题。

纵向课题大多是事关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的热点问题,偏重于解决较重大的实践问题和一些应用性较强的理论问题。其中涉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课程理论及实施研究等。我们在选择这类课题时要避免盲目性,克服动摇性,提高自觉性,明确目的性,以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教育实践亟待解决的、自己又有能力完成的课题予以优先考虑。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2006年1月5日发布2006年学术论文评审活动通知,征集“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与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相关论文,并公布了下列9个方面的选题,就是纵向课题。

①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师科学素质的提高;

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与师资队伍的建设;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对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形成研究;

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做中学”科学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调研报告;

⑦研究性学习对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及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体验研究;

⑧研究性学习与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创新精神的研究;

⑨研究性学习与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研究。

(2)横向课题

横向课题是又称委托课题,是指由一些企事业单位或非直接的上级部门委托实施研究的课题。如教育部委托某区教育局实施的“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验研究”;某县教育局委托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实施的“某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等等,横向课题十分重视项目研究的应用性,资助经费也比纵向课题多。

(3)自选课题

自选课题是研究者个人或集体经过调查研究选择决定的课题。一方面,这类课题可能涉及很专很深的教育理论的前沿问题,研究者要进行文献检索,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教育科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弃我取,拾遗补漏”。另一方面,这类课题也可能针对很现实很具体的实际操作问题,研究者要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情况中发现问题,从表面平静的现实中看到矛盾,能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不敢做,敢于入“冷门”、辟“蹊径”。一般来说,大量的研究课题属于此类。教育科研从身边做起,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例如,在浙江省教研室发布的2006年浙江省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共31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多达4项,占总课题数的12.9%,它们是:①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丁耀方主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策略的研究》;②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杨建伟主持的:《板块式校本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施》;③嵊州市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朱芳斌主持的《嵊州市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实施与研究》;④柯城区新华小学孔丽珍主持的《小学栀超级百变——发现、探究、创造枛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上述选题就是基层单位或一线教学研究人员的自选课题。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类型

了解研究课题的类型有助于总体上把握科研过程中的各个主要环节,不同类型的课题对所搜集的材料及其加工有不同的要求。

由于分类的角度不同研究课题的类别也有所不同。例如从人的认识过程分,可分为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与发展性研究课题;从研究范围来划分,有宏观研究课题、中观研究课题、微观研究课题;从时间跨度划分,有远期研究课题、中期研究课题、短期研究课题,等等。这里着重谈谈基础性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

(1)基础性研究课题

基础性研究课题又称为理论性课题。主要包括以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的基本规律、探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创新等为基本任务的课题。这类课题探索性强,自由度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通过对教育现象和事实进行实验性和理论性的研究,提出新的或系统的规律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具有一般的或普遍性的意义。

根据课题对理论不同程度的突破与发展,可以把基础性研究课题分为三级。

一级课题:对构成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全局性影响的核心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等作突破性研究的课题。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国内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体系的研究,以及该课程教育功能的研究、教学中教育主体性的研究等等,也属此类。

此类课题研究的难度较大,涉及全局,又具有开创性,它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起点,宽阔的视野,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级课题: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已形成的概念、原则作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它的目标不是对理论的根本性突破,而是补充性的发展;不涉及全体,而是局部予以改善和修正。例如国内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优化理论的研究,小学生在该课程活动中思想品德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等等。

此类课题要求研究者对该领域的基础理论有透彻的认识,通过研究达到补充、完善理论的目的。

三级课题:对教育理论中个别原理、概念作出修正或更详细说明的研究课题。如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研究、该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的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综合实践活动关系的研究等等。

此类课题涉及范围较小,研究的难度相对低些。

(2)应用性研究课题

应用性研究课题是运用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探索和开辟应用途径的研究课题。着重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理论同实际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改造或直接改变教育现象与过程。与基础性研究课题的等级相对应,我们也可以把应用性研究课题分为三级:

一级课题探讨的是涉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某些全局性问题,能提出前人未提出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如前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策略的研究等等。

二级课题研究的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某一方面、或某一部门、地区内提出的实际问题的研究,目的是寻求在一定条件下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科学有效的方法,不涉及基本原理、原则及一般方法本身的研究,而只涉及其具体应用。如前述的嵊州市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等。

三级课题的研究与个别实际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大多局限在与该课题研究条件接近的范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较多局限在一些操作性问题上,研究成果使用推广的范围较小。如某一位教师有特色的教学经验总结,为课程设计一系列教案,某些学生的个案研究,等等。

(3)发展性研究课题

发展性研究课题是指有明确、具体的实用目的的研究活动,目的是为了展开知识,将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加以运用、推广与普及。人们往往把它也归类到应用性研究课题。这类课题的针对性强,覆盖面宽,既有宏观的课程发展战略研究,也有微观的决策性研究。

正如理论与实践经验不可分一样,上述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发展性研究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

在课题的管理中,人们说得较多的还有承续性课题、再生性课题与热门性课题。

承续性课题:进一步研究他人已经提出的问题,在他人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作更有深度或广度的研究。例如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基础上,桐乡茅盾实验小学杨建伟提出了“板块式”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

再生性课题:为了比较而研究他人曾经提出与完成过的课题。它不是简单地重复他人已经研究出结果的问题,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等条件下,对他人已经完成的课题及其规定的同类对象进行再调查与再研究。这类课题本身虽然没有创造性,但课题具体展开后独立得出的结论,同先前的研究结论有比较意义,也使老课题在新的背景下获得新生。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班级管理中集体教育与个别化教育的关系等,虽然是老课题,但是随着学生观、教育观的变革,人们对上述课题的认识不断深化,老课题中仍有新意。

热门性课题:一旦有人提出,就有许多人纷纷响应的课题,即是热门性课题。这类课题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竞争性强,可能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与效益。如研究性学习、创造教育、整体改革、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教育评价等等,都是近些年来小学教育科研的热门性课题。对此类课题的研究一要深入,二要持久,谨防“一窝蜂”现象。

第二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要使小学教育真正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发挥奠基的作用,就必须加大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力度,让教育科研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育观念,逐渐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研究中,形成了对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共识,确立了科学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当然,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观念的变革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模式的改革。例如: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承担的江苏省省级课题“以生为本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研究”,①在对学校所在乡镇的文化底蕴、文化气息和28户“文化家庭”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效地构建了该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体系。他们开展了“家乡文化伴我成长”等系列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文化的思想感情,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初步形成了他们弘扬并创新家乡文化的意识,这就大大地推进了富有该校地域特色的教育改革。

2.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的教育。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近二十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重要性,树立起“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新观念和目标。例如:浙江定海市沈家门第四小学提出“海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探索”①的课题研究,就把“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课题研究的首要目标。可以相信,随着课题方案的实施,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会有大的提高。

3.发展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

虽然由于小学教育实践性强,对它的研究往往偏于应用,但小学教育又是典型的教育现象,对它的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小学的特殊规律,更在于从中提炼一般教育原理,发展和完善小学教育科学理论。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通过不断地实践、研究和总结,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至今还指导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近年来,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关于课程价值的认识、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建构、课程开发思路与技术以及课程开发保障机制等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