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8922900000003

第3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概述(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在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有助于推动小学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本课程的课程理论,提高教师素质。本章讨论了本课程课题研究的内涵与特征、意义与任务以及如何选择本课程的研究课题。学习本章内容,对于把握本课程的研究特质,掌握后续各章的内容,都十分重要。

第一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内涵与特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属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范畴,而教育科学研究则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内涵及特点,必须先理解和把握科学研究及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

一、科学研究的内涵与特征

1.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它表明以下三层含义:

(1)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发现事物的真相或本质,以便预见并改造现实。例如科学史话中关于毛地黄草治心脏病的传说。说的是一个巫婆用马尾巴上的毛、天落水、毛地黄草等六种东西配成药,可治心脏病。后来人们偶然发现这六种东西中少了某一种,有时也能治心脏病,有时却不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六种东西中,只有毛地黄草是必不可少的。从而证实了治心脏病靠的是毛地黄草。尽管这个故事仅仅是个传说,却也说明科学研究的目标指向。

(2)科学研究依靠的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集中反映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规律及范畴之中。它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却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探索客观规律,指出正确的途径和思考方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如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及类比、系统思维方法等为我们提供了思维的途径。而具体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以及数学方法等的合理应用,则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手段。

(3)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固然关注探索研究的结果,关注研究能否验证某种假设,揭示某种规律,但更关注的是研究的过程。巴甫洛夫说过:“科学是随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因此,我们的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制定研究方法。”可见,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并运用研究方法,是促进科学发展、掌握规律并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关键。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的人生观、世界观进一步形成,他们的科研意识得到提高,科研方法渐趋成熟,对困难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加强……所有这些,都是别的活动过程所不能给予的。

2.科学研究的特征

科学研究一般具有三个特征: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

(1)客观性

科学研究是探索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它必须客观地反映客观现实。其客观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研究对象来自客观世界。科学研究作为为人类的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行为过程。而每一项研究,都是缘于客观世界有待解决的问题或是有待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例如上世纪80年代杭州市天长小学“幼小衔接”的研究课题,就是由于不同层次幼儿园的孩子在小学低段的不同状况这一客观教育实践需要而提出并加以研究的课题。

——研究过程的客观性。为了使科学研究准确地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就必须在研究过程中克服随意性,确保客观性。这就要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例如要有科学的假设,明确的研究目标;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记录与分析;可靠的资料与数据;等等。防止胡乱抽取个别的典型例子或凭个人主观倾向取舍材料。例如有位哲人碰巧抓了一只丢了条腿的苍蝇,就断言苍蝇的腿是五条。这就是以个别例子代替客观现实的一个案例。

——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科学研究的结果往往是客观真理,要求各方面都十分准确,例如资料准确、观察准确、调查准确、统计和测量准确、分析论证准确、结论表达准确等等。它具有可检验性。一方面,就研究的结果而言,有明确的、预设的可供检查的指标,绝对不是主观臆测的产物;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对已有规律不断进行检验的活动,它不仅要检验所得的结论能否用于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且要检验它在解决新问题时能否得到综合运用。

(2)系统性

现代系统论理论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要素,根据一定的结构形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们可以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框架中加以考察,把系统作为认识的出发点,从整体着眼,对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分析。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

——研究内容的系统性。任何一项研究都是更大的研究系统的子系统,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使是填补空白的项目,也要借鉴他人的理论方法与资料,不可能“脑袋一拍,计上心来”。例如韩进之等1983年开始研究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在我国尚属空白的课题,他们就查阅了我国有关自我意识的研究资料,并借鉴苏联的一些研究成果,才开始起步的。

——研究方法与程序的系统性。科学研究是按一系列预定的步骤进行的系统的科学探索,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周密的组织、合理的安排。总之,不仅研究的方法是系统的,而且研究的程序也是系统的。

——研究结果的系统性。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即某方面事物规律的知识体系。在这一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不仅不互相排斥、自相矛盾,而且互相补充、紧密联系。在这一体系外部,它是更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例如对儿童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研究,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但它仅是整个社会教育的子系统。学校教育只有与社会教育尤其是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3)创造性

创造性是科学研究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对此,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内容的创造性。一项研究课题,不是去重复研究人们早已解决了的课题,而是要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对于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必须赋予新的内涵,从新的角度去进行思考与研究,以获得更进一步的结论。换句话说,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方法的创造性。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用科学方法探索、发现新的规律,因此,科研方法上的革新、突破就更显重要。目前比较常用的科研方法若按方法来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等等。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一项研究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需要同时运用好几种方法。在这里,研究者如何充分发挥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劳动就很重要。

——思维的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很艰巨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某项研究课题的创造性程度,取决于研究人员的创新思维。即能否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是否善于抓住研究过程的机遇,“当机立断”?对资料有否高度的鉴别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捕捉“闪光点”?敢否直面失败,勇于“东山再起”?

总之,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创造。这是它与其他研究活动的主要区别,缺乏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与特征

1.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小学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它以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应用和发展研究,即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基础与价值预设。同时不排除小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某些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其研究范围大致如下:

(1)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研究;

(2)小学生身心素质结构研究;

(3)小学教育目标研究;

(4)小学教育内容与课程研究;

(5)小学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

(6)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

(7)小学教育体制及运行机制研究;

(8)小学教育环境研究;

(9)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10)小学教师素质研究。

显然,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工作总结或经验总结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想好了再干”;后者则是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某一方面的小结,属于“干好了再想”。同样,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研究论文也有区别,后者缺少前者所具有的那么一种活动的“过程”。

2.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既具有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即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还具有其特殊的“个性”,即独有的特征,这就是伦理性、复杂性、实践性、全员性。

(1)伦实理性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使教育更符合规律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研究具有伦理性的特点。它要求:首先,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对儿童的教育,不容许“证伪”。例如,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明知不开音乐课要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但为了证明这一点,在实验班就是不开设音乐课。其次,所开展的活动内容必须具有教育意义,不能故意设置情景去让小学生犯错误,寻找所谓的因果关系。例如:明知儿童到游戏机房活动要影响学习,却故意把实验班(或对照班)的学生驱赶到游戏机房活动。最后,研究方法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不搞拔苗助长、超越规律的活动。

(2)复杂性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涉及小学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具有动态化和社会化的特征。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同时涉及个体和群体两方面的行为,变量复杂。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首先,由于对人的教育所涉及的因素多、周期长,把握的难度大,教育效果往往具有滞后性。

学生在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受益,可能在他进入高一级学校甚至成年后才能表现出来和被他本人所感受。其次,小学教育科研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它不像别的研究课题,完成以后没有重复的价值或进一步开发的价值。小学教育科研从选题到最后出成果,往往是分阶段一环扣一环地连续进行的。例如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这一选题,就可以分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的改革、教材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等阶段,一环接一环地连续进行。第三,科学研究必须充分发挥每一位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研究人员个体的深入研究,任何一项研究都会流于形式。但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却更是个体研究和群体研究相结合的产物。研究对象的社会性、研究因素的整体性、研究手段的现代性等等,都需要多方面人员的结合,以群体的优势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如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不仅涉及本校的有关领导、班主任、教学人员与学生,也涉及教育统计测量、计算机软件开发、电教手段等人员,而且涉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关领域。第四,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难以对研究对象进行精确控制和操作,难以对无关变量进行严密控制,往往容易出现社会误差、被试误差和主试误差。例如研究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就很难归类出一类对儿童进行“放任型”教育的家长。

(3)实践性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不同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很难在实验室进行研究。一般都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现场实验。考虑到小学教育的对象及我国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重、小学教师的学历整体水平还不高等现状,我国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侧重点目前还是应用与开发研究。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实践性是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其他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显着特点。从实践中提炼和形成课题,经过研究实验(大多是准实验,难以严格控制无关变量),获得理论成果,再到实践中应用和推广,是多数小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从事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全员性

由于小学教育研究主要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而育人活动是需要全员参与的活动,因此,无论从育人的整合性而言,还是从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和自身素质而言,都要求所有的小学教师都参加到小学教育科研的行列中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正趋向一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内涵与特征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因此,围绕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成为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就是课题研究。

一般而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是指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内,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通过研究可以加以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