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新编大学体育
8918000000053

第53章 饮食、锻炼与疾病的预防(2)

第二节 体育锻炼与疾病的预防

一、体育锻炼对常见病的预防

“水停百日生虫,人停百日生病。”“运动运动,疾病难碰。”“冬练三九,疾病自走。”这些民间谚语都说明体育锻炼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可能看到这种现象:当流行性感冒发生的时候,一个单位少数人生了病,他们周围的一些人,有的很快被传染上了,有的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人体抵抗力强弱不同的缘故。身体抵抗力强的人即使生活在致病因素多的环境里,也不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所以,在同样的环境中,人是不是生病,取决于身体抵抗力和致病因素相互斗争的结果。在人体抵抗力和致病因素这一对矛盾中,人体抵抗力是主要的一面。

体育锻炼能够预防疾病的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了。古医书《黄帝内经》中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里所说的“正”,是指身体抵抗力;这里所说的“邪”,是指外界的致病因素。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当身体抵抗力强时,就是有外界致病因素,也不容易生病;当身体抵抗力弱时,外界的致病因素很容易乘虚而入,导致身体生病。祖国医学并把体育锻炼作为“扶正”、“祛邪”的方法,主张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三国时名医华佗认为:人若经常活动,能使消化旺盛,血液流通,防止生病,这和流水经常流动不容易腐败,门轴经常转动不容易被虫蛀蚀的道理一样。他根据这个道理,编了一套五禽戏的保健体操,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进行身体锻炼。清代名医潘爵在《卫生要素》一书中也说,与其平时不注意锻炼身体和防病,等到有病后躺到床上哼哼,求人治疗,不如经常抽点时间练练身体,以防生病后的痛苦。

现代医学认为:体育锻炼能增强神经系统对疾病的抗争能力,增强心肺、内分泌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使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身体的造血机能增强,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抵抗病菌的抗体增多,从而增强对各种疾病及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同时,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水平提高,也可防止消化不良、肥胖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另外,体育锻炼还能增强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的工作能力,使它能灵敏、准确地调节体温,更好地适应严寒酷暑的不良气候,预防伤风感冒、冻伤、中暑、热痉挛等疾病。

也许有人会问: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身体抵抗力强了,是不是永远不生病呢?这也是不合乎客观实际的。如果外界的致病因素很强,自己又注意不够,侵入体内的细菌太多了,当然也会生疾病。但一般来说,体质好的人发生疾病的机会较少,症状较轻,如能适当配合治疗,在体内较强的防御功能和药物作用下,是会很快好转的,比体质弱的人治疗起来容易得多。所以,有人把体育运动称为防病的“法宝”。

二、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

(一)体育锻炼对冠心病的防治作用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是冠心病康复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体育锻炼(运动疗法)可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降低血压、甘油三酯和体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糖原量以及调节心理状态(减轻压抑和焦虑)。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有可能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的凝聚力,并提高溶蛋白活性,从而降低冠心病发作的危险。此外,研究还发现,体育锻炼可以明显降低猝死的发生率。总之,冠心病人如果及早进行体育锻炼,就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并增加恢复原先工作能力的可能性。冠心病人理想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力量性练习、职业性运动、放松性练习、娱乐性运动、医疗体操以及中国传统的锻炼方法(如气功等)。

(二)体育锻炼对高血压的防治作用

1.低强度有氧运动:常用的方法是步行。强度一般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60%,停止活动后心率应在3~5分钟内恢复正常。步行的速度不应超过110米/分钟,一般为50~80米/分钟,每次锻炼30分钟左右。50岁以上者活动时的心率一般不超过120~130次/分钟。活动强度越大,越要注意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活动。

2.气功:多采用放松疗法,如松静功、站桩等。练功时强调排除杂念、松静自然、呼吸均匀、意守丹田(脐下)或涌泉(脚心)。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1~4次。据报道,一次练功后血压可下降2.1~2.4千帕(16~18毫米汞柱)。

3.降压舒心操、太极拳和其他民族形式的拳操:要求锻炼时动作柔和、舒展、有节律、注意力集中、肌肉放松、思绪宁静。动作与呼吸相结合,如有弯腰动作,注意头不宜低于心脏位置。一般在一套降压舒心操或太极拳后,血压可下降1.3~2.7千帕(10~20毫米汞柱)。

4.抗阻运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小强度的抗阻运动可产生良好的降压作用,不会引起血压升高。一般应采用循环抗阻练习,即采用相当于最大一次收缩力的40%作为运动强度。还应作大肌群(肱二头肌、腰背肌、胸大肌、股四头肌等)的抗阻收缩,即每节运动重复10~15次收缩,每10~15节为一个循环,各节运动之间休息10~30秒,每次练习1~2个循环,每周3次,8~12周为一个疗程。练习中应注意用力时的呼吸,这样可减轻对心血管的反应性。据文献报道,练习后收缩压可下降10%左右。

5.其他:放松性按摩、游泳、音乐疗法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体育锻炼对癌症的预防作用

癌症,亦称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近几十年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死亡率都有所下降,特别是对传染病的控制,使世界人口总死亡率有明显降低。

然而,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却有增无减,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癌症发病率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癌症已成为人类第二大死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1997年全世界癌症死亡人数高达620多万,其中,中国有100多万。而全世界癌症的发病人数在1975年为582万,到1990年达到807万,二者相比上升了37.48%。

其中,男性癌症发病人数从1975年到1980年增加了9.42%,到1990年则增高到44.44%;女性癌症发病人数增加迅速,1990年女性癌症发病人数比1975年增加了近90万。

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抗癌作用,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减少结肠癌的发生。

又有报道: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减少乳腺癌、子宫癌的发生。事实汪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强消化和吸收,有利于体能增强。而体能的提高正是抗癌防病的关键。最新一项对“癌症的死亡率”的调查资料显示:体能弱者的癌症死亡率约为万分之十八;体能中等者约为万分之八;体能强者约为万分之四。事实上,每个人任何时刻都可能形成肿瘤细胞,但体内的免疫系统,在它还没来得及在数量上发展之前,就将它消灭了。因此,免疫力强者能抵抗癌症的发生,而免疫力弱者则容易发生癌症。有实验研究证明:适宜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和减少癌症的发生。国内有些资料显示:气功可以防肺癌。这可能是因为气功可以增加身体活动,这有利于体能的增强;气功需要加强呼吸,有利于吸取大量的氧气和负离子;气功还动用意念,这又有利于调节情绪。

第三节 保健班学生的体育锻炼

一、肥胖者的锻炼

计算标准体重有多种公式,按布罗卡(Broca)公式,我国专家认为中国成人的标准体重可使用如下公式: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适用于165厘米以下者)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适用于166~175厘米者)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10(适用于176厘米以上者)

女性体重比男性相应组别少2.5千克。

有了标准体重才能计算肥胖度。肥胖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l00%

肥胖度在10%以内,称为正常适中;肥胖度超过10%,称为超重;肥胖度超过20%~30%,称为轻度肥胖;肥胖度超过30%~50%,称为中度肥胖;肥胖度在50%以上,称为重度肥胖。

(一)运动减肥的机理

1.人体运动时主要能源来自于糖和脂肪。有氧运动中,肌肉收缩活动初期能源为糖,当持续运动达120分钟以上时,游离脂肪酸供能达50%~70%之多。此时,肌肉对血中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多,导致脂肪细胞释放大量的游离脂肪酸,使脂肪细胞瘦小,同时使多余的血糖被消耗而不能转化为脂肪,结果体内脂肪减少,体重下降。

2.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改善脂质代谢。运动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可提高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富含甘油三酯的乳糜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故而能降低血脂而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最终可起到加快游离脂肪酸的作用。

3.经常从事耐力运动的人,外围组织,尤其是肌肉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提高,与胰岛素的结合能力增强。胰岛素对脂肪的分解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它的减少伴有儿茶酚胺和生长激素等的升高,最终可起到加快游离脂肪酸作用。

4.肥胖者安静状态时的代谢率低、能耗少。经过系统的运动锻炼,可使机能水平提高,特别是心功能增强,内分泌调节改善,从而使肥胖者在静息时的代谢水平提高,能耗增大。

5.肥胖者进行适宜强度的运动训练后,常发生正常的食欲下降,摄食量减少,从而限制了热量的摄入,使机体能量代谢出现负平衡,引起体脂的减少。另外,运动后食物的特殊动力增强,有利于能源物质的分解。

(二)运动减肥的方法

减肥锻炼的方法如下:

1.锻炼全身体力和耐力的有氧运动项目,如长距离步行、跑、自行车运动等。

2.以锻炼肌力、肌肉耐力为目标的拉力器练习等。

3.较长时间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4.具有针对性的减肥体操。

中等强度的运动量适合于减肥。此时,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并且不会增加食欲。如何掌握中等强度呢?其指标很多,最常用的有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比、功率和心率。心率是较易控制的自我监控指标。不同年龄中等强度的心率。

二、消瘦者的锻炼

消瘦,是指实际体重较标准体重低20%以上者,这可以通过下列公式算出来:

男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12

女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8

(一)消瘦者体育锻炼的任务与方法

1.发展全身肌肉,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增强代谢过程,促进消化吸收。

(1)增强肩部和胸部肌肉: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可用臂力器和拉力器进行不同组数、相同次数的练习,可做俯卧撑、引体向上和哑铃(上臂侧平举、前平举、后侧上举等)练习。

(2)增强腹部和背部肌肉:做仰卧起坐、仰卧直腿上抬、仰卧蹬车动作、俯卧位上下肢上举、单杠悬垂举腿练习。

(3)增强手臂肌肉:手握哑铃做屈肘、伸肘动作发展上臂肌肉,手握哑铃做屈腕动作发展前臂肌肉。

(4)增强下肢肌肉:可做单双脚跳台阶、立定跳、单足跳、多级跳和坐姿单腿位直腿上抬、双腿屈膝、伸膝等动作。

还可参照下面的力量练习计划,逐步增加重量和重复次数,以增强全身各部位的肌力。

(1)负重蹲起3~5组,每组10~12次。

(2)负重屈小腿4组,每组8~10次。

(3)卧推3~4组,每组6~8次。

(4)颈后推4组,每组10~12次。

(5)屈腕4组,每组10~12次。

做重量练习时,卧推哑铃和杠铃的重量以能完成要求重复的8~10次为宜。锻炼一段时间后,应增加重量,增加的重量仍以能举起8~10次为宜。上述力量练习每日练2次即可。

2.增强新陈代谢、促进消化吸收,最有效的运动是做步行、慢跑和游泳锻炼。

运动量的安排是科学锻炼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践证明,消瘦者应以中等运动量(每分钟心率在130~150次之间)的有氧锻炼为宜;器械重量以中等负荷(最大肌力的50%~80%)为佳;时间安排可每周练3次(隔天1次),每次l~1.5小时,每个动作做3~4组。做法是快收缩、稍停顿、慢伸展。连续做一组动作时间为60秒左右,组间间歇20~60秒,每种动作间歇l~2分钟。一般情况下,如每组次数达不到8次,可适当减轻重量;如超过15次,则应适当增加重量,以最后两次必须用全力才能完成为准。这种用最大肌力完成的动作,对肌肉组织刺激较深,“超量恢复”明显,锻炼效果极佳。

(二)单纯性消瘦者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1.开始锻炼时,先做徒手和小力量练习,适应后再逐渐增加负重。不要一下子做较大的负重练习,以免造成关节和肌肉损伤或疲劳后不易恢复。

2.力量练习后要做肌肉放松和整理动作,如慢跑、轻跳、抖动四肢或按摩肌肉。

定期量体重和大肌肉的围度(胸围、臀围、体脂厚度等)。根据测量结果,调整(增减)某一部位的运动负荷量,一般每月量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