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诗意福安
8761100000022

第22章 寻找故事传说(1)

这山的灵动、水的妩媚孕育了无数悠悠的传说;这多彩的风俗、丰富的民情,承载了太多美好的向往与祈福!不羡仙家的逍遥,不慕神祇的法力,你只是一个传说,你是故事里的一个楔子,让我们通过那虚幻的世界,看到人性的润泽。

鸭娘皇后

方华在闽东一座最高的白云山中,有一个四百余户人的村庄叫晓洋。这村四围环山,一条清澈的小河绕村而过,林木苍葱,翠竹婆娑,风景十分美丽。

晓洋村(今在福安市社口镇)的中心,有一座3层瓦檐的宫殿形建筑,叫皇后坊。最底一层是戏台,东、西、北3条石板路直通台前,无论站在哪一条路口,都可以看清台上演的戏。这是乡间独一无二的开放式舞台,晓洋演戏从来不卖票。在舞台和飞龙走凤的最高层中间,横立着一块大牌匾,匾上有浮雕漆金大字:太后公厅。自古以来的万千牌坊,无论是石筑的、木雕的都是“私家”的纪念碑,如“贞节坊”、“忠孝坊”等,唯有这个皇后坊却开诚明书——太后公厅。

这儿流传着一个奇丽动人的故事。

史载,后唐长兴四年,即公元933年,闽王王审知的次子王延钧,在长乐郡(今福州市)称帝,建号龙启,建立大闽国。

闽皇登基之后,下旨在全国选取皇后。

选什么样的人呢?朝臣中有争议。一派认为,还是选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姑娘,“知书达礼,言正行端”,可与皇上匹配。一派跟随闽王开基立业的老臣认为,钟鸣鼎食之家、达官贵戚之女,多有生性娇贵、豪奢、争宠的性情,且大闽初创,许多边陲山区还未曾开发,国未殷,民未富,国风当以勤俭素朴为本。皇后乃一国之母,为民风范之人,所以应选山区、民间的才女为皇上的贤明内助。

争议结果,老臣这一派获得胜利。

有一天,老钦天监上朝面君,奏说:“臣昨夜宝镜生光,照见大闽国东域长溪县白云山区,毫光四射,龙气蒸腾,想必是真龙皇后潜居于彼。”皇帝大喜,命老幼相偕钦差太监率队前往白云山区选后。

两位钦差大臣历尽千辛万苦,方到达白云山的腹地晓洋村。可是,面对茫茫云山,星星点点散落丛山之中的几十个村庄,如何能娶得真龙皇后呢?

老丞相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策:设宴聚群芳。

就在现今的皇后坊地方,设钦差行辕,摆下了36桌酒席。出皇榜,晓喻所有地保:命凡是民间自14岁到20岁的妙龄少女,在3日内铁定要到晓洋村赴宴,违命者斩。

群芳宴连开3日,过眼民女上百成千,可是两位大臣竟选不中一个。据四方地保禀报,凡应选之女都来了,无人胆敢违抗王命。

正当他们焦虑重重,徘徊辗转之时,忽闻一阵天鹅的叫声:“哈哈哈,皇后在此,皇后在此,哈哈哈……”

两位大臣大惊,开出门看却一无所有。门一关,呼声又起。如是者再三。

怪哉,怪哉!难道是老夫神昏志迷?

他们不甘心,第四次开门寻察。“呷呷呷,呷呷呷……”何处似闻天鹅叫?寻声望去,只见一群鸭子顺着梯田,一丘一丘漂游而下,眼看就要到达行辕门前。鸭群后面,跟着一位手执鸭杆的姑娘。近前一看,令人失望。她衣衫褴褛,满身泥污,光着脚丫,戴着草笠,一点儿也不像是来应选的。

既然没有别人,也只好请她进去试试。

钦差令下,牧鸭姑娘不由分说便被卫士们拥进宴会厅。宫女们端上珍馐美味请她吃。两位大臣细心观察,不觉又有些吃惊:她态度从容,举止大方,一不用筷子,二不用汤匙。干者用手抓,湿者双手端,一言不发,正眼不抬。吃完了,徐徐站起,环顾四周,似乎在寻找什么。宫女捧来汤盆,她微微一笑,摇摇头,忽然双手一举,往庭柱上抹——这一抹,那五指印痕便活动起来了,立时化作五条金龙攀柱而上。

啊,五龙缠柱!五龙缠柱!

全厅哗然,钦差们大喜,宣布:鸭娘被选中了!

鸭娘姓谢名七妹。母亲生了6个男儿,都散到外地开荒去了,家里只剩下她和双亲住在一起。父亲砍柴卖,她养18只鸭子,全家住在离晓洋村四里地的单座草楼里。她本来不愿去应选,怕选中了留下双亲要饿死,选不中又被人取笑——她连一件完好的麻布衫都没有哩。

鸭娘被选中后,两位老钦差还有点忧虑。无论什么珍品玉液也难洗白她的脸,她的脸太黑了,皇上会不满意的。

后来队伍从晓洋出发,穿过谷口、路下直达板洋暂息。当宫女们揭开轿帘,搀扶鸭娘出轿时,两位老臣不觉看花了眼——皇后完全换了一个人,变得又白又嫩,千姿百态,仿若出水芙蓉。他们十分高兴,回朝以后,奏明皇帝:钦赐板洋易名变洋(即现今的茶叶名村坦洋)。如今你到白云山一带,老人们还习惯地叫坦洋为变洋哩。

皇后进宫以后,劝闽王以节俭治国,体恤山区百姓,深孚众望,也深得闽王宠幸。闽王要给她建娘娘宫,她婉言谢绝了,所以至今闽王建都处就寻不到娘娘的宫址了。

皇后进宫,始终惦念着自己的故乡。那里的乡亲们,没有砖木瓦房住,住的都是竹屋草楼。秋天风吼,冬天雪厚,常常刮飞茅草,压塌草楼。要是乡亲们有瓦屋住那该多好啊!可是故乡贫穷荒凉,乡亲们怎有力量改善呢?

因此,每当鸿雁南归,彤云蔽日,高天风吼,寒意侵衣之时,娘娘就怅望东北,忧容戚戚,有时还长吁短叹,暗暗泪弹。这情景被闽王察觉了,于是就问她是何缘故。娘娘回答说,她偶然想起了自己的家境,不觉神伤。皇帝问她家境如何。她说:我家原有三十六窗,七十二鱼池,黄金为梁,白玉为瓦,十里荷塘,百里花园,八十樵夫砍柴难供灶,六十厨娘做饭不够饱,十八河船运货开销难。如今,家境败落,梁倾瓦碎,塘污园荒,人去屋空,想来好不令人凄凉。

皇帝大惊:“爱卿何不早说?”

娘娘道:“当时国家初创,民贫财薄,百废待举,怎敢惊动陛下?

皇帝说:“好,我即刻下旨,拨款为娘娘重建家园!”

皇后惊喜过望,拜谢皇上隆恩。

不料,这件事被偏宫娘娘知道了,立即禀告奸臣——她的父亲工部尚书。他们设了个圈套,欲置皇后于死地。他们禀奏皇帝说:娘娘之家,过去既然如此富丽堂皇,如今欲加修复,必定要派人前往勘测清楚,据其规模,方可拨给相应的钱款。他表示,如皇上准请,他准备自己亲往勘察,一来以饱眼福,二来不负娘娘期望,可保修复不出差错。

他的话使闽王大为惊悟,暗想:对呀,我这皇家富有天下,尚且没有“七十二鱼池,三十六天窗,黄金为梁,白玉为瓦……”她的家怎么会有呢?皇后向来忠诚老实,不善虚言,想必又是真的。若非上代财王,必是旧世寨主。孤家登基以来,政务繁忙,八闽河山还未曾游览过呢。何不借此良机,一饱眼福。

闽王决定偕同皇后、工部大臣,亲往白云山瞻仰娘娘故居。此时,右丞相与钦差太监诸臣正被派往泉州、延平等府奉天巡察,不在朝中。皇后知道,这是奸臣弄权,皇帝中计,但戏言既出,难以说清,只好硬着头皮伴帝东巡,以求到达实地伺机解释。

那时,去白云山没有直达官道,需从现今的古田、屏南、政和杨源的十八岔,取道周宁折往白云山。一路上山高岭峻,虎豹出没,蟒蛇挡道,溪潭险阻。辇车不能坐、骏马不能骑,只得坐两人抬的竹轿。所历艰难险阻,使皇帝胆战心惊,非常懊悔当初不该轻率前来。

好不容易到达周宁与福安交界的大白山(现今此山亦名“失帝岔”)时,皇帝旅途劳顿已面带病容。

皇帝问皇后道:“此去白云山还有多远?”

皇后指着隐隐可见的巍峨山峰说:“就在前面云深雾绕处。”

皇帝探头一看,脚下阴风卷卷,浓云闭合,两山壁立,不知几许莫测深渊。再看远处,一座偌大的山峦,云海茫茫,山巅时隐时现,不知还有多少难以预测的险境在等着他。

他不想去了,下令停辇。命扶驾尚书和御林将军,迅速派人前往白云山打探,将娘娘故居画图献来。

夜宿大山口,阴风怒号,雾雨纷纷,虎啸猿啼,山鸣谷应。皇帝一夜难以合眼,时时从恐怖中惊醒,对皇后顿生猜疑之心。第二天又不时有探马来报,说:来路发现有山野暴徒破坏桥梁,烧毁渡船,断我归途,情势危急。皇帝大惊,对娘娘的猜忌更深了,以为是她故意以妖言惑主,诱他前来,欲置他于绝境。

第三天黄昏时刻,各路探马从白云山回报,说,搜遍全境,遍访山民,压根儿就没有娘娘所说的富丽堂皇的故居,也不见荒废的基座影子。娘娘的故居是什么样子呢?

探马把图形献给皇帝看。原来娘娘的故居座落在一个四围荒山野岭的山窝窝里,只有单间草楼一座,门前有一弯窄窄的水田。现在,房塌田荒,荒凉之极。皇后见图,泣不成声。皇帝阅罢,龙颜大怒。

“好一个山野村姑,穷山恶妇,竟敢谎言惑主,诱孤前来,备受艰辛,该当何罪?”闽王厉声责问。

奸臣趁机进言:“陛下,皇后娘娘撒这弥天大谎,分明别有用心,这是欺君罔上之罪啊!”

皇后跪下奏说:“陛下,图形所画,与妾之言句句相符,句句是真哪——”

皇帝拍案大怒,“好你个山野妖精,明明是假,还说是真!我问你,这‘三十六鱼池,七十二天窗’在哪里?‘黄金为梁,白玉为瓦’又在哪里,‘十里荷塘,百里花园’又在哪里?你你,一派胡言!”

“陛下,陛下,请容妾一言……”

奸臣道:“陛下,再不能听她胡言,在此耽搁时间了,此乃蛮山蛮地,民不开化,奸诈异常,前面所报毁路烧船,欲陷我君臣于死地,今已证明她的险恶用心,再耽搁,恐怕——”

闽王震骇,拔出宝剑咔当一声掷到皇后面前,奸臣代帝传旨,喝武士将皇后推出斩首。

临刑之时,皇后面对故乡,插草为香,对天泣告:“七妹生不能为乡亲广建瓦厦,遮风御寒,死后愿化药草,为众乡亲驱邪消灾……”

刀起头落,血溅香草。刹时间,雷声隆隆,大雨倾盆,只见插香之草拔地而起,展干舒枝,绿叶开花。枝如铗,叶如剑,花如玉,亭亭玉立,转瞬间,满山皆是。这就是现在白云山的皇后草,当地人民叫她为“山皇后”,能治湿热风寒感冒,驱除疟疾。群众说:这是鸭娘皇后的精灵所生。

闽皇启驾回朝。右丞相与钦差老臣也回朝,得知皇后遇害,痛哭失声,奏皇帝说:“陛下,陛下,你误听谗言,错杀一个大贤人了……”

皇帝疑惑:“这话从何讲起?”

两位老臣禀奏说:皇后所言,确实句句是真啊!她的草房是用白云山的“甘苇”盖的,日晒雨淋,叶烂屋穿,外面下大雨,房内下小雨,何止“三十六天窗,七十二鱼池”?甘苇日久,干色金黄,叶褪如银,又何不是“黄金为梁,白玉为瓦”?房建山窝,门前水田与山外洋田相连,白云绵亘不绝,春来山花遍野,蛙声阵阵,怎不是“十里荷塘,百里花园”?皇后居家之时,老父年高八十,砍柴为生,老母年已花甲在家司厨,她自己放养十八只鸭子,清贫度日,这不是“八十柴夫,六十厨娘,十八河船?”

皇帝跌足大叫:“孤愚矣,孤愚矣……请问卿家,她为何要这样弯曲隐喻呢?”

老臣回答说:“一来,皇后聪明绝顶,以为皇上乃大闽天子,自会理解啊!二来,皇后欲借此美言,饰其家世微贱,免遭愚人取笑!三来,欲借皇上资财为其穷苦乡亲广建华厦,荫庇其民……可是……”

闽王拍案而起,下旨惩治奸臣;谥皇后为“贤圣娘娘”,赐以金头银项,举行国葬之礼;并下旨在她的故乡建“太后公厅”,以遂娘娘生前遗愿。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帝王将相一去不复返了。后世之人涉足白云山区,皇后坊、失帝岔、变洋、皇后草……古迹历历犹存,怎不为牧鸭姑娘耿耿恤民之心感慨万千呢?

龙得珠

陈发松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闽东一带,因为连年干旱,田园无收,草根树皮都被人们吃光。黄坑村有个孩子听到老人讲“龙能腾云驾雾行雨赈济万民”,他便坚持日日在沙滩中画龙,一连画了九百九十九天,用沙画成一条:角似鹿、背似驼、项似蛇、腹似蚕、鳞似鱼、爪似鹰、腿似牛的龙。在那干旱的夏日烈焰下这条沙龙被晒得发红了,闪闪发光,光彩耀人。但可惜只能卧躺沙滩,不会腾飞。刚好,太白仙翁云游四方,看到这条沙龙如真龙一模一样不觉脱口说道:“善哉!画条好龙,可惜缺配龙珠。”这话恰巧被画龙的孩子听见,他便跑回家里拿出两粒豆子当作龙珠。说来也奇怪,他把豆子含在龙口,这条龙就活动起来,霎时,雷电交加,风雨大作。大旱望云霓,连遭三年大旱,今日忽降这场喜雨,人们心中像喝蜜糖茶,个个都走出门外跪拜喜雨降临。这时,村里人一同看见这个往日在沙滩画龙的孩子竟变成一条红龙,从沙滩腾起,驾片祥云飞上天去了,不时还回首频频点头告别。乡亲们如梦醒悟:哦!原来这场喜雨是这个画龙孩子变成真龙行雨除旱。大家无不从心底里涌出感激的泪,向他挥手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