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8752100000011

第11章 古老的建筑(11)

大马士革古城四周有高墙环绕,共修建有八个城门,其中古城最东面的汤马士门,是至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然而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则是另一座看起来很普通的石砌城门——恺撒门。相传当年耶稣基督的十二门徒之一圣保罗奉耶稣的旨意到各处传播福音。有一天主给予他启示,要他进入大马士革,到城里去宣讲上帝的福音,因为这个城市里居住的是正在经受苦难的上帝的子民。圣保罗在进城之前被告戒再三,他必须从恺撒门进城,否则他将不能得到神的保护。圣保罗完全照做了,进入了恺撒门,来到大马土革。但是城里的异教徒发现了他,要捉拿他当众处死。无路可退的时候,他请人将他放在篮子里,从大马土革堡垒降到了恺撒门,而追捕他的敌人却跌倒在这城门里爬不起来。圣保罗因为虔信主的启示而获救。今天,人们可以在恺撒门旁边看到一座基督教堂,这便是为纪念伟大的门徒圣保罗修建的圣保罗教堂。这座大马土革最宏伟堂皇的教堂与恺撒门一起,成为古城的象征。

从西面进入古城之后,眼前出现的是一条长长的街道,这就是大马土革著名的“直街”。它自东向西贯穿古城,是古罗马统治时期的主要街道。大马士革众多古迹几乎都在直街及附近一带。这条古老的街,现在是古城内最大的市集,左右两边挤满商铺,叫卖声不绝于耳,出售的商品以手工艺品为主,也不乏各种食物和日用品。

穿过市集,迎面而来的是奥马亚清真寺。大马土革古城之内共有清真寺250座,奥马亚清真寺是最著名的一座,而且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它坐落在旧城中央,原本是一座基督教堂,到公元八世纪的时候,阿拉伯人占领了这个城市,倭马亚王朝国王于公元705年亲自主持将之改建为清真寺。当时动用了1万名工匠,历时15年,才建成了这座堪称回教世界第四大清真寺的奥马亚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具有富丽堂皇的建筑风格,3个高耸的尖塔分别代表伊斯兰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它的大门高10米有余,礼拜大厅完全用巨大的石块建造,长136米,宽37米,里面有大理石石柱起支撑作用,大厅四壁和圆柱上雕刻着精致花纹,厅顶垂挂着一盏若大的水晶吊灯。大厅外的广场四周建有走廊,走廊的墙壁上用金砂、石块和贝壳镶嵌的巨幅壁画,描绘出倭马亚时代大马士革的繁荣景象。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并非它初建成时的面貌,它在1000多年的历史中共经历了五次火灾,最后一次重建已是在1893年。

在大马土革古城内,大马士革城堡也是一处远负盛名的古迹。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公元11世纪时彻底重建。城堡占地共3.3万余平方米,用巨石垒建而成,四周围绕着护城河,河上架有吊桥。城堡建有用作嘹望和防守的高塔,城堡及城墙上有超过300个射孔。在叙利亚历史上有三位著名的阿拉伯苏丹(即阿拉伯国家最高统治者)都曾在这座城堡中指挥军队作战,抵御外族的侵略,他们分别是努拉尔丁、萨拉丁和扎赫尔.倍贝儿。现在这些伟大的民族英雄早已作古,但是其墓碑却成为人们凭吊历史的地方。在奥马亚清真寺的北侧,有一个小公园,萨拉丁的墓碑就修建在这里,早在公元12世纪,这位伟大的阿拉伯苏丹曾经领兵抵抗十字军入侵,受到阿拉伯人的尊敬与爱戴,至今他的墓前仍然鲜花不断,那是他的人民在对他表示怀念和感激。

这些珍贵奇异的古迹,都存在于世界的一个美仑美奂的小小角落,一个天国里的城市,一个“古迹之城”,这就是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可能是上帝偏爱居住在这里的子民,抑或是人类长久地钟情于这片盛开着玫瑰的土地,使得这座古城在4000年的历史沉淀以后仍然如此优美迷人。

巴尔米拉考古遗址

在破晓之前出发,徜徉于巴尔米拉的废墟中。不平坦的地面上随处生长着野蓟,小圆石子铺成的道路上嵌着大理石,在月光下闪耀。巨大的阴影骤然呈现,散布在地上的石块组成神奇的形状,似乎可以让人感觉到那些石块的锐利边缘。走向依然笼罩在黑暗中的废墟,它沿着地平线自西向东伸展,成百上千的石柱已经沉睡了几千年。走近的时候,天色正在一点点亮起来,先是淡青色,而后变成浅红,那些柱廊也逐渐清晰起来。四周广阔的平原,令人窒息的寂静还有闪烁在曙光之中的残骸,使巴尔米拉仿佛是一片古代战场。

巴尔米拉是叙利亚境内丝绸之路上的又一座古城,也是从波斯湾到地中海途中的重要城市。人类早在史前,就曾在此穴居。公元前19世纪,巴尔米拉城的记载已出现在卡帕多西亚泥板上。

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入侵叙利亚时,巴尔米拉充分体现了它在地理上的防御优势,同时这里开始成为地中海地区与古代东方的中转站,联系着波斯湾和东西方各国的贸易往来,持续了长达400年之久的繁荣。在此期间,作为旅行商队必经的交通中枢,巴尔米拉对于运输的货物征收重税,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建造了一系列重要的建筑。公元2世纪60年代,巴尔米拉统治者乌也纳从罗马的统治下独立出来,自封为王,不惜巨资和人力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宫殿,可惜好景不长,不久乌也纳就被暗杀,他的遗孀扎努比亚幼王摄政。她精明能干,乘罗马帝国内外交困之际,发兵占领了整个叙利亚,势力一度扩展到小亚细亚和埃及。公元272年,罗马皇帝乌尔扬亲自率兵攻占了马尔朱拉,焚烧了宫殿,并把女王扎努比亚当做战利品押到罗马游街示众,扎努比亚被囚,最终死在监狱里。遭到战争破坏的巴尔米拉由此渐渐衰落。公元634年,巴尔米拉被哈立德.伊本.瓦立德占领,那时巴尔米拉宏伟壮观的城市仍旧能够显示旧时的繁荣景象。后来巴尔米拉古城逐渐消失匿迹,一直到公元18世纪时长期被历史掩埋的遗址才被世人所发现。目前,巴尔米拉古城遗址还保存有柱廊、石刻凯旋门、太阳城大殿、王宫、雕像和贝勒神庙等古代建筑遗迹。

雄伟的贝勒神庙坐落在古城的南部,始建于公元32年。神庙共有3座殿堂,呈U型分布,中间围成一座广场,四周环绕着15米高的圆形石柱。神庙正面有扶墙柱,长方形窗户上方有三角形装饰。由光滑石板铺就的广场,向着主殿方向徐徐上升。主殿是整个贝勒神庙的制高点,用来举行神圣的祭祀活动以及庆典,在主殿前面设有祭祀的神坛以及施洗盆。主殿四周有柱廊环绕,铜制的柱头已经不知去向,只有石头的柱身依然挺立。连接着神殿和柱廊的石灰石柱梁上装饰有大量浮雕,这些浮雕刻画了神以及众多门徒的形象。其中最杰出的一幅浮雕反映的是一匹骆驼驮着贝勒神像在身着民族服装的人群前经过,一群妇女在其后低头跟随的景象。主殿内有两个相对的小祈祷室,每一个都带有华丽精美的装饰。左边的一个饰有黄道十二宫的图案,右边的则有明显的几何图案。这两个小祈祷室充分体现了巴尔米拉建筑中典型的阿拉伯和叙利亚风格。据有关专家巴尔米拉的罗马剧场遗址至今保存完好在建筑及建筑装饰上的研究分析表明,巴尔米拉文明比罗马文明出现得更早,在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影响之前,巴尔米拉的建筑与装饰就已经被其入侵者模仿和实践了。

在巴尔米拉城中有一个古罗马角斗场,旁边有宫殿残墙。一条青古道路,通向古殿深处,这就是著名的巴尔米拉大街。它建于公元2世纪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方石铺就,全长1600米。两旁耸立着高大的石柱,据说,用来搭建石柱的石料来自埃及的阿斯旺,石柱上托着青石水槽,构成巴尔米拉著名的天廊水道。

阿勒颇古城

阿勒颇几乎有和大马士革同样悠久的历史,作为叙利亚的第二大城市,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已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这里连接着南欧、南亚次大陆和北非以及阿拉伯半岛。自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历代的战略要地和交通中心都设于此地。公元前18世纪,阿勒颇已是重要帝国的首都。大约公元前1595年,赫提人入侵巴比伦王国时从安纳托里亚人手里夺走阿勒颇。公元前738年,亚述人占领了此地。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阿勒颇归入塞琉西王朝,而后在公元前65年被罗马统治。后来阿勒颇被阿拉伯人征服并且在倭马亚王朝统治之下开始了一段繁荣时期。大马士革落入东方人手中之后不久,阿勒颇也难逃此劫难。在公元10世纪时,阿勒颇作为独立的汉达尼德公国的首府进入了黄金时代。1260年它被蒙古人占领,但随即又由埃及马穆鲁克军队夺回。在马穆鲁克的统治下,其贸易不断发展。公元1516年,阿勒颇被奥斯曼王朝征服。19世纪中叶,苏伊士运河开凿后命运渐渐衰落。各个王朝的统治给阿勒颇留下了各个历史时期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它保存下来的阿拉伯文化更是闻名于世。

一座走势平缓的小山坡上的阿勒颇卫城。它是赫提人历史文化的见证。传说亚伯拉罕在旅途中曾经在这里停留并给他的红色母牛挤奶。但是,更久远的文明留下的证据表明,这里曾发生过多次战争。它始建于公元前2000年,原先是亚述帝国的神庙。11~13世纪几经重建和扩建,占地15公顷。现在人们看到的是公元12世纪末由努拉尔.丁.赞古主持重建和修复后的面貌,这次整修保存下来了古城堡经过古代战乱和地震破坏留下的痕迹。卫城的城墙用巨石砌成,四周围绕着深22米、宽30米的壕沟,从沟底到城墙顶端共65米高。从城墙低部至壕沟不仅坡度很陡,而且上面铺着光滑的石板,看起来似乎没有人可以越过壕沟爬上城墙。入口处和哨楼之间相距10多米,过去这里有公元16世纪初修建的大吊桥相连,一旦有敌人来犯,收起吊桥,卫城便固若金汤。城堡有3道大铁门,第一道门上雕有两条互相盘旋的巨蛇,因此称为蛇门,第二道门雕有一对盘坐阿勒颇城堡防御严密,构思巧妙,极端易守难攻着的狮子;第三道门上也有—对狮子,其中一只是笑狮,另一只是哭狮,这些精美绝伦的雕刻品在向上天呼唤,呼唤真主阿拉的无限力量和包容一切的仁慈。连接大门之间的通道设有翻板和各种机关,通道顶端布满堞眼和监视孔,可以将贸然入内的敌人致于死地。这个卫城防御严密,构思巧妙,极端易守难攻,骄傲地把自己隔绝于世。据说只在公元1401年被蒙古帖木儿汗攻下,以后再没被攻下过。卫城内部保存了几个不同朝代的宫殿遗址,其中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公元13世纪的皇宫,可谓是阿拉伯艺术的杰作。

除著名的阿勒颇卫城以外,古城内还保留有众多颇具文化价值的景点。古城中心的乌马亚德大清真寺初建于7世纪,被彻底破坏以后于公元12世纪重建整修,现在展现给世人的已不是当初的伊斯兰早期建筑特征,而是古埃及马穆鲁克骑兵时代的风格。在大清真寺附近还有一批古老的伊斯兰建筑,所有的这些一起构成了阿勒颇独特的气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礼膜拜。

素可泰历史名城及有关城镇

素可泰在泰语中意为“幸福的黎明”,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素可泰王朝的都城。在这里诞生了泰国文字,还诞生了泰国第一部文学作品和第一部历史记录,素可泰被誉为“泰国文明的摇篮”。

1238年,泰族首领联合起来战败吴哥王国驻守素可泰的军队,并以此地为中心建立了素可泰王国。素可泰作为首都口100多年,到了15世纪上半叶,城市走向衰落。就在这短短的100多年中,素可泰的帝王们对泰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朝从东、西两侧邻邦吸收文化与自己的民族文化结合。拍坤兰甘亨是王朝的第三世帝王,他创造了泰国今天的文字,并用这种文字在石碑上记载了泰国第一部历史;第五世帝王里泰时期,雕刻和建筑艺术得到了发展,王朝为佛像造型制订规范,“素可泰佛陀”庄严中面带微笑,“云游佛陀”是泰国独创,迈步向前,合掌抚胸,石佛的袈裟看起来薄如蝉翼,呈现柔和飘逸之美。素可泰文学基本上为宗教文学,代表作为《三界经》,是里泰王根据30部佛经编纂而成,涉及古代泰国人的宗教观、哲学观和科学观,对泰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春寺里供奉的帕阿查纳大佛坐像达在11.3米高,两边立有50多块素可泰王朝的石碑素可泰古城规模宏大,现存三道围墙,长约2.6公里,宽约2公里,四面各有一座城门,古城内外原集中了193处佛教古迹,包括一座皇宫、35座寺庙及大量古塔、佛像、碑石等。

经过800多年的历史变迁,风吹雨蚀,人为破坏,这座曾经显赫东南亚的古城变为一片废墟瓦砾。20世纪30年代,泰国政府把素可泰列为重点保护文化遗址,于1953年开始修复。1975年,将古都周围70平方公里划为国家保护区。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了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