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华的妈妈坐在沙发上织毛衣,目的是盯着小华学习。按照妈妈的说法,小华的屁股上像是长了刺,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喊作业太多,一会儿喊作业太难,作业马马虎虎,错误百出。看着小华学习,妈妈真觉得胸闷气短,难受得很,可不盯着小华更不行。小华的妈妈曾带他去医院筛查过是否有多动症,可结果是没有。是啊,看动画片、玩游戏,小华能一动不动坐上一个多小时呢。小华的妈妈也跟老师咨询过,老师说小华的学习习惯不好。可是,到底是哪些习惯不好呢?又应该怎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上一章分析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做人”——良好的品行,下面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如何培养学生“做事”——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
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有多重要?世界上的名人这样看待习惯: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成功和快乐的路上去。——莎士比亚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根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托·布·里德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萨克雷有一次我参加研究生面试,一个男生的初试分数还不错,面试后这个专业方向的两位老师都没有选择这个学生,该生最终失去了读研的机会。两位老师在面试后的交谈中提到了这个学生,一位老师说他早上到单位的路上,前面一个男生“啪”地一口痰吐在地上,让这位老师觉得非常厌恶,面试时发现坐在面前的就是路上吐痰的男生;另一位老师说在等待面试时,一个怀孕的女生站着,可面试的这个男生坐着看书,丝毫没想到要给旁边的孕妇让座。非常不巧,这两件事情正好发生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给两位老师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这样看来,有时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还真是决定命运啊!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幼年及青少年阶段形成的品质和习惯对其一生都有深刻的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在学校养成和获得的好习惯,能够成为一种“惯性”驱动学生将来更顺利、更高效地学习与生活。因此,教师和父母应当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下面我们以学习习惯为核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哪些学习和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而值得培养的。
1.六个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
(1)认真
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的肖复兴先生有一篇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其中有一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他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当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的。
通过这篇文章,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认真”。世上的任何事情要想做好就必须认真。我现在给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上教育心理学课,每次课后都会布置作业,由一组学生写作业,下节课之前交。读者们可以看到本书中的许多案例就是学生作业的片段,从中我们能感觉到他们的认真和付出的努力。有些学生同一份作业要交2次甚至3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力求完美。这些学生能够考上中国优秀的大学,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认真和勤奋,而这一旦成为“习惯”,就会成为支持他们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品质?
·认真是一种精神和承诺
认真是内心的追求还是外部的要求?在外部的要求和压力下,学生有可能认真学习,但不可能持久,因为外部要求一旦放松,学生就有可能放弃,这种情况下学生实际上是在“应付”。因此,认真首先是一种精神,是内心主动的追求,是学生对学习以及对自己的承诺——更努力地学习、把事情做得更好。
认真学习需要学生付出努力,主动的追求和承诺为这种努力提供了驱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对学习的责任感。为此,父母和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人对事建立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做一件事就要做好,不能轻易放弃或妥协。学生的认真态度开始可能来自父母、教师的要求,一旦学生将其“内化”并成为内心的追求,就会成为学生认真做事的驱动力。
·认真源自高标准和对细节的追求
我有一个用了16年、至今仍在我的办公室正常使用的组合音响。有时看着这台音响,我心里会想,是谁制造了它?制造者是否想到因为自己的认真而让这台产品被享用了这么长时间?这是一件“认真”的产品!它体现了制造者秉持的“高标准”——将事情尽自己所能做得更好——在产品的设计、生产、调试、运输、贩卖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善,最终将一台高质量的产品送到用户手中。
对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也有高标准要求自己的问题。比如,对一道数学题,只是记住了它的解法还是真正理解了?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这道题和以前做过的题是什么关系?再如,对作文来说,如果只是完成教师要求的800字,写出来的作文就有可能是应付的,连自己都没有兴趣再读一遍。而认真的学生就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作文吸引人吗?这个案例是否合适?作文的逻辑清楚吗?用倒序的手法是否更好?这句话是否太突兀了?有了这样的高标准,学生就有可能反复修改作文,不断提高作文的质量。“细节决定成败”,学生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往往体现在细节上。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不求甚解,对学习的态度是“差不多就得了”,这样学习的质量自然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标准。
·认真需要专注和坚持
世界上任何值得追求的、有价值的事情都不是唾手可得的,高标准需要努力才能达到。当学生在学习时抱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态度,就会不断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努力改进,而这需要学生“持续付出心力”,这就是专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有三项指标:付出心力的长度、强度和集中度。
学习的任务一个接一个,一环扣一环,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连续、复杂而又困难的任务,要想有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必须有相当长度的心力持续投入。学习就好像农民种粮食,不花时间、不投入精力怎么可以呢?春天的时候不及时播种,夏天的时候不精心耕作,秋天怎么可能有收获呢?很多名人的佳作是数年乃至一生的成果,他们也许没有时刻坐在书桌前写作,但心里面总在思考着自己的作品。有些学生学习时碰到难题或比较重的任务会泄气或放弃,不能持续地投入心力去解决,这样就会总是徘徊在成功的边缘。
锻炼身体需要一定的强度才会有效果,一个运动员想练好一个动作需要千百次的重复。同样,从整个学习过程到具体的学习任务,都需要付出一定强度的努力才会有收获。前面的案例中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改作文,只有认真细心的态度是不行的,还必须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体现认真的品质,将认真落实了。因此,学习是一定“要吃点苦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遭遇疲劳、困惑和挫折,一个认真的学生专注于学习时,就需要能够承受一定的学习强度。
有些学生学习时间并不短,看着学得也挺辛苦的,但学习效果却不好,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专注于学习的集中度不够。有些老师和家长反映学生学习的时候三心二意,“屁股上像有根刺,坐不住”。集中心力意味着将注意力和精力在一段时间内高度投射到某项学习活动上,注意是能量的调动器,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注意力集中了,才能够调动心理能量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和父母不能简单抱怨学生学习不认真,而要根据上面的分析明确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可以对此进行专项训练,先给学生一个较简单的任务,要求其集中注意力完成这项任务,成功后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延长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断提高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强度。
此外,认真既是良好学习的条件,也是良好学习的结果。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不能采用“管、卡、压”的方式,这样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能够认真学习说明其有学习的动力,教师和家长可参考本书第一章“决定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其中最持久、最有效的就是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能感。因此,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积极的学习成果,加强学习的自信心。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很艰苦,但苦中有乐,可以苦中作乐。
(2)乐观坚韧
我的学生陈荣霞在作业中回忆了她的高三时光:自从高三毕业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想自己究竟是凭着什么样的坚韧趟过那片激流,到达安全的陆地。
那些日子,我坚持五点多一点起床,用短短的十分钟收拾完,在楼梯口一边等着宿管阿姨开门,一边看着不知看了多少遍的世界历史。不远处背诵英语单词的声音总是和寂静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让我坚信,这条路上总有人和我同行。宿管阿姨可能是被这些声音吵得受不了了,拖着沉重的脚步,眯着惺忪的睡眼打开门,嘟嚷一句:这么早。其实我想她是被感动了,如果我们中有一个是她的孩子,她一定会抱着他(她)大哭一场,因为我们来不及仔细梳好头发,因为我们想不起翻整衣领,一个女孩子可以邋遢成如此,不得不说,高考甚至比思想教育更具有“整风”的作用。在它的压力下,我们放弃了喜欢的漫画,剪掉了飘逸的长发,省掉了用洗面奶的过程,减少了说话的长度和频度。我们谁都不曾提及,但是大家都在暗暗地较量,有时候会开玩笑:怎么还没有到一看到书就吐的程度啊?我们都在期盼修成正果的那一刻,像学长一样,看到书就吐,吐完再看。
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走读生也开始上只为我们住校生开的第四节晚自习。每当一天过完,回到宿舍时,连说话的欲望都没有。从回宿舍到熄灯那仅有的二十分钟,我们要洗脚,洗脸,刷牙,看书。有些时候,我们连洗脸和刷牙都省了。
有时候也会懈怠,想要好好地睡一下,可是每当其他人像闹钟一样准时翻身起床时,又狠狠地将刚才的念头赶走。三两下套上衣服,边刷牙,边想着昨晚看的生词,默默地记一遍,洗脸的时候再默默地记一遍。有时,同学突然大声地说:和你说话呢,你想什么呢?我才意识到,自己走神了。
刚出宿舍楼,一股冷冷的风就灌进了衣领,我缩着脖子想要回去,却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大声说:“往前走!!”整个校园只有食堂后面那个小灯泡亮着,我一边哈着气,一边向那儿缓缓地移动。在拐角处的时候,就听到熟悉的声音,他(她)们果然又先我一步占据了那里。差不多半个小时后,食堂开门了,我买了一个馒头带回班里边看书边吃,想着自己这个样子,真的有些心疼自己。
然而,那么努力,那么坚持,却总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有好几次,月考结束后,我都不敢告诉妈妈真相,尽管她说别太有压力,考不上的人那么多,不也都好好地生活着。可是我知道她多想我能考上大学,她总是不经意地说起邻居阿姨被称为“大学生妈”,那时她的眼里盛满羡慕。哥哥姐姐早已经离开校园,所以我理所应当是唯一的希望。我一直都知道这份压力不是妈妈给我的,而是我自己揽过来的,妈妈没有上过学,却坚持我们一定要上学,这是对我们的期望,也是对她自己的补偿,我不能放弃自己,更不能让妈妈失望。
于是我一次次重整旗鼓,在失败面前彷徨过、失落过,却从未放弃过。我始终不相信自己会考不上好大学,可能就是凭着这样的信念,我始终没有放弃。最终,我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被录入北京师范大学。我知道,我已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