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8740200000027

第27章 机体需要是人的主宰(3)

与满足生理需要的追求相比,人对满足情感需要的追求更广泛。比如,在衣、食、住方面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情感的内容。穿衣,不仅是为了御寒,而且更多的是为了追求新潮和漂亮;吃饭,不仅是为了美味和生存,而且也追求新奇、好看,讲究色香味俱全;住,不仅是为了栖身和舒适,而且会把它变成精神享受的天堂,这里宽敞、明亮、温馨宜人、富丽堂皇,这里是美的世界。为此,人们不惜花几十万、几百万元购买住房,花几十万元甚至更多的钱用于装潢。

人的情感需要十分敏感,所以常常被激起。从时间上来看,除了睡眠,人每天用于追求情感满足的时间要比用于吃饭和避免机体疼痛的时间要多得多。人时刻受到情感的驱使。比如,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总是想猎奇、探险、看神话故事、游山玩水;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人们总是想化妆、美容、唱歌、跳舞、绘画、赏花;遇到危险,恐惧的痛苦驱使人们逃避危险,寻求安全;受人欺负,仇恨的痛苦驱使人们去反抗、去复仇;人的自尊心特别敏感和强烈,一受批评就羞愧,失去面子会感到没脸见人;好胜心使人不甘落后、争强好胜,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人们常常憋着一股劲为事业成功或为比赛的胜利而奋斗;男女相恋,甜蜜的情感总是驱使他们去约会、去厮守;母亲在怀孕时,就有了母爱的情感,从儿女出生到成家立业,父母总是不辞辛苦地为其操劳;见人受难,怜悯之心会使人伤心落泪。

人的情感生活十分丰富。生理需要被激起时大多是痛苦,可情感需要的满足有一个特点,它被激起时大多是快乐的,甚至是强烈的快感。有趣的是,原本一些刺激物激起的是痛苦的感觉,而实际上人们常常并不感到痛苦,反而感到愉快。比如,人们看朝鲜故事片《卖花姑娘》,一个个泪流满面,哭得一塌糊涂,但都说这个影片“好”、“感人”。因为这种“痛苦”并不是自己真正的不幸,而是一种“刺激”,一种快乐。一部电影越能激起人的喜怒哀乐,这部电影就越感人、越好。所以,人们常常主动地、大量地追求情感需要的满足。这样,寻求刺激、追求情感享乐就成了人的新的重大需要。正因为如此,人们大量地看书、看电影、看电视、看演出、唱歌、跳舞、参加各种比赛、打牌、捉迷藏、上网、玩电子游戏、旅游、与人聊天等等。

生理需要是骗不了的,无论是谁都不会把泥土当饭吃,可情感需要容易被欺骗,那些并不能带来食物或异性的刺激物也常常会给人带来快乐。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原有的刺激物被人的神经系统扩展的缘故。在进化过程中,致使情感形成的远古的刺激物,原本是直接有利于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刺激物。比如,致使好奇需要形成的刺激物是各种奇异的好吃的野果;致使爱美需要形成的刺激物是粉红色的苹果、黄色的梨、紫色的葡萄,以及具有最强生殖能力的年轻貌美的靓女或强壮的猛男。神奇的是,当这些情感需要一旦形成,由于人或类人猿高级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的作用,一切与原刺激物相关、相类似的、而不论与生存繁衍有无关系的情境、事物、语言、图像、文字也同样能刺激情感的产生。比如,当你看到美丽的花草、奇异的山水,虽然这些东西并不能食用,但能激起你的美感和好奇心,使你快乐。这就是说,好奇的原本作用是获得食物或异性,后来的作用更多的是为了快乐。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创造出大量的歌曲、舞蹈、乐器、童话、魔术、绘画、雕塑、小说、电影、电视、戏剧、曲艺等文艺作品,供人享受即满足人的情感需要,而这是生理需要的满足所无法做到的。

当你看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原本这纯粹是虚构的、无关痛痒的东西,可只要你认真去看,就会激起一串串的情感和情绪:好奇心、美感、爱情、恐惧、同情、好胜、正义

感、喜悦、憧憬、愤怒、“替古人担忧”。尽管这是对情感的“欺骗”(情感原本是用于个体生存和物种繁衍的),但还是获得了快乐。印度故事片《流浪者》,我在三十年间看过八次之多。每一次,片中曲折的故事情节、诱人的异国风情、浪漫的爱情、美丽聪慧的丽达、优美的音乐歌舞、神秘的佛教文化、顽固的拉贡拉特、凶狠的拉扎、遭遇不幸的拉兹及其他的母亲等,都强烈地激发了我的好奇、爱美、情爱、同情、好胜、正义等情感,每一次我都被深深地吸引,自始至终沉浸在兴奋、激动和甜蜜之中。

[人性百题]

文艺作品受欢迎的程度取决于它激发人情感的程度吗?

这提示文艺作品的作者和导演,人们之所以喜欢小说、影视等文艺作品,是因为人有情感需要,文艺作品能满足人的情感需要。一部作品受群众欢迎的程度和卖座率的高低取决于这部作品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程度,或者说一部作品越能激起人的情感(越强烈)就越受欢迎。因此,对每位文艺作品的作者、导演、制片人来说,要想使自己的作品广受群众欢迎和有高的卖座率,就应力求刺激人的情感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就应了解人的情感需要的种类和特点,就应了解人性。

人有好奇、爱美、安全(恐惧感)、好胜、反抗(仇恨感)、自尊、情爱、母爱、同情、正义等情感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我以为文艺作品最需要满足的是人的好奇心、好胜心、正义感、同情心、男女之爱。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惊险、曲折、神秘、奇特、矛盾众多、冲突激烈、爱情热烈,好与坏、美与丑、爱与恨、平凡与伟大、平静与恐怖、痛苦与快乐反差大的作品,一定是受群众欢迎的好作品。

在文艺作品中,情感因素最容易感染人。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展示越充分、越曲折,就越能激发人的情感。2012年4月,刘晓庆主演的话剧《赛金花》在上海演出。一位观众在5月9日《新民晚报》中指出,由于“剧本太单薄”,使他感到十分遗憾:“一台戏,就看到丰姿绰约的主演刘晓庆,没看到她扮演的赛金花这个角色,没有看到角色丰富的内心、人性挣扎的轨迹以及行为的情感驱动。”除此,作品越富有感情越感人。同年4月28日,第29届“上海之春”开幕音乐会上,一首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声震全场,获得了潮水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为什么一部本地作曲家的作品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响?原来,这首音乐抒情诗的曲作者和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倾注了自己强烈的感情。此音乐抒情诗的曲作者是著名作曲家陆在易。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写这部作品时,曾有半个月的时间,我的心在颤抖,时常嚎啕大哭。也许,观众是被作品中的真情打动的。”他还说:“在创作的那段时间,我的钢琴上放着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和他行刑前戴着脚镣手铐的照片,构思旋律时脑海中浮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那种强烈的冲动促使我双手在琴键上敲击出情感充沛的旋律。”

有必要指出,人的许多精神追求不是自然界的本意,而是情感需要的副产品。此时情感满足并不是用于生存(觅食、护身、繁衍),而是纯粹用于娱乐。但它丰富了人的生活,增加了人的乐趣。但是,过多的不节制的寻求刺激,会危及生存这个根本。

情感需要的满足是无止境的。从时间上来说,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用很大一部分时间去追求情感的满足:看书、看报、聊天、看电视、打牌、唱歌、跳舞及各种体育活动等等;许多人双休日大量的时间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而且有的人常常一看就是半天、一天;上网,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许多人常常通宵达旦。即使在工作中人们也在追求好奇、美、好胜、荣誉、同情、正义等情感的满足。从满足情感需要的物质形式上说,人们为了打扮自己,以前用几毛钱的胭脂、花粉、蛤蜊油、雪花膏,现在用的是几十到上百元的珍珠霜、唇膏、润肤霜、洗面奶,还有整容、割双眼皮、垫鼻梁等高档消费。洗头,以前用麦秸灰过滤水、皂角泡水、肥皂,现在用几十上百元一瓶的各种洗发霜、护发素。

玩,花头就更多了。儿童玩具,从陶瓷的小狗、小猫、小牛到铁制的冲锋枪、小汽车再到变形金刚、游戏机、机器人。以前,看电影多是露天的,现在是家家有电视;而电视从黑白的到彩色的,从12吋到55吋;有的人还有了“家庭影院”。

人的情感是不能停息的,即闲不下来的,闲下来就会“空虚”、“寂寞”。总之,情感总是缠着你,总是与人相伴。人在疲倦时可让身体休息休息,可人的情感在兴奋、痛苦、寂寞时,是很难得到休息的。

再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满足情感需要的欲望会越来越强烈、迫切,有的甚至成为某个时候的主要欲望。这也就是说,当生理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心理需要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衣食足,思淫欲。”马斯洛在谈到爱的需要时说,在一个人饥饿的时候,他把爱看得不现实和不必要,但当他的生理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他就强烈地感到孤独,感到遭受抛弃、遭受拒绝、举目无亲、浪迹人间的痛苦。

更为明显的是,当物质条件好了,越来越多的人便热衷于旅游。旅游点越来越远,花钱越来越多。本国的名山大川,如海南、云南、黄山、张家界、九寨沟、大连、新疆、西藏,能去的、好玩的都想去。国内游不过瘾,人们又趋于出国游,如欧洲、澳洲、新马泰、俄罗斯、非洲等等,一切新奇的地方都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一位美国人竟花巨资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可想,宇宙奇妙无穷,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甚至更多。

总之,饭有吃饱的时候,茶有喝足的时候,觉有睡够的时候,可情感享受似乎没有满足的时候。人们什么时候会说“我已经玩够了,再玩就不行了”呢?人对情感快乐的追求是非常贪婪的。快乐的次数是越多越好,时间是越长越好,强度是越刺激越好。其间,如果真的不想玩了,说“累了”,那则是生理上吃不消了。

至此,我们看到,人的机体感受来源于两个途径的刺激:一是通过刺激人的肉体引起的感受,吃饱了舒服,针刺了疼痛;另一个是通过刺激人脑中的情感机制引起的感受,它没有确定的部位,多是反应在人的胸部,这是一种隐藏着的、不易被人分辨的感受。正因为如此,情感需要也是根深蒂固的,受到伤害也会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

除此,我们还应想到,人的实际体验已经证明,人的种种情感由于作用不同,其强弱程度和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人最强烈的情感是:自尊心、仇恨心、情爱、恐惧感;其次是:母爱、好胜心、正义感;再次是:同情心、好奇心、寂寞感、孤独感、爱美心、感恩心。尽管这些情感都是人的情感,但强弱程度是有很大差别的,最强烈的情感与较弱的情感可能要差几十倍上百倍。人的自尊心被激起的频率最高;人在荒郊野外会整日提心吊胆,而生活在城市则难有恐惧;情爱强烈起来如痴如狂、压倒一切,但都不长久;母爱则是涓涓流水、源源不断。对此,我们都应好好把握。

3.激情的力量

什么叫激情?强烈激动起来的情感就是激情。人的情感被激起后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刺激的强烈程度。激情产生于强烈的刺激,有的是一种或几种情感受到突然强烈激发而生,有的是一种或几种情感受到长时间激发而生。

激情常常反应为情绪激动,如心潮澎湃、慷慨激昂、怒火满腔、热血沸腾。人世间,我们到处可见激情的存在。画家绘画的激情,科学家热衷科研的激情,战争年代革命者的激情,足球场上的激情,两个人争吵不休而激起的激情,看影片《英雄儿女》被王成的英雄形象激起的激情等等。

激情的力量是强大的。心理研究表明,人的情感的强烈程度是可变的,人的情感在连续的刺激下,会变得越来越强以致产生激情。一个全

神贯注工作的人,会忘记疲劳和饥饿;法国画家毕加索作画,有时几天几夜不吃不睡;热恋中的情人会忘掉一切;整日悲伤的人会用死来结束痛苦。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在自传中,记载着他青年时代充满激情的一件事:一天,王蒙突然想到要写一部小说(即后来的《青春万岁》),这样一个写作的念头,令他“如醉如痴如疯如狂,如神仙如热火”。后来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他常常沉迷其中、泪流满面。还有,

[人性百题]

一个连鸡都不敢杀的人为什么却敢杀人?

人际矛盾激化有时会导致激情杀人,此时头脑里只有一个强大的欲望就是报仇,除此外道德、法律、坐牢、家破人亡,一切皆无,即“脑子一片空白”。有位年轻人杀了人,他母亲怎么也不相信,“连鸡都不敢杀”的儿子“怎么会杀人呢”?她不懂得人在情感十分强烈时,这种情感已填满了他的胸膛,他的胆量已变得无限大,或者说他的恐惧感已被强大的报仇情感所淹没。

[人性百题]

有长时间存在的激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