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8688700000022

第22章 蔡州之战——一次奇袭取得的胜利

时代背景

唐建中三年(782)十二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兴元元年(784)正月,李希烈正式称帝,国号大楚,改元武成,设置百官,以汴州为大梁府。李希烈称帝后,派部下杨峰赏赐陈少游和寿州刺史张建封,张建封却腰斩杨峰,将陈少游私通李希烈的事上奏德宗。李希烈又派部将杜少诚攻打寿州和江都,向南进犯蕲州、黄州。后来,曹王皋与鄂州刺史李兼屡次打败李希烈,李希烈便再不敢出兵进攻江淮地区。唐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自领军务,拥兵作乱,率军在舞阳(今河南舞阳东),叶县(今河南叶县南)、鲁山(今河南鲁山东)、襄城等地烧杀掳掠。兵锋所指,危及东部。鉴于这一割据势力是唐廷的“腹心之疾”,唐宪宗发16道约9万兵从四面进讨。但由于唐军将帅各怀打算,诸路军又缺少统一指挥,用兵三年,劳而无功,且在铁城(今河南遂平西南)遭到惨败。

人物评析

李愬(sù),唐临潭人,字符直。名将李晟之子,有谋略,善骑射。因家族背景当协律郎、累迁卫尉少卿。从小慈孝过人,父亲李晟死后,在兄弟十五人中,唯他与哥哥李宪坚持为父守墓三年,被皇帝劝回,隔天又跑回去守墓,其孝廉感人肺腑,后被授太子右庶子,坊、晋二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詹事。

交战过程

元和十一年十二月,名将李晟之子,太子詹事李愬主动请缨,进讨淮西,唐宪宗遂任命李愬为唐随邓节度使,主持攻取淮西的西路战事。元和十二年正月,李愬到达唐州(今河南泌阳)。当时唐军刚刚遭遇了失败,士气低落,畏敌怯战,李愬为了安定军心。亲自巡视部伍,慰问士卒,抚恤伤病者;并佯示无所作为,麻痹吴元济。吴元济因过去屡次挫败唐廷的进攻,又看到李愬初出茅庐,名位不高,遂也疏于对唐州方向的戒备。李愬利用这个机会,韬光养晦,修缮军械,积极进行作战准备。二月,李愬报请唐宪宗增调了步骑两千人;三月,东进至宜阳栅(唐州之东)。淮西由于长期兵燹战乱,吴元济又专事掳掠,老百姓没有粮食,生活极端困苦,纷纷逃往唐军地区,而李愬则采取安抚民众的政策。民众的大批逃亡,使吴元济军士气大受影响。李愬针对这些情况,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二月间,当唐军在巡逻中俘获淮西骁将丁士良时,李愬招抚降将,利用他擒获了文城栅(今河南遂平西南)谋士陈光洽。三月,在文城栅西南宜阳栅,李愬又招降文城守将吴秀琳,带来所部三千余人,从而使淮西的西部防御大大削弱。五月,李愬又依吴秀琳“欲取蔡,非李祐”之言,于张柴村(今河南汝南西)用计俘获了兴桥栅(张柴村东)守将李祐,加以优待,任命他为指挥自己直接掌握的部队的六院兵马使。李祐感激李愬对他的信任,不断为其袭击蔡州出谋献策。对降军家属,李愬也给以生活上的照顾。经过这一系列措施,淮西军降者日多,力量不断削弱。李愬每得降卒,必亲自询问,从而做到了对淮西的险易虚实了如指掌,为制定袭取蔡州的作战计划提供了条件。三月至五月间,李愬首先扫清了蔡州的一些外围要点,先后攻占了蔡州西北的马鞍山、路口栅、嵖岈山、冶炉城、西平等,与郾城(今河南郾城南)李光颜部取得了联系;攻占了蔡州以南的白狗、汶港、楚城各栅,切断了蔡州与申、光二州的联系;李愬以降将降卒补充部队,使自己的兵力不断得到加强。五月二十六日,李愬派兵攻朗山,遭到淮西兵的内外夹击,受了一些损失。诸将都感到懊丧,但李愬不因小败而气馁,继续不动声色地做好袭取蔡州的准备。他又募集敢死士3000人,号称“突将”,早晚亲加训练,以便作为袭击蔡州的突击队。

这时,吴元济见部属相继背叛,兵势一天不如一天,六月初四主动上表谢罪,愿束身自归。宪宗派使赐诏,答应不处死刑,但派去的敕使却被吴元济的大将扣押,不得返回,当时,诸军征讨吴元济已达四年之久,运输困难,士兵和民众都很疲惫,宪宗与宰相相议,李逢吉等人主张罢兵,裴度却力主彻底摧毁这个叛逆据点,并请求亲自到前线去督战,宪宗为他的忠勇行为所感动。任命裴度兼彰义节度使仍充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裴度下到部队,发现诸道皆设中使监阵,不利于主将作用发挥,迅速奏明圣上,撤销这一虚职,使各路官兵都能专心从事军事,战多有功。是年九月,双方开始激战。二十八日,在攻打吴房的战斗中,李愬示弱击强,攻敌不备,取得成功。李祐献计说,蔡之精兵皆在洄曲一线,城池四周及守城者,皆老弱病残之卒,可乘虚直抵其城。当其叛将获得消息,吴元济已被官军擒获了。李愬正是要采取这个袭击的方略。

十月初八,李愬派掌书记郑澥亲自到郾城,向裴度报告了这一机密作战方案,获得批准。十月初十,李愬利用风雪交加,敌军放松警戒,利于奇袭的天气,命史旻留镇文城,命李祐等率训练有素的敢死队三千人为前锋,自己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城率三千人殿后。军队的行动十分秘密,除个别将领外,全军上下均不知行军的目的地和部队的任务。李愬只下令说向东。东行30公里后,唐军在夜间抵达张柴村,乘守军不备,全歼包括负责烽燧报警士卒在内的守军。待全军稍事休整和进食后,李愬留500人守城栅,防备朗山方向之敌,另以五百人切断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的桥梁,并下令全军立即开拔。诸将问军队开往何处,李愬才宣布说,入蔡州直取吴元济。诸将闻说皆大惊失色,但军令如山,众将只得率部向东南方向急进。此时,夜深天寒,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张柴村以东的道路,唐军无人认识,人人自以为必死无疑,但众人都畏惧李愬,无人敢于违令。

夜半,雪越下越大,唐军强行军35公里,终于抵达蔡州。近城处有个鸡鸭池,李愬令士卒挠扰鸡鸭以掩盖行军声。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命,唐军已有30余年未到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无戒备,未发现唐军的行动。四更时,李愬军到达蔡州城下,守城者仍未发觉。李祐、李忠义在城墙上掘土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城头,杀死熟睡中的守门士卒,只留下巡夜者,让他们照常击柝报更,以免惊动敌人。李祐等既已得手,便打开城门,迎接唐军。接着,又依法袭取内城。鸡鸣时分,雪渐止,李愬进至吴元济外宅。这时,有人觉察情形有异,急告吴元济说,官军来了。吴元济高卧未起,笑着回答说,俘囚作乱,天亮后当杀尽这些家伙。接着,又有人报告说,城已陷。元济仍漫不经心地说,这一定是洄曲守军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起床后,吴元济听到唐军传令,响应者近万人,才有惧意,率左右登牙城抗拒。

李愬入城后,一面派人进攻牙城,另一面厚抚董重质的家属,遣其子前往招降。董重质单骑至李愬军前投降,吴元济丧失了洄曲守军回援的希望。十二日,唐军再次攻打牙城,蔡州百姓争先恐后地负柴草助唐军焚烧牙城南门。黄昏时分,城门坏,吴元济投降。申、光二州及诸镇兵2万余人亦相继降唐,淮西遂平。

战争影响

唐宪宗削平藩镇的战争历时12年,李愬雪夜袭蔡州是其中精彩的一幕,也是削藩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战。淮西平定后,各藩镇恐惧不安。横海节度使程权奏请入朝为官,朝廷收复沧、景(治今河北景县东北)二州。幽州(今北京)镇刘总上表请归顺。成德镇亦上表求自新,献德、棣(治今山东惠民东南)二州,并请朝廷任命其余诸州录事以下官吏。王承宗病死后,其弟王承元上表归降。朝廷又挟平定淮西之声威,讨平淄青李师道,收复淄(治今山东淄博南)、青(今山东青州)等十二州。藩镇割据的局面因之暂告结束,唐朝又恢复了统一。

策略分析

在攻淮西之战中,李愬所统西路军并不是主要作战方向,但他积极主动,出奇制胜,使助攻方向一跃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正所谓“小卒过河胜过车”。李愬奇袭的成功并非出于偶然。就主观而言,李愬治军有方,奉己俭约,待将士丰厚,能得士心;又明于知人,敢于重用降将,能得敌情;他睿智果断,敢于抓住蔡州空虚的时机,实施奇袭;又长于谋略,善于麻痹敌方,瓦解其民心和士气。这些,都使他能利用风雪阴晦,烽火不接的天气,孤军深入,置全军于死地而后取得奇袭的胜利。从客观来说,唐宪宗和裴度始终未改其平定淮西的决心,又能集中力量对吴元济用兵,甚至撤去监阵中使,而北线唐军则牵制、吸引了淮西的主力,为这次奇袭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战争小档案

战役名称:蔡州之战

发生时间:唐元和十二年(817)

交战双方:唐军VS 吴元济军

交战地点:蔡州(今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

实力对比:唐军9000 VS 吴元济军数万

战争结果:平定叛军

战争性质:进攻战

智慧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