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8684700000062

第62章 道者,万物之奥

“引语”

在本章,老子依旧讲“道”的好处,每个人都是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而尊重他人也是大道的德性,因为大道尊重世间的万物万事。虽然有时候,尊重只是讲客气的一种形式,但是,更多的时候,尊重表示出一种信任的情感,是对他人的一种鼓励与肯定,具有无穷的力量。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②。

美言可以市尊③,美行可以加人④。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⑤,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⑥,不如坐进此道⑦。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⑧,有罪以免邪⑨?故为天下贵。

“注解”

①奥:一说为深的意思,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另一说是藏,含有庇荫之意。其实两说比较接近,不必仅执其一。

②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之人也要保持它。

③美言可以市尊: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敬仰。

④美行可以加人: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⑥拱璧以先驷马:拱璧,指双手捧着贵重的玉;驷马,四匹马驾的车。古代的献礼,轻物在先,重物在后。

⑦坐进此道:献上清静无为的道。

⑧求以得:有求就得到。

⑨有罪以免邪:有罪的人得到“道”,可以免去罪过。

“译文”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

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

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璧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

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深度剖析”

本章再一次宣扬“道”的好处和作用。老子认为,道隐于万物之内,主导着万物由生到灭的全过程,清静无为的“道”,不但是善良之人的法宝,就是不善的人也必须保有它。所以有人认为,这一章的新意就在于指出世人在“道”面前应该一律平等。“道”保护善人,但也不抛弃不善人,它有求必应,有过必除。这是“道”的可贵之处。

如果说在上一章,老子强调统一即“和”的思想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上的运用,这一章则是在人际关系上的运用。本章的目的,在于晓谕人君行“无为”之政。

“道”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所以可贵就在于“求以得,有罪以免邪?”这就是说,善人化于道,则求善得善,有罪者化于道,则免恶入善。“道”并不仅仅是为善良之人所领悟,不善人并不被道所抛弃,只要他们一心向道,深切体会“道”的精髓要义,即使有罪过也是可以免除的。老子在这里给人们包括有罪之人提供了新的出路,还是很有意义的。这种想法与孔子所言“君子过而能改”的说法是有相近意义的。君子不怕犯错误,只要能认真改正,就不算错误,而且,这只是君子才可以做到的。老子则从主客观两个方面为有错者提供了出路,“道”不嫌弃犯罪之人,肯定会给他改错的机会;而犯罪者本人也必须体道、悟道,领会道的真谛,主客观这两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

人生活在大道之中。善良的人做事合乎大道,所以视它为珍宝;不善良的人虽不愿遵循大道,可一旦违背了大道,就会受到惩罚,所以大道也是不善良之人要保持的对象。

善良的人拥有了大道,他优美的言辞可以博得别人的尊敬,他美好的行为可赢得别人的敬重,从而能够影响他人,使善良的人得到教化。由此老子提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既然不善良的人可以教化,作为统治者你又怎么能将他们抛弃呢?

同理,在一个企业中,存在那些在领导眼里一无是处、完全不行的部属,换句话说在领导眼中,这样的部属跟垃圾差不多,一无是处,甚至连垃圾不如,因为垃圾还尚可回收利用。

不少领导,对这种部属都抱着完全绝望的态度,弃而不用,既浪费了资源,又让那些“扶不起的阿斗”深受挫折,可谓失败!

然而,那样的部属真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吗?他们真的一无是处、连垃圾都不如吗?

答案是否定的。

领导者应该切记,即便是“不行的部属”,加以再教育之后,有些仍具有托负重任的可能。

《红楼梦》中有句名言:“得饶人处且饶人。”佛家更有句名言:“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老子奉行的也是这个道理。

“案例”

1912年,有一位欧洲的神父到中国山东传教。他看到当地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引发了他的恻隐之心,他苦思良策想改善教友们的生活。

有一天,神父走过一户人家,看见妇人在门口梳头,有些头发掉落在地上。这一幕触发了他的灵感。

神父想起了他的家乡——欧洲,从工业革命后,工厂纷纷设立,厂内的女工都必须配戴发网,这么一来,不但可避免头发卷入机器中,而且也可做装饰品。如果把妇女们掉落的头发收集起来,然后编织成发网销到欧洲去,岂不是可以改善教友们的生活吗?

于是,神父就告诉妇女们,在梳头时,务必把落发收集起来。另一方面,他告诉商人,拿些针线与洋火来交换妇女的零碎头发,并教导商人把头发编织成发网,外销欧洲。

再说一则故事:日本北海道冬季严寒,积雪的时期长达4个月。积雪对农作物而言,固然有防虫与防寒等好处,但积雪期间太久的话,会影响农民播种的时间。

铲除残雪,得花大钱;等阳光来融雪,天公常又不作美。因此,农民只好撒泥土来融解积雪,但泥土太重,融雪的效果也不好。所以,几十年来,积雪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北海道的农民。

有一天,一个老农夫试着把炉中的黑灰撒在积雪上,没想到,效果非常好,一举解决了数十年的难题。

黑灰不但较泥土易于搬动,而且热度高,融雪的效果数倍于泥土,再说移出黑灰,等于把火炉消除干净,真是一举三得。落发与黑灰原来都是无用的废物,经过神父与农夫的动脑之后,都变成极有用之物。

垃圾也有用处,关键是要有一个肯思考,关注生活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