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8684700000061

第61章 各得其所,大者谦下

“引语”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只有相互谦恭礼让,才能够各得其所,相安无事。国与国之间是这样,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如果全世界的国家和人民都秉持这样的治国、做人的原则,那我们这个社会该是多么的安静祥和的啊!

“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①,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②。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③,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注解”

①交,会集、会总。

②或下而取:下,谦下;取,借为聚。

③兼畜人:把人聚在一起加以养护。

“译文”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

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

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忍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

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就可以见容于大国。

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

大国不要过分想统治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顺从大国。

两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

“深度剖析”

本章是老子针对当时兼并战争带来的痛苦,讲到如何处理好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老子治国和国与国关系的政治主张。在老子看来,国与国之间能否和平相处,关键在于大国,所以一再提出大国要谦下,不可以强大而凌辱、欺压、侵略小国。这章中仍有社会政治的辩证法思想。大国应该像江海,谦居下流,天下才能交归。大国还应像娴静的雌性,以静自处下位,而胜雄性。

老子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小国寡民。国与国之间相安无事,和平相处。古今中外,人类社会能否得到安宁与和平,往往由大国、强国的国策所决定。大国、强国的欲望不过是要兼并和畜养小国、弱国;而小国、弱国的愿望,则是为了与大国修好和共处。在这两者的关系中,最主要的一方便是大国、强国。本章在开头和结语一再强调大国应该谦下包容,不可自恃强大而凌越弱小。只有这样,才可以赢得小国的信服。从此看来,老子的用心又是符合百姓们的愿望。

在这一章老子这是讲的治国安邦,如果用到每个人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一个人就好比一个国家,高大威猛的、魁梧有力的、非常富有的人,就像是一个大国;而矮小瘦弱的、贫穷有病的人,就像是一个小国。富人是少数,就像大海,后者是多数,就像地球上的万千溪流,数之不尽。作为前者的我们如果能拥有大海一样的品质与胸怀,那我们就会像大海纳百川一样,将自己放在一个低下的地位上,不但不欺负弱小,还帮助弱小,对他们谦恭礼让,和他们作朋友。这样不仅不会被他们打倒,还会得到他们的支持与拥护,当更强大的来欺负我们的时候,还会得到他们的帮助,做到以弱胜强。而那些弱小的也同样得到了我们的保护与信任。最好的例子就是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八路军,他们手中有抢,相对于贫苦百姓,他们是强者,是大国,但是他们却谦和低下,与广大的贫苦百姓一条心,结果得到众多弱小的支持和拥护,不仅打跑了日本侵略者,还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

大国因为甘居下流而成就了其为大国的地位,这就是雌柔胜阳刚的道理。老子根据生物界雌雄两性的不同行为表现,突出地强调了胜负的基本原理,他说:“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老子的这一观点真不啻石破天惊的警世之言!如果我们观诸我们的生活,可以看到老子思想的卓越,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所有那些强大者、权势者、富贵者,很少有人能获得善终,而生活在穷乡僻壤里的农夫,却很少有人会死于非命;观诸一个个家庭,男人看起来趾高气扬,妇女看来都柔弱恬静,男人们仿佛真的是一家之主,其实,哪一个男人能够不屈服于女人之下?至于人类生活中以柔弱、安静战胜强大、暴躁的事情更比比皆是。

大国借助了历史契机,纷纷从卑下之处向核心的繁荣地区挺进,看起来似乎是势不可挡。但老子认为:“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这是说,大国如果能以谦下的态度来处理国际关系,就能够赢得小国的拥戴;而小国如果能以谦下的态度来对待大国,就能取得大国的信任。所以,“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谦下的目的不过是一个“取”字,大国谦下是要取得小国的支持,小国谦下是为了赢得大国的容忍,谦下于是成为能否达到各自目标的关键。

老子最后指出:“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大国的目的就是要领导小国,但要想真正地担负起领导的责任,亦不那么容易,就必须以一种谦下的态度来获得小国的拥戴;小国亦无须以武力来争取生存,它们只要以一种谦下的态度来赢得大国的信任,就可以安全无虞。如果大国和小国都竞相采取了谦下态度来相互促进,就会各得其所。不管这种想法是否正确,它是老子对当日病态时代开出的药方。

观察一下我们所处时代的大国和强国的种种表现,就仿佛岁月又重新退回到了春秋时代。一个个大国、强国,无不依仗着通过种种手段而聚敛的巨大财富,依仗着某些所谓尖端武器,满世界地横行霸道,刻意使自己有如站在云端里的神灵一样,俯视着整个世界,就大有把地球踩在脚下的气势。殊不知世事的变迁,从来都不以强人或强国的意志为转移,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因此,我们必须随时随处以变化的心态看待社会和人,作好随机应变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对所有大国、强国的领袖们,对所有那些试图一手遮天的得志者们,对所有那些欲望沸腾的人们,学习和领会一点老子思想,确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个人而言,宽容无疑会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自己也能生活得轻松、愉快;对于一个团体而言,宽容必定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利己利人。引用两位名人所说的话,更能说明此道理。

荀子认为“君子贤而能容霸,智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一些人说对不起自己的话或做对不起自己的事,当别人对不起我们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呢;是针锋相对,以怨报怨呢,还是以宽容为怀,原谅别人呢?应当宽容之,理解之,原谅之,并以实际行动感化之。

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指出,做人应力求做到“恭、宽、信、敏、惠”五字。因为“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大千世界,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难免有矛盾,有勾心斗角。各种利害冲突使人不可能不发生摩擦。有君子,就有小人,有温情,就有冷漠。中国人历来强调以和为贵,从不欣赏损人利己,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如何与人和睦相处,是中国文化一直关注的问题。所以中国人强调不多舌、不多事、不结怨、忍者安。

“案例一”

《寓圃杂记》中记述了关于杨翥的事情:

杨的邻人丢失了一只鸡,指骂被姓杨的偷去了。家人告知杨翥,杨说:“又不只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又一邻居每遇下雨天,便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进杨翥家中,使杨家深受脏污潮湿之苦。家人告知杨翥,他却劝解家人:“总是晴天干燥的时日多,落雨的日子少。”

久而久之,邻居们被杨翥的忍让所感动。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家的财宝,邻人们得知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祸。

宽容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宽容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痛苦的代价。人的一生谁都会常常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害。为了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你要勇于接受宽容的考验,即使在情绪无法控制时,也要管住自己的大脑,只要忍一忍,就能抵御急躁和鲁莽,控制冲动的行为。如果能像杨翥那样再寻找出一条平衡自己心理的理由,说服自己,那就能把忍让的痛苦化解,产生出宽容和大度来。

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宽容不是懦怯胆小,而是关怀体谅。宽容是给予,是奉献,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