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宝这一年:3岁,规则意识建立关键期
8684500000023

第23章 孤僻性格早缓解

小小“独行侠”

亮亮今年三岁了,本来是该上幼儿园的年纪,可他却还在家里由奶奶照顾。亮亮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晚上、周末经常加班,没多少时间照顾他,而奶奶是从农村老家过来的,不会说普通话,每天就是照顾亮亮的饮食起居、打扫卫生,也很少说话。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亮亮变得有些孤僻,虽然会说话,但是很少说,也不爱出去和小朋友玩。年初的时候亮亮被送到幼儿园待了一段时间,但由于性格太过孤僻,他在园里不和老师说话,也不和小朋友玩游戏,总是一个人待在角落,还不许别人侵犯他的“领地”。没到一个月,亮亮就执拗地不去幼儿园了,爸爸妈妈忙着工作,觉得在家让奶奶照顾他也没问题,于是就没有强迫他再去幼儿园。

现在的社会中像亮亮这样性格孤僻的孩子不在少数,有学者推算,我国目前有30万~50万儿童有孤僻性情。由于当前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城镇居民又多深居高楼,邻里间相互来往较少,孩子缺少与外界的接触,没有玩伴,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当中,慢慢地就会养成孤僻的性格。

性格孤僻的孩子大多两岁之后就不爱与人说话,不喜欢与人接触,不和别人打招呼,也不理睬别人的呼喊;对亲友无亲近感,对社交方面没有兴趣和反应,不喜欢和小朋友玩,通常会拒绝别人的邀请;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性格孤僻的孩子即使在幼儿园这种集体环境中也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像一个小小的“独行侠”,不爱说话,不爱活动,喜欢独坐,不和别人交往,对老师和同伴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孤僻的孩子从不轻易招惹别人,也不喜欢别人招惹他,但当有一天他的负面情绪爆发的时候会变得非常有攻击性。

性格孤僻的孩子往往比较多疑,他自己不愿与人说话,但看到别人交谈时又会认为别人是在说自己的坏话,虽然怀疑,可他们不会主动去问,总是把所有事情都闷在心里,这样不但影响情绪,还会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

孩子孤僻要怪谁

孤僻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合群,从孩子会走开始,爸爸妈妈的困扰就转到孩子怎样与小朋友交往上来,虽然三岁是幼儿的社交敏感期,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三岁时就特别喜欢和他人交往,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在三岁时有不同程度的孤僻性情,孤僻也是三至七岁孩子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呢?

其实合群是一种发展能力,也就是孩子必须发展并建立出一种与他人互动和“符合群体要求”的行为与技能。如果孩子还不具备这项技能,他当然就不会合群。

在孩子刚开始学习社交技巧时,出现不合群多数是正常现象,爸爸妈妈不必太过担心。因为婴儿从蹒跚学步开始就要面临社会交往的考验,遇见不是经常照顾自己的人能不能亲近,不是爸爸妈妈说了算,孩子自己会想:这个人我见过没有?见过他几次?和他在一起时相处得愉快吗?……这些思考大人是不会看到的,等孩子自己判断出这个人是陌生人之后,他就会主动与这个人保持距离,这是一种天生的自我保护。当孩子与这个人相互熟悉之后,他就会打破这个距离,变得合群了。

如果孩子在经历了一个适应期后还是不喜欢与他人交往,或者行为刻板,在语言和交流上也存在某些问题,爸爸妈妈就要注意了。一般来说,孩子孤僻多半与其成长环境和受到的教育有关,家庭环境温馨,父母教育得好,整个环境给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孩子的性格自然就会开朗活泼,相反,家庭矛盾重重,父母疏于管教,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肯定不合群。

另外,隔代抚养的孩子也容易不合群。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阻断孩子与其他人的自由接触和交流,有的老人为了防止孩子乱跑,会编出被坏人带走或被可怕动物吃掉的故事,使孩子害怕外出,进而发展为离群。老人人为地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和交往机会,让孩子在封闭式的环境中生活,很容易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

除了外在环境影响孩子的性格外,遗传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有些孩子天生内向,不喜与人交往,但各方面能力都不错,自己一个人也会玩得很开心。只要孩子的性格没有影响到他的健康成长,爸爸妈妈就不必非要改变他,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自由自在地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开朗,但如果教育不当或家庭氛围不好、家庭成员之间矛盾重重,孩子很可能就会变得孤僻。那爸爸妈妈该如何预防,不让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呢?

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敢说敢笑、敢玩敢闹。家庭是幼儿学习人际关系的第一所学校,幼儿与人交往的技能首先是在与家人的情感交流中形成的,幼儿会在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中学会获得爱和表达爱的方式,学到基本的说话方式、手势、表情和交往方式。如果长期处在一个不和睦的家庭,幼儿会因此变得胆小怕事、不敢说话、害怕与人交往。

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爸爸妈妈平时要多和孩子接触,给孩子高质量的亲情,不能过分溺爱孩子,也不能对孩子要求过严,更不能经常打骂责罚孩子。对孩子要求过严会使他变得谨小慎微,什么都不敢去做;溺爱孩子则会使孩子的依赖性更强,缺乏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

其次,在孩子会走路的时候要多带孩子到室外走走,给他创造一个与他人交往的环境。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处于以个人活动为主的阶段,爸爸妈妈有意识地带孩子到有其他小朋友活动的场所去,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块儿活动,这样就比较容易培养起孩子的合群精神。

把三岁的孩子送去幼儿园是培养他合群精神的最好办法。幼儿园这种集体环境能使孩子迅速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当他这么做不受欢迎时,他就会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直到与别人能融洽相处。

孩子合群、开朗,能健康成长当然是每个爸爸妈妈的心愿,但如果发现孩子有了孤僻的表现,爸爸妈妈就要尽快帮助孩子纠正过来,因为孤僻会严重影响到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由于三岁之前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和祖辈一起生活的,所以当孩子变得孤僻时,爸爸妈妈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除了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外,爸爸妈妈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自己太过焦虑了。有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怕他走路摔跤,怕他出去玩被小朋友欺负,怕他吃亏、上当,孩子长期受爸爸妈妈这种焦虑情绪的影响,很可能会变得胆小怕事,爸爸妈妈的过度关注反而阻碍了孩子发展合群能力的机会。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玩、自己去寻找能玩到一起的小伙伴。

担心孩子“上当、受欺负”是完全没必要的,挫折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孩子在和同伴的磨合中更容易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更能学会适应。不管爸爸妈妈教过孩子多少种与人交往的方式,只要孩子没实践,他就不会理解,也不会掌握这些技能。

有的孩子可能刚开始时很喜欢和别人玩,但由于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受到了某些伤害,比如被小朋友欺负、被人拒绝等,性格稍微内向的孩子这时就不会再想和别人去玩,因为他们害怕被再次伤害,就宁愿自己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对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要多鼓励他,多带他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与别人建立友谊,让他知道欢迎他的人还是很多的,消除他对别人的抵触情绪。

有的孩子在家中表现得很活跃,但在集体中就不声不响,不爱说话,也不爱搭理人。这种孩子大多是在家的时候做什么事都比较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赞扬,而处在集体的环境中,他可能得不到老师或其他人的关注,这样的孩子一般也会得孤僻症。对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要和幼儿园的老师配合,让他在园里的集体活动中多多表现,帮助他找回自信,让他重新树立起自信,不再自卑。

还有的孩子天生不爱与人说话,喜欢一个人独处,如果爸爸妈妈觉得孩子能健康成长,那就不要去刻意改变孩子的天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