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烽火岁月
8613300000003

第3章 黄氏发家3

黄恒生在整合黄家在上海的两家机械加工厂资源之后在南通开办梅花机械设备公司,黄恒生回国前就利用自己的克虏伯工作多年的良好关系购得75毫米火炮专利技术,并从毛瑟公司获得毛瑟98步枪专利生产授权。黄恒生的梅花机械设备公司从一开始就立足成为一家大型兵工厂,拥有从德国引进的各种最新技术设备,公司的管理层和技术主管都是黄恒生亲自从德国各大公司高薪聘请的。

黄恒生利用自己是江南制造总局行政主管的权力把大量枪炮订单分包给梅花机械设备公司,经过五年时间的发展梅花公司已经成为江南制造总局最主要的枪炮产品供应商。期间黄恒生与美国花旗银行和德国德意志银行合作,将梅花机械设备公司改组为德美梅花机械股份公司。扩股改组之后黄恒生拥有公司百分之五十五的股份,花旗和德意志两家外资银行分别拥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还有百分之五的股份被黄恒生送给北洋大臣袁世凯,至此梅花机械设备公司成为了被官方认可的大型军工企业。

改组后的德美梅花厂开始为北洋新军提供7。62口径的改进型毛瑟98步枪和克虏伯75毫米火炮,虽然价格比之国产其他武器略高,但胜在性能优良产量稳定,北洋新军称梅花公司提供的先进的步枪和大炮称为梅花造,而汉阳造自然就成为落后武器的代名词了。

清廷倒台民国建立后黄恒生不仅从家族优秀子弟中选派多人到孙中山身边工作,还开始把大批武器卖给了南方革命军,使得孙中山的革命军实力大增,这一举动引起了北洋方面的不满但由于梅花厂有德美两国的背景,且黄恒生声称是商业行为,谁给钱梅花厂将把武器卖给谁!最终北洋方面也没敢对梅花厂有所行动,只不过罢免了黄恒生的江南制造总局行政主管头衔。而此时的江南制造总局优良资产和人员早已被黄恒生转移到梅花南京厂区,只剩下了一副庞大的架子。

1920年的梅花公司经过十五年的发展生产规模已经超越汉阳厂成为中国第一军工厂,拥有南通和南京两大生产基地,年产钢铁量近五十万吨,年产步枪五万支,重机枪三千挺,75毫米火炮三百门,并开始仿制105毫米克虏伯榴弹炮。梅花南通造船厂更是已经具备生产五千吨商船的实力。

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黄埔军校遇到困难时,黄恒生特批二十万大洋和三千支步枪24挺重机枪12门75火炮作为黄埔军校办学所用。黄埔军校开学时,黄恒生还作为军校管理会特别委员出席。从此黄家与蒋介石就结下了难解难分的关系,但为黄家日后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