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思维最早产生于古代的军事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在体育游戏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即甲乙双方各出三个人进行摔跤比赛。甲乙双方的领头人不是让自己的队员随意地同对方某一队员较量,而是先了解清楚对方三名成员的实力,并把对方三名成员的实力同己方成员的实力作客观对比,然后作出决定:谁打头阵,谁在中间,谁压轴,以自己的最弱者去对付对方的最强者,以自己的最强者对付对方的次强者,以自己的次强者对付对方的最弱者,保证二比一稳赢对方。
博弈中,双方各自希望获胜,都在进行数学推算和心理揣摩。有时推测正确,赢得胜利;有时推测错误,遭受失败。所以,博弈不是单方面的想法和行动,而是对立双方之间的互动,是双方各自作出科学、巧妙策略或对策的数学推演。
博弈思维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方法,是经过多种选择后作出决定的方法。它的选择过程大致分三步进行:
1.诊断问题所在,确定目标
诊断问题所在,这是任何科学思维方法实际操作的前提。正如一位医生给病人看病,必先诊断一番,确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不知问题所在,不知行动的目标为何物,一切思考和行动都将是盲目的。目标明确,行动才能有成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军需部门用船只把大量作战物资运往欧洲前线,可途中经常遭到德国飞机与潜艇的袭击,损失很大。后来,美国为此建立了一个防空防潜的防卫网。建网之后,有人认为这个网失败了,因为统计数字表明建网后并没有比建网前多击毁德国飞机和潜艇,他们把建网的目标看作击毁德国飞机与潜艇,然而,有人持另一种观点,认为建立防卫网的目标是使运往前线的物资免遭德国袭击,把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因此,除了用作防卫的军事设施之外,他们采用了一些运筹学的方法,较成功地躲开了德国飞机与潜艇,使运往前线的物资基本上安全抵达。后来的统计数字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个例子说明,只有明确了建网目标,才能正确地发挥防卫网的作用;否则,把防卫网的作用看作是为了多击毁德国的几架飞机或几艘潜艇,必然导致前线物资的中断。
目标不明确,或行动中途为了一些小事情而忽略了目标,情况就会变得非常糟糕。
温德尔·威尔基曾于1940年与富兰克林·罗斯福对垒,参加总统角逐。威尔基极富感召力,机智、勇敢,竞选能力强,对手罗斯福又有一个不利因素——美国有总统不能连任三届的传统。威尔基白天乘着火车在一个个小站向数千群众发表动人的讲话,每次都有几百人听得心悦诚服,过来同他握手。然而,到一天结束时,他已疲惫不堪,声音全哑了。当他在竞选临近结束时上电台向千百万人发表讲话时,只能嗓子嘎嘎地断断续续吐出一些字句。这就是说,威尔基高兴之时忘记了自己的目标是竞选总统,是向全美人民发表讲话,而不仅仅是向有限的人民讲话,不仅仅是取得有限的人的支持和高兴。所以,他失败了。
因此,目标必须明确,并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偏离目标,一切行为都为目标服务。
2.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
目标明确之后,就要围绕目标寻找各种可能的方案并尽可能安全,因为每一种可能的方案都有可能成为最后的决策。众多的备选方案是针对实际行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而制定的,在进行对比分析、组合、概率分析以及心理分析之后,方可选中某一方案作为最后方案。
在对待复杂事物时,要想使方案完备不太可能,使最后方案达到最理想状态也不太可能。就像一个人,按医学的要求,他身上的各类元素达到一定的量才最理想、最健康,这种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可能存在于温室中。因为,一旦现实的人身上的各类元素均达到医学中的最理想标准,他就不是一个现实的人,而是各类元素的堆积。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和努力可以防止下列两种倾向:
(1)避免以偏概全、以次充好
我们虽然达不到理想状态,但向理想状态努力可以得到令我们最为满意的结果。比如,我们在某项任务中确定了理想方案,在执行时可能出现偏差,可能因为某一方的整体中各个个体的实力都不如对方而失败。但是,如果真是这样,失败的一方也较为满足,因为它选择了最好的方案,也执行了最好的方案。
(2) 好坏只一种选择
只给一种方案不进行选择,即认为事物的实行方案只有一种,没有其他。只有一种方案就可免除决策选择的痛苦,但是国外有一条管理人员都非常熟悉的格言:如果看来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么这条路很可能是行不通的。
在博弈中,博弈双方的任何一个小的变动都可能引起结局的变更。因而,让一方没有选择,无异于让此方去牺牲、去失败、去成全对方。
3.从多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
拟定出尽可能周全的方案不是问题的结束,而是为了从中选出最为合适的方案。从另一个角度讲,各种备选方案并非都是可实行的方案,哪一个预选方案可以实行就依赖于对预选方案进行价值分析、效益分析、可行性分析、风险度(可靠性和可信度)分析等。只有通过这样的分析,方可判断出诸方案的优劣来。当然,判断的标准不一样,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选择方案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经验判断法
它通过对各种预选方案进行直观的比较,按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优到劣进行排列,对全部方案筛选一遍,把达不到标准的方案淘汰掉,逐渐缩小选择的范围,最后确定出最合适的方案。这类方法需要充分运用类比、归纳等传统逻辑方法,在情况较为复杂时,往往还需要用系统思维的方法,从全局和整体着眼来决定方案的取舍。
(2)思维的“求同”和“求异”方法
所谓思维的求异活动,就是要比较和看出诸方案的差异,要求自己和鼓励别人从不同角度、不同要求、不同场合、不同结果对已制定的方案提出不同的看法,以“兼听则明”的态度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汲取可取之处,并利用不同的意见启发自己更加深入地思考,从中往往又可能产生出决策的另一方案,以此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严密性。这种选择方案的过程又称“逆向决策”或“反向决策”。
所谓思维的求同活动,就是要利用相同的标准和规则,对诸方案从战略到战术、从客观到主观、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从目标到方法、从经济价值到社会效益和人文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与周密的论证,经过同样的标准进行权衡利弊、综合分析之后,作出最后取舍。
(3)数学的方法与定量思维的方法
上述几种方法只适用于我们日常思维和行为中。在对复杂事物,如气象预测、军事国防、海洋捕鱼、经济竞争、大型产品的设计等制定对策时,仅仅靠我们的大脑进行思维、靠我们的双手以笔或小型计算器进行计算是不够用的,必须借助于大型数学模型、设计科学的计算机程序,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设计、比较和筛选方案。
例如,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战略、战术的制定。战争中涉及到许多因素,有许多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己方的力量配置、配合,敌方的力量配置、分布,武器的性能、人员的素质、地理地形、天气气候、各种情报的对错……其中,有许多资料还是靠侦察获得的,准确性并非百分之百。在这种有许多国家参加的陆、海、空协同作战中,仅上面列举的部分因素就可以形成几十甚至上百种可能的方案,实际情况就更为复杂、多变了。所以,在对作战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上就必须运用现代科学仪器。
博弈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不同之处还在于,它借助于概率论、统计学、组合论等数学理论,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性,也具有较大的难度。在很多情况下,它是一些数学大公式的推演,是数学模型的应用。
普林斯顿大学思维练习(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有一个国家生活着两位技艺精巧的木匠。一天,国王把他们请来,要求他俩各做一只“老鼠”,看看谁做得好。
“老鼠”做好了,第一个木匠献上了他的作品。他用木头雕刻的老鼠十分逼真,国王和大臣们不禁啧啧称赞。轮到第二个木匠了,他把自己的作品献了上来,只见那只“老鼠”非常难看,根本不像老鼠,国王和众大臣看后直摇头。于是,国王决定奖励第一位木匠,忽然第二个木匠站出来,冲国王说道:“尊敬的国王,您的评审并不公平。我认为‘老鼠’做得好不好,应该找只猫来试试。在这方面,它的眼光要比人锐利得多。”
国王一听,觉得有点道理。于是让人找来一只猫,谁知那只猫一上堂,就拼命地扑向第二个木匠做的“老鼠”,众人一下子惊呆了。这时,第二个木匠不紧不慢地说出了一番话。于是,国王奖励了他。
想一想,他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