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8479000000051

第51章 兴趣是进行形象思维的源泉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一个人的影响之深。事实上,人们总是对感兴趣的事情乐此不疲,喜欢在感兴趣的事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花费更多的精力,当然他们也愿意对感兴趣的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把它形象化。尤其是人们在从事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时,总是把他的愿景想象得非常好,他们会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清晰的影像,会不由自主地觉得自己是在从事着一项多么伟大的工作,继而兢兢业业地把它做得更好。生活中,人们时不时地思谋着未来有多美好,他们把未来的璀璨光景形象化,自己不光过着丰衣足食的富贵日子,而且精神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进行这样的思维活动,他们就会浑身充满干劲,信心满满。

其实,科研人员也常常运用形象思维。在发明创造之前,他们必须脑海里有一系列的大胆设想,把它形成图像,并且逐渐完善,使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日趋成熟,进而产生强大的创造力,实现他们发明创造的梦想。

年轻的爱因斯坦把精力投在了他充满兴趣的物理学中,对没有兴趣的事,他很少过问。无论在哪儿,他的思想都在物理学中,在他研究的问题里。他不断地发挥想象,把脑海里思考的问题形象化。

一天,他问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老师:“如果我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一起向前跑,是否能看到空间里的电磁波?”老师十分震惊,盯着他看了好长时间,眼睛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很不一般,可能引发一场物理界的纷争,之后爱因斯坦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了这项研究,并提出了相对论。

物理学问题激发了爱因斯坦的思考,他的思维又循着这些物理学问题不断向前,最终成就了他的伟大和有影响力的发现。镭的发现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玛丽·居里从小就对科学实验充满兴趣。在与法国物理学家、也是他后来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相识后,她真正进入物理学研究的大门。

自从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后,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一种稀有物质“铀盐”中又发现了铀射线,人们把它叫作贝克勒尔射线。贝克勒尔发现铀射线,引起了玛丽·居里极大的兴趣。玛丽·居里发现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都没有对铀射线进行过深入研究,于是决定进入这个领域。

玛丽·居里在研究铀盐矿石时,找不出任何理由可以证明铀是唯一能发射射线的化学元素。当时,她根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排列的元素逐一进行测定。不久,她发现钍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动发出射线,与铀射线很相似,强度也十分接近。玛丽·居里认识到,此类现象绝非铀的特性,得给它起一个新名称。玛丽·居里提议把它称作“放射性”,铀、钍等有这种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质,叫作“放射性元素”。

一次,玛丽·居里想到,矿物是否有放射性呢?在丈夫皮埃尔的帮助下,她连续几天测定能够搜集到的所有矿物。后来,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设想的强度大很多。经过认真的研究,玛丽·居里发现,用这些沥青铀矿中铀和钍的含量,是不能观察到放射性的强度的。

这种匪夷所思的、强大的放射性是从哪里来的?只有一种解释,这些沥青矿物中含有一种少量的比铀和钍的放射性作用强得多的新元素。玛丽·居里在以前所做的试验中,已经检查过当时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她断定,这是一种人类还不知道的新元素,她要找到它!

居里夫人的发现引起了丈夫皮埃尔的重视,他们夫妇二人共同向未知的领域前进,在那个夏天燥热、冬天寒冷简陋的工作室里,居里夫妇经过合力攻关,于1898年7月,他们终于发现了这种新元素,它比纯铀放射性要强400倍。后来,为了纪念玛丽·居里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

同年12月,居里夫妇根据实验事实宣布,他们又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钋还强,他们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镭”,可是,当时谁也不能确认他们的发现。因为按化学界的规定,一个科学家在宣布他发现新元素的时候,必须拿出实物,并精确地测定出他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报告中却没有钋和镭的原子量,她手上也没有镭的样品。

居里夫妇为了提炼镭,他们辛勤地奋斗着,玛丽·居里每次把20公斤的废矿渣放入冶炼锅熔化,连续几小时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材料,而后从中提取仅含百万分之一的微量物质。他们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的矿石残渣,终于提取出了0.1克氯化镭,并准确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从此,镭宣告诞生了!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

今天,不少人抱怨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发挥不出想象力,不能进行形象思维,个中的原因也许就在于你对所学的课程或所从事的事情不感兴趣。此刻,你需要做的就是去自己喜欢的领域,或者培养自己对目前工作的兴趣。只要你产生了兴趣,就会激发出无限的想象力,就能进行良好的思维活动,把你的所思所想形象化,继而朝着这个目标奋进。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收获满满。

普林斯顿大学思维练习(三)

今天,以瘦为美,似乎成为时尚人们的共识,尤其是广大女性总是担心自己的身材走样,她们成天忙着减肥。而一些肥胖的女人在商场挑选衣服时,从来不对售货员说“我要大号的”、“我要特大号的”。要是有不懂事的售货员向她们推介宽松肥大的服装常常会惹她们生气。在美国,有一位叫南茜的女企业家结合实际巧妙构思,想出了一个避免尴尬的主意。

南茜想到了什么样的主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