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水之道:水的无为自然哲学与处世立业之道
8457000000061

第61章 善于借势(2)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个朋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将军孙武,是个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吴王依靠伍子胥和孙武这两个人,整顿兵马,先兼并了临近几个小国。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攻,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坟,还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狠狠鞭打了一顿。

吴军占领了郢都。楚国人申包胥逃到秦国,向秦国求救。秦哀公没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

秦哀公派兵救楚国,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才撤兵回国。

伍子胥充分运用了水道之借势的智谋,利用吴国的力量达到了给父兄复仇的目的。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自身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又要发展自己,有时可以负债经营,借得钱来投资生产,赚回钱来,再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这种“借鸡生蛋”的经营谋略,是白手兴家的一条捷径。

世界著名的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洛,从小就和船结下不解之缘,并梦想成为一个“船王”。但这个梦想一直到他40岁时才开始实现。当时他连买一条旧船的资金也没有,为此,他想出了“借用浮力”的办法。洛维洛巧妙地利用他人可靠的信用,从银行里贷了一笔款,买了一艘旧货轮改装成油轮来出租,然后再利用它来借另一笔款,再买一条船。他不断沿用此法,循环往复,终于由一个穷小子变成世界首屈一指的船王,而在这一过程中,洛维洛几乎没用自己1分钱。

善于借势——怀丙和尚捞铁牛

宋朝年间(公元1066年),黄河发洪水,冲垮了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城外的一座浮桥,这浮桥原是用许多条空木船一艘紧靠一艘排起来,从这岸连到那岸,上面再铺许多木板架起来的。为了不让浮桥移动,人们铸了八只大铁牛,每只大铁牛有上千斤重,放在两岸,用来拴住浮桥。这座浮桥既可以走人,也可以通过牲口和车辆,是河中府的交通要道。这年洪水泛滥,不但把浮桥冲得一干二净,而且连八只大铁牛也冲到了河里。

洪水退去以后,交通要道需要马上开通,河中府准备重建浮桥。连结两岸的船只准备就绪,就缺拴牢木船的大铁牛了。如果再铸,既费时又费料。最好的办法是把河中的铁牛打捞上来。可是上万斤的大铁牛不要说在河底里,就是在岸上,要移动它半步,也非易事。况且,铁牛沉入河底后,已经陷进泥沙之中,谁有办法把它打捞上来呢?

为了尽快重建浮桥,河中府在城墙上贴了一张《招贤榜》,写的是广请能人贤士,打捞铁牛,重建浮桥,造福百姓等等。路过此地的行人,看了《招贤榜》,无不摇头而走。

这一天,来了一个和尚,法号怀丙,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在榜前看了一会,上前把《招贤榜》揭了下来。有人好心地劝他说:“师父,揭《招贤榜》不是闹着玩的,一只铁牛上万斤重,你能把它们都捞上来吗?难道你有神仙帮助?”

和尚笑了笑说:“我哪有神仙帮助,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就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怀丙和尚揭了榜后,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大铁牛的位置。河中府的老百姓听说有个和尚揭榜,都跑到河岸上去看他怎么打捞大铁牛。

这一天,河边上观看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只见怀丙和尚指挥着一班船工,用两只大木船装满了泥沙,并排拴在一起,两只木船之间用木头搭了个架子,怀丙指挥着把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叫人带着拴在木架上的绳索潜到水底下,缚绑牢铁牛,再在木架上收紧绳索,然后叫船工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去,随着船中的泥沙的减少,船身一点一点地向上浮,待到两船的浮力超过船身和大铁牛的重量时,陷在沙中的大铁牛就一点一点向上拔,直到船身浮到大铁牛悬在水中时,怀丙就叫船工们把船划到岸边。这样来回反复八次,

终于把八只铁牛全部打捞上来。河中府百姓无不称赞怀丙和尚智慧过人。

能打捞上铁牛,是利用水的浮力的结果。怀丙和尚不愧是精通水道、善于借势的高手。

早在本世纪40年代,威尔逊就从父亲的手里继承美国塞洛克斯公司。一天,一位德国籍发明家约翰·罗梭来访,向威尔逊谈到了自己正在研究的干式复印机。两人一拍即合,同意双方合伙协作。

经过反复研制,塞洛克斯公司终于制出干式复印机成品——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当时市面上所有的复印机都是湿式的,这种复印机在使用前必须用专门的涂过感光材料的复印纸,印出的是湿漉漉的文件,需要它干透才能取走,用起来麻烦极了。对比之下,干式复印机则便利得多。

威尔逊决定把此产品作为“拳头产品”推出。起初,威尔逊打算把首批货以成本价推销,以图开拓市场。他的律师提醒他:这是倾销,是法律不允许的。威尔逊于是将卖价定为2.95万美元。

其实,干式复印机的成本仅2400美元,他却喊出了相当于成本10多倍的高价。这可把副总经理罗梭惊呆了。

当时,法律是禁止高价出售商品的,威尔逊却信心百倍,他解释道:“我不出售成品,而是出售品质和服务,这就够了。”

不出威尔逊所料,这种新型复印机果然因定价过高被禁止出售。但由于展销期间已经向人们展现了它独特的性能,消费者莫不渴望能用上这种奇特的机器。

威尔逊早已获得了复印机的生产专利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所以当威尔逊把新型复印机以出租服务的形式重新推出时,顾客顿时蜂拥而至。尽管租金不低,由于受以前定价很高的潜意识的影响,顾客仍然认为值得。

到了1960年,威尔逊的黄金时代到了。干式复印机一下子流行起来。虽然公司拼命生产,产品仍供不应求。

由于产品被塞洛克斯公司独家垄断,加上已有过的高额租金,所以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以高价出售,大量的利润像潮水一样滚滚涌来。

威尔逊的成功在于他的“借刀杀人”,表面上是法律禁止了威尔逊高价出售,实际上是威尔逊借法律这把“刀”,封死了消费者购买之门,把他们逼向威尔逊为其准备的租借之路;同时威尔逊还借超出平常的高租金,断了消费者廉价租用的念头,并为以后的高定价出售做好了准备。

善于借势——市舶官妙用绿豆

宋朝末年,上海已是与各国开始海上贸易的港口,受松江府管辖。当时松江府第一任负责检验进出口物资的市舶官,却为进口印花洋布和出口瓷器的问题大伤脑筋。原来洋商们很狡猾,途中遇到风浪,船舱进水,布匹浸了水质量受损。他们欺中国没有检验仪器,每逢船舱进水,就在到达上海前,停在沿海隐蔽岛屿上,雇人将受潮的洋布晒干后再进港。这种布由于浸过海水。还能尝出它的咸味。可是如果船只在长江口遇到风浪,布受江水浸蚀,没有咸味,就很难检验出问题,只能按合同收下。洋商更刁,中国从上海出口的瓷器,尽管用稻草扎、竹箩装,可经过海上风浪颠簸,运到国外还是难免破碎,洋商却要加倍罚款。

市舶官眼见白花花的银元流入洋商的口袋,很是痛心。一天,他偶然在一艘船上捡到了一粒绿豆,顿时心里一动。回衙后召来洋商们,笑眯眯地宣布道:“今后,我国进口洋布,同时进口绿豆。你们装船时,必须一行布匹、一行绿豆间隔排好。船到上海港,先验舱后起货,否则布匹一律拒收。”接着,市舶官又订了条怪规定:出口瓷器装船前,必须在空隙处也放进绿豆。然后,洒上少量清水,盖上盖子,包装得与以前一模一样。洋商们瞪着碧珠暗暗发笑:唱什么戏?

第二年的农历九月十五日,洋商的货靠上上海港。市舶官亲临船舱验看,一行洋布、一行绿豆,果然装得整整齐齐。

市舶官微笑着发话:“洋先生,你这次货舱可曾进水?”

洋商举起右手,边在胸前划十字边开口:“靠上帝保佑,一路风平浪静,船舱没进一滴水。”

市舶官又问:“我们中国有句谚语:‘三月三、九月九,行人莫从江边走。’今年的九月九日,长江口风浪特别大,你们的船在哪里?”

洋商脱口而出:“那天我们停船避风,没有行驶。”

市舶官淡淡一笑,令衙役从船里抬出一麻袋绿豆,先请洋商验明封口印证。然后,他又令当众倒出,只见不少绿豆早已发芽。市舶官走近这堆绿豆,俯身捡出根最长的绿豆芽,正色相告:“根据这根豆芽推测,正是九月初九进的水,你已经将进水布匹做了手脚。”

洋商翻着白眼,乖乖地接受罚款。但转一下眼珠,马上将了市舶官一军:“你们出口的瓷器,如果到了我们那儿,发现以碎的次的充好,要加倍罚款。”

市舶官叉着腰笑答道:“好啊!”

洋商带回的一船瓷器运到大洋彼岸,急不可耐地跳上岸,邀来各国商人一起检验,谁知,没检验出一个碎碟子,只发现不少绿豆芽生长其间。原来运输途中,绿豆遇水慢慢发芽,无孔不入、见隙就钻,几乎将篓中空隙全填满,任凭风浪颠簸,将瓷器保护得完好无损。洋商愣住了。

市舶官巧妙地运用了水道的智谋,借助绿豆的见水就长的“势”,不仅揭穿了洋商的谎言,还保护了中国的瓷器,可谓善于运用水道的高手。

善于借势——韩信借势用兵计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的一天,刘邦在荥阳宫大发脾气,原来,已经归从他的魏王豹,看到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打败,就借口回故地探望母亲。但他一回到封地,项羽就派人去游说。魏王豹于是决定叛汉联楚,点起10万人马,把守平阳关,截断河口,抗拒汉军,准备跟楚、汉三分天下。刘邦要发兵去攻打。谋士郦食其谏道:“我跟魏王平时有点交情,让我先去劝他一劝,如果他仍然不服,大王再发兵也不迟。”刘邦同意。郦食其火速赶到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见到魏王豹,反复说明利害,要他归附汉王。

魏王豹说:“汉王把诸侯和臣下看作奴仆一样,今天骂,明天骂,我可受不了!请先生别来游说了!”

刘邦见郦食其碰了钉子回来,气得七窍生烟,即命韩信为左丞相,和灌婴、曹参统帅10万大军渡河击魏,开辟北方战场。魏王豹闻讯,把重兵调集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来到临晋关,派人一侦察,对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阳(在陕西韩城南)地方魏兵不多。于是就决定在夏阳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们只有100多只,不够用。韩信就派人砍伐木材,并去收买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时候叫罂)。

灌婴和曹参为明白韩信买罂的用意,请他解释。韩信说:“把几十只口小肚大的瓶子封住口,排成长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绳子绑在一起,再用木头夹住,叫作‘木罂’,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筏子多载人啊。”灌婴和曹参好不佩服,就各自去忙着伐木购瓶了。几天功夫,一一准备齐全。这一天,韩信命令灌婴带领一万兵马和100多只船,在临晋关黄河的对岸排开阵势,假装要渡河的样子。魏王豹率领重兵虎视眈眈,严阵以待。谁料想,韩信和曹参却偷偷地带领大军连夜把木罂运到了夏阳。

魏王豹等了几天,并不见临晋关对岸发兵,以为汉军一时不敢渡河。正在这时,安邑守军来报,韩信已攻下安邑,向平阳方向杀将过来。魏王大惊:上游的夏阳向来没有船只,难道汉军是飞过河的?仓促之间领兵去阻挡,但是以木罂渡河的汉军在安邑得手后,士气更旺,一路势如破竹,魏军哪里抵抗得住?魏王豹正想往临晋关退去,灌婴的兵马却趁临晋关空虚之机,挥师渡过河来攻占了关口,也向平阳冲来。两路夹击,腹背受敌的魏王豹只得下马投降。韩信很快平定了魏地。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韩信攻下齐国历下,并一举占领了齐都临淄。

齐王田广慌忙赶到楚国向楚王项羽求救:“霸王,您是各国盟主,现在敝国情况万分危急,您总不能见死不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