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水之道:水的无为自然哲学与处世立业之道
8457000000029

第29章 急流澄清(2)

且说韩信派人刺探赵军情况,听说陈馀没有按照李左车的计策行事,这才大胆地向那狭长的隘路挺进。在不到井陉口30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半夜里发出突击的命令,挑选两千轻骑,让他们每人携带一面红色汉旗,从近道沿着山路隐蔽行进到赵军军营附近。临行前,韩信对他们说:“赵军看到我军败退,一定会倾巢出动追击我军,到那时你们迅即冲入赵营,把他们的旗帜拔了,换上我军的旗帜。”

接着,韩信派一万人作先头部队,开出营寨,面向赵军,背向河水,排开了阵势。赵军见后,都嘲笑汉军愚蠢。天亮后,韩信率领部分军队开出井陉口隘道。赵军果然全部拉出军队迎击。双方交战了很久,汉军假装败退,赵军全力追击,远离了军营。韩信事先派出的那2000轻骑,早已埋伏在赵营的附近,这时趁机冲入赵营,把赵国的旗帜都拔了,换上了2000面汉军的旗帜。

再说韩信、张耳率军退入背水的军阵之中,因为那里没有退路了,个个拼死作战,赵军一下子不能取胜。打了一阵拉据战,赵军想收兵回营,可是回头一看,营帐上全是汉军的红色旗帜,大为惊恐,以为汉军已经俘虏了赵王及他们的将领们了。汉军见赵军阵势大乱,趁机两路夹击,大破赵军,杀了陈馀,活捉了赵王歇和李左车。

战斗结束后,有人问韩信:“兵法上说,作战时要背山临水,可是将军却背水为阵,反其道而行,这是什么战术呀?”

韩信说:“兵书上说,‘必须把军队置于险境,士兵才能奋勇作战,然后可以绝处逢生,获得胜利。’我刚统率军队,大家并非都能心悦诚服地服从我指挥。众心不一,好比赶着一群没有受过作战训练的市民开赴战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置之死地,使每个人都被迫自觉地投入作战;如果放在生地,有退路,那么,这群人就会逃走了。这样,我怎么能指挥这支军队作战制敌呢?”

诸将都非常佩服地说:“这真是我们想不到的啊!”

背水一战,本非必死之地,而为激发斗志,韩信人为地设置一死地,这正是水道急流澄清之计的巧妙应用。商战也是如此,突遇强敌汹汹扑不断,不得不倾力以赴,于是向员工坦诚交注,说明当前处境,激起敌忾同仇,必能收意外之效。所以孙子特别说:“死地者,吾将示以不活。”

1970—1979年,先后发生了3次全球性的石油危机,石油价格由10年前的每桶1.8美元,猛增至32美元。在一次次冲击面前,西方许多耗能企业纷纷落马,经营陷入一片混乱。经济战略家们苦思冥想,或公开对抗,或谴责咒骂,或威胁恫吓,或屈膝投降,但都不是彻底摆脱困难的良策。日本的一些企业则不然,它们经受住了冲击的考验,把危机变成了转机,使其经济更富有竞争力,在危机中求生存,谋发展。

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在于它没有和石油生产国进行顶牛式的对抗,而是以他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独辟蹊径。一方面,它向石油大亨们暗送秋波,大献殷勤,确保石油来源;另一方面,它抓住了人们追求低耗的新趋势,猛攻低耗技术产品,生产了用电子控制的节能型小汽车,价格仅是美国产品的一半。随着日本小汽车波涛似地涌进西方市场,日本获得了贸易顺差。所以,日本在石油危机中,反而借水道急流澄清的谋略捞到了实际的好处。

急流澄清——韩世忠自塞归路

南宋时代与岳飞齐名的抗金英雄韩世忠,一次奉命率所部人马去征讨叛将李复。韩世忠的人马不足1000人,而叛军却有数万人。

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韩世忠依然从容不迫。当部队追到临淄河时,韩世忠命军士分作四队,布设铁蒺藜自塞归路,告示全军:进则胜,退则死,逃者命后队剿杀。于是全军上下视死如归,拼命冲杀,没有一个回头看的,终于大破叛军,李复也被乱军杀死。

韩世忠率军乘胜追至宿迁。此时叛军仍然尚有万余人,正在饮酒取乐。韩世忠感到以千敌万,仍然难有取胜的把握,于是决心从心理上震撼敌人。韩世忠单人独马于夜里来到叛军营中,呼喊道:“大军到了,你们赶快收起兵器,卷起铠甲,我可以保全你们的生命!”

叛军恐惧,跪着向韩世忠进奉酒肉。韩沉着地下马解鞍,把酒和肉都吃光了。叛军看到韩世忠从容的气度,于是全部请求投降。

患与利,弱与强,是战争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在某时某地陷于祸患之中,处于弱势之境。要想摆脱不利地位,就必须善于运用水道急流澄清的谋略,人为地创造条件,化压力为动力,化不利为有利,变劣势为优势,从而克敌制胜。

再看一则水道急流澄清的谋略。

一天,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总公司亨利·霍金士在电视台作了一则产品广告,宣称:“本公司以往的产品中由于加入了有毒的防腐剂,对人体有害,奉劝顾客慎重使用。”亨利还坦率直言,他是偶然从化验鉴定报告单上发现这种情况的,这种防腐添加剂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但带有轻微的毒素,长期服用,有害身体健康。最后他毅然宣布:“本公司不再使用有毒的防腐添加剂!”

这则广告无异是家丑外扬,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亨利是这样设想的:作为经营者不能惟利是图,而应当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主动披露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以诚为本,开诚相见,以心换心,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诚实的形象,以换取消费者的信任,从而招徕顾客,赢得市场。

广大顾客对亨利的“家丑外扬”非常欣赏,但亨利却招来同行业的激烈反对和诋毁,因为几乎所有的食品加工厂都使用防腐剂来保鲜食品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亨利的这一招,使其他的食品厂商处于不利的境地。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又是做广告,又是写文章,进行公开辩论,声言食品防腐剂的添加,是为了使其发挥保鲜作用,虽有微量毒素,并不有害人体健康,利多弊少。指责亨利的广告是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进而还对亨利公司的产品进行抵制。

亨利仍然我行我素,一方面坚持防腐剂有毒对人体有害的观点,一方面生产不加有毒防腐剂的产品。双方争论不休,无从定案。

这场争论旷日持久,连续了4年时间,亨利公司毕竟势孤力薄,产品在市场上节节败退,公司濒临倒闭的边缘。

然而,亨利在广告中所说的毕竟是事实。食品防腐添加剂确实含有毒素,对人体确实有害,所以他的所作所为获得了顾客的欢迎和政府的赞赏。在争辩的过程中使他名声大振,确立了诚实企业家的形象。就在他近于倾家荡产时,政府的权威部门支持了他的观点和做法。于是,顾客就放心地使用亨利公司的产品。他在短时期内就恢复了元气,一度滞销的产品成为热门货。他趁机扩大生产,在美国食品加工工业中名列第一。这是水道急流澄清谋略在商战中的应用。

急流澄清——项羽破釜沉舟勇者胜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12月,秦军仗着兵多粮足,想要很快把巨鹿拿下来,攻城部队打得十分猛烈。城中的赵军由于兵少粮尽,很是危险。陈余率领几万人驻在城北;张耳的儿子张敖率领一万多人,和先后前来援救的燕军齐军,都在陈余军的附近扎下营寨,筑起壁垒。但是他们惧怕强大的秦军,都互相观望,谁也不敢出去交锋。有一次,陈余被张耳逼得没有办法,派出5000人去攻打秦军,结果全被消灭了。

再说项羽杀了宋义以后,就派英布、蒲将军率领2万人做先锋,渡过漳水,切断秦军运粮的甬道,把章邯和王离的军队隔离开。然后,项羽率领主力部队随后急进。在渡河的时候,项羽下令把全军的釜甑(饭锅)通通砸破,把所有的渡船一律凿沉,把全部的营帐完全烧毁,士兵们每人只准带三天的干粮,准备和秦军决死战斗,不得胜利,决不活着回来。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全军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楚军一到战场,就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以雷霆万钧的气势,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同秦军展开了激战。楚国士兵无不以一当十,向秦军猛冲、猛打、猛追,不给秦军以喘息的机会。经过九次激烈的战斗,楚军把秦军杀得大败。这时候,其他的援救赵国的军队也都投入了战斗,杀死秦将苏角,活捉王离,迫使另一名秦将涉閒[Shè—jiān]]自杀。秦军主力被击溃了,巨鹿得到了解救。

当楚军同秦军激战的时候,其他各路救兵的将领都畏敌如虎,只敢躲在壁垒上观战。他们看到楚军勇猛冲杀、浴血奋战的情景,都吓呆了。

战争结束以后,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他们不敢走进营门,都是跪着爬行向前,也不敢抬头看项羽。从此,项羽威震天下。各诸侯都一致拥戴项羽为“诸侯上将军”,都愿意当他的部属,听他的指挥。

“破釜沉舟”强调的是后无退路、背水一战意志力,是急流澄清谋略的极至,似乎有点鲁莽、草率之嫌,是否适合于商界?

被誉为“敢作敢为中国第一人”的牟其中,1987年底制订了一个“飞天计划”,联合国内300多家国企,以轻纺、机电、食品等去与前苏联作易货贸易,换苏制民用飞机。经过数年上上下下的攻垒式游说,其中又发生苏联解体突变,但牟其中知难而上,志在必得,义无返顾,结果成功换回四架图154,赚取了可观的利润,创造了商界一大奇迹。

牟其中正是使用了水道的急流澄清之法,成亦然,败亦然,决不退缩,破釜沉舟。这一点成了他成功的关键,否则他在诸多困难面前早打退堂鼓了。显见,水道的急流澄清一样适用于商界。

急流澄清——朱元璋毁船取太平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红巾军领导之一郭子兴用朱元璋之计,一举攻下和州。和州东南靠长江,城小,驻军又多,攻下和州后,虽然几次顶住了元军的进攻,但粮草奇缺,而和州与太平(今安徽当涂)隔江相望,太平附近则十分富饶。

因此从这年五月起,朱元璋开始谋求渡江。正好巢湖一带的俞通海愿意以千艘水舟来归附朱元璋。朱元璋自然十分高兴,乘大雨水涨,突破元军的封锁,将千艘水舟带出巢湖。

当时诸将要求利用这支水军直捣集庆(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分析了当时形势,认为攻打集庆,必先从采石开始,而长江对岸的采石是军事重镇,有重兵把守,因此要取采石,又必先攻下临江的朱渚。

六月,朱元璋率军乘风引帆,一举拿下朱渚,并乘胜攻下采石。因此沿江一带为朱元璋所控制。当时渡江是因为和州饥荒,因此将士们渡江后,见到粮食牲口,就欢天喜地,抢着搬运,想着如何多弄些粮食运回和州再慢慢享用。

朱元璋深知这点,对徐达说:“我们非常幸运,渡江成功了,但如果我们仅仅弄点粮草后又退守和州,终非长久之计,江东一带又会落到元军手中,还不如趁势打开局面,直取太平,站稳脚跟。”朱元璋和徐达等商议计定,下令把所有船缆砍断,把船推入长江急流,任其漂流而去,没了船,就不可能回到和州了。

朱元璋召集诸将,对他们说:“前面不远就是太平府,那里女子玉帛,无所不有,现在我带领你们去攻打太平。”

既然已没有退路,太平对长期饥饿的将士们又是那么有吸引力,因此,朱元璋乘胜一举攻下太平。

攻下太平后,发布文告,严禁嫖掠,违令者斩,城内士兵百姓很快安定下来。

这样,太平重镇成了朱元璋攻取集庆的重要据点。

在这里,朱元璋成功地运用了水道急流澄清的谋略。人处在一种前进则存、后退则亡的生死存亡抉择之际,没有后路可退的境地中,只好横下一条心,千方百计、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了。当然这样的决策,是必须经过周密思考,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仔细分析后方能作出的,而且决策者必须有胆有识、多谋善略。

我们再看一个水道在商战中应用的实例。

“景泰蓝王”陈玉书在资金有限、市场未明朗的情况下,看准机会,急流澄清,毅然作出订购北京工艺品公司库存的2000多万元景泰蓝,结果一举发家。

正因为商界风云莫测,商家一举一动往往无不带有冒险性,一旦作出了正确判断,就要有坚定的决心令之变为现实,如果畏首畏脑,犹犹豫豫,将会痛失良机,这时意志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也正是需用水到急流澄清之法的时候。

陈玉书于1972年离开了当时混乱不堪的内地,赴香港谋生。抵港后,他靠卖苦力维持生活,当过地盘工人,仓库管理员。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陈玉书在维多利亚公园碰到了一个妇女正为孩子荡秋千,她体弱无力荡不起来,他帮了她。没想到这一帮竟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原来这位妇女是印尼驻港领事馆的一个高官太太,她丈夫为陈玉书谋到了一个能为印尼华商办理签证手续的职位,他因此发了小财。

有了点经济基础后,陈玉书立即投身于做生意,经营过茶叶,推销过收音机。1975年,急于求成的陈玉书在两位港商的安排下,与台商做生意,购台湾涤纶布往大陆,数额高达400万美元。岂料这两位港商与台商有勾结,存心骗钱。当他在海关开仓验货时,惊得目瞪口呆,原来高价买来的全是废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