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之水掬黛心
843200000018

第18章

听了这话扭头看着,又回过头,笑道:“你倒是要蟾宫折桂不成?若是别的也罢了,独这个不成的。”

宝玉好奇地问原因,紫鹃一面给黛玉梳着留下披散的青丝,轻轻用绿色丝绦挽在肩后,一面不紧不慢地道:“这个原本不是寻常人用的,宝二爷你且悄悄那玉虎身上的印记,哪一个是寻常的?”

宝玉听了,果然拿过来翻看,不由得惊吓了一跳,口内只道:“我的天,这不是咱们家里那些御笔题写的匾上的玉玺印记么?”

宝钗听了讶然,忙也凑过去瞧,细细打量了一番,半日才瞅着黛玉笑道:“竟是宫里的东西呢!”

一时人都散了,宝钗径自到了王夫人房里,却见母亲也在,便笑道:“倒不承想妈也在姨妈这里。”

王夫人忙招手叫她坐下,道:“如今正说着你大姐姐在宫里,几年也不得见一面儿呢!”

说着眼里噙着一汪泪,形容更凄楚了些,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哪里有不替儿女打算的?偏她从小儿志气大,我原本也想她若能得了富贵,我们一家子也就更好些,谁想这一去就是这么些年,竟再没一见的了!说着宫里多荣光,可是不过就是比普通丫头体面一些罢了,若得了皇上的眼还好些,只是有的宫人一辈子也见不得皇上的面儿呢!”

眼见王夫人眼泪楚楚的,薛姨妈和宝钗忙劝道:“大姑娘(大姐姐)是个有福气的,生在大年初一里,天下能有几个的?来日必定是个贵妃的命呢,到时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可是金凤凰一般尊贵,又给家里添些光彩,姐姐(姨妈)也能挺直了腰杆子在家里做主,这一点子的苦楚也算是熬得尽了。”

王夫人瞅着宝钗端庄沉稳的模样,复又拭泪笑道:“我倒是喜欢宝丫头这么稳重的模样性格儿,若能有这么一个识大体的媳妇劝解着一些儿宝玉,让他上学长进,不跟那些狐媚子霸道的厮混,我一辈子的事情也算是完了。”

宝钗听了这话,早已羞红了脸,撮着衣角顿足道:“姨妈又笑话我!”

一脸小女儿的娇羞之态,恰如牡丹初绽,一掀帘子出去了。

这里薛姨妈方觑着王夫人的脸色道:“不瞒姐姐说,我原也想叫宝丫头进了宫,争取一些富贵的,只是我们门第比不得姐姐这里,竟也没有门路。今儿听姐姐这么一说,我竟也舍不得宝丫头到那里去,虽说有富贵,可是到底蟠儿是不能指望的,倒是留着宝丫头在身边才好。只是她那把金锁,是个和尚给的,说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

王夫人听了双手一拍,脸上尽是喜色,笑道:“这可不就是天赐良缘了?我们家宝玉就是胎里衔了一块通灵宝玉呢!如今宝丫头又有了金,可不就是金玉良缘的?”

薛姨妈本就是为金玉良缘而来,毕竟贾家的富贵比王府里还体面,再者宝玉也是知根知底,模样儿清俊,虽然皇宫更是富贵,但是薛家已不能少了宝钗坐镇,因此她掩住心中的喜悦,口内只推辞道:“宝丫头倒是比宝玉大了两岁呢,门第也比不得姐姐这里,更比不得林姑娘门第清贵,只怕老太太是不愿意的!”

王夫人胸有成竹,道:“妹妹只管宽心,难道是没听过‘女大二,节节长’的话?大两岁模样人品稳重,才好处处劝着宝玉一些。我很是中意宝丫头的,如今你们只宽心住下,我是宝玉的亲娘,还有个女儿在宫里做女史,我做主宝玉的婚事还是有些分量的。纵是老太太不愿意又能如何?到底和宝玉隔了一层!”

薛姨妈更是喜欢,因此金玉良缘便在姐儿两个话里拍板定下了。

眼见天已深秋,处处红消翠稀,黛玉启窗,撩起珠帘看时,却是黄花如画,落叶满地,独不见枝头红枫叶。

可喜天气清朗,朗空如碧,层层叠叠的云彩忽卷忽舒,有些蒙胧,衬着地上的枯草,亦有些萧瑟。

黛玉轻叹道:“这时候,寒山寺的枫叶,必定红了罢!”

眉头轻拢,又念起了家乡的山水,家乡的红枫叶,以及更多的,是没有自己承欢膝下的父母。

如露的眼波,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波光,眉梢的愁思,越发浓重了。

这些时候里,人情冷漠,她深有体会,也越发寂寞,虽有紫鹃等人解劝,却不曾解开半分心事,每每不喜与那些惟利是图之人结交,自是落了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名声。

加上宝玉言语无忌,动不动总是惹恼了她脆弱的心,哭得也厉害了一些儿。

是不是,前世欠了他什么?不然为何每每在他跟前如活在眼泪之中?

“姑娘披件衣裳罢,如今天也凉了,仔细着风。”

紫鹃说着,拿着一件披风过来细心地替黛玉披上,又替她拢了拢散下来的鬓发。

“姑娘你瞧瞧,我拿了什么来!”雪雁清脆的声音扬起,一阵风似的揭开帘子进来。

紫鹃喝道:“雪雁你作死的,也不轻些儿,带了风进来,姑娘着凉可怎么好?”

黛玉笑道:“雪雁从小儿就是这般,你也莫责怪她了,倒是拿了什么东西来这般喜欢?”

雪雁重新出去,笑吟吟地由着小丫鬟掀了帘子她进来,怀里却抱着一只玉色美人耸肩瓶,瓶中插着一枝枫叶。

黛玉面上登时现出一些惊喜,笑道:“是枫叶!”

忙走过来,雪雁将枫叶连瓶放在了几上,红叶婆娑,艳若胭脂,偶尔夹杂着一些红中泛黄的叶子,却更增了几分韵致。

黛玉笑开了一张清润的小脸蛋,道:“是北静王爷打发人送来的罢?”

雪雁笑道:“自然是王爷了,王爷打发枫红送来的,如今那枫红正在宝二爷书房里吃酒作耍呢!”

黛玉听了笑道:“这个枫红倒是个极淘气的,若果然有心,倒是将念儿送我解闷才好!”

“念儿来了!念儿来了!”

那只大鹦鹉念儿的声音由远及近,黛玉惊喜地掀开窗上珠帘,探身出去,一点黑点倏忽落在她的手心。

黛玉伸手轻轻抚摸着念儿的羽毛,又忙命雪雁拿了食水来喂它,问道:“念儿怎么来了?是枫红带你来的?”

念儿啄着黛玉手里的糕点碎屑,豆大的小眼圆溜溜地瞪着黛玉,叫道:“王爷来了!王爷来了!”

黛玉听了微微一怔,轻道:“王爷也来了?这时候偏过来做什么?”

念儿叫道:“送礼!送礼!皇上的赏礼!”

正在这时,鸳鸯进来道:“姑娘换了衣裳到老太太房里罢,今儿皇上打发北静王爷送了皇上赏的节礼来。”

黛玉听了微微一顿,点头答应了,放下念儿,略换了几件衣裳就到贾母房中。

果然已经堆了一些箱笼锦盒等物,薛姨妈和王夫人宝钗等也都在座,凤姐儿站着凑趣。

见到黛玉进来,薛姨妈便先笑道:“真真林姑娘好福气的,竟有当今赏赐了中秋的节礼来,还是北静王爷亲自送来呢!才说着那北静王爷文采风流,是个极出众的人物。”

黛玉淡淡一笑,道:“不过就是因父亲的缘故,所以略得一些体面罢,哪里有什么福气的。”

贾母笑道:“正是呢,我们林丫头,不过就是姑老爷的缘故,所以节礼寿礼都是赏一些的,哪里比得上宝丫头的好处。真真不是我说的,虽来了没多少时候,却是果然稳重和平,处处妥当的一个好孩子,明年的待选必定是成的。”

宝钗听贾母夸赞,早已扭过头和金钏儿说话去了。

王夫人笑道:“我也说宝丫头极好的,这样稳重大方,来日必定是个贤妻。”

薛姨妈口内谦虚道:“宝丫头哪里有老太太和姐姐说的这样好,若果然是好的,也不必我操心了!”

黛玉略和贾母王夫人等人说了些话,宝钗便约她出来。

一时走到了水池处,可巧水亭中有一把古琴在几上,原是黛玉闲的时候在这里打发时候的,昨儿也未曾收回。

宝钗走了过去,轻轻拨弄了几声,笑道:“我弹曲儿给妹妹听可好?”

黛玉终究是小了宝钗几岁,虽然聪颖,却不解宝钗之心,也不便拂她兴头,便倚着栏杆坐下,拿着旁边的糕点碎屑抛到水池中喂鱼,只见残荷之下,红鲤青鲫来回穿梭,倒也颇为有趣。

琴音渺渺,厚实而稳重,虽然极力空灵,却终究因为心性而无所得。

黛玉听是一曲百鸟朝凤,隐隐带着三分春风得意的青云之志,隐然曲中以自己为凤,欲招百鸟。

隐隐听到一阵脚步声,一声浑厚却温和的声音道:“倒不曾想,竟还有琴音相伴这小桥流水。”

随着一声轻笑,只见一株石榴树下转过两个人来,一是水溶,一是宝玉。

水溶一身素色白衣,绣着五爪银龙,腰束玉带,两年不见,更形显得风流潇洒,一双明眸愈加清澈深邃,飘逸中也稳重了许多,嘴角含笑,好一个风流人儿,竟没半分人间俗气,令一旁红衣飘逸的宝玉相形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