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在支配着我们的行为?是心中所想吗?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并不那么符合我们的心愿,反而更加符合我们所扮演的角色。比如,作为一家之长,当心里很难过的时候,往往不会按照心中所愿那样大哭一场,反而会故作坚强以具有一家之长的风范。由此可见,我们的行为往往是由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决定的,我们的大多数行为都属于角色行为。然而,这种角色行为又是由什么“导演”、决定的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答布”导演了人类的角色行为。
所谓“答布”是指一种传统的习惯和禁律,是人类社会初期的一种生活规范。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很低,人的认识非常有限。那时,人们将神怪、污秽事物视作禁忌,认为一旦触犯,就会蒙受灾难,因此,人们躲避它们、敬畏它们。久而久之,这种信念便成为一种习俗,也就是被人们称为“答布”的东西。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渐渐认识到,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社会活动规范或法则,否则就可能遭到群体中其他成员的攻击。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所需要遵守的社会角色规范已经远不是“答布”足以描述的,但有一点却越发的明显,那就是,人们的角色行为必须遵守相应的角色规范,这就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答布效应”。
“答布效应”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公司,我们扮演的是公司职员的角色,我们的行为就必须符合公司的相关制度、规范;在家里,我们的角色是父母,那么我们的行为就必须符合相应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要用心教养子女、关爱孩子,而不能对子女有失照顾,等等。心理学上所说的答布效应的“答布”比历史学家们所说的“答布”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后者是指法律诞生前的公共规范;前者是指社会中,如宪法、各种政策规定、党纪、各种道德法规、各类公约守则等明文规定的角色规范,以及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
生活中,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场合,我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而我们要遵守的角色规范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自省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清楚地知道相应的角色规范,并且严格地用这种规范来要求自己的行为。比如,同样20几岁,恋爱中的女人可以任性地要男友用其一个月的工资为自己买条裙子以证明他爱自己;但作为妻子的女人则不能有这样的行为,因为这不符合妻子那“会持家、识大体、懂事”的角色规范。又比如,男人在成家之前可以不必与任何人打招呼就与朋友彻夜欢谈、畅饮,但当男人成为丈夫,这种不符合丈夫角色规范的行为势必会激起妻子的不满,甚至是身边所有的人的责备和不认可。
答布效应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必须遵守角色规范中那些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明确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情况下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这看起来似乎是一条束缚我们的锁链,但却非常必要,唯有明确了这些,我们才能成功地演好人生这出戏,社会这个大舞台才能顺利运营。
当然,我们说要遵守角色规范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生活,在角色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心中所好来进行创新性的行为。这样的人生将不仅是成功的,更是精彩的和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