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哈洛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为几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子找到了两个代理猴妈妈,一只代理猴妈妈是用金属制成,金属猴妈妈的胸前放有一个奶瓶,确保小猴子可以喝到奶;另一只代理猴妈妈的质地为棉布,它与真猴子极为相似,但是胸前没有任何哺奶设施。之后,哈洛找来了两个笼子,一只笼子里放有金属猴妈妈和布偶猴妈妈,另一只笼子里只有金属猴妈妈。
按照常人的思维模式,小猴子肯定会亲近安有奶瓶的金属猴妈妈,俗话说得好,“有奶便是娘”。奇怪的是,小猴子仿佛对金属猴妈妈十分排斥,反应异常冷淡。除非肚子饿得受不了才会接近它;对于布偶妈妈,小猴子却是另外一种态度。它们有事没事都喜欢紧紧地抱着布偶妈妈,如果受到惊吓,小猴子更是飞一般地逃进布偶妈妈的怀中,以便寻求安慰。
随后,哈洛放进一只玩具跳蛙,从没有接触过此类玩具的小猴子惊慌失措,一个劲地抱住布偶妈妈不撒手。慢慢地,小猴子发现这只跳蛙没有什么危险性,就会试探接触,最后兴致勃勃地玩弄起来。可是,在只有金属猴妈妈的笼子里长大的小猴子,看见跳蛙后十分恐惧,一直躲在角落里吱吱叫唤个不停,既不靠近金属猴妈妈,也不愿意触碰玩具跳蛙。显然,它陷入紧张与不安之中。
根据这个实验,哈洛得出一个结论:小猴子对妈妈的依恋不在于有没有奶吃,而是在于有没有温柔而直接的接触。
其实,在只有金属猴妈妈的环境中长大的小猴子是典型性“皮肤饥饿”的表现。这种表现在心理学上的解释为,如果一个人长期缺少拥抱等肢体接触,潜意识里就会产生一种对他人的爱、关心和抚慰的渴望感。当这种感觉过于强烈,就会产生病态心理。病态心理最直接的不良后果就是一个人的情绪平衡能力受损、难以建立自信心及缺乏对别人关爱的能力。众所周知,孩童时期的我们十分迷恋母亲的怀抱,甚至母亲身上的气味。通过与母亲拥抱、接触、直视母亲的目光等方式,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就会油然而生。究其原因,是因为母亲的触摸“喂饱”了孩子饥饿的皮肤。
恋人之间更是如此,不要以为我们长大了,我们的皮肤就不会饥饿了。正因为我们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太久,所以我们才更加需要被拥抱。一对恋人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两个人了,他们之间的亲吻、拥抱、爱抚,都是对“皮肤饥饿”的一种爱的滋养。恋人之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接触才会觉得彼此之间更加亲近和甜蜜。
我们之前讲过延迟满足,它与喂饱恋人的“皮肤”并不矛盾。延迟满足并不代表任何形式的亲密行为都不满足。我们要保留的只是那个底线,但是其他恋人之间该有的东西,我们不能吝啬。想想看,你们声称彼此是恋人,但是相恋一年却连手都没有碰过,拥抱和亲吻就更别说了,你以为这样的爱情是纯洁的,可对方也许会认为你根本就不爱他(她)呢,这样的状况达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对方跟你分手,一是对方做出更加出格的行为来满足自己长期饥渴的皮肤。
所以,你要如何选择呢?如果你不想彼此的爱情走得太快,不想让对方的“饥渴”破坏你对爱情的美好憧憬,那就别让他的手闲着,把你的手放进他的手里吧,你会发现肢体的亲近也让彼此的心变得亲近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