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其实不懂心理学
8394000000002

第2章 超限效应——世上有太多孙悟空

所谓“超限效应”,顾名思义,就是超出了限度而造成的效应。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指的就是人们的语言或行为频度过快或过慢,超出了人们心理上感觉美好的限度,从而造成的反面效果。

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去教堂听牧师演讲。开始几分钟,他觉得牧师讲得太好了,令他大受感动,因而准备捐一笔巨款。十几分钟后,牧师还在讲,马克·吐温觉得有些烦躁了,于是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就算了。半个小时后,牧师依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马克·吐温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终于,在两个小时后,牧师结束了他冗长的演讲。马克·吐温耐着性子听完演讲,早就气不打一处来了,结果他不但没有捐一分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世事往往如此,牧师可能永远也不知道,如果他把自己的演讲缩短一些,反而会得到更多的捐款。

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就是超限效应。最有意思的超限效应案例,恐怕要属电影《大话西游》中的唐僧了。他把孙悟空“折磨”得想杀他,把小妖怪们“折磨”得自杀,形象地表现了超限效应。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大话西游》中的案例基本不会有,但马克·吐温式的反应恐怕为数不少。

当今世界,无论是演讲、商谈,甚至聊天,都讲究关键三分钟。即需在三分钟内将自己的主要信息传达给对方,让对方在精力最集中、心情最“愉悦”的时候接收到你的信息,千万不要冗长拖沓。

比如,世界上最著名的演讲之一,已流传百年之久的林肯葛底斯堡演讲,它只有短短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却被人们传诵至今。如果这次演讲是一次长达几个小时的冗长演讲,恐怕也早已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所以,要想让你的演讲取得成功,那么就应在三分钟以内完全展现自己的魅力,并以自己的魅力抓住听众。

不仅演讲如此,两个人的交谈同样如此。在与人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节奏、控制时间,重要的内容一定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整传达出去。如果谈话时间过长,根据超限效应,必定会使对方成为不耐烦的“孙悟空”,恨不得拎起金箍棒一棍子砸死你这个唠叨的“师父”。当你在与对方交流中,发现对方已经开始看表,注意力开始分散,甚至东张西望时,无论事情有没有说完,都请停止吧,因为接下来你说的话都将是白白浪费口水,对方已经连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了。

不仅拖沓是交流的天敌,过于频繁的交流同样会造成超限效应。比如当今很多广告都有播放频率过高的问题。商家以为花大钱,多播放广告,就能使受众更深刻地记住自己的产品。从心理学上的确如此,但商家却忘记了过高的频率会造成超限效应,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尽管广告宣传是需要有一定的密度,从多维度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但是一定要适可而止。这就和你对某个人反复强调一个问题一样,强调会令人印象深刻,但三番五次地强调就会让人想变成“孙悟空”。

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记住无论与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交流或传达信息,都必须注意“度”的问题,把握时间上的度和频率上的度,只有这样,才更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避免超限效应带来的尴尬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