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工作的第一本心理书
8389200000029

第29章 客户的合作“要求”越来越多

面对客户的“得寸进尺”,要适时喊停,最终让其主动上门“求”你,这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6.1 别惯客户“得寸进尺”的坏毛病

在跟进客户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客户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销售人员商定后,同意对方的要求,而后,客户的要求“变本加厉”,越来越多,着实让我们为难。

中国某公司向韩国某公司出口丁苯橡胶已达一年。在第二年,中方根据国际市场行情,向韩方再次报出了一个比第一年低的价格——1100美元/吨(前一年1200美元/吨),以吸引韩方继续与中方合作。

看到这一报价,韩方首先表示可以合作,但是这次拒绝到中国谈判,反而要求中方代表远赴韩国进行谈判。中方代表为了拿到这个大订单,便爽快地同意了对方的异国谈判要求。

可是到了韩国后,韩方代表又说有事暂缓谈判,具体的谈判时间韩方再行通知。中方派去的代表只能乖乖地等着对方的通知。

几天后,韩方代表打来电话,要求做一次谈判前的沟通。中方如期到指定的地点见面,此次沟通的主题是货物的运输费用。在1100美元的报价下,中方需要支付运输成本,而中方考虑到此次采购的数量增多,负担运输成本也是可以的,便答应了,此次双方都很愉快地离开了现场,等待着一周后的签约。

可谁知,第二天,韩方的代表却说最近有好几家企业在找他们合作,而且给出的价格很优惠,所以中方如果不降价的话,此次的合作恐怕就要终止了。

听到对方这么讲,中方的代表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目前韩方的“反悔”着实让中方代表无法回去交差啊!于是,他们回复:三天后给予最终的答复。然后离开了。

回去后,中方的代表觉得,对方的“要求”越来越多跟自己的连续让步一定有着莫大的关联,心想:降价合作与不合作的差别也不大,还不如冒险试一把呢!于是中方代表打通了电话,并严肃地讲道:“这三天我们做了韩国的市场调查,我们的报价不仅不高,还是目前最低的,甚至低于你们本国的批发价,所以我们总部要求此次的合作价必须增加到1190美元/吨。请贵方认真斟酌,如有合作意向,三天内请致电,我们随时保持联系。”

其实韩方也自知此次中方的报价是有优势的,只不过想省一点是一点,不承想最后把“兔子”逼急了,韩方真可谓得不偿失。无奈之下,只好主动致电过去,要求重新商谈,可中方的态度很明确,价格绝不再降。

又经过几轮的商榷,最终中方以1100美元/吨的价格与韩方达成交易,但是原来商定的运输费用一项开支由韩方自己承担。

可以说,在此次的合作中,韩方有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嫌疑了。不过这也确实给我们销售人员提了一个醒:别太过分纵容你的客户了,否则他只会变本加厉地要求你,让你处于被动中。面对那些要求不断的客户,你不妨学学中方代表的做法,适时中断他们“贪婪”的念头,让双方在公平的局势下进行谈判合作。

一般情况下,客户会以什么方式或者举动来表达自己越来越多的要求呢?

1)客户延迟谈判沟通的时间。

2)客户要求我们先做出某些让步,才同意谈判。

3)客户拿对手作比,并按照其他对手给出的优惠政策为参考标准。

4)客户放出烟幕弹,让你误认为他已经打算放弃与你合作了。

6.2 蔡加尼克效应:适时喊停,让客户冷静一下

面对客户“永无止境”的要求,你不妨试着中场叫停,让客户冷静一下,看清形式。这正是受到了心理学中的蔡加尼克效应的启示。

1927年,蔡加尼克根据“场论观点”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在其中的一个经典性研究中,他分派给受试者15~22种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繁简不一,形式也不一样,有的属于手工操作的性质,有的要靠智能来解答,比如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从77倒数到9;拼图;演算数学题,等等。但每一项任务的完成时间基本上都是几分钟。

这些任务被一分为二,一部分任务不限受试者的时间,允许他们坚持完成,直到发现答案为止;而另一部分任务会在受试者完成一半时打断,强制他们停止操作,让他们去进行下一个任务或做别的事情。在这里,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任务的出现顺序都是随机排列的。

之后,蔡加尼克让他们回忆自己都做过哪些任务。

结果发现,约有50%的任务能被回忆起来,其中,未完成的任务被回想起来的概率为68%,而已完成的任务只能被回想起43%。

由此,蔡加尼克总结:人们总是对未完成的工作念念不忘。

这是什么原因呢?

蔡加尼克认为,在进行任务时,人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会在任务完成时消失,而在任务没有完成却被迫停止时,人们的紧张状态还会再持续一段时间,有时持续十几分钟,有时却会持续24小时。在实验中,任务结束时,受试者的思想更倾向于那些未完成的任务,因而回想起未完成的任务更多。

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回忆的变量,蔡加尼克又设计了一些实验,并发现了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中断与保持的关系”。蔡加尼克把受试者分成两组,一组在任务的中途或快要结束时被打断;另一组在任务开始后不久就被打断。结果发现,前组的回忆数量明显高于后组。也就是说,蔡加尼克效应会随着受试者越来越接近任务结果而逐渐明显。所以,中断的时间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有差异。

第二个问题是“个性与保持的关系”。蔡加尼克在实验中发现,受试者的个性也会影响保持水平。例如,爱挑战的受试者比甘于平庸的受试者具有更高的蔡加尼克效应。也就是说,高成就的受试者对已完成的任务能很快忘记,从而集中精力在未完成的任务上;而低成就的受试者则对尚未完成的任务缺乏积极的欲望,对能否完成这些任务不抱信心,也不感兴趣。

后来,一些心理学家也曾重复过这类实验,大部分都证实了蔡加尼克效应的存在,但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归纳起来,有下述几种:

(1)中断任务会引起受试者的一种不满的自我体验,它导致受试者为发泄这种不满而激发动机,产生更清晰的回忆。

(2)中断任务具有一种强化的效应,可以促使受试者做出力求完成任务的反应。

(3)从格式塔理论角度说,受试者具有一种力求完整的心理,而中断任务则破坏了这种完整性,导致受试者为争取完整性而对它念念不忘。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人们对未完成的工作耿耿于怀,我们现在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借助蔡加尼克效应的启示,及时地对客户的诸多要求进行阻止,让其对未完成的工作耿耿于怀,此时他们的内心就会驱使他们向我们适当地妥协,降低合作的标准,这样我们合作交易的被动地位也会扭转过来,双方合作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销售工作中的蔡加尼克效应:

1.客户怎么说我们怎么做,这只会让他变本加厉。

2.客户触到我们的合作底线,只能坚决喊停。

3.中场喊停,让客户感觉到压力,尽快做决定。

6.3 适时中断销售和谈,让自己化被动为主动

已经有很多成功的销售人员证实:巧妙地利用蔡加尼克效应,恰当地控制客户的张力系统,在客户的要求不断、强势劲头最高的时候,突然中断销售谈判,冷冻客户,这时,客户反而因为内心的牵挂而放低姿态,主动上门“求”你合作。

显而易见,蔡加尼克效应在销售工作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才能将其功能发挥到最大呢?你不妨参考以下的提示。

6.3.1 选择好喊停的时机

要想对客户的贪得无厌起到震慑作用,首先你要选择好喊停的时机。这个时机通常是客户在最关注的利益点提出额外要求的时候,例如,客户提了运输费问题、售后问题、让价问题,你不妨先答应其中的两个,在让价上对其喊停,毕竟这才是让其节省最大开支的一项。此时客户的其他要求也就会适当减少,否则他面临的只有合作破裂,这种结果也不是他乐见的。

6.3.2 摆正姿态,声明自己的立场

我们在对客户喊停时,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做到不卑不亢,严肃声明自己的立场与决定,让客户感觉到我方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但是也不要对其表示出不满的情绪,以免真的得罪客户,失去二次谈判的机会。

6.3.3 做好客户再次回头和谈的准备工作

一般在对客户喊停后,大部分有合作意向的客户还是会在内心的驱动下回头再谈的,此时就需要我们销售人员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哪些条件确实是可以让步的,哪些确实是无法让步的,哪些是可以交换价值改变的,等等,还有就是客户所需的一些资料、文件、证明函等也要准备充分,争取客户一回头就能签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