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成长中的人,许多方面还不成熟,有待发展。既然不成熟,难免会犯错误。
可以说,失误和犯错是伴随孩子成长不可避免的现象。而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发生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
父母只有正确地看待孩子的问题,才能做到耐心、细心、精心地教导孩子。不可妄想孩子不犯一点错误,也不可因孩子有错误、有问题悲观绝望,应带着一颗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问题,容许孩子去尝试、去犯错,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我们要做的是纠正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能因怕孩子犯错禁锢孩子,或因孩子的问题小看孩子本身。
提高认识
在解决问题之前,父母首先要懂得区分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成千上万,各有不同,不可能一一列举解决,我们将孩子们的问题归类,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原则。
1.判断孩子的行为是否真的错了,还是父母误解了
有时,孩子令人费解的行为看似离谱,不可原谅,但并非孩子有错或有问题,而是父母不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便能懂得,孩子的一些言行,在性质上并非成人误解的那样。特别是幼年的孩子,其天真的举动根本算不上错误,也算不上有问题。只是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和知识,使孩子们缺乏相应的能力(包括判断力)。
举例说明
笔者曾经的邻居家有个小宝宝喜欢画画,邻里见了都夸宝宝有天分。宝宝听到大人称赞非常高兴,画得更起劲了。
一天,爸爸妈妈买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准备送给同事的孩子作为生日礼物。没想到一转眼工夫,宝宝竟然在裙子上画上了图画,爸爸妈妈非常生气,不由分说打了宝宝,宝宝委屈地哭个不停。
事后,爸爸妈妈冷静下来问道:“为什么在裙子上画画?”宝宝说:“我想让裙子更漂亮,你们看画上花和小动物多好看啊!”听了宝宝的话,爸爸妈妈才意识到不该冲动行事。
由于孩子年纪小,判断能力尚未建立,审美观也与成人有很大差别,因此用成人标准判断孩子的行为既不公平也不科学。就拿此事来说,宝宝并未故意捣乱,而是好心办了“坏事”。
父母应耐心了解真相,并告诉孩子:“你画得确实非常好,但画可以画在纸上,不能随便画在其他东西上。”一方面,肯定孩子绘画的天分,不要打击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规范孩子绘画的行为。
教育当然要讲究规范孩子的言行,教导孩子懂事,但更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可不分青红皂白随便给孩子定“罪”,更不可任意惩罚孩子。
面对孩子出人意料的举动,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局限,再根据其的特点引导孩子更好地认知,逐步规范孩子的言行。
2.父母不要轻易将孩子的问题归咎为“品德问题”
举例说明
一位3岁女孩的母亲说,孩子喜欢“偷东西”,带她去超市时,她经常把超市里的东西放在口袋里。每次发现孩子“偷东西”自己都打她的手,告诉她不能把东西放在口袋里,必须先付钱才能拿走,可孩子却屡教不改。年轻的母亲为此十分焦虑,认为孩子这么小品德就有问题,长大了还得了,可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不再带孩子去超市。
事实上,两三岁的孩子思维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还分不清自己和别人,也不知道东西是有归属的,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也没能意识到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时幼儿拿别人的或未付钱的东西不能叫“偷”,充其量只能算是“本能”。
对此,父母既不能什么都不管,也绝不能打骂孩子,说孩子“偷东西”、“小偷”。教育就是让孩子从无知到有知;父母要做的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逐步让孩子了解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告诉孩子原因,并帮助孩子规范行为。
3.要懂得区别孩子的过错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
对无心之失,父母要学会体谅,并帮着孩子提高认识,改正错误;对有意之过,父母的对策也应视情况而定。切莫轻易给孩子“定罪名”,侮辱人格。
有时,孩子故意犯错并非恶意(注意:故意不等于恶意),只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特别是年幼的孩子,他们的是非观尚未建立,往往又意识不到其行为的错误性和后果。对此,父母不该大动干戈,而应用浅显易懂的言语耐心与孩子讲道理,解释其言行的不当甚至危害,并鼓励、督促孩子改正。
举例说明
笔者曾在一个特殊场合偶然碰见一个6岁小男孩,他趁妈妈不注意将椅子挪开。妈妈差点摔倒,气得转身狠狠打了小男孩一个耳光。一切来得太突然,笔者和朋友们都还没反应过来,这一连串事件就发生了。
其实,大家都看得出来小男孩并没有恶意,他以为这样好玩,把自己的行为当成了游戏。这么大的孩子,还没能清醒认识行为的后果,所以妈妈不该为此大动干戈,而应严肃地将后果告诉孩子:“你这么做妈妈会摔伤,会非常疼。”使其对此有所认识,并告诫孩子绝对不能这么做。
事件中的妈妈,既没有告诉孩子哪里错了,又没有告诫孩子该如何、不该如何,只是打耳光发泄愤怒并不是教育孩子。孩子被当众打耳光,得到的是身心伤害,学到的是如何报复,无法从中获得丝毫有益的教育启发和知识。
如果孩子十多岁,出于报复这么做,性质就不一样了,但父母也不能以暴制暴。孩子的报复心和暴力倾向往往就是以父母不当行为为榜样的。而且以暴制暴只会引发更深的误解,甚至仇视。父母推心置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化解误会,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是解决人际分歧的办法。
规范孩子的言行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关键在于教育者理性地认识、正确地对待、科学地施教。尤其重要的是,父母必须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建立孩子的是非观和道德观,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