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8359200000070

第70章 永远对孩子保有信心

现实例子

艺术家罗丹在众人眼中曾是个前途无望的孩子,他的叔叔曾也绝望地认为他不可救药。

享誉世界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有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意愿。

瑞典著名的博物学家、植物学先驱林奈,曾在大学预科读书,成绩很糟。该校校长在给他父亲的信中说:“你的孩子似乎不适合以学问自立于世,莫如及早退学,学点手艺为上策。”

同样,牛顿小时候也常常被老师和同学讥讽为“笨蛋”,因为他的成绩在班里老是倒数第一。15岁时,母亲因他的成绩一直不佳深感绝望,一度让他退学去从事农业。后来,牛顿虽进入大学,成绩依然不佳。

反省

以上几位孩提时的“差生”,后来都成为了一代科学伟人。既然这么多伟大人物都能在人生“上半场”落后的情况下“下半场”反超,类似的孩子当然也可以。父母想让孩子发挥更大潜力,就要对孩子抱有这样的信心,而我们的信心正是孩子自信的来源。

提高认识: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来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此后,他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教授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更强,敢于发表意见,与老师关系也很融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信心”这一神奇的魔力发挥了作用。实际上,这是教授进行的一次心理实验。他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心里,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言行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

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认为自己是聪明的,因此变得更加自信,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结果就有了飞速进步。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对家庭教育意义重大。父母的乐观与信心,是对孩子最大的鼓舞和最好的教育。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失望甚至绝望了,孩子也会自卑堕落。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要对孩子有更多的信心,相信孩子的能力,多欣赏鼓励孩子,孩子有了自信心就会做出更多的努力,自然会有更大的进步。反之,如果我们主观上认定孩子的智力水平、综合能力等难以造就,并从客观环境如语言、行为等加以批评或暗示孩子“不如人”、“很糟糕”、“没出息”,这些负面评价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消极暗示。孩子接受这些暗示后会变得自卑、消极,进而大大打击了孩子的进取心、积极性,严重抑制了孩子的创造性,纵然孩子天资不差,也会因此被埋没。

父母对孩子的信心应该发自内心,绝不能假装。父母的口是心非、言不由衷,孩子一眼就能看穿。对孩子来说,假装的信心不仅起不到鼓舞和激励的作用,反会使他们感到受了欺骗,这无疑是对自尊的巨大伤害。只有发自内心的信心,才会真正激发孩子的自信和自强。

父母的不合理信念,如不能接受孩子的一点失败,或对孩子不切实际地过高期望,是导致我们灰心失望的根源。正如我们在第五章“我们的错误七”一节中所说。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不合理信念才能发自内心地相信孩子。

对孩子的信心要坚定,而且还要持久。父母要成熟起来,不要动不动就灰心丧气,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原本就不可能一帆风顺。

具体指导

1)多拿孩子与他们自己比较,少拿孩子与他人比较。否则,即使比得过也会使孩子自满,比不过孩子会更自卑。

2)就事论事地帮助孩子改正缺点、提高能力,不要因暂时落后、一时失利或某方面不足就否认孩子的全部,更不可因此否认孩子本身。

3)多给予孩子肯定,如告诉孩子“在我们的心里,你是个优秀的孩子”“你有许多优点”,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自己。

4)不断鼓励、及时肯定,不要因孩子一时失利而放弃肯定。孩子自信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父母不断地给予认可和鼓励。

5)设计一些适合孩子的活动或工作,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在此过程中,父母可以给予适当帮助,但更多的是让孩子自己完成。

6)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只能代表我们不公正,而绝非事实。

我们不能成天拿着放大镜看孩子的缺点,而应该端正心态,平静地想一想孩子的优点。不论是生活上的,学习上的,或其他方面的,只要是优点我们就不该抹杀。

从发现孩子的优点开始,重新认识我们的孩子,还孩子一个公正的评价是优秀父母必需的素质,是孩子获取自信的来源,也是促使孩子在其他方面努力尝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