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茁壮成长的智慧(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8358500000021

第21章 遵守日常规则(2)

1.注重个人礼仪的培养。个人礼仪包括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几个方面。从仪容仪表说,主要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有狐臭要搽药品或及早治疗。从仪态举止说,主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提出要求,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立姿态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身体直立、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字形,忌讳无精打采、探脖、耸肩、塌腰。正式场合不能叉腰或双手交叉,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僵硬,不能半躺半坐,两腿间距与肩同宽,不能叉开,双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体。走路要求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表情神态要求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自然微笑,忌讳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动作习惯。从谈吐方面说,要求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不能沉默无言,也不能自己喋喋不休,要认真倾听对方讲话,交谈时忌讳东张西望,翻看其他东西。交谈人多,不可只跟一人谈话而冷落其他的人。从衣着方面说,要求干净、整洁、合体,忌讳皱皱巴巴。

2.注意公共场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走路、问路、乘车、购物、在影剧院等方面。走路除了注意体态、姿势之外,要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如见到熟人需要交谈,应靠边儿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行人互相礼让,青年人主动给长者让路,健康人主动给残疾人让路。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请再问问别人。”到商店购物,不可以“上帝”自居,要用礼貌语言,忌讳用“喂”、“嘿”等字眼,购物之后也应说“谢谢”。在影剧院里,不能大声喧哗,不能乱扔纸屑、果皮,尽量提前一点儿到场、入坐,如果迟到,入坐时走姿要低,速度要快。观看演出,要尊重演员,适时礼貌鼓掌。演员谢幕时,不能提前退场。乘坐公共汽车、火车,人多拥挤,要照顾老人、小孩和残疾人。人与人之间互相挤撞,不要恶言恶语,要抱理解、宽容态度。要保持车上卫生环境,不乱扔东西,学生上车不要抢座。

3.注意待客与做客礼仪。家中来客人,要事先有所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中小学生也要学会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迎接客人进屋,帮助客人放衣物,请客人在合适的位置落座。问客人喝什么饮料,主动送上。要双手呈接物品。要主动、大方地与客人交谈。客人要走时应礼貌挽留,说“您再坐一会儿”、“再喝杯茶吧”等。要送客人一段距离,说“再见”、“欢迎您再来。”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要谈吐文明。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时的礼仪。不能抢先入坐,不能先动食品。要请长辈先坐下,长辈动筷后再动筷子,双肘不能放在桌子上。饭后,坐好略陪大家一会儿,或者说:“我用好了,请慢慢用。”然后再离座去别的房间休息。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培养孩子注意网络文明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吕坤

现在,电脑已进入家庭,上网,已成为一种学习和交流的手段。有的孩子沉迷于网络,而父母急得发疯却又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最亲爱的孩子走向毁灭。其实,让孩子从小接触计算机,往往是一些现代父母的选择。21世纪学习的特征是掌握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怎能不会使用互联网呢?所以,专家们大都赞成孩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使用计算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可以说,这就是青少年不可缺少的网上路标,也值得每一位父母与教师铭记。

报载,去年5月1日,南京市一女中学生秦某,利用放假的机会,瞒着父母独自一人去广州约见网友,一去就下落不明。

据秦某父亲介绍,放暑假后,他女儿开始迷上网上聊天,经常在网吧上网到深更半夜才回家。她抽屉里有20多张卡片,每一张卡片都记满了网友的通讯方式。一天晚上,她瞒着父母,一个人从新街口家中跑到江宁东山镇与网友见面,直到凌晨才回家。为此,她挨了父亲一顿打。为了限制女儿外出上网聊天,秦某的父亲上班就将她反锁在家里。可是5月1日6时30分左右,秦某寻机从家中溜走。第三天,秦某的母亲接到一个操广东口音普通话的男子打来的电话,说找秦某。当得知秦某不在家时,那男子说了句“她在我身边,要想再见到她……”突然就挂上了电话。据秦某父亲分析,那男子可能是他女儿的“网友”。

另据一位上高一的16岁少女说,放暑假后她经常去网吧上网聊天,认识了不少网友,在网上聊得很开心,常常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有一个星期,她一下约了3位网友,一位是在校大学生,一位是社会青年,还有一位是已婚男人。已婚男人约她去他家见面,她就去了。问她怕不怕,她说开始有点怕,后来还是经不住好奇心的诱惑去了,很失望,聊了一会儿她就走了。她说那个网友在网上说他虽然长得又高又瘦,却很英俊潇洒,而且网上聊天时也幽默风趣,可是见了面,却见那人又矮又胖,连说话都不利索。

应该承认,网络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魅力。同时,网络又是魔鬼,是陷阱,上面鱼龙混杂。父母要引导孩子上网,使孩子在网络中安全成长。

那么,怎样教育孩子文明安全上网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在网上交谈或写电子邮件的时候,要保持礼貌与良好的态度。

2.父母应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如能先行一步更好。

3.不要把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地址、电话、学校等情况告诉网友。

4.千万不与从未见过面的网友约会。除非有人陪伴,见面一定要在公共场合。

5.收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要回信,不要保存,尽快删除。

6.只要是看到感觉不舒服的站点或邮件内容。马上离开。

7.当在公共场合上网时,离开后一定要关闭浏览器,以免别人有机会使用你留下的资料。

8.孩子上网之初必先立下规矩。总的原则可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执行,还可以具体一些,如每天使用计算机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等等。丰富孩子的生活。网络之所以容易使孩子过度痴迷,往往与他们的课外生活贫乏有关。因此,培养孩子养成广泛的兴趣,尤其是热爱户外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9.引导孩子学会交往。儿童长大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化离不开同龄群体的密切交往,离不开深刻的体验。所以,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伙伴的友谊之中,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最重要的保障。

纠正孩子爱在公共场所捣乱的坏习惯

律己宜带秋风,处世宜带春风。

——张潮

我的邻居有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名叫豆豆,邻居夫妻非常宠爱他。豆豆在家里总是很安静,但每到一个人多的地方,却总是停不下来,不是东摸摸,就是西动动,把别的孩子打哭、打坏物品是常有的事。

豆豆的父母受过一定的教育,想着不约束豆豆可以培养他的创造力。但豆豆经常引起其他人的不满,老师和别的家长总是来告状,豆豆的父母虽然喜欢豆豆,但看到他老是捣乱惹得周围人不高兴也很是焦急,心想如果因此影响了周围的人际关系岂不是因小失大。豆豆的父母束手无策,不断地询问,不断地打听,陷入了苦恼之中。

其实,孩子爱捣乱是常有的事,尤其是男孩子,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引导它。那么,孩子爱在公共场合捣乱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1.人类的天性决定了孩子总是希望探究新奇的事物

许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人出于好奇心围在街边看蚂蚁。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心理学上的实验表明,婴幼儿总是对新奇的事物更感兴趣。当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自主意识、独立性逐渐增强,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自己独立去了解这个世界。捣乱其实是一种天性的体现,是孩子模仿成人生活的一种方式,家长们不要大惊小怪。

2.渴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也是许多孩子爱捣乱的原因

人类都有一种希望别人更多注意、更多关注的渴望,只不过成人表现得更加含蓄、间接,孩子们表现得更加明显、直接罢了。有一些孩子,在家里以自己为中心,被宠爱、关注多了,到了学校或其他人多的公共场合,会发现自己不再是众人关注的焦点、瞩目的明星。为了取得一种心理平衡,引起别人的注意,捣乱是一种最具有直接效果的方式。

3.家长的强化和环境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

许多孩子在家里总希望帮助大人做事。比如说豆豆,有一次看见他妈妈在拖地,就拿了一把拖把,学着妈妈的样子来回拖,完了还把拖把扔进拖桶里上下乱捣,结果好事变成了坏事,弄得满屋子都是污水。妈妈看见后很生气,告诉豆豆到一边去,不要捣乱。豆豆想做好事的愿望换来了一顿训斥,从此他就被贴上了捣乱的标签。豆豆的例子告诉我们,有的时候,孩子的行为只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体现,家长的负强化加剧了这种行为。另外,周围的环境、传播媒介也总是以武打、暴力、破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社会上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调皮、捣乱的孩子是将来能做大事的孩子,无形中孩子就模仿了这些行为。

4.个别孩子是有多动症

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大约有1.3%~13.4%的孩子患有多动症,其中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4:1,这些孩子大多数注意力不够集中,活动过度,行为冲动,需要进行心理治疗。与此同时,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多动症有被扩大化的危险。去年,他们调查了天津市100名据说是多动症的孩子,经过测试发现只有4个是多动症,其他的都被误诊了。他们认为,多动是儿童的天性,除个别情况之外,大多数孩子的多动其实都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那么,怎样纠正孩子爱在公共场所捣乱的坏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与学校教师沟通。不要过多关注。针对爱捣乱的行为,家长要多与学校的教师沟通,尽量使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一致。有的孩子希望引起更多关注,作为家长,要反其道而行之,故意置之不理,时间一长,孩子会发现通过捣乱无法引起注意,自然会改变行为的方式。

2.以鼓励为主,寓教于乐。有的时候孩子捣乱的动机是好的,可能是想帮助家长做事,只不过结果适得其反。作为家长,我们建议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捣乱的原因,如果是好的动机就要加以鼓励,千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训斥一番,孩子的自信心没了,也许他从此就不会主动帮助大人做事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会他做事的方法,陪着他一起做,如果一边唱儿歌,一边劳动,寓劳动于游戏之中,效果会更好。

3.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注意力。孩子的兴趣就如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来讲,儿童的注意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儿童时期的注意力大多是一种无意注意。可能这一会儿他拖地,过一会儿又捣鼓玩具去了。刚开始很认真,注意力集中,积极性也高,可是做着做着做不好,因为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以发脾气、大哭、大闹、破坏物件来发泄失败的痛苦。作为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加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坚持做完整件事情,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平时也可以采用拍球数数、物品变位、复述图画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注意力。

4.创造挫折情境,使孩子学会控制自己。有的孩子爱捣乱已形成习惯,仅仅采用上述几种方法不能见成效,可能还会助长这种不良习惯。家长在对待这些孩子时,平时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指导,使孩子懂得在公共场合捣乱是不对的,尤其是当孩子有了侵犯别人的行为时,一定要批评教育,绝不能姑息。如果孩子一直是在过分溺爱、百依百顺的环境中成长,在必要时候,就要创造一些挫折情境,让孩子学会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