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茁壮成长的智慧(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8358500000020

第20章 遵守日常规则(1)

依次照相

欲影正者端其表。

——桓宽

1956年12月的一天,是个星期天,周恩来总理因工作的需要,去北京王府井一家照相馆照像。当他来到照相馆里时,已经有好些人等候在那里,摄影师正准备给一位解放军战士拍照。周总理进门后,大家赶忙迎上前去问好。当知道周总理的来意后,那位战士马上向总理敬了礼,要让总理先照。周总理谦虚地说:“你先照,我等一会儿没关系!”周总理以普通顾客的身份坐下来,坚持按先后顺序照像,使在场的人深受感动。

等那位战士照完了相,走出了照相馆。接着,周总理才去照相。照相结束后,周总理亲切地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照相馆的同志特意精心放大了四张照片,赠送给周总理。周总理非常满意,他派人付了钱,还送给照相馆每人一张照片做纪念。

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纪律规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既是社会公德的内容,也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遵守公共秩序,是一个人对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关心和尊重的表现。破坏了公共秩序,社会公共生活就会陷入混乱,它不仅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也危害公民个人的自身利益。是极不道德的行为。良好的公共秩序是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的重要保证。人们的年龄、身份、经历、志趣和习惯各不相同,但只要置身于公共场所就必须遵守公共秩序和纪律,只要参与公共活动就应该以相应的身份(如乘客、顾客、观众等)所要求的行为准则行事,不得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和妨碍公众的正常活动。社会公共生活多种多样,需要遵守的公共秩序也各不相同。如乘车坐船,不争先恐后、抢上抢下,而是主动排队,维护秩序;参加会议,准时到会,保持会场肃静;在图书馆、阅览室里,不高声交谈;在影剧院,不吸烟和喧哗等等。我们青年学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应该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表率,在学校里就养成自觉遵守秩序的习惯,比如,上课时,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到饭堂打饭,自觉排队;在宿舍里,遵守作息时间,按时起床,按时就寝,不自行其是,等等。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守规则

教育孩子按公共规则行事。

2.行为节制

教育孩子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的规范性。

教育孩子遵守纪律

从很早的童年时代起,就必须教育我们儿童习惯于服从纪律,纪律应当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

——凯洛夫

雁群宿营了。跟往常一样,领头雁派好守望的岗哨,才让大家去休息。

被派担任守望工作的雁,在伙伴们入睡以后,想到白天长远的飞行,听到伙伴们均匀的呼吸,感到疲倦了。它想:明天还有艰苦的旅程哩,这时候能甜蜜地睡上一觉该多好。它又对自己说:“当然哪,我的任务是保卫大家的安全,不能放心大胆地睡大觉。但是,能打一会儿盹也是好的,不见得刚巧就在这时出事情吧?”于是,它打起盹来了。当它刚闭上眼睛的一会儿,忽被一阵喧哗声惊醒,但这时它和许多伙伴已经成为猎人的俘虏了。

不遵守纪律,没有坚强的忍耐力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有时还会酿成极严重的后果。

那么,怎样教育孩子遵守纪律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父母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游戏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忍耐力和遵纪性。让孩子在游戏中树立规则意识,从小就培养孩子遵纪守法的社会道德。

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

勿为极端之事,勿增不正之行。

——富兰克林

陈军的父母都是工程师,他是家里的独苗,简直都快成了“小皇帝”,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父母总是满足他的要求,真是“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掉”,娇生惯养,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可怜天下父母心!

眼看“小皇帝”一天天长大,上三年级了,还让父母背着去上学。这时候,父母才感到这样下去会把他宠坏,将来难以成材,急需改变一下爱的方式,他们决定从经济上严加限制抓起。

一天下午,“小皇帝”要买一只气枪,父母没答应。第二天,他捂着肚子,要钱去买哈密瓜吃,父母还是拒绝了他。再一天,他要玩遥控飞机,伸手去爸爸口袋里掏钱,被打了一巴掌……一连几件事,陈军由“小皇帝”一下成了“阶下囚”,心里的委屈层层叠加,终于爆发了:趁父母不在,撬开大立橱,摸出5张“大团结”,到街上吃喝玩乐去了。

父母并没有觉察到这一切,有了“成功”的第一次,“小皇帝”胆子更大了,一个月不到,大立橱里一张2000元的活期存折被他“送”到市场上去了。父母终于发现了“秘密”,沉稳的母亲动了手脚,饱尝了皮肉之苦的“小皇帝”,开始对父母疏远了,常常不回家吃饭,和一帮小哥们儿厮混在一起,并开始把手伸向了别人的腰包。最终走进少年犯监狱。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犯罪的年龄越来越小。据报道:浙江省1983年抓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995名,而2004年已达12663名,21年上升了4倍多。青少年犯罪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我们虽然年龄小,有些人因为不知法、不懂法犯下了罪行。但是,法律不会因为我们不懂法而不追究责任,不懂法并不能减轻我们的罪过。当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时才后悔当初不该不学法、不守法,触犯了法律,受到了处罚,已经无法挽回了。

然而还有一些人却在知法犯法。由于贪欲的膨胀和缺乏严格的管理,他们一步步走向深渊。

南京曾经发生过一起学生长期结伙盗窃案件。6名团伙成员在案发时平均年龄不到18岁,他们同校同班同宿舍,最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所学专业竟然是与法律相关的保安专业。

他们把学习的法律知识都抛到脑后,什么值钱就“拿”什么,几个人平均分配获得的财物,作案时互相提醒,每次都很顺利,时间长了,对在学校“拿”点东西已经不感兴趣了。最后一次大家商量,快毕业了,今后要分配到不同单位,6个人没机会一起“拿”了,决定干点大的。就去了一家手机店。

因为他们几个是“铁哥们儿”心齐,有事经常能互相“打掩护”,先后盗窃的财物将近1万元,学校和家长都没能发现。6名学法不守法的少年,最终得到的不是毕业证书而是法院的判决书。

沉痛的事实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学习法律知识,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学会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分析、辨别各种社会现象,从而决定自己赞同什么,反对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并且,当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侵害时,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遵纪守法的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家长应督促孩子认真学习和遵守校规校纪。《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整个集体的行为准则,每个学生都应遵守,不能任性妄为。

2.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思想、品行。经常带领孩子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使孩子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等。注意防止不良思想对孩子的影响,严禁孩子看不健康书刊、音像制品。

3.教育孩子发展健康的人际交往。不良交往是导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良交往会相互影响、交流、传授不良行为。要让孩子交些品行上超过自己的朋友,防止孩子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

4.督促孩子学习法律知识。可以有针对性、有选择或较系统地学习法律条文。例如《宪法》、《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内容,从而使孩子掌握一点有关的法律知识。

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品格的力量,含有两件东西,就是决断和自制力。

——拉相荪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些父母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本事就行了。这些父母只要留心一下周围人物,注意一下大众传媒,事业有成的人有几个不懂文明礼仪?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礼貌也是促进人际交往的“粘合剂”和“润滑油”。孩子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试问,一个举止粗俗、满嘴脏话的人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这样一个人纵然学识渊博,满腹经纶,也无什么前途可言。相反,一个人举止得体,待人彬彬有礼,必定深受人们的欢迎,人际交往对他来说并非难事,有利于他今后的发展。

楚楚的爸爸妈妈用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让孩子更有礼貌。楚楚同妈妈一起上街,在过马路时,楚楚看见一个老爷爷行动不便,便主动扶着爷爷走过马路,之后,他们有这样的对话:“楚楚,你注意了没有……”妈妈叫住了已经走到前面去的孩子,“旁边的叔叔微笑地看着你,后边的阿姨向你投来赞许的目光,路边的那位小妹妹还向你竖起了大拇指!”

楚楚一心扶着老爷爷过马路,哪能注意到这些呢?

“楚楚,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夸奖你呢?”妈妈适时地诱导着。楚楚没有回答,但从她的微笑中,妈妈明白:孩子已经知道,受别人夸奖的原因是她扶老爷爷过马路。

楚楚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细心的妈妈就通过这件事情与孩子一起寻找原因,进而让孩子领悟到行为规范、行为价值的教育方法。

楚楚同爸爸一起去买东西,爸爸在轻松、愉快之中让楚楚养成更好的礼貌行为。“阿姨,请换一杯酸奶,好吗?”楚楚踮起脚,笑眯眯地请求阿姨。楚楚很快拿着换回的酸奶来到爸爸身边。“楚楚,你后边的那个叔叔也换酸奶,阿姨没有像对待你那样痛快地换给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楚楚摇了摇头,她没有注意到后边的叔叔。

爸爸告诉楚楚:那位叔叔没有礼貌,楚楚在换酸奶时用了个“请”字,所以,阿姨愉快地答应了楚楚。楚楚的爸爸着眼于关注孩子成功行为、正确行为,对此有目的、有重点地诱导。当孩子出现不礼貌行为的时候,父母便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逐渐地在孩子脑中形成“条件反射链”。

有些父母往往会频繁地分析孩子错误的原因、失败的原因,致使错误行为、失败行为的表象充塞孩子的大脑。一遇刺激,这些行为便跃然而出,使孩子一错再错。父母要像楚楚父母那样从积极的方面,去帮助孩子关注成功,关注良好结果,去帮助孩子分析成功的原因,分析导致良好结果的原因。每个孩子的身上都会有闪光点,特别是父母具备较好的礼貌行为时,孩子会表现更优秀。只要真诚地鼓励、赞赏孩子的“礼貌”之处,就会使他变得更为彬彬有礼。

那么,怎样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