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中华饮食风俗教程
8319500000024

第24章 西北少数民族饮食风俗

西北地区主要居住着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土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保安族、裕固族、塔塔尔族,以及蒙古族、藏族等。自公元 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国至近代,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塔塔尔族等。由于对宗教的同一信仰,这些兄弟民族有着基本相同的饮食禁忌和彼此相近的饮食心理习俗。但各民族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尽相同,各民族从事的生产与经济活动各异,从而导致了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不同步,因此决定了各民族膳食结构、饮食礼仪与习俗的各自风格。现分别介绍几类少数民族饮食风俗。

一、回族饮食风俗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开斋节流行于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在过节时又有许多本民族的特点和习俗。在我国陕西、甘肃、青海、云南等地的回民将开斋节亦称为 “大尔德 ”。

斋月里,回族的生活安排比平时要丰盛得多。一般都备有牛羊肉、白米、白面、油茶、白糖、茶叶、水果等有营养的食品。

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饭。东方发白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当人们封了一天斋,快到开斋时,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到清真寺等候。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后,就在寺里吃 “开斋饭 ”了。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回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 ———开斋节。

开斋节要过三天,节日中,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新疆地区的回民,在节前要扫尘,粉刷房屋,男人要理发,男女都要沐浴、换新衣,全家吃 “粉汤 ”。这种习俗,在全国各地都大体相同。有许多回族青年在开斋节举行婚礼,使节日更加热闹,展示出绚丽迷人的色彩。

“古尔邦 ”,阿拉伯语音译 “尔德 ·古尔邦 ”,意为 “牺牲 ”、“献身 ”,故亦称 “宰牲节”、“忠孝节 ”。大部地区的回族称为 “小尔德 ”,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

古尔邦节,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宰牲典礼,这就是节日里,除了炸油香、馓子、会礼外,还要宰牛、羊、骆驼。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宰牲典礼举行后,家家户户又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有的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吃油香,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这种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地互有异同。

圣纪节这天首先到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之后,穆斯林自愿捐赠粮、油、肉和钱物,并邀约若干人具体负责磨面、采购东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等,勤杂活都是回族群众自愿来干的。仪式结束后,开始会餐。有的地方经济条件较好,地方也宽敞,摆上十几桌乃至几十桌饭菜,大家欢欢喜喜,一起进餐;有的地方是吃份儿饭,回族群众叫 “份碗子 ”,即每人一份。

茶是回族人民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回族家做客,热情的主人都会首先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酽茶。回族很讲究茶具,不少回族家庭都备有各式各样的成套茶具。过去煮茶或沏茶所用的壶,一般都是银或铜制作的,形式多样,别具一格,有长嘴铜茶壶、银鸭壶、铜火壶等。盖碗茶是西北回族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相传始于唐代,流传至今,颇受回族人民喜爱。盖碗茶由托盘、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 “三炮台”。每到炎热的夏季,盖碗茶便成为回族最佳的消渴饮料;到了严寒的冬天,农闲的回族人早晨起来,围坐在火炉旁,或烤上几片馍馍,或吃点馓子,总忘不了刮几盅盖碗茶。

回族人的禁忌与伊斯兰教的饮食思想有关。饮食禁忌参见宗教信仰饮食风俗。

二、维吾尔族饮食风俗

维吾尔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民族中人口仅次于回族的民族。“维吾尔 ”是“团结”、“联合 ”的意思。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大部分聚居在天山以南的各个绿洲,极少数分布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县。维吾尔族是新疆从游牧民族较早转为定居农业的民族之一,但在饮食文化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游牧民族特有的风俗。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维吾尔族群众以面食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喜食肉类、乳类,蔬菜吃的较少,夏季多拌食瓜果。

维吾尔族的日常饮食以面食和牛羊肉小吃为常餐,喜爱水果、蔬菜、奶制品与茶点心,爱喝熬煮的奶茶、茯砖茶和红茶。待客、节日和喜庆的日子,一般都吃抓饭。维吾尔族的风味饮食花样繁多,十分丰富,主要有馕、抓饭、烤包子等。

馕,是用面粉制成的大小厚薄不等的各种烤饼,有的还加入白糖、鸡蛋、奶油或肉,美味可口。其种类有大馕、薄馕、油馕、肉馕等。

抓饭,用羊肉、羊油、胡萝卜、葡萄干、洋葱、大米做成的风味食品,也是节日和待客不可缺少的食品。维吾尔族人将 “抓饭 ”称为 “帕罗 ”,意为用蔬菜、水果和肉类做成的甜味饭。

烤包子,维吾尔语称 “沙木沙 ”。用羊肉、羊油、洋葱 (皮牙子 )等做成馅心,再用面皮包成方形,放入馕坑烤熟即成。

此外还有帕尔木丁 (类似烤包子)、皮特尔曼吐 (薄皮包子)、曲曲 (馄饨)、炮仗子 (辣椒面炒面节)、胡修 (羊肉丁、核桃仁、葡萄干煮大米粥)、塔儿糖 (高达尺余的白糖柬馍)、玉古勒 (鸡蛋盐水擀制的银丝面)、哈勒瓦 (羊油面粉甜搅团)、曲连 (杏干面粉糊)、黄面 (面粉与蓬灰水制的抻面)、米肠 (羊大肠中填实面粉和羊肝等煮成)、面肺子 (羊肺中挤入调好味的淀粉浆煮成)、托克逊炒面、凉拌面、汤面、玉米糊等。

维吾尔族吃菜必须见肉,多为牛、羊、鸡肉,烹调方法常用烤、煮、蒸、焖,习惯用胡椒、辣椒面、孜然、洋葱等调料,还喜欢用黄油、蜂蜜、果酱、果汁、酸奶、马奶等以提味增香,常辅以胡萝卜配制。主要名菜有烤全羊、卡瓦甫 (烤肉,包括整烤、串烤、锅烤、馅饼烤)、烤疙瘩羊肉、羊肉丸子、羊肉羹、羊肉桃仁、手抓羊肉、手抓桃仁、烤南瓜等。维吾尔族日食三餐,早晨吃馕和各种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多吃米面食品;晚餐一般吃馕、汤面之类。每餐饭量不求多,但求精细,口味与蒙古族近似,特别重视饮食卫生。

维吾尔族有常年食用瓜果的习惯,果园成为生活在塔里木盆地周围绿洲上的维吾尔族人的天然维生素宝库。从5月份成熟的桑葚、6月份成熟的杏子开始,各种水果接连不断,一年中有近七个月的时间能吃到新鲜水果。维吾尔族夏天常以瓜果代茶饭,以瓜果就馕吃,冬季常以核桃、杏仁、葡萄干等就馕吃。还喜欢用葡萄干、杏干等做抓饭,用葡萄、桑葚、苹果、海棠果、杏、梨、草莓、无花果、樱桃等做果酱。

另外,维吾尔族传统的调味品主要有孜然、胡椒、辣面子、藿香 (平耐)、芫荽 (香菜)、黑芝麻 (斯亚旦)、醋(斯日开 )等。

维吾尔族传统的饮料主要有茶、奶子、酸奶、各种干果泡制的果汁、果子露、多嘎甫(冰酸奶,酸奶加冰块调匀制成)、葡萄水 (从断裂的葡萄藤中流出来的水,味酸)、穆沙来斯等。维吾尔族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喜欢喝茶,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茶。茶水也是维吾尔族用来待客的主要饮料,无论何时去维吾尔人家里做客,主人总是先要给客人敬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水和端上一盘香酥可口的馕,即使在瓜果飘香的季节里,也要先给客人敬茶。

维吾尔族的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巴拉提节、冒德路节、努吾若孜节和都瓦节等。这些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按伊斯兰教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他季节。

维吾尔族除严格遵守伊斯兰教饮食禁忌外,还有一些逐渐形成的食规:不可在碗中留下剩食,不可将已取的食物再放回盘中,不可随地吐痰、擤鼻涕,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不可随便拨弄盘中的食品等。他们还不吃鸽肉、马肉、骆驼肉;忌讳用鼻子嗅食物;多数人不吃酱油;馕只准正放 (即正面向上或向前 ),饭前饭后都要洗手,喝水有专用杯,尤为重视饮用水的卫生。

三、哈萨克族饮食风俗

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木垒、巴里坤两自治县,少数居住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他们大部分从事畜牧业,除了少数经营农业已经定居外,绝大多数都是按季节转移牧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哈萨克族的饮食有着浓厚的游牧生活的特点,主要食物都取自牲畜。奶类和肉类是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面食是次要的食物,很少吃蔬菜。肉食主要有绵羊肉、山羊肉、牛肉、马肉、骆驼肉。野兽肉和野禽肉也是人们补充的肉食。烹制方法主要有煮、熏、烤三种。

奶茶是哈萨克牧民的必需品,一般吃饭被称为 “卡依依苏 ”,就是喝茶的意思。哈萨克族的传统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白天的两餐,主要是喝茶,伴之以馕或炒面、炒小麦进食,只在晚上吃一顿带有肉、面、馕等的食品。喝奶茶时,先将鲜牛奶煮开后放进碗里,再倒上浓茶。奶茶里既有茶又有奶,有的还有酥油、羊油,既解渴又充饥,真是一种可口而又富于营养的饮料。

在牧区,哈萨克族的奶制品种类很多,有奶疙瘩、奶皮子、奶酪、酥油等。酥油大多用牛奶或者羊奶制成,做好后储藏在宰后洗净的羊胃里。哈萨克族牧民平时多吃羊肉,通常的吃法是做手抓羊肉,其作法是将带骨的羊肉切成大块,连同羊头、肚、心、肝、肺等一块放进锅里用白水煮熟,然后用手抓着吃,各人根据各人的口味随时增加盐末。

烤肉主要在招待客人和外出狩猎时食用。客人光临后,哈萨克人就宰杀肥羊,取出其内脏,用火烤全羊。猎手们在野外打猎,常把猎肉放在火堆上烤熟后食用;牧民们在野外放牧,砍几根木棍,上端削尖,串上切成薄片的野生动物肉,放在火上烤熟吃,别有一番风味。

熏肉是为了长时期保存而制作的一种肉制品。“熏”作为一种烹调方法,是指将已经熟处理的肉类主料,再用烟熏制,使主料色泽加重、油亮,并带有烟的特有芳香,便于携带和贮存。熏肉时,放一些盐,有的还放野葱。加放野葱熏干的肉,味道更为鲜美。每到深秋季节,羊肥马壮,牧民们都要宰杀羊、马、牛,把大部分肉熏制后存放到冬季食用,还用马肉灌成腊肠,能够存放很长一段时期。除了吃肉以外,牧民们也吃米、面调制的食物,如烤饼、抓饭、“包尔沙克 ”(羊油炸面团)、 “库卡代 ”(羊肉面片 )等。他们很少吃蔬菜,偶尔吃些沙葱或者野菜。

《清稗类钞 ·哈萨克人之宴会》载:“哈萨克人朴诚简易,待宾客有加礼。戚友远别相会,必抱持交首大哭,侪辈握手搂腰,尊长见幼辈,则以吻接唇,唼喋有声。既坐,藉新布于客前,设茶食、醺酪。贵客至,则系羊马于户外,请客觇之,始屠以飨客。杀牲,先诵经 (马以菊花青白线脸者为上,羊以黄首白身者为上)。血净,始烹食。然非其种人宰割,亦不食也。客至门,无识与不识,皆留宿食。所食之肉,如非新割者,必告之故。否则客诉于头人,谓某寡情,失主客礼,以宿肉病我,立拘其人,责而罚之。故宾客之间,无敢不敬也。”每“食,净水盥手,头必冠,傥事急遗忘,则以草一茎插头上,方就食,否则为不敬。食掇以手,谓之抓饭。其饭,米肉相瀹,杂以葡萄、杏脯诸物,纳之盆盂,列于布毯。主客席地围坐相酬酢。割肉以刀,不用箸。禁烟酒,忌食豕肉,呼豕为乔什罕,见即避之。尤嗜茶,以其能消化肉食也。此”外,他们很重视 “羊头敬客 ”。客人用刀先割一片羊脸颊肉献给长者,再割一块羊耳朵给主人的小孩或妇女,最后割一块自己吃。割毕将羊头奉还主人,宾主就可以自由吃喝了。该族认为,筵宴重在一个 “礼”字,待客贵在一个 “诚”字,“如果太阳落山的时候放走客人,那就是跳进大河也洗不清的耻辱 ”。

哈萨克族烧制奶茶是将茶水和开水分别烧好,喝奶茶时,将鲜奶和奶皮子放入碗内,倒入浓茶,再冲以开水,每碗都采取这三个步骤,每次只盛半碗多,这样喝起来浓香可口且凉得快。冬季喝奶茶时,加入适量的白胡椒面,奶茶略带辣味,主要为增加热量,提高抗寒力。奶茶的优点在于现烧现喝,从来不会有哪个民族用剩奶茶或凉奶茶待客。喝奶茶也颇重礼节,哈萨克族大都用小瓷碗,且先送给坐在首席的客人,客人喝完第一碗后,如果还想喝就把碗放在自己面前或餐布前,主人会立即再斟上,如果喝足,不想喝了,就用双手把碗口捂一下,如果主人继续劝,则再捂一下,并说 “谢谢”,这样,主人就不为你斟奶茶了,这是喝茶时的规矩。

在饮食忌讳方面,哈萨克族基本上同于回族和维吾尔族。

四、俄罗斯族饮食风俗

俄罗斯族主要居住在新疆北部,其饮食既有自己的特色,又深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俄罗斯族人的饮食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煎、烤、炖、炸、煮等烹饪习惯,又吸收了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饮食文化的长处和经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醇厚的乡土气息。

俄罗斯族主食主要是自己烤制的一种较硬的面包 (赫列巴 )和煎饼。进餐时,将面包切成片状,涂抹果酱或奶油,以咖啡或牛奶佐餐。他们也吃抓饭、牛奶米饭、牛奶面条、馕、包子、饺子等。他们喜欢吃俄式夹馅面包和无馅面包及各种糕点。

俄罗斯族副食有蔬菜、鸡蛋、灌肠、牛奶、黄油和肉类。他们爱吃的蔬菜有土豆、西红柿、黄瓜、洋葱、卷心菜等;肉食有牛、马、羊、鸡、鸭、鱼、鹅及禽蛋等,熏马肠、猪肉香肠、各种肉松及土豆烧牛肉、烤鸡、烤鸭、烤牛肉片、牛肉煮土豆、鸡蛋腌猪肉片等具有俄罗斯风味的食品。爱喝加有牛肉和土豆的各种菜汤、白酒 (伏特加 )和自己酿制的醇香甜美的啤酒。他们的日常饭菜主要有俄罗斯风味的赫列巴、布拉其尕、鲁列特、古力其、比罗哥、苏波、尕德列得、土豆烧牛肉、比拉什给、布里内、阿拉叽等。俄罗斯族还喜欢用西红柿、胡萝卜、黄瓜、包心菜腌制酸菜。

俄罗斯妇女还非常善做各种糕点,俄语称 “比切尼 ”,味道十分可口。点心是他们早餐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同时也是招待客人的美食。他们制作点心的品种丰富,有饼干、奶油饼干、夹心饼干、奶油蛋糕、小面包、夹心面包等。每逢节日,他们常做一种巨型塔式蛋糕,摆在桌子中央。顶端还用彩色奶油雕塑成各种花纹和图案。

俄罗斯族人一日三餐,早晚两顿的饮食比较简单,以茶点或喝奶茶、吃糕点、赫列巴为主。中午饭比较讲究,花样繁多。

五、裕固族饮食风俗

裕固族居住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牧业是其主要的生产方式,饮食习俗一般是三茶一饭或两茶一饭。早晨起床后,牧人们将熬好的茶水 (或清水 )舀一勺,撒在帐篷周围,然后开始喝茶;吃过早茶,就出去放牧;中午吃炒面或烫面烙饼,喝午茶;下午再喝一次酥油茶;晚上,一切活路都干完后,一家人才在一起做米饭或面条吃。主食是米、面和杂粮,副食是奶、肉。他们还喜欢饮烧酒,抽旱烟。禁吃大雁、鱼,忌食尖嘴圆蹄的动物,如马、驴、骡、狗和鸡等。

裕固族待客真诚,讨厌虚情假意,并根据客人的身份、社会地位及与主人家的关系,将肉分成头等、二等,宰一只羊共分十二等。民间传统有 “先敬茶、后敬酒 ”的习惯。

喝奶茶是裕固族人的重要习惯。有客人时,裕固人总是先请喝酥油炒面茶。然后才用手抓羊肉和青稞酒款待。客人在喝奶茶时,一定要吃干净沉在碗底的 “曲核 ” (一种呈块状的奶制品 ),这表示已经吃够了。要不然的话,主人会一个劲地给你添加。

以酒待客是裕固族的传统习俗之一。他们有个老规矩,就是用各种名目向客人敬酒,要千方百计地把客人灌醉,似乎只有这样才尽到了主人之谊。裕固人敬酒都是敬双杯。无论在场的有多少个人,只有两只小酒杯。在场的人要轮番给客人敬双杯。饮用的酒除白酒、各种葡萄酒外,更多的是独具特色的青稞酒。

裕固族特有的节日习俗有剪马鬃等。剪马鬃在每年农历四月中旬择日,为期一两天。届时主人要准备酥油、奶茶、青稞酒、手扒肉等食品及剪马鬃用的盘子,盘子里用炒面疙瘩垒成的 7至8层小塔,塔上浇有酥油,凝固的酥油可使塔固定在盘里。塔表示中心与四面八方;食品做塔的材料可象征富足。同时还要准备一把锋利的剪刀,剪刀把上系条吉祥的白色哈达。剪鬃仪式开始,家人牵来马驹,主人邀请客人中有经验的牧人执剪,客人互相推荐,自己再三谦让。最后由一位公认的既善剪鬃又会歌舞的人开剪。他一边剪马鬃,一边唱剪鬃歌。剪下的头一绺鬃毛,由他亲自送进帐篷,敬献给 “毛神 ”,祈求 “毛神 ”保佑。献毕出帐继续剪,但得留一部分让其他客人剪。给主人家所有的满周岁马驹剪完后,大家进帐篷入席宴饮。主人尽量使客人多吃多喝;客人热情赞扬主人治家有方,牲畜兴旺。饭后,主人骑上刚剪过鬃的小马驹,奔驰而去,每过一家,都会受到别人的祝贺。剪马鬃,有点像给少年行成人礼一样受到普遍重视。

裕固族平时喜食牛、羊肉,通常把牛、羊肉做成手抓肉、全羊、牛、羊背子 (即把完整的牛、羊臀尖带骨煮熟上桌)、焖羊肉条、风干羊肉干、杂碎汤等。除牛、羊肉外,也食猪肉、骆驼肉、鸡肉或炒菜。食用牛、羊肉时常佐以大蒜、酱油、香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