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孤儿又将石头带到黄金市场去。一天、两天过去了,第三天,有买家围过来问价。几天以后,问价的人日渐增多,价格也已被抬得高出了黄金的价格,可是孤儿依旧不卖。然而,越是如此,买家们的好奇心就越盛,就越出高价入手。就这样,石头的价格越抬越高。
傍晚时分,孤儿收摊后,又找到智者。智者告诉他:“你再把石头带到珠宝市场去卖。还是那句话,不管别人出的价格多高,也坚决不卖。”
孤儿将石头又带到珠宝市场,类似上面的交易情景再次上演。到了最后,石头的价格已被抬得比珠宝的价格还要高了。因为孤儿死活都不卖,更是被人们一度传扬成“稀世珍宝”。
对此,孤儿满腹疑惑,找到智者一问究竟。
智者语重心长地说:“世上人与物皆如此,如果你认定自己是块陋石,那么你可能永远只是一块陋石;如果你坚信自己是一块无价的宝石,那么你就是无价的宝石。”
的确如智者所言,人就好比这石头一般,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热爱自己,才有可能赋予生命以超凡的价值与意义。
著名作家刘墉在《肯定自己》一书中写道:“我不认为自己成功,但我始终追求一个比昨天成功的自己。我也不认为自己有过人的才智,但我不信努力的成果会不如人。我永远奉为座右铭的话是:每个人都应当从小就看重自己!在别人肯定你之前,你先要肯定自己!”
几年前,以经营小本农具买卖的斯蒂芬·阿尔法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并不理想。他住的房子太狭小,也没有闲钱买家人想要的物品。对此,他的妻子并未抱怨,很显然,她只是安于天命,上帝知道,她其实并不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而阿尔法的内心深处则变得越来越不满。当他意识到心爱的女人和两个孩子并没有过上好日子时,内心就会有一种深深的刺痛感。
然而,时至今日,一切都有了明显的改观。后来,阿尔法有了一所占地2英亩的漂亮新居。他们再也无须操心能否送他们的孩子上好的学校了。他的爱妻在花钱买衣服时也不再有那种罪恶感了。明年夏天,他们全家都将去欧洲度假。他们过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
阿尔法说:“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我利用了信念的力量,将我的潜能充分激发了出来。5年前,我听闻在底特律有一个经营农具的工作。那时,我们还在克利夫兰居住着。我决定试试,希望可以多挣一些钱。我到达底特律的时间是星期日的清晨,但公司与我面谈还得等到第二天,也就是星期一。晚饭后,我坐在旅馆里静下心想,忽然觉得自己非常可憎。‘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不断地追问自己‘为何失败和不如意总是跟随着我呢?’”
阿尔法说不清那天是什么导致他做了这样一件事:他拿了一张旅馆的信笺,记录下几个他十分熟悉的、在近几年内远远超过他的人的姓名。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和工作职责。其中两个原是邻近的农场主,现已移居到更好的地方去了;其他两位阿尔法曾经为他们打过工;还有一位是他的妹夫。
阿尔法自问:是什么让这5位朋友拥有的优势呢?他将自己的智力与他们做了一个比较,阿尔法觉得他们的智商并不比自己高多少;而他们所受的教育,他们的正直诚信、个人品性等,也并不比自己拥有多少优势。终于,阿尔法意识到另一个成功的因素,即主动性。阿尔法不得不承认,他的朋友们在这点上超过了他。
当时已快深夜4点钟了,但阿尔法的脑子却异常清醒。他头一回察觉到了自己的弱点。他深深地挖掘自己,发现自己缺少主动性,是因为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能力并不看重。
阿尔法回忆着往昔的一切。从他记事开始,他便缺乏自信心,他发现过去的自己总是在自寻烦恼,总对自己说:“不行,不行,不行!”他总在表现自己的短处,几乎他所做的一切都表现出了这种自我贬值。
残夜过后,阿尔法弄清楚了:假如自己都信不过自己的话,那么将没有人会信任你!”
然后,阿尔法做了这样一个决定:“一直以来,我总是将自己视作一名二等公民,从今以后,我要彻底抛弃这种观点。”
次日上午,阿尔法依旧保持着那种自信心。他暗暗以这次与公司的面谈作为自信心的首次考验。在这次面谈之前,阿尔法希望自己有勇气提出比原来薪水高800甚至1000美元的要求。但经过这次自我反省后,阿尔法将这个目标提到了3500美元。结果,阿尔法成功了!
阿尔法的事例再次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绝大多数人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自信心不足。一个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又相信自我的人,他的个人潜能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进而迎来辉煌的人生。
你只有看重自己的分量,他人才有可能看得起你。事实上,肯定自己往往比被别人肯定更重要。因为别人的肯定是一时的,只有自己肯定自己才是永久的。有不少人不乏他人的肯定,但自己仍然不相信自己,结果一生平平。所以,不管你的能力是大是小,地位是高是低,条件是好是坏,都要保持充分的自信,不要自感低人一等。只有看重自己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了不起的人。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希望自己受人尊重,爱好荣誉是人类的高级心理需求,是无可非议的。尽管想受人尊重要经过别人的权衡,但实际上却取决于每个人自尊的程度。假若连你都轻视自己,把自己当成扶不起的刘阿斗,别人又怎么会尊重你、看得起你呢?
鉴于此,我们十分有必要澄明心迹:我生命的意义,即生命目的在哪里?我是谁?我的理想是要成为怎样的人物?我有哪些价值观?我有哪些信念?我一生的策略是什么?我每天所要实行的行动有哪些?
做人要相信自己的重要性,自己也不会永远低人一等。如果收破烂的人,一旦认为自己做别的不行,只能做这个,那么他就会一辈子推着晃晃悠悠的小车子走街串巷收破烂。你是独一无二的,要告诉世界“我很重要”。
你不会“一无是处”,谁都有自己的芳香
你不会“一无是处”,不要去计较自己的无能。在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那些总在羡慕别人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人,是永远挖掘不到自身的金矿的。
有一个小伙子,迫切希望自己可以有所成就。起初,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然而,慢慢地,他就对自己没有了信心,结果碌碌无为。为此,他非常自卑。后来,他忍不住去拜访一位成功的老者。他渴望从那位老者那里取得一些成功的启示。
相见后,小伙子问老者:“为何别人努力就能获得成功,而我努力的结果却总是经常事与愿违呢?”
老者微笑着摇了摇头,反问道:“假如现在我送你‘芳香’两个字,首先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是什么东西呢?”小伙子思忖了一会儿,干脆地回答说:“我想到的是糕点,尽管我开办时间不长的糕点店已在前些天停业了,但我依旧会想到那些芳香扑鼻的糕点。”老者听完这番话,点了点头。然后,带小伙子去拜访一位动物学家朋友。
三人相见后,老者同样问了动物学家那个问题。动物学家的回答是:“‘芳香’两个字,首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当下正在研究的课题——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奇怪的动物,利用身体散发出来的芳香做诱饵,获取食物。”
后来,老者又带小伙子去拜访一位画家朋友,也问了对方这么一个问题。画家的回答是:“‘芳香’这两个字,首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百花争妍的野外,还有舞姿优美的少女。芳香,可以给我的创作带来灵感。”
他们告别那位画家朋友后,小伙子还是不理解老者的用意何在。
在返回的路上,老者顺便又带小伙子去拜访了一位久居海外、不久前才回国探亲的富翁。在交谈中,老者也问了对方这么一个问题。那位富翁动情地说:“‘芳香’这两个字,首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故乡的土地。故乡土地的芳香,让我魂牵梦绕。”
他们告别那位富商后,老者问小伙子:“现在,你已经见过很多优秀的人物了。那么,他们对‘芳香’的认识跟你的认识一样吗?”
小伙子摇了摇头,疑惑地看着老者。他实在是弄不懂老者为何要如此开导他。
老者继续问道:“那他们对‘芳香’的认识,有相同的吗?”
小伙子又摇了摇头。
这个时候,老者笑了,然后意味深长地说:“其实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芳香,你也一样呀,拥有自己的芳香。为什么你现在做得不如别人那么优秀呢?那是因为你只是在看别人如何欣赏他们自己的芳香,却将自己的芳香忽略了。”
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芳香。我们要做的就是重视、欣赏和挖掘它,而不是忽略它。路不止一条,我们不必总是朝着别人走过的方向走。不是成功了的人才具备成功的因素,每位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都是普普通通的,只是他们懂得挖掘能令自己成功的独特因素,因此也就成就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成功。从现在开始,不妨找出你能做的事情,并从它做起吧。最终你将发现,原来你的人生也可以非常精彩。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前往巴黎流浪,他渴望父亲的朋友能帮他找一份谋生的工作。
“你精通数学吗?”父亲的朋友问他。
青年红着脸摇摇头。
“那么你精通物理吗?或者历史?”
青年还是羞涩地摇摇头。
“那法律呢?”
青年窘迫地将头垂得更低了。
“那会计呢?”
父亲的朋友一连串地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以示——自己貌似一无所长,连一丝一毫的优势也没有。
父亲的朋友见青年一副无地自容的神情,安慰道:“孩子,你可是要维持生计啊!这样吧,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在这张纸上吧!以后有机会我会联系你的。”
青年满脸通红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匆忙转身要告别,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孩子,你的名字写得很不错啊,这就是你的优势啊。你不是一无是处的。所以,你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找到一份维持生计的差事。”
哦!将名字写好也算是一种优势呢?这位青年在对方的眼神中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青年备受鼓励,心想:“我写名字能够写得令人表扬,那我就能将字写漂亮,能将字写漂亮,我就能将文章写好……”他在逐渐放大看自己优势的过程中,朦朦胧胧地望见了成功女神在向他招手。
很多年以后,这个青年果然写出了闻名世界的经典作品。你知道这个青年是谁吗?他就是法国18世纪大名鼎鼎的作家大仲马!他写的《基督山恩仇录》和《三剑客》深受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将名字写得好,或许你对此也是不屑一顾:“这算什么!”可是,无论这个“芳香”是多么“轻微”,它也是一种优势。大仲马就以此为基础,扩大他的“芳香”范围,最终收获了荣誉和成功。
事实上,世间有许多平凡人,都拥有一些诸如“能将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芳香”,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常常被忽略了,没能把握住这些“芳香”,没能努力将它放大,结果失去了许多可以成功的机会,这实在是人生一桩憾事。我们要懂得挖掘平淡无奇生命中的金矿,哪怕仅仅是微乎其微的一丝优点的暗示,沿着它也会挖掘出令自己都诧异的宝藏。
计较之心过重的人总是用别人的眼光来过低地评论和挑剔自己,将自己限制在一个劣于他人的境地,计较自己跟美好事物无缘,自设一连串的“不可能”:不可能像别人那样优秀,不可能取得那样的辉煌……总觉得自己渺小如一粒尘埃。其实,这个世界上,在你周围的人群里,比你强的人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如牛毛,何必让计较之心将自己掩埋掉呢?
抬起你的头,绝不破罐子破摔
有人曾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特意把两辆外形一模一样的汽车停放在一样的环境中,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刚好完全相反。
结果,引擎盖和车窗打开的那辆车在3天之内就被人破坏殆尽,而另一辆车则毫发无伤。这时候,实验人员在无损伤的那辆车的窗户上钻了一个洞,仅仅一天的时间,车的几个窗户都被人敲碎了,车内的物品也不知所踪了。
这就是有名的“破窗户理论”。其结论可以归结为:既然是坏的事物,让它更破一些也无所谓。对于完美的事物,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维护它,不忍心进行破坏;而对于残缺的事物,人们就会去加重其损坏程度。这跟道德的关联貌似不是很紧密。人们也曾经用这理论在一座城市中做过类似的实验。
在一条街道上,实验人员先是故意丢了一些生活垃圾。结果,没几天工夫,这条街道俨然成了垃圾场,一刮风,碎纸、破塑料袋漫天飞舞。与此同时,人们将另一条街道打扫得非常干净,并安排人员特意维护了一些日子。后来,在这条街道上每逢有脏物出现时,总会有人自动将脏污投掷到垃圾箱里去;假如正好碰到别人往地上乱丢垃圾,还会被人制止。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避免这种心理惯性,尽可能地让自己的人生保持干净,不要在上面随意丢垃圾,更不要轻易打破自己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假如你因为一时的无能而存在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心理,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不仅会被周围人抛弃,还会被美好的生活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