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一边行走,一边期待:人生成长的心理攻略
8291700000007

第7章 唯有自己,能决定自己怎样度过一生(3)

在这样貌似原始的文明中,原来隐藏着人类最高深的智慧。我们不能让动物的本能主宰自己的行动,而应让思想回归自己的身体,指导我们前行的脚步。思考是人类特有的天赋,对它的善加利用,会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为顺畅。而独立的思考能力,从来都是让人卓尔不群的致胜法宝。

劳伦斯·洛厄尔博士被称为哈佛最伟大的校长之一。他曾说:“只有一个方法能够真正地训练一个人,就是这个人要自动地去使用自己的脑子。”“自动地使用自己的脑子”,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环节,却也是别人最无法提供帮助的部分。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我们一生所能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引导、暗示或是激励,但我们必须得由自己来培养和完善独立思考的能力。

心理学家们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诺贝尔奖得主们的学科领域虽各不相同,但是他们身上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打破陈规的思维方式,他们不迷信权威,也不让别人迷信自己。

权威是这世上比较可怕的一个产物,他们在广受爱戴的同时也断送了很多创造的机会。但是关于迷信权威这一点,错的不是权威,而是我们。

1899年,美国专利局局长查尔斯·杜尔就曾宣布:“所有能发明的东西,都已经被发明出来了。”但实际的情况是,汽车、飞机、电话、电视、电脑、手机以及其他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发明都是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出现的。

1911年,法国陆军元帅、军事战略家费迪南德·福煦说:“飞机是有趣的玩具,但没有军事价值。”

1977年,小型计算机的创始人肯尼斯·奥尔森曾断言:“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买台电脑摆在家里。”

而之后的情况,我们是知道的。

在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跟我们生活的时代一样,所谓的精英和权威人士的言论主导着人们的思想,大多数人无意识地跟从,把他们的话当成至理名言。后来人看着这些前人言之凿凿的错误会觉得可笑,可是我们也许还在自己所在的时代犯着同样的错误。这些当时各自领域内的顶尖人物都有过如此短视的定论,我们也由此可知权威的不可盲从。

咨询公司的创始人詹姆斯·麦肯锡每次乘飞机旅行都坐头等舱,他的理由是,如果每次能在头等舱里认识一个人,就增加了一个潜在的客户;而比尔·盖茨每次搭乘飞机都坐经济舱,别人问他为什么时,他的回答是:难道头等舱比经济舱快吗?正因为这些卓越人物都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因此他们看待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样的答案,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判断,那就得在比买飞机票更大的事情上进退两难。

如今,平庸的人遍布世界各地,平庸的原因在于缺乏作出独立判断和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我们总是以为学习知识能让我们变得与众不同,但这些知识如果不能经过独自的深思熟虑,其价值其实很小。我们总是陷入过去的习惯思维中,懒得独立思考,剩下的也就只有抄袭和人云亦云,所以也就难得有高于常人的成就。

《丘吉尔传》中写到了一个毫无主见的军官,文字极为传神:“(他)就像一个坐垫,永远带着最近、最新坐在它上面的屁股的印子。”如果我们不能独立思考,那我们的头脑,也就跟一个放屁股的垫子没有区别。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在于仅仅生存。

“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已成为一句名言,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能从中获得鼓励,而实际上,这句话也确实成就过一个人成功的事业,这个人就是美国著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

克朗凯特报道过肯尼迪被杀、越战、登月、水门事件、核爆炸等重大的政治事件,几乎每一件都可以写进历史教材。而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克朗凯特也慢慢变得像他报道的重要人物一样出名。他为美国的电视新闻业树立了“黄金标准”,由此成为公信力的象征,美国人称,宁可不相信总统,也要相信克朗凯特。

沃尔特·克朗凯特从孩提时代开始就对新闻产生了兴趣。12岁时,他读到一个驻外记者的故事,从此认定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14岁时,他在校报《校园新闻》担任小记者,开始新闻从业生涯的第一步。休斯敦一家日报的新闻编辑弗雷德·伯尼每周会到克朗凯特所在的学校讲授一小时的新闻课程,并指导《校园新闻》的记者和编辑工作。有一次,克朗凯特负责采写一篇关于学校田径教练的文章,但正赶上当天有一个他期待很久的聚会,于是他随便敷衍了一篇东西交差。第二天,伯尼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克朗凯特,这篇文章很糟糕,你没有问他该问的问题,也没对他作全面的报道,你甚至没搞清楚他是干什么的。”接着他说:“克朗凯特,你要记住一点,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克朗凯特在以后近七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记得这句话。这也是我们都应该记住的一句话。

摆脱不值得的事,做最值得期待的事

克朗凯特的导师伯尼先生以及克朗凯特个人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对于值得做的事,我们要全力以赴地做好,但前提是,我们应该去做最值得做的事,而不是在不值得的事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关于这一点,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定律,叫作“不值得定律”。心理学家对人在从事一种工作时的心理效应进行研究后发现,在大多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主观上认定某件事是不值得做的,那么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就不会全力以赴地把它做好,即使做好了,他也不会觉得有成就感。所以,人们通常会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但是,“这些不值得做好”的事情,也在占用我们宝贵的时间和资源,对它们敷衍和马虎的态度也并不会减少在这些方面的消耗,相反,因为不能尽全力做好,其结果也不会令自己和别人满意。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放弃那些你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去做最值得你期待的事。

帕瓦罗蒂曾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被世人称作“高音C之王”。他被公认为是声音最具自然美感的演唱家,几乎每次演唱会的唱片销量都会超过猫王和滚石乐队唱片的最高销量。他那首《我的太阳》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在成为男高音歌唱家之前,帕瓦罗蒂曾经做过小学教师。很多版本的故事都说他在教师和演唱之间难以取舍,在父亲的启发下才放弃了“脚踏两只船”的情况,选择了歌唱。然而,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帕瓦罗蒂作为教师是很不成功的,他曾坦承,小学教师的经历是他的噩梦,“我无法在学生面前显示出自己必要的权威”。

他之所以做不好小学教师这份工作,是因为这份工作在他看来并不值得做好,这份职业不会给他值得期待的未来。在帕瓦罗蒂心里,当小学老师从来不是他值得做的事情,当歌唱家才是。从17岁开始,他就在为成为歌唱家而努力,在当老师的同时,他还在跟歌唱家阿里哥·波拉学习唱歌,为了能引起经纪人的注意,他也在各种免费的音乐会上演唱。不再做小学老师,并不是他在两条船里选择了一条,而是主动放弃了一项他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从此可以专心致志地朝梦想努力。

有趣的是,帕瓦罗蒂自认为无法在小学生面前面建立权威,然而多年以后,在英国海德公园举办的露天演唱会上,他却能让12万名观众在滂沱大雨中看完他的全场演出,其中还包括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

人的能力和可以调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即使智力最高和最有权力的人也是一样。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做好最重要的事,才是一种明智的人生策略。那些不值得做的事,会让我们消耗无数时间和精力,但得到的回报却少得可怜,如果你能为做了这些事而有些许的自我安慰和虚幻的自我满足,那已经是难得的“收获”了。然而事实却是,这些不值得做的事,最终会让我们为耗费在它们身上的大好时光而追悔莫及。而对于我们心理上认为值得做的事和值得期待的结果,我们的态度就会截然不同。我们不仅会全情投入,不计得失,甚至还不畏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