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天水古民居
8291200000008

第8章 门(2)

(6)天水垂花门的匾额文化。匾额是天水古民居垂花门的特色,刻写在走马板上的匾额多为书法家手笔,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常见的内容有“笃庆”、“笃庆锡光”、“锡纯嘏”、“锡暇”、“厚德传家”、“重规叠矩”、“华衍积德”等,这些颇具文采的匾额反映了传统道德伦理及价值取向,显示了院主人宣扬忠朴家风、激人上进的思想境界,潜移默化地传播了传统文化思想。蹀躞在垂花门下欣赏这些书法作品,给人一种精神的熏陶与感悟,让人深深感到古老天水民间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结语

门楼是天水古民居四合院中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艺术价值的单体建筑;垂花门是民居门楼的一种形式,它集中表现宅院中最丰富亮丽的色彩与装饰。北京四合院的门楼,在皇宫王府面前表现出森严的等级区别,尤其是垂花门使用的普遍程度及其木雕刻的丰富、大胆、华丽程度均比不上天水古民居垂花门。天水古民居的屋宇式门楼与北京相比显得拘束克制,但天水的垂花门却没有那样谦恭,其造型气宇轩昂,其木雕具有明清两个朝代粗犷质朴与细密繁缛的风格,呈现出不施重彩、流畅大方的个性。“民居四合院的等级、建制,见微知著,观一眼门楼便可以知晓”,同样,天水古民居单体门的建筑造型、装修和细部装饰亦表现出天水古民居建筑的综合特征:封建礼制的等级地位、建筑文化的土木属性、建筑气质的不卑不亢、建筑装饰的不施重彩、木雕艺术的流畅大方。这种个性特征是一种历史的品质,“韬光养晦”,愈久愈纯,“无需刷新”,与日深沉。

第二节 垂花门

垂花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应用很广,在官邸建筑中普遍使用,在宫殿、庙宇、园林中也有所见。不仅用于室外,也偶然用于室内。它造型优美华丽,富有吸引力。

垂花门是四合院内的一个重要建筑,它在古民居中的出现,不仅是为了加强宅第的艺术性,更为主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尊贵和威严,因此,昔时除了王孙贵族是不可采用的。在北京古民居中,它是分隔、沟通内外宅的一道门,它坐落在外院与内院之间的院落的中轴线上,适用于二进以上的院落,一进院落的四合院不设垂花门。而天水古民居对垂花门的应用和布置十分普遍,几乎达到凡有四合院必有垂花门的程度,一进院落的四合院也设垂花门。

垂花门是装饰性极强的建筑,它的各个突出部位几乎都有十分讲究的装饰。中国建筑的各种装饰手段——砖雕、石刻、木雕、油漆彩画,乃至于匾联、壁画都可以在垂花门上找到用武之地。有些垂花门极为豪华绚丽,也有的简素清雅,具有书卷气。

垂花门之得名,缘于它特有的垂莲柱——不落地的悬柱,柱端饰以莲花形的垂头。天水垂花门向外一侧的上下梁头常雕成云头形状(“麻叶梁头”)和象头形状,这种象头形梁头,在一般建筑中是不多见的。在麻叶梁头之下,有一对倒悬的短柱,柱头向下,头部雕饰成各种花瓣形状,酷似一对含苞待放的花蕾,这些花蕾以垂莲形最为正规,这对短柱称为“垂莲柱”,垂花门的名称由此而来。

垂莲柱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在宋元符三年(1100年)成书的宋营造法式上就有数处提到“虚柱”,而且有“虚柱莲花蓬五层”的条目。这是佛帐的做法,属于雕木作,表明宋代垂莲柱的做法已很流行,故它的形成可能更早于宋代。用垂莲柱展伸门的檐下空间或装饰门的出檐是中国各地建筑中的一种习见做法。垂莲柱的应用极为广泛,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凡是横向构件长度过大而下边不宜加柱子处,常以若干垂莲柱将其分成数段,既可打破单调平淡,又可解决木料长度之不足,例如舞台台口挂落常以垂莲柱加以分段。在地皮过于局促处,楼层出挑以利于下面通行时,下层常用不落地的垂莲柱,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居、商店常有这种做法,甚至故宫乾隆花园中,在狭窄而多山石的“云光楼”,也见到这种手法。

垂花门的垂莲柱是悬柱,加深出檐,“占天不占地”,可以为门前提供较宽绰的地面与空间,这是垂花门的一大特色。垂花门外没有柱子碍事,从而也给家庭成员与亲友的话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店铺的垂花门外因有屋顶遮阳避雨,对顾客出入门撑收雨具很合用。

一、垂花门的类别及介绍

垂花门的种类可归纳为:一殿一卷式垂花门,担梁式垂花门,单卷棚式垂花门,廊罩式垂花门,特殊形式的垂花门。北京四合院里的垂花门,常见的形式是一殿一卷式和单卷棚式。天水古民居的垂花门,最普遍的是担梁式垂花门和不多的四柱落地式垂花门。下面引用王其明的《垂花门与垂莲柱》先对各种形式的垂花门做一介绍。

1.一殿一卷式

是垂花门中最正规、最习见的一种,是一种屋宇式的门。朝外一面起脊,两颗垂莲柱悬于麻叶梁之下,麻叶梁为出挑一步架的悬臂梁,其下以随梁及穿插枋与垂柱相接,两垂柱之间以檐枋及帘笼枋相连。二枋之间以数根褶柱相支,其间置木雕花板。帘笼枋下可加雀替,麻叶穿插枋下加骑马雀替。柱的断面用抹角方形。门的做法与大门(街门)一致,也是柱间加槛、框、门扉、连楹、门簪、门枕等。门虽小,但形制高,用四颗门簪。

垂花门朝内院的部分就是一座悬山顶的小屋,檐柱之间装屏门,屏门为四扇镜面板便于摘装的轻型门。朝外部分起脊的为“殿”,朝内部分为卷棚顶,故称一殿一卷。两部屋顶相接处做成菱形的天沟,侧面的搏风板常漆成红色,与檩条相接处用金色的梅花钉。整个垂花门是一座似亭非亭的精致的小建筑。

2.担梁式垂花门

担梁式垂花门属于随墙门,不具有室内空间,只有一排柱子。从柱子上部向内外两侧各悬臂出挑一步架梁。梁头下各悬一根垂莲柱。这种门俗称“二郎担山式”,多用于园林中,但早期的不设抄手廊子的北京四合院住宅中,也见到过这种垂花门。它与一殿一卷式的区别,一个是没有屋宇部分,另一个是它的内外两侧均设垂莲柱。

在做法上,因为它只有单排柱子,需要增加稳定性,对柱根的基础要求较高,须将柱根及柱顶石深插入砖砌的基础之中。地面以上部分还需要滚墩石将柱子夹牢,并以木制的玉壶瓶子相扶持。这既起一定的加固作用,也具有很美的装饰效果,颇与“去装饰你的构件,而不要去构造装饰”的现代建筑装饰美学理念相符合。

3.单卷式垂花门

单卷式垂花门较简朴,其外侧垂莲柱及出挑等均与一殿一卷式相同,进深略小,只用一个屋顶,或是起脊的,或是卷棚的均有。

4.廊罩式垂花门

廊罩式垂花门是用于廊的横向出入口处的门罩,它与担梁式垂花门不同的是它属于屋宇式的,有一个略深于廊宽的进深。它的做法与前述的悬臂梁、垂莲柱等均相同,双面出口处两侧均出挑一步架,加垂莲柱。在廊的横向出入口加这种垂花门很富有装饰性,从院子里看廊,明显地表示出这里是出入口,从视觉上也可打破长廊的单调感。

二、天水古民居垂花门

现存天水古民居多为清代建筑。如同其他城镇古民居建筑一样,由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天水古民居及其垂花门同样有其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天水古民居中,垂花门在入口建筑序列中属于二门。在大门与二门之间,还有一个过渡空间——小天井,小天井大小随地段尺寸,因地制宜,大小不一,形成天水古民居院落的第一空间,有如乐章的序曲。一般古民居迎大门正面都设有砖砌影壁(照壁),影壁屋顶是仿木飞椽、单坡瓦顶、花脊吻兽。富有人家的影壁,砖雕饰件更是富贵华丽,精巧秀美,给人在进入院落之前以美好的精神感受。

垂花门在影壁的一侧(府第仪门除外),门楼形制虽低于大门,但装修十分华丽,和大门相呼应,一正一偏、主次分明。加上造型精美的迎门影壁,使小天井这个小小空间,既不觉局促,又富有变化。